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喻經》與《世説新語》詞彙比較研究(下) 被引量:1
1
作者 汪維輝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168-176,共9页
《百喻經》和《世説新語》成書時間約相差半個世紀,地點都在建業(今南京)一带,所以兩書的語言具有"共時共域性",可以大致確定爲"南朝通語+吴語"。通過這樣兩種典型語料的比較,本文試圖揭示出兩者詞彙的異同,以便加... 《百喻經》和《世説新語》成書時間約相差半個世紀,地點都在建業(今南京)一带,所以兩書的語言具有"共時共域性",可以大致確定爲"南朝通語+吴語"。通過這樣兩種典型語料的比較,本文試圖揭示出兩者詞彙的異同,以便加深對翻譯佛經語言性質的認識。比較的對象以一般的口語詞彙爲主,重點在兩書的差異及其原因。比較的結果是:總體而言,《世》的詞彙比《百》豐富多彩,書面語色彩重於《百》,《世》的"特用詞"數量也遠大於《百》;但也不可一概而論,《世》的詞彙在反映當代口語方面也有勝過《百》的地方。從本文的研究來看,《百》的詞彙雖然跟《世》存在若干差異,但本質上仍是漢語詞彙,其中個别詞語的特殊用法也許可以追溯到源頭語,但例子並不多,没有對漢語的基本詞彙産生甚麽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喻經》 《世説新語》 詞彙 研究 中古漢語
原文传递
注釋學視野下的《太上感應篇》研究——以惠棟、俞樾對《太上感應篇》的注釋爲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劉祖國 桑萌春 《古籍研究》 2020年第1期265-274,共10页
《太上感應篇》是中国第一部勸善書,南宋以至明清,此書影響深遠。清代學者惠棟作《太上感應篇箋注》,俞樾作《太上感應篇纘義》,這兩個注本是公認的各種注釋中最有影響者。在構成典籍注釋的要素中,典籍文本、注釋者、讀者和注釋文本産... 《太上感應篇》是中国第一部勸善書,南宋以至明清,此書影響深遠。清代學者惠棟作《太上感應篇箋注》,俞樾作《太上感應篇纘義》,這兩個注本是公認的各種注釋中最有影響者。在構成典籍注釋的要素中,典籍文本、注釋者、讀者和注釋文本産生的環境等,對注釋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從體例、注釋對象、注釋内容、注釋方法、注者思想等方面對兩種注釋進行對比研究,探討不同注家如何注釋《感應篇》,比較二者的注釋特點,找尋造成注釋差異的原因,對於探索《感應篇》注釋的方法與實踐,豐富注釋學的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上感應篇 惠棟 俞樾 注釋學 研究
原文传递
唐誌小篆與《説文》小篆比較研究
3
作者 吴繼剛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18年第2期280-290,共11页
唐誌小篆的字形大多與《説文》小篆相合,體現出唐代碑刻對《説文》小篆字形的襲用;部分唐誌小篆字形爲漢代及其以後新造字形的轉寫,體現出小篆的發展。與《説文》小篆字形完全相合以外的小篆字形,或爲筆畫異寫,或受隸變字形影響而改變構... 唐誌小篆的字形大多與《説文》小篆相合,體現出唐代碑刻對《説文》小篆字形的襲用;部分唐誌小篆字形爲漢代及其以後新造字形的轉寫,體現出小篆的發展。與《説文》小篆字形完全相合以外的小篆字形,或爲筆畫異寫,或受隸變字形影響而改變構件,或受漢隸、楷書的影響,異寫形體多樣,體現了小篆的發展。研究唐誌小篆的形體,可以推知唐代小篆文字的使用面貌,研究小篆與其他字體關係及其發展規律,具有重要的文字學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誌蓋小篆 《説文》小篆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