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植被覆盖对夏季气候影响的新证据 被引量:74
1
作者 张井勇 董文杰 +1 位作者 叶笃正 符淙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5,共5页
利用1981~1994年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中国160个标准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对我国不同区域植被对气候的影响敞了滞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地区前期NDVI与后期降水存在正的相关,同时这种滞后相关存在明显的... 利用1981~1994年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中国160个标准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对我国不同区域植被对气候的影响敞了滞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地区前期NDVI与后期降水存在正的相关,同时这种滞后相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上年冬季NDVI与夏季降水以华中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相关最明显,而春季NDVI与夏季降水则以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的相关更明显.在这3个地区植被的变化对气候有更敏感的作用,NDVI与降水的滞后相关也表明植被覆盖在年际尺度上对后期降水有一定的影响.前期NDVI与温度的相关比较复杂,同时温度较之降水对植被的滞后响应更弱一些,可能与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部分地掩盖了这种相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被覆盖 夏季 气候影响 气候响应 植被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 降水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新疆积雪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89
2
作者 李培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1-501,共11页
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当前正在争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和 SMMR微波卫星遥感两种积雪资料所建立的两个独立的积雪序列的一致性 ,证明前者在表现新疆积雪长期变化能力方面具有可靠性。阐明了积雪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 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当前正在争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和 SMMR微波卫星遥感两种积雪资料所建立的两个独立的积雪序列的一致性 ,证明前者在表现新疆积雪长期变化能力方面具有可靠性。阐明了积雪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关系 ,检验了积雪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虽然近 5 0 a来新疆冬季变暖十分显著 ,尤其 2 0世纪 90年代为最温暖的时期 ,但是积雪并未出现持续减少的现象 ;积雪长期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年际波动过程叠加在长期缓慢的增加趋势之上。积雪年际波动是冬季降水量和气温两者年际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冬季气温和降雪量变化受不同的欧亚环流振荡所控制 ;积雪增加趋势与降雪量趋势相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蒸发量增加 ,以及在寒冷干燥气候下积雪对降雪量变化更为敏感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积雪年际变化 气候响应 全球变暖 冬季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69
3
作者 信忠保 许炯心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0-778,共9页
利用GIMSS/NDVI数据对黄土高原地区1982—2003年期间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植被覆盖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兰州北部等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而退化区... 利用GIMSS/NDVI数据对黄土高原地区1982—2003年期间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植被覆盖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兰州北部等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而退化区从西峰、延安向东到离石、临汾以至太原以西呈条带状分布.值得关注的是虽然20世纪80年代植被覆盖增加趋势明显,但90年代中期以来植被覆盖退化趋势非常显著.降水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月降水量小于40—60mm期间,植被NDVI和降水量呈线性关系,但当月降水超过60mm之后,植被NDVI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 NDVI 气候响应 时空演变
下载PDF
近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季节响应 被引量:66
4
作者 包刚 包玉海 +2 位作者 覃志豪 周义 Shiirev-Adiya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3-621,共9页
利用2001~2010年间MODIS NDVI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MODIS土地覆盖分类产品,探讨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0a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和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基本持平;春季和夏季... 利用2001~2010年间MODIS NDVI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MODIS土地覆盖分类产品,探讨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0a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和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基本持平;春季和夏季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而秋季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秋季5种植被类型均呈增加趋势,而在春季和夏季不同植被类型的增减趋势因植被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MODIS 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近百年来中国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5
作者 段建平 王丽丽 +1 位作者 任贾文 李论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1-237,共7页
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产物,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百年来我国冰川消融强烈,以退缩为主。本文对近百年来我国冰川末端退缩、物质平衡变化和冰川面积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探讨了我... 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产物,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百年来我国冰川消融强烈,以退缩为主。本文对近百年来我国冰川末端退缩、物质平衡变化和冰川面积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探讨了我国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我国冰川末端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时间上要滞后10-20年,冰川末端退缩、物质平衡变化和面积变化的幅度在青藏高原边缘和周边地区要大于高原内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也由内部向边缘增强。最后指出了我国冰川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气候响应 敏感性
下载PDF
阿尼玛卿山地不同海拔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轮生长特性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50
6
作者 彭剑峰 勾晓华 +3 位作者 陈发虎 刘普幸 张永 方克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68-3276,共9页
利用位于同一坡面的青海云杉树芯样本,建立了4个海拔高度的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结果表明年表序列特征值大都因海拔而不同,各年表序列对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不同高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树木生长都与前一年10月份月均温显著正相关,与... 利用位于同一坡面的青海云杉树芯样本,建立了4个海拔高度的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结果表明年表序列特征值大都因海拔而不同,各年表序列对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不同高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树木生长都与前一年10月份月均温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8月份和当年5、6月份月均温显著负相关;与前一年9、10月份和当年5月份的降水量都呈显著正相关,但都随海拔升高呈波状变化。树轮宽度指数与不同时段的温度和温暖指数都呈负相关,表明5~9月是该地区青海云杉生长较为活跃的季节。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低海拔生长的青海云杉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都比高海拔生长的更显著,显然不同于以前研究的森林上下限树木的生长模式。4a表主成分中的第一主分量贡献率为81.071%,表明同一坡面影响树木生长的大环境因子是一致的。第一主分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同样显示出前一年生长季末和当年生长季初的水热组合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区域模拟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并认清了同一坡面青海云杉树轮记录的共性和差异,为今后树轮采样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海拔梯度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北亚热带马尾松净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4
7
作者 程瑞梅 封晓辉 +3 位作者 肖文发 王瑞丽 王晓荣 杜化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86-2095,共10页
掌握马尾松生产力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特别是在马尾松自然分布的北界研究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界的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老龄马尾松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河南信阳的马尾松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的关... 掌握马尾松生产力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特别是在马尾松自然分布的北界研究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界的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老龄马尾松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河南信阳的马尾松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的关系,利用样地调查和年轮宽度推算出过去的30a中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并用当地的温度、湿度、降水、光照以及帕尔默干旱度指数5项气候因子与生产力做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多元逐步回归得到了气候因子与生产力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鸡公山马尾松林生物量从1980年的59.00 t/hm2逐步增加到2009年的254.75 t/hm2,30a中平均年净生产力为6.64 t/hm2;气候分析表明年净生产力与气候因子关系较为密切:上年8月降水、当年2月温度、3月湿度以及10月的光照和温度与生产力正相关,当年5月光照、10月的降水和湿度与生产力负相关,当年2月到9月的PDSI都与生产力正相关,并且在6月的相关系数最高。研究表明,北亚热带的马尾松生产力的年际变化主要是气候因素引起的,受当年生长季的长短和生长季的土壤水分可用性限制,在未来该地区升温增湿的条件下马尾松林的生产力可能会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年轮 生物量 生产力 气候响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季风年际变化与长江上游气候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40
8
作者 马振锋 高文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8-16,共9页
利用NCEP资料计算的1951—1995年青藏高原季风(下称高原季风)指数序列[1]及长江上游22个测站的气温距平和雨量距平百分率资料,应用MHF(墨西哥帽)小波分析及最大熵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原夏季风和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多层... 利用NCEP资料计算的1951—1995年青藏高原季风(下称高原季风)指数序列[1]及长江上游22个测站的气温距平和雨量距平百分率资料,应用MHF(墨西哥帽)小波分析及最大熵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高原夏季风和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多层次年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和降水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高原夏季风以22年低频变化和2.5年高频振荡为主,长江上游夏季气温变化以2~3年占优,而长江上游东、西部夏季降水第一主周期则表现为6~8年和2.5年,三者在时间域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高原季风年代际变化对长江上游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季风 年际变化 长江上游 气候响应
下载PDF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的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40
9
作者 贾文雄 赵珍 +3 位作者 俎佳星 陈京华 王洁 丁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826-7840,共15页
基于1982—2006年GIMMS NDVI和2000—2014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利用double logistic拟合方法提取了1982—2014年祁连山区不同植被的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3个重要的物候参数,分析了不同植被物候期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分... 基于1982—2006年GIMMS NDVI和2000—2014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利用double logistic拟合方法提取了1982—2014年祁连山区不同植被的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3个重要的物候参数,分析了不同植被物候期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分异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祁连山区不同植被的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随年际变化表现出波动提前或推迟,其中沼泽植被的变化波动最大;草甸植被、灌丛植被、阔叶林植被和栽培植被生长季长度出现延长趋势;(2)祁连山区植被生长季始期集中在5月初,其中阔叶林植被生长季开始最早,荒漠植被生长季开始最晚,植被生长季末期集中在9月,栽培植被生长季结束较早,荒漠植被、沼泽植被生长季结束较晚,植被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10—140 d,其中阔叶林植被、针叶林植被生长季长度较长,而荒漠植被、高山植被生长季长度较短;(3)祁连山植被物候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表明植被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主要表现为提前不明显和推迟不明显,生长季长度主要表现为缩短不明显和延长不明显;(4)物候要素与气候要素相关性表明前期温度的积累有利于植被的开始生长,但当年3月的降水量对植被生长季始期同样有重要作用,不同植被生长季末期与8月、9月温度相关性较大,而与10月、11月降水的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参数 不同植被类型 时空变化 气候响应 祁连山区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汉江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9
10
作者 夏智宏 周月华 许红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汉江流域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对水资源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江济汉工程的使用和效益。因此,分析研究汉江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点,可为地面调水、空中水资源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更好地保护南水北调... 汉江流域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对水资源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工程和引江济汉工程的使用和效益。因此,分析研究汉江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点,可为地面调水、空中水资源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更好地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1971~2000年为基准期,应用SWAT模型对汉江流域基准期内的逐月径流进行了模拟;在30 a基准期径流模拟的基础上,以全球变化背景下可能出现的25种不同气候变化模式为假设条件,模拟出各假设气候变化模式下汉江流域水资源状况,获得了各气候变化模式下汉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于基准期的变化率,研究了汉江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高于评价标准(Ens>0.5,r2>0.6),SWAT模型适用于汉江流域的径流模拟;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汉江流域径流变化较实际蒸散发的变化明显;降水对地表径流、基流的影响要大于气温;气温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大于降水;降水增加或气温降低都会导致径流增加,而降水增加或气温增加都会导致实际蒸散发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SWAT 径流模拟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川西米亚罗林区不同海拔岷江冷杉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9
11
作者 徐宁 王晓春 +1 位作者 张远东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42-3751,共10页
为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于川西米亚罗林区分别在高、中、低海拔选取3个采样点,共采集132棵岷江冷杉年轮样芯,建立了最长达170a(1842—2011年)3个海拔高度的差值年表。岷江冷杉年轮指数与气候因... 为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于川西米亚罗林区分别在高、中、低海拔选取3个采样点,共采集132棵岷江冷杉年轮样芯,建立了最长达170a(1842—2011年)3个海拔高度的差值年表。岷江冷杉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与生长的负相关呈增加趋势。高海拔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前一年冬季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中低海拔与当年春季均温、最高温和年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低海拔岷江冷杉与当年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随海拔升高降水与岷江冷杉生长的相关性降低。中低海拔岷江冷杉年表与4、5月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中低海拔存在春季干旱胁迫,抑制了岷江冷杉的生长。另外,大龄树木比小龄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川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时间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宗善 刘国华 +3 位作者 傅伯杰 张齐兵 胡婵娟 罗淑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5-1057,共13页
根据川西卧龙地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树木生长特征及对气候响应在最近53年(1956–2008年)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956–1976年时段,树木生长速率较快,晚冬至早春(1月到4月)温度对树木生长有着明... 根据川西卧龙地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年轮宽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树木生长特征及对气候响应在最近53年(1956–2008年)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956–1976年时段,树木生长速率较快,晚冬至早春(1月到4月)温度对树木生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春末5月份的高温对于树木生长有限制性影响,而与日照时数关系不大;在1977–2008年时段,树轮生长主要受冬季(11月到1月)低温的限制,另外,日照时数对于树木生长的限制性影响明显增强。秋季到早冬(9–12月)降水在两个时段上对树木生长均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树轮指数在1956–1976年时段与温度序列吻合较好,而在1977–2008年时段树轮指数明显偏低,与温度序列出现了明显的分离。1977–2008年时段内云层覆盖量增加导致太阳辐射量显著下降,进而树木可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也相应地降低,这可能是树木生长速率在此时期明显较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响应 树木年轮 川西地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贺兰山油松生长的气候响应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32
13
作者 史江峰 刘禹 +2 位作者 E.Vaganov 蔡秋芳 V.Shishov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51,共7页
应用Vaganov-Shashkin模型对贺兰山油松的生长变化作了拟合, 发现4~8月的降水量大小决定了该年树木生长的宽度变化, 另外, 除5月外的1~8月份温度和树木生长的负相关是因为较高的温度不利于土壤中水分的保持, 间接地导致树木生长的减慢... 应用Vaganov-Shashkin模型对贺兰山油松的生长变化作了拟合, 发现4~8月的降水量大小决定了该年树木生长的宽度变化, 另外, 除5月外的1~8月份温度和树木生长的负相关是因为较高的温度不利于土壤中水分的保持, 间接地导致树木生长的减慢. VS模型在贺兰山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 更为符合树木生长的生理学意义. 通过拟合序列和3个采样点树轮宽度序列的对比发现, 拟合序列代表着一个较大范围树轮宽窄的变化. 坡向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较大, 甚至超过了海拔高度和距离的影响, 故建议树木年轮气候学采样应沿着同一坡向采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油松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太白山南北坡高山林线太白红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34
14
作者 秦进 白红英 +3 位作者 李书恒 王俊 甘卓亭 黄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333-5342,共10页
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生长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会因坡向不同而产生差异,秦岭的分水岭太白山尤为典型,为更进一步揭示不同坡向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以树木... 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生长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会因坡向不同而产生差异,秦岭的分水岭太白山尤为典型,为更进一步揭示不同坡向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以树木年代学为依据,利用采自太白山南、北坡相同海拔的太白红杉树芯样本分别建立了树轮年表,并分析了两者的年表特征,探讨了树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及逐步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年表的平均敏感度、样本间平均相关系数、样本总体代表性等特征值较高,表明两个不同坡向年表中皆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相对而言,北坡样地植被对气候的响应较南坡样地敏感;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南北坡太白红杉差值年表对气温和降水响应显著的月份有所差异,北坡样地轮宽指数与当年和前一年1—6月平均气温皆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南坡样地轮宽指数仅与当年5—6月平均气温通过显著性检验。南、北坡太白红杉径向生长都明显受到前一年6月降水"滞后效应"的一致影响,但北坡仅与当年8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南坡与当年1—4月的平均降水量存在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显示,气温因子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最大值均大于降水因子的贡献最大值,表明气温因子的变化更易引起太白红杉树轮宽度的变化,另外,气温因子对北坡样地回归模型的贡献值比气温因子对南坡样地回归模型的贡献值大,表明北坡样地处树轮宽度指数对气温因子更敏感,并且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不同坡向 树轮宽度 太白红杉 气候响应
下载PDF
中国地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响应试验 被引量:25
15
作者 胡荣明 石广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19-925,共7页
根据国内测定的排放因子数据和国家、部委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排放源数据,得到的中国大陆的1°×1°网格精度的SO2的排放分布,计算了中国地区人为扰动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应用近期开发的二维能量平衡模式计算了由... 根据国内测定的排放因子数据和国家、部委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排放源数据,得到的中国大陆的1°×1°网格精度的SO2的排放分布,计算了中国地区人为扰动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应用近期开发的二维能量平衡模式计算了由该种气溶胶所引起的中国地区地面温度变化。模式结果表明,最大辐射强迫和最大地面温度变化都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和四川地区。最大辐射强迫达3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排放 硫酸盐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华山松树木年轮对气候响应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尹训钢 吴祥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7-264,共8页
采用树木年轮生长模型,从细胞尺度对华山松在不同时期的树木生长状况,包括早材和晚材的细胞大小等年轮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所建立的细胞大小年表对气候的响应函数结果,揭示出华山松的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中4~7月份以及滞后一年降水... 采用树木年轮生长模型,从细胞尺度对华山松在不同时期的树木生长状况,包括早材和晚材的细胞大小等年轮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所建立的细胞大小年表对气候的响应函数结果,揭示出华山松的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中4~7月份以及滞后一年降水的影响,而温度只是在生长季节开始的4月份起限制作用。利用气候资料对华山松的细胞大小及变化趋势的模拟结果表明,它与实测值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模拟分析 松树
下载PDF
东北南部蒙古栎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千山为例 被引量:32
17
作者 李腾 何兴元 陈振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41-1848,共8页
蒙古栎是东北森林中最重要的阔叶树种之一.本研究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研究中国东北南部千山地区蒙古栎的径向变化,结合1951—2010年的温度和降水等气象数据,利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树木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揭示蒙古栎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规... 蒙古栎是东北森林中最重要的阔叶树种之一.本研究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研究中国东北南部千山地区蒙古栎的径向变化,结合1951—2010年的温度和降水等气象数据,利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树木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揭示蒙古栎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4—7月的降水量与蒙古栎年轮宽度呈显著正相关,是限制该地区蒙古栎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5月极端最高温度与蒙古栎年轮宽度呈显著负相关,也是影响蒙古栎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期间,蒙古栎年轮宽度与4月降水量的相关显著且稳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蒙古栎径向生长对夏季温度的响应敏感性逐渐减弱,对温度的响应表现出从响应夏季温度向响应春季温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年轮 气候变化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2000-2010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气候响应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杭玉玲 包刚 +2 位作者 包玉海 布仁吉日嘎拉 Altantuya Dorjsuren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4-1204,共11页
利用2000-2010年间生长季(4-10月)MODIS NDVI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生长季平均NDVI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年总降水量与... 利用2000-2010年间生长季(4-10月)MODIS NDVI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生长季平均NDVI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年总降水量与NDVI的相关系数达到0.89。从不同季节植被NDVI的变化趋势看,春季NDVI呈上升趋势,夏季和秋季呈下降趋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春季和夏季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的控制,而秋季温度的变化对植被生长的促进作用也较明显。在空间分布趋势上,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和多伦县植被覆盖总体上增加趋势较明显,而东乌珠穆沁旗东部、西乌珠穆沁旗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其气候影响因地区和季节而异。不同草原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和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草原 植被覆盖变化 NDVI 气候响应
下载PDF
西藏林芝冷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晓宏 秦大河 +2 位作者 邵雪梅 任贾文 王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4-578,共5页
对采自西藏林芝的喜马拉雅冷杉进行交叉定年后 ,建立树轮δ13 C序列 .将δ13 C序列去除生长趋势和大气CO2 浓度升高导致大气δ13 C下降影响得到Δ13 C ,利用附近气象资料 ,分析了Δ13 C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结果表明 :冷杉Δ13 C的高频振... 对采自西藏林芝的喜马拉雅冷杉进行交叉定年后 ,建立树轮δ13 C序列 .将δ13 C序列去除生长趋势和大气CO2 浓度升高导致大气δ13 C下降影响得到Δ13 C ,利用附近气象资料 ,分析了Δ13 C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结果表明 :冷杉Δ13 C的高频振荡与季节的气温、降水、空气相对湿度显著相关 ,并存在强的滞后效应 .冷杉Δ13 C序列与降水和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密切 ,在树木生长初期 4月和 9~ 11月 ,降水和空气湿度对年轮生长影响较大 ;除 3月年平均最低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的 11、12月对年轮Δ13 C有一定影响外 ,温度对年轮生长影响小于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稳定碳同位素 冷杉 气候响应 碳13 同位素 气温 降水 树木年轮 温度
下载PDF
1970—2000年羌塘高原冰川变化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利平 谢自楚 +3 位作者 刘时银 丁良福 殷俊琦 吴立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9-990,共12页
采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分析了羌塘高原1970—2000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70—2000年期间,羌塘高原整体呈萎缩趋势,冰川面积退缩的年平均速率(APAC)为0.145%.a-1,年平均退缩面积3.004 km2.a-1,但也有部分冰川处于前进状态.1970—2000... 采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分析了羌塘高原1970—2000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70—2000年期间,羌塘高原整体呈萎缩趋势,冰川面积退缩的年平均速率(APAC)为0.145%.a-1,年平均退缩面积3.004 km2.a-1,但也有部分冰川处于前进状态.1970—2000年羌塘高原冰川退缩加剧,但与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相比,仍是退缩速率较小的地区;整体冰川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但是不同时段不同山地的冰川变化又有所差异.通过分析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知,气温上升是1970—2000年羌塘高原冰川处于退缩状态的主要原因.对比分析羌塘高原冰川变化实际结果和冰川系统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直线式升温模式下升温速率为0.03 K.a-1时的情形更符合羌塘高原的冰川变化实际情况,也说明冰川系统模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图谱 冰川变化 气候响应 冰川系统模型 变化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