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被引量:258
1
作者 王绍武 叶瑾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5-553,共9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占序列总方差60%以上。但气候变暖有突变性,在1890年代中,1920年代中及1970年代末有3次突然气候变暖。分析表明,总的变暖趋势CO2浓度及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火山活动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前两次突然变暖可能与火山活动沉寂有关。最后一次突然变暖则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气候突变 温室效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 被引量:178
2
作者 姚檀栋 刘晓东 王宁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8-106,共9页
以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和仪器记录为主,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空间尺度讨论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根据对过去10万年、过去2 000年和现代等几个关键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大于低海拔... 以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和仪器记录为主,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空间尺度讨论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根据对过去10万年、过去2 000年和现代等几个关键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幅可达10℃,而接近海平面的低海拔地区的气温变化幅度在4℃左右.在过去2 000年内,6000m以上青藏高原古里雅地区的气温变幅可达7℃,而中国东部低海拔地区则在2℃左右。在当代气候变暖条件下,在青藏高原地区,海拔 3 500 m以上地区过去 30年内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温率达每 10年 0.25℃,而 500 m以下低海拔地区的温度几乎无变化。因此认为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敏感性 气候变化幅度 气候突变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与中国其他地区气候突变时间的比较 被引量:183
3
作者 丁一汇 张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4-805,共12页
基于1961~2006年中国地面观测气温和降水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以及中国其他6个地区地表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时间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1)地表气温:1961~2006年青藏高原地区年和四季的地表气温都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地表... 基于1961~2006年中国地面观测气温和降水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以及中国其他6个地区地表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时间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1)地表气温:1961~2006年青藏高原地区年和四季的地表气温都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地表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但显著快速增暖的突变发生在90年代中期,该时间比东北、华北、西北和淮河地区晚,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接近,不同季节青藏高原地区与其他地区变暖突变时间的差别也各有不同,但所有季节快速变暖突变的时间都比东北地区晚,中国东部陆地地区年和冬季平均地表气温表现出北早南晚的经向差异;(2)降水:1961~2006年青藏高原地区年降水量没有检测到显著的变化趋势,冬春降水量显著增加,而夏季降水有微弱的减少,秋季降水显著减少。降水突变的信号明显比温度突变的信号弱,年降水量和春季降水都没有检测到突变的发生,降水突变方向(增或减)和突变时间在区域与区域之间以及不同季节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由上可见,青藏高原气候的显著快速变化比中国东部长江以北地区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尤其是冬春温度变化,这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增加导致的反照率增加和冰川融化吸热对青藏高原变暖的减弱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气温 降水 气候突变 比较
下载PDF
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研究 被引量:160
4
作者 李林 李凤霞 +1 位作者 郭安红 朱西德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5,共7页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4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情况。研究表明: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温普遍升高,年及夏、秋季降水量的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4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情况。研究表明: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温普遍升高,年及夏、秋季降水量的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变化表现出不同季性,四季及年蒸发量变化呈逐年增大趋势;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出现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冬、春季降水量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蒸发量在1986—1988年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全球升温并由此引起的海洋蒸发和陆地上的蒸散加强,地气水分循环加快,是“三江源”地区气候出现暖湿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宁夏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45
5
作者 李艳春 李艳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宁夏北部地区近百年来的年降水量、气温距平资料以及全区各季有仪器观测以来的温度降水资料为基础 ,利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 ,分析了宁夏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特点。结果表明 :近百年来宁夏气候大概经历... 以宁夏北部地区近百年来的年降水量、气温距平资料以及全区各季有仪器观测以来的温度降水资料为基础 ,利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 ,分析了宁夏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特点。结果表明 :近百年来宁夏气候大概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 ;80年代中期年平均气温及秋冬季平均气温发生突变 ;6 0年代左右年降水量发生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百年尺度 气候变化 周期分析 气候突变 平均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古里雅冰芯与格陵兰GRIP冰芯对比研究 被引量:118
6
作者 姚檀栋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9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通过对古里雅冰芯的研究和与格陵兰GRIP冰芯的对比 ,探讨了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事件 .冰阶 间冰阶变化以及反映大范围气候变化的 7次暖事件 (BrΦrump ,Odderade,Oerel,Glinde ,Hengelo ,Denekamp ,BΦlling) ,在两冰芯中都有一... 通过对古里雅冰芯的研究和与格陵兰GRIP冰芯的对比 ,探讨了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事件 .冰阶 间冰阶变化以及反映大范围气候变化的 7次暖事件 (BrΦrump ,Odderade,Oerel,Glinde ,Hengelo ,Denekamp ,BΦlling) ,在两冰芯中都有一致的反映 .但古里雅冰芯记录有一系列独具的特征 .古里雅冰芯中气候由暖变冷的速率及气候变化幅度都大于格陵兰GRIP冰芯记录 .古里雅冰芯记录的另一显著特征是 ,在距今 18~ 3 5ka时 ,出现了一系列时间尺度在 2 0 0a左右的循环 ,其中温度变幅超过 7℃的升温事件 2 2次 ,超过 7℃的降温事件 2 0次 ,而温度变幅在 3℃以内的升温、降温事件达 10 0多次 .研究表明 ,不同的因子对不同时段的气候突变起作用 .冰阶 间冰阶尺度的气候由暖变冷的突变是由太阳幅射变化驱动并经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放大作用导致的 ,而更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是太阳活动和季风相互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产 GRIP冰芯 气候突变 青藏高原 冰期
原文传递
1961—2004年新疆气候突变分析 被引量:121
7
作者 李珍 姜逢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1-359,共9页
利用1961—2004年新疆53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分别对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气温、日较差和降水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同时利用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对突变点的真伪做了验证.结果表明:... 利用1961—2004年新疆53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分别对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气温、日较差和降水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同时利用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法对突变点的真伪做了验证.结果表明:1961—2004年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均有增加趋势.北疆年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及年降水量分别在1988年、1979年和1984年发生了突变;天山山区年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及年降水量分别在1985年、1983年和1992年发生了突变;南疆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日较差分别在1993年、1991年和1981年发生了突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均进入增温多雨时期.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和预测新疆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为研究全国甚至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MANN-KENDALL检验 滑动t检验 Yamamoto法 新疆
下载PDF
大面积开荒扰动下的三江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 被引量:114
8
作者 闫敏华 邓伟 马学慧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 45年来 ,经过大规模的开荒 ,农田已取代原来的沼泽和沼泽化湿地 ,成为现今三江平原的主要景观类型 ,其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采用 1 955~ 1 999年三江平原地区 2 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气压 4个要...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 45年来 ,经过大规模的开荒 ,农田已取代原来的沼泽和沼泽化湿地 ,成为现今三江平原的主要景观类型 ,其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采用 1 955~ 1 999年三江平原地区 2 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气压 4个要素的资料 ,分析近 45年来三江平原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 ;用 Yamamoto法和 Mann- Kendall法对 5年滑动平均的区域季节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 ,定量地论述了三江平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对于各气候要素出现在 2 0世纪 60年代、70年代和 80年代的突变事实 ,尤其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阶梯式的持续变暖事实 ,认为三江平原区域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这些突变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下垫面 三江平原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08
9
作者 贾文雄 何元庆 +5 位作者 李宗省 庞洪喜 院玲玲 宁宝英 宋波 张宁宁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利用8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温持续升高,90年代以后明显变暖,其中秋、冬季升温幅度较大;60年代降水量最少,之后逐渐增多,80年... 利用8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温持续升高,90年代以后明显变暖,其中秋、冬季升温幅度较大;60年代降水量最少,之后逐渐增多,80年代达到最多,90年代又减少,2000年以来又明显增多;气温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南北差异,以黑河干流为界,中东部升温幅度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而中西部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也明显,东部表现为东西差异,降水量增加幅度从东到西呈减小趋势,而中、西部表现为南北差异,降水量增加幅度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滑动T检验法、Cramer法、Mann-Kendall法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气温突变比降水突变明显,不同方法检验的结果比较一致;春、夏季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而秋、冬季在1985年左右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趋势 气候突变 祁连山区
下载PDF
基于启发式分割算法的气候突变检测研究 被引量:78
10
作者 封国林 龚志强 +1 位作者 董文杰 李建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494-5499,共6页
气候系统的非线性、多层次性和非平稳性对气候突变的检测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t检验将非平稳序列分割为多个不同尺度的自平稳子序列,Bernaola Galvan提出的启发式分割算法(BG算法),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突变检测效果较好.在BG算法的... 气候系统的非线性、多层次性和非平稳性对气候突变的检测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t检验将非平稳序列分割为多个不同尺度的自平稳子序列,Bernaola Galvan提出的启发式分割算法(BG算法),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突变检测效果较好.在BG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理想时间序列验证BG算法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有效性,并对近2000a北半球树木年轮距平宽度序列基于不同层次的思想,检测和分析其中包含的各种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成功地区分不同尺度的突变.定义的新物理量——突变密度的分析表明,自然因素作用的基础上,人为因素影响的加剧可能导致近1000a来突变密集段和稀疏段分布失衡,这可能是全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均值段 突变密度 人为因素 全球变化 突变检测 分割算法 气候系统 启发式 非平稳时间序列 非平稳序列 BG算法 气候突变 非平稳性
原文传递
近百年上海气候变暖过程的再认识——平均温度与最低、最高温度的对比 被引量:76
11
作者 江志红 丁裕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159,共9页
该文就近113年(1880~1992年)上海逐月平均最低、最高和平均气温3个序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近百年虽都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前者比后者更为持续稳定,其增温率更高于后者.这一特点表... 该文就近113年(1880~1992年)上海逐月平均最低、最高和平均气温3个序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近百年虽都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前者比后者更为持续稳定,其增温率更高于后者.这一特点表明,最低气温对于监测温度效应加剧可能更为敏感;最高气温自本世纪40年代中后期却出现了明显的趋势转折.近百年上海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为三次突然增暖,其中10年代的增暖仅限于白天,30年代则以白天增暖较多,80年代以来则主要发生于夜间.这些事实将有助于进一步对上海及中国区域或全球变暖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气候突变 温室效应 温度 高低温 上海
下载PDF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被引量:76
12
作者 汤懋苍 白重瑗 +1 位作者 冯松 蔡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0-257,共8页
用给出的划分气候阶段的标准对本世纪高原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本世纪高原气候在20年代初、50~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突变,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高原气温突升数年后我国和北半球温度突升... 用给出的划分气候阶段的标准对本世纪高原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本世纪高原气候在20年代初、50~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突变,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高原气温突升数年后我国和北半球温度突升,接着高原季风增强,高原“季风多雨区”变湿,“季风少雨区”变干,反之则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对高原及北半球本世纪气候的突变和阶段性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突变 地球自转 太阳黑子 周期长度
下载PDF
南亚夏季风长期变化中的突变现象及其与全球迅速增暖的同步性 被引量:70
13
作者 符淙斌 王强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66-672,共7页
本文分析了1888年以来南亚夏季风活动长期变化的主要特点,用Mann-KendallRank Statistic方法检测到本世纪20年代夏季风活动突然增强的季风气候突变现象,并且发现这一突变现象与该时期全球迅速增暖几乎是同时的,对突变时期季风区环流和... 本文分析了1888年以来南亚夏季风活动长期变化的主要特点,用Mann-KendallRank Statistic方法检测到本世纪20年代夏季风活动突然增强的季风气候突变现象,并且发现这一突变现象与该时期全球迅速增暖几乎是同时的,对突变时期季风区环流和海陆热状况的诊断表明,北半球增暖期间陆地增暖明显大于、早于海洋,陆地和海洋热力差异迅速加大,促使季风低压发展,季风气流中的扰动加强,是夏季风突然增强的一个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 夏季风 气候突变 全球增暖
原文传递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被引量:70
14
作者 李林 王振宇 +1 位作者 秦宁生 汪青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5,共7页
对环青海湖地区 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 :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 90年... 对环青海湖地区 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 :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 90年代后出现减少趋势 ,秋季降水始终呈减少趋势 ,且线性变率达 - 7.2 8mm/ 10a;各季及年蒸发量呈增大趋势 ,其中年、夏季蒸发量的线性变率分别为11.7、9.39mm/a。各季及年气温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暖现象 ;降水虽然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加和减少 ,但增加出现在 80年代 ,而减少则出现在 90年代 ;同样 ,蒸发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现象 ,只是减少出现在 80年代 ,而增大则出现在 90年代。这种气候趋势和突变现象的发生 ,加剧了环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蔓延 ,致使草地退化、河流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海湖地区 气候趋势 气候突变 荒漠化 生态环境 气温 降水 蒸发
下载PDF
新仙女木及全新世早中期气候突变事件:贵州茂兰石笋氧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59
15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4 位作者 程海 林玉石 张美良 王福星 王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贵州荔波董歌洞D4石笋上部45-193.6 cm处,通过系统的TIMS—U系测年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取得了平均分辨率达90a的同位素记录,其时限范围为3.9~15.7 kaBP.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最后一次冷事件——YD(新仙女木)事件,在D4记录得到明显... 在贵州荔波董歌洞D4石笋上部45-193.6 cm处,通过系统的TIMS—U系测年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取得了平均分辨率达90a的同位素记录,其时限范围为3.9~15.7 kaBP.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最后一次冷事件——YD(新仙女木)事件,在D4记录得到明显的揭示,其开始的时间为12.80 kaBP,结束于11.58 kaBP,降温幅度较大.末次冰期的结束相当于海洋同位素记录的终止点Ⅰ,其时限为11.3 kaBP.早、中全新世最明显的3次冷事件分别发生于10.91,8.27以及4.75 kaBP,降温幅度可达2-5℃.石笋δ18O记录的这些千年百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在发生的时间及其延续年代范围上,都可以与格陵兰GISP2冰芯进行对比.8.27及4.75 kaBP冷事件,也可以和爱尔兰CC3石笋记录进行对比,说明中国季风区与西欧以及极地的短尺度气候变化可能源于同样的驱动因子,它们可能具有全球意义.另外,一些时间段记录曲线的走向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则可能是反映季风气候区与极地环境的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突变 贵州 石笋 同位素记录 氧同位素 新仙女木事件
原文传递
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若干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6
作者 叶笃正 符淙斌 +2 位作者 董文杰 温刚 延晓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5-450,共16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1)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全球变化科学的开拓工作;(2)提出了区域水平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新方向;(3)气候突变和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东亚季风区植被...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1)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全球变化科学的开拓工作;(2)提出了区域水平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新方向;(3)气候突变和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东亚季风区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研究;(5)区域环境系统模式的发展和亚洲区域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活动;(6)提出了对全球变化的人类有序适应的概念、试验观测、理论和方法;(7)面向国家需求的全球变化问题—北方干旱化研究;(8)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科学 区域模式 东亚季风 大气物理 气候突变
下载PDF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66
17
作者 贾文雄 何元庆 +5 位作者 李宗省 庞洪喜 院玲玲 宁宝英 宋波 张宁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31,共7页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的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明显偏高,其中冬季升温显著,而降水在60年代偏少,70年代最多,80年代又偏少,90年代以后又偏多,2000年以来秋季降水增加显著。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走廊平原区的气...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的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明显偏高,其中冬季升温显著,而降水在60年代偏少,70年代最多,80年代又偏少,90年代以后又偏多,2000年以来秋季降水增加显著。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走廊平原区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区域气温突变比较一致,春、夏、秋季在90年代中后期发生升温突变,冬季在80年代中期发生升温突变,年平均气温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后期也发生升温突变;降水突变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西部降水在6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降水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年际变化 气候突变 河西走廊
下载PDF
近45年拉萨浅层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杜军 李春 +2 位作者 廖健 拉巴 路红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67,共7页
利用1961-2005年拉萨0~40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5年拉萨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浅层各季节平均地温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43~0... 利用1961-2005年拉萨0~40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5年拉萨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浅层各季节平均地温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43~0.60℃/10a,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各层年平均地温以0.45~0.66℃/10a的升温率显著上升,40cm深度的升温率最大,与同时期平均气温的升温率比较,地温比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浅层年、季平均地温呈明显的逐年代升高趋势,以冬、春季最为明显。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为偏冷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地温为偏暖阶段。各浅层平均地温在1986年秋季均发生了突变,冬季突变时间都出现在1984年。年平均地温除在40cm处1999年异常偏高外,其它各层为异常偏低年份,且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气温升高是影响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 气候倾向率 异常年份 气候突变
下载PDF
全新世早期强降温事件的古里雅冰芯记录证据 被引量:44
19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1 位作者 L.G.Thompson K.A.Henderso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8-823,共6页
根据古里雅冰芯记录,揭示出全新世早期存在两次低温事件,并且其发生年代(9.4和8.2kaBP左右)与全新世早期北大西洋的两次冰筏事件年代相一致.其中后一次低温事件(即“8.2 kaBP冷事件”)极为显著,并表现出迅速降温、缓慢升温的明显特... 根据古里雅冰芯记录,揭示出全新世早期存在两次低温事件,并且其发生年代(9.4和8.2kaBP左右)与全新世早期北大西洋的两次冰筏事件年代相一致.其中后一次低温事件(即“8.2 kaBP冷事件”)极为显著,并表现出迅速降温、缓慢升温的明显特征,最冷时降温幅度达7.8~10℃,大于格陵兰冰芯记录中该冷事件的降温幅度.这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区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弱的太阳活动和弱的热盐环流是“8.2 kaBP冷事件”发生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冰芯 早全新世 气候突变 热盐环流 太阳活动 强降温事件
原文传递
北大西洋涛动和北太平洋涛动的演变与20世纪60年代的气候突变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李崇银 李桂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6期1765-1769,共5页
用英国Hadley中心的海平面月平均气压资料 ,分析研究了北大西洋涛动 (NAO)和北太平洋涛动 (NPO)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与北半球 6 0年代气候跃变的关系 .结果表明 ,NAO和NPO的振幅在 6 0年代发生了明显的增大 ,其主要振荡周期也由 6 0... 用英国Hadley中心的海平面月平均气压资料 ,分析研究了北大西洋涛动 (NAO)和北太平洋涛动 (NPO)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与北半球 6 0年代气候跃变的关系 .结果表明 ,NAO和NPO的振幅在 6 0年代发生了明显的增大 ,其主要振荡周期也由 6 0年代以前的 3~ 4a变成了 8~ 15a .因此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北太平洋涛动 气候突变 20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