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鼻咽癌遗传变异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忠花 王璐 +9 位作者 张小慧 张丽君 张必成 余鹰 曾朝阳 周鸣 黄薇 陈竺 陈赛娟 李桂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 了解鼻咽癌遗传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 2 0例鼻咽癌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的丢失或扩增。结果 鼻咽癌常见的扩增的染色体是 1q、2、3q、7q、8q、12 ;常见的缺失的染色体为 3p、9p、11q、16 q。结论 鼻咽癌... 目的 了解鼻咽癌遗传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 2 0例鼻咽癌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的丢失或扩增。结果 鼻咽癌常见的扩增的染色体是 1q、2、3q、7q、8q、12 ;常见的缺失的染色体为 3p、9p、11q、16 q。结论 鼻咽癌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改变 ,由此引起相应瘤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丢失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比较基因组杂交 抑瘤基因 基因
原文传递
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的建立及其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亚玲 魏芳 +9 位作者 徐昕 蔡岩 陈宝生 王洁 夏书华 胡海 黄晓平 汉雨生 吴旻 王明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 以中国男性食管鳞癌组织为来源 ,建立一个可良好传代的细胞系 ,从而提供一个有用的体外模式用于食管癌的研究。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 ,以新鲜的食管癌组织建立细胞系 EC970 6 ,做了初步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并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目的 以中国男性食管鳞癌组织为来源 ,建立一个可良好传代的细胞系 ,从而提供一个有用的体外模式用于食管癌的研究。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 ,以新鲜的食管癌组织建立细胞系 EC970 6 ,做了初步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并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的检测。结果 食管癌细胞系EC970 6生长曲线显示其生长良好 ,易于培养。传代时间为 2 6 h,平皿集落形成率为 91.9% ,且能够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经异种接种到裸鼠中均形成移植性肿瘤 ,肿瘤的病理诊断为中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得出染色体 1p1、1q2 - 4、2 p1、2 q1、5 p、7p14、7q2 1、11q1、15 q2、2 0 q扩增 ,其中 5 p表现出高水平的扩增。而染色体 2 p2、2 q2、3p、4、9p、14、18、Xq缺失。结论 建立的细胞系 EC970 6可用于研究食管癌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细胞系 比较基因组杂交
原文传递
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瘢痕疙瘩遗传变异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刚 罗少军 +1 位作者 汤少明 梁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了解瘢痕疙瘩遗传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 6例瘢痕疙瘩基因组的不平衡即遗传物质的丢失或扩增情况。结果 瘢痕疙瘩出现高频率的DNA拷贝数缺失的染色体是 1p(6 6 7% )、16号染色体 (83 3% )、2 0号染色... 目的 了解瘢痕疙瘩遗传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 6例瘢痕疙瘩基因组的不平衡即遗传物质的丢失或扩增情况。结果 瘢痕疙瘩出现高频率的DNA拷贝数缺失的染色体是 1p(6 6 7% )、16号染色体 (83 3% )、2 0号染色体 (83 3% )、2 2号染色体 (83 3% ) ,其最小重叠区分别为 1pter 32 2、16p13 2 p11 1、2 0q11 1 q13 2、16p13 2 p11 1,未发现特异区域的DNA拷贝数的高频率扩增。结论  1p、16号染色体、2 0号染色体、2 2号染色体极可能存在相关的瘢痕疙瘩抑制基因 ,这些基因的丢失可能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 瘢痕疙瘩 遗传 变异
原文传递
鼻咽癌细胞亚株不同成瘤与转移潜能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立兵 鄢践 +4 位作者 简少文 张玲 李满枝 李端 汪慧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背景与目的:我们已从鼻咽癌细胞株SUNE-1的克隆株中筛选出3个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细胞亚株:5-8F(高成瘤、高转移)、6-10B(成瘤、不转移)和13-9B(不成瘤);在本研究中,我们从病毒和遗传两方面探讨鼻咽癌细胞株SUNE-1及其3个亚株的生物学... 背景与目的:我们已从鼻咽癌细胞株SUNE-1的克隆株中筛选出3个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细胞亚株:5-8F(高成瘤、高转移)、6-10B(成瘤、不转移)和13-9B(不成瘤);在本研究中,我们从病毒和遗传两方面探讨鼻咽癌细胞株SUNE-1及其3个亚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①PCR检测亚株中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的BamHIW片段;②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UNE-1及其3个亚株中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membraneprotein1,LMP1)的表达状况;③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检测SUNE-1及其3个亚株的基因扩增情况。结果:①在SUNE-1及其3个亚株中存在EBVBamHIW片段;②在3个亚株中,都能够检测到EBV-LMP1的表达,且表达强度一致。③CGH检测发现:SUNE-1的DNA拷贝数变呈现以1、2p、3、4、5p、6、7、9、10q、11、12q、13q、17q和18q增加和22q拷贝数减少为主;5-8F染色体变化以3p、7q、8q、9q、和10q拷贝数增加为主;而6-10B和13-9B除少数几个染色体区域发生缺失外,均无DNA拷贝数的增加。结论:鼻咽癌细胞株SUNE-1及其3个亚株,均有EBV的表达和存在不同的染色体变化,提示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可能主要由于染色体的变化引起,但EBV的感染对维持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细胞亚株 生物学特性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1 比较基因组杂交 转移潜能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自然流产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楚艳 吴东 +6 位作者 侯巧芳 霍晓东 高越 王涛 王红丹 杨艳丽 廖世秀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为自然流产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自然流产患者382例,收集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采...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为自然流产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自然流产患者382例,收集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采用array.CGH技术对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的全基因组拷贝数进行检测,并同时行细胞培养和传统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rray—CGH的结果。结果array—CGH技术成功获得结果382例,检测成功率为100.0%(382/38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6.6%(178/382);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成功获得结果281例,检测成功率为73.6%(281/38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0.2%(113/281);array.CGH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array—CGH检测出的178例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63例(91.6%,163/178);染色体结构异常15例(8.4%,15/178),其中10例同时出现了染色体微重复和微缺失的流产胚胎中有4例被证实父母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的113例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08例(95.6%,108/113),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4.4%,5/113)。两种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有3例,其中2例为三倍体、1例为性染色体低比例嵌合,array—CGH均漏检为正常。结论array.CGH技术用于自然流产胚胎组织的染色体分析成功率高,对标本的取材要求远低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且分辨率高、准确快速,可以作为流产组织遗传学诊断的一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自然 微阵列分析 核型分析 比较基因组杂交
原文传递
47例鼻咽癌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颖 方嬿 +3 位作者 梁启万 李辉梅 关新元 曾益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细胞的遗传变异特性。方法:①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检测47例NPC活检组织DNA拷贝数的改变;②应用微卫星序列分析16号染色体缺失情况。结果:发现与NPC相关的7个DNA拷贝高频增加区和7个高频缺失区:增加的染... 目的:分析鼻咽癌细胞的遗传变异特性。方法:①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检测47例NPC活检组织DNA拷贝数的改变;②应用微卫星序列分析16号染色体缺失情况。结果:发现与NPC相关的7个DNA拷贝高频增加区和7个高频缺失区:增加的染色体为1q、3q、4、6q、8q、12和18;缺失的染色体有1p、3p、gq、11q、14、16和19P。16号染色体进行了微卫星序列分析,检测出两个异常明显的区域:16p12.3和16q24.3。结论:鼻咽癌具有染色体变异,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染色体1q和12,缺失最多的是染色体1p和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比较基因组杂交 遗传变异性
下载PDF
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秦艳茹 王立东 +5 位作者 邝丽芸 关新元 庄则豪 范宗民 安继业 曹世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37例原发性食管癌和30例贲门癌患者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结果比较基因组杂交发现,食管癌组织染色体8q发生DNA扩增的频率最高(78%)...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37例原发性食管癌和30例贲门癌患者染色体基因组的变化。结果比较基因组杂交发现,食管癌组织染色体8q发生DNA扩增的频率最高(78%),其它依次为3q、5p、6q和7p;3p发生DNA丢失的频率最高(57%),其它依次为8p、9q和11q。贲门癌组织染色体20q发生DNA扩增频率最高(43%),其它依次为6q、8q和6p;17p发生DNA丢失的频率最高(57%),其它依次为19p、1p和4p。结论8q、3q和5pDNA扩增和3p、8p和9qDNA丢失是河南高发区食管癌患者基因组DNA变化特征;而20q、6qDNA扩增和17p、19p、1pDNA丢失可能是河南高发区贲门癌患者基因组DNA变化特征。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定位筛选和克隆与食管癌/贲门癌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高发区 食管癌 DNA扩增 患者 人群 比较基因组杂交 基因组DNA 染色体 克隆
原文传递
鼻咽癌和结直肠癌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尹志华 黄仲曦 +2 位作者 刘腾飞 李虹 姚开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构建鼻咽癌和结直肠癌树模型 ,探讨和比较两种癌癌变过程中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的发生发展模式。方法 根据 118例结直肠癌和 14 0例中国南方鼻咽癌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数据 ,利用Desper等建立的软件 ,分别构建结直肠癌和鼻咽癌... 目的 构建鼻咽癌和结直肠癌树模型 ,探讨和比较两种癌癌变过程中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的发生发展模式。方法 根据 118例结直肠癌和 14 0例中国南方鼻咽癌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数据 ,利用Desper等建立的软件 ,分别构建结直肠癌和鼻咽癌的树模型。结果 结直肠癌树模型提示 ,- 18q和 +2 0q可能是结直肠癌变中的重要早期事件 ,并且 - 18q先于 - 17p出现 ,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鼻咽癌树模型提示 ,- 3p是重要的早期事件 ,- 11q、- 14q、- 16q、- 9p亦是鼻咽癌发生中的非随机事件 ,这些染色体臂上可能存在着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肿瘤相关基因 ;同时树模型还提示 ,12p上可能也有与鼻咽癌相关的瘤基因。结论 根据比较基因组杂交资料构建的肿瘤发生发展的树模型 ,可以揭示肿瘤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发生发展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结直肠癌 癌变过程 比较基因组杂交 肿瘤生物学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20486例产前诊断样本中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核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佟玉龙 潘虹 +3 位作者 卫凯平 付杰 于丽 杨慧霞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 sSMC)在行产前诊断病例中的检出率、产前诊断指征及妊娠结局,为临床工作中sSMC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 目的探讨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 sSMC)在行产前诊断病例中的检出率、产前诊断指征及妊娠结局,为临床工作中sSMC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20 541例行产前诊断的病例资料,统计胎儿绒毛、羊水和脐带血标本经细胞培养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sSMC的检出率、产前诊断指征和妊娠结局。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部分胎儿染色体异常来源。结果在培养成功的20 486例产前诊断样本中,共检出sSMC 20例,总检出率为0.98‰;其中,绒毛膜活检、羊膜腔穿刺和经腹脐静脉穿刺标本中,sSMC检出率分别为2.20‰(2/910)、0.74‰(14/18 824)和5.32‰(4/752);嵌合性核型12例。以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结构异常、不良孕产史、孕妇高龄和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为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中,sSMC检出率分别为10.42‰(1/96)、2.65‰(4/1 507)、1.89‰(5/2 643)、0.83‰(8/9 624)和0.49‰(2/4 013)。11例孕妇进一步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其中4例发现含有致病性基因拷贝数变异改变,分别由2q11.1-q12.1、2p12-p11.1和2q11.1-q12.1、7q11.21-q11.23、15q11.1-q13.3重复突变组成,后期均终止妊娠;7例检测为非致病性sSMC,其中1例引产,6例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且妊娠结局良好,后期电话随访自述子代均未见异常。结论sSMC在行产前诊断病例中检出率较低,但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和不良孕产史是发生sSMC最重要的指征。细胞遗传学与分子诊断技术相结合,可以对sSMC的性质、来源和致病性进行明确诊断,在产前遗传咨询和妊娠结局选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遗传标记 比较基因组杂交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喉鳞癌Apaf-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带发 富伟能 +3 位作者 尚超 徐振明 李增刚 孙开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27-1331,共5页
喉鳞癌细胞存在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 ,Apaf 1(apoptoticproteaseactivatingfactor 1)基因是诱导细胞凋亡的肿瘤抑制基因。为探讨Apaf 1基因在喉鳞癌发生中的作用 ,应用半定量PCR方法分析Apaf 1的表达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omparative... 喉鳞癌细胞存在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 ,Apaf 1(apoptoticproteaseactivatingfactor 1)基因是诱导细胞凋亡的肿瘤抑制基因。为探讨Apaf 1基因在喉鳞癌发生中的作用 ,应用半定量PCR方法分析Apaf 1的表达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omparativeGenomicHybrodization ,CGH)和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分析方法对喉鳞癌病人Apaf 1基因所在的 12 q2 2 2 3区域缺失情况进行研究 ,并用甲基化特异PCR对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1例喉鳞癌组织出现Apaf 1mRNA表达明显下调 ,占 4 0 7% (11/ 2 7) ,而 6例良性喉肿瘤未发现缺失或下调 ;CGH分析发现 ,18例喉鳞癌仅发现 2例存在 12 q2 2 2 3区域缺失 ,未发现扩增 ;LOH分析发现 ,72例喉癌组织Apaf 1基因的 5个多态位点LOH发生频率低 ,分别为 18 2 % (D12S346 )、13 9%(D12S170 6 )、18 2 % (D12S32 7)、2 2 2 % (D12S16 5 7)和 16 6 % (D12S393) ,11例出现Apaf 1mRNA下调的喉癌组织均检测到启动子区甲基化 ,而 16例Apaf 1mRNA表达未下调者仅 1例有甲基化 ,两者有显著差异 (χ2 检验 ,P=0 0 0 0 1)。通过以上结果 ,首次证实Apaf 1基因与喉鳞癌相关 ,在喉鳞癌中Apaf 1基因缺失发生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癌 APAF-1基因 RT—PCR 杂和性丢失 比较基因组杂交 甲基化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多发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游艳琴 汪淑娟 +3 位作者 汪龙霞 卢彦平 任远 李亚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50-757,共8页
目的将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用于多发畸形胎儿的分子遗传学分析,并探讨其在辅助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超声诊断为胎儿全身多发畸形的妊娠妇女31例,孕妇年龄20~37岁,孕... 目的将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用于多发畸形胎儿的分子遗传学分析,并探讨其在辅助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超声诊断为胎儿全身多发畸形的妊娠妇女31例,孕妇年龄20~37岁,孕周21~27周。在超声引导下获取羊水或脐血,再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结果 31例多发畸形脐血样本均进行了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中4例培养失败,1例无核分裂象,培养成功的26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者23例,异常3例,核型异常率为11.54%(3/26)。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中有4例未发现致病性染色体缺失/重复,21例发现了微缺失和微重复,但均为染色体多态性,不具有致病性,6例检查异常,异常率19.35%(6/31)。结论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具有分辨率高、覆盖广泛的优势,不仅弥补了培养失败和细胞活力不够无法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缺陷,还能从亚显微结构发现缺失和重复,对于畸形原因的分析和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 畸形 多发性 核型分析
下载PDF
高分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临床复杂染色体异常遗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葛运生 孔辉 +5 位作者 曾寰 江雨 郭奇伟 李健 黄新力 周裕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估高分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临床复杂染色体异常遗传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门诊患者2例、产前诊断门诊患者2例。2例遗传咨询患者按无菌要求、EDTA抗... 目的评估高分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临床复杂染色体异常遗传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门诊患者2例、产前诊断门诊患者2例。2例遗传咨询患者按无菌要求、EDTA抗凝,采集2~4ml外周血;2例产前诊断患者,经遗传咨询、术前检查后,于手术室B超引导下抽取约2~3ml脐血。对4份标本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提取4份标本的全基因组DNA,应用ArrayCGH进行亚显微水平分析。ArrayCGH结果最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验证。结果ArrayCGH检测发现4例患者在多条染色体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制和缺失,这些复制和缺失大多数没有被核型分析检测到。1号病例为4p16.3-4p15.31复制、4p16.3端粒区缺失;2号病例为Xpll.22-Xq11.1复制;3号病例为2q37.3缺失、4p16.3-4p15.32复制;4号病例为2q14.3-2q21.1缺失、2q21.2-2q32.1复制。FISH检测与ArrayCGH结果相吻合。结论ArrayCGH可以准确检测亚显微的微小片段缺失、复制等拷贝数变化,且能确定断裂位点,可为临床遗传诊断提供依据。(手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4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 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畸变 核型分析 基因组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实验室技术要求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治国 +1 位作者 徐两蒲 黄海龙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5-751,共7页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是以微阵列为技术基础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微阵列(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是以微阵列为技术基础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微阵列(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和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CMA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全基因组染色体变异检测技术,近年来其在临床的应用逐步深入和广泛,国内外已出台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以推动其在临床的规范应用。为进一步规范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产前筛查与诊断室间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拟在CMA实验室技术等方面作出规范和建议,以规范CMA技术在遗传病诊断领域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更新与成熟,本共识将持续更新以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变异 实验室技术 MICROARRAY 专家 比较基因组杂交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病诊断
原文传递
一例8P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综合征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旭 张静敏 +2 位作者 蒋雯婷 胡琴 陶炯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 明确1例智力低下患儿8号染色体短臂异常的片段来源和位置,探讨该异常核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型特征和家庭再发风险.方法 高分辨显带分析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 目的 明确1例智力低下患儿8号染色体短臂异常的片段来源和位置,探讨该异常核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型特征和家庭再发风险.方法 高分辨显带分析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 CGH)精细定位拷贝数异常改变的染色体片段区域,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分析结果.结果 患儿异常染色体为8p11.2-p23.1倒位重复和8p23.2-pter缺失;在重复和缺失之间间隔有1个长为5.70 Mb的拷贝数正常片段,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基因簇位于该片段的两端.结论 这是1例典型的inv dup del(8p)综合征,临床上以重度智力低下、大脑发育不良和特殊面容为主要特征,由8p23.1上OR基因簇的重复序列发生非等位同源重组所致.再生育时,不仅要预防inv dup del(8p)的再发风险,还要注意由同一重组机制造成的另外3种不良结局的妊娠风险.就目前所知,这是国内第1例明确诊断的inv dup del(8p)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低下 8p倒位重复伴缺失 比较基因组杂交 嗅觉受体基因 非等位同源重
原文传递
食管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染色体变化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秦艳茹 王立东 +5 位作者 邝丽芸 关新元 庄则豪 范宗民 邓文 曹世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48-1053,共6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早期可发生局部淋巴或血行转移,这是导致复发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但是,食管癌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寻找或定位与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加...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早期可发生局部淋巴或血行转移,这是导致复发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但是,食管癌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寻找或定位与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加深对其转移机制的了解。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分析15例食管癌患者原发灶和其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的染色体基因组改变。结果:最常见染色体DNA拷贝数增加的部位是3q,8q,6p,20p,5p,18p,2p,2q,1q;常见的染色体DNA拷贝数丢失的部位是10p,10q,17p,18q,4p,13q。其中,最有意义的发现是6p增加(原发灶:2/15,13%,转移灶:7/15,47%),20p增加(原发灶:5/15,33.3%,转移灶:11/15,73.3%)。第二个发现是10p丢失(原发灶:2/15,13.3%,转移灶:8/15,53%),10q丢失(原发灶:2/15,13.3%,转移灶:7/15,46.6%)。结论: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染色体基因组改变最显著的部位是6p,20p的增加和10p,10q的丢失;这些部位可能存在与食管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淋巴结转移 比较基因组杂交
下载PDF
鼻咽癌转移相关基因的比较基因组杂交和cDNA微阵列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亮 关新元 +5 位作者 唐发清 赵燕 胡智 罗非君 顾唤华 曹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8-593,共6页
为筛选在鼻咽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GH)和cDNA微阵列方法研究成瘤和转移能力不同的鼻咽癌细胞株 6 10B和 5 8F .CGH结果显示 ,2种细胞株在 5p、7q、8p、9q、11p、12q和 17p的一定区域存在差异性扩增 ,在 2... 为筛选在鼻咽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GH)和cDNA微阵列方法研究成瘤和转移能力不同的鼻咽癌细胞株 6 10B和 5 8F .CGH结果显示 ,2种细胞株在 5p、7q、8p、9q、11p、12q和 17p的一定区域存在差异性扩增 ,在 2q存在差异性缺失 ;cDNA微阵列显示 ,相对于非转移性 6 10B细胞株 ,高转移性 5 8F细胞表现一些基因表达的上调及下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转移相关基因 比较基因组杂交 CDNA微阵列
下载PDF
喉癌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尚超 富伟能 +3 位作者 徐振明 李福才 黄带发 孙开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9-544,共6页
寻找与喉癌发生进展的相关基因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了 18例喉癌患者。结果显示 ,每例喉癌细胞染色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包括染色体全部或部分的扩增或丢失。平均每例有 12 9处异常区域 ,丢失多于扩增 ,分别为每例 7 2处和 5... 寻找与喉癌发生进展的相关基因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了 18例喉癌患者。结果显示 ,每例喉癌细胞染色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包括染色体全部或部分的扩增或丢失。平均每例有 12 9处异常区域 ,丢失多于扩增 ,分别为每例 7 2处和 5 7处。主要为 3q(78% )、5 p(6 1% )、11q(5 6 % )、1q(5 0 % )、8p(4 4 % )、8q(39% )和 15q(39% )的扩增 ;3p(70 % )、5 q(78% )、9p(6 7% )、13q(5 0 % )、1p(4 4 % )和 14q(39% )的丢失。有多条染色体区带上出现特异的扩增或丢失 ,特别是 1p13 2 1(8/ 18)、3p2 1 2 3(14 / 18)、5 p2 1 2 2 (14 / 18)、9p12 pter(10 / 18)和 13q2 1 31(8/18)的拷贝数增加明显 ,而 1q11 2 1(11/ 18)、3q15 2 1(12 / 18)、8p2 2 2 4 (6 / 18)、11q12 13(8/ 18)、15q2 1 2 3(7/ 18)和18p11(8/ 18)区域的丢失为喉癌的特征性变化 ,说明这些区域中存在与喉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比较基因组杂交 基因 抑癌基因
下载PDF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鉴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璐 邬玲仟 +7 位作者 梁德生 潘乾 龙志高 戴和平 李娟 蔡芳 夏昆 夏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确定额外标记染色体来源,对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明确的遗传学诊断。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1例小标记染色体患者进行分子... 目的:确定额外标记染色体来源,对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明确的遗传学诊断。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1例小标记染色体患者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显示13号染色体近着丝粒q11-q12区有一明显扩增,提示该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3号染色体pter→q12。结论:CGH结合FISH技术是鉴别标记染色体来源的又一快速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osteosarcoma genomics and its impact on targeted 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to conquer human osteosarcoma 被引量:7
19
作者 Ji-Long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575-580,共6页
Osteosarcoma is a genetically unstable malignancy that most frequently occurs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The lack of progress in managing this devastating disease in the clinic has prompte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Osteosarcoma is a genetically unstable malignancy that most frequently occurs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The lack of progress in managing this devastating disease in the clinic has prompte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to collaborate to profile key genomic alterations that define osteosarcoma.A team of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from China,Finland,and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igated human osteosarcoma by integrating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high-density genome-wide 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 CG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Sanger sequencing,cell culture,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approaches.Systematic analysis of genetic/genomic alterations and further functional studies have led to several important findings,including novel rearrangement hotspots,osteosarcoma-specific LRP1-SNRNP25 and KCNMB4-CCND3 fusion genes,VEGF and Wnt signaling pathway alterations,deletion of the WWOX gene,and amplification of the APEX1 and RUNX2 genes.Importantly,these genetic events associate significantly with pathogenesis,prognosis,progression,and therapeutic activity in osteosarcoma,suggesting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improved managements of human osteosarcoma.This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new treatment modalities to conquer osteosar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 国际合作 靶向治疗 骨肉瘤 遗传不稳定 比较基因组杂交 分子生物学方法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筛查在不同阶段胚胎中的临床应用结局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鉴东 吴畏 +6 位作者 舒黎 蔡令波 谢佳孜 马龙 孙雪萍 崔毓桂 刘嘉茵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28-834,共7页
目的 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D/PGS)中的应用效果及不同胚胎阶段活检的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PGD/... 目的 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D/PGS)中的应用效果及不同胚胎阶段活检的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PGD/PGS治疗的381个周期,其中, PGD 320个周期,采用卵裂期活检156个周期、囊胚期活检164个周期;PGS 61个周期,采用卵裂期活检23个周期、囊胚期活检38个周期.活检标本采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结合array-CGH技术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所有移植周期均采用单胚胎移植,以活产率作为主要临床结局的评价指标.结果array-CGH技术在PGD/PGS中的明确诊断胚胎比例达96.9%~99.1%.PGD活检周期中,卵裂期活检的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和每活检周期活产率分别为50.0%(58/116)、37.2%(58/156),而囊胚期活检者分别为67.5%(85/126)、51.8%(85/16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GS活检周期中,卵裂期活检的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和每活检周期活产率均为34.8%(8/23),而囊胚期活检者均为42.1% (16/38),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rray-CGH技术在PGD/PGS中的应用具有高诊断率,基于array-CGH技术的PGD/PGS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活产率.在PGD周期中,囊胚期活检比卵裂期活检具有更高的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诊断 比较基因组杂交 微阵列分析 分裂期 囊胚 织检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