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代江南地区的乡村社会救济——以市镇为中心的考察 |
王卫平
黄鸿山
|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2
|
我国民间慈善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
卢星星
林昕
徐殿秀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7
|
|
3
|
对美国慈善救助事业的近距离考察 |
张彦
|
《社会观察》
|
2008 |
4
|
|
4
|
近代华北自然灾害期间京津慈善机构对妇女儿童的社会救助 |
任云兰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5
|
民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兼论近代社会团体与政府的关系 |
羡萌
|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6
|
台湾医院参访掠影 |
张振庭
|
《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7
|
晚明奉教儒者创办仁会的当代启示 |
丁锐中
|
《中国天主教》
|
2018 |
0 |
|
8
|
善恩园:社会机制缺失下的替代品 |
曹燮
|
《开放潮》
|
2005 |
0 |
|
9
|
唇腭裂患儿的“微笑天使” |
惠之
|
《百姓生活》
|
2013 |
0 |
|
10
|
行慈善之举 兴利民之业——记张世军和他倡导组织的民间慈善机构 |
白献民
|
《人大建设》
|
2009 |
0 |
|
11
|
艾瑞克·海茨:政策影响是推动变革最根本的模式 |
徐会坛
|
《中国慈善家》
|
2014 |
0 |
|
12
|
国外收容救助一览 |
王见未
|
《社区》
|
2003 |
0 |
|
13
|
关于平民慈善走向常态化制度化的思考 |
张华林
|
《社团管理研究》
|
2011 |
0 |
|
14
|
慈济:跨越海峡的爱与感动 |
孙志中
|
《两岸关系》
|
2012 |
0 |
|
15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May(口述) 风茕子(整理)
|
《精神文明导刊》
|
2013 |
0 |
|
16
|
国外救助管理:法国人用“爱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
凤栓
|
《社会福利(实务版)》
|
2005 |
0 |
|
17
|
广东首届侨界青年十杰 |
|
《海内与海外》
|
2007 |
0 |
|
18
|
民间公益立法迫在眉睫 |
范炜
|
《民主与法制》
|
2013 |
0 |
|
19
|
志愿服务在台湾 |
陈岱
|
《人民政坛》
|
2012 |
0 |
|
20
|
部分国家对乞丐的政策和法规 |
北京市政协社会
法制委员会
|
《北京观察》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