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殖民空间表征中的“同构-异质”观念研究
1
作者 叶家春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本文从殖民时期英国与殖民地在文学文化生产上的双向影响展开,以地理空间为中心,思考殖民空间表征中的“同构-异质”观念。殖民地自然被视为“他者”的生存土壤而强化帝国优越感,而它的“野蛮”也渗透到殖民文化,由此构成帝国与殖民地... 本文从殖民时期英国与殖民地在文学文化生产上的双向影响展开,以地理空间为中心,思考殖民空间表征中的“同构-异质”观念。殖民地自然被视为“他者”的生存土壤而强化帝国优越感,而它的“野蛮”也渗透到殖民文化,由此构成帝国与殖民地在空间书写上的“同构-异质”问题;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世界博览会,以选择性地再现殖民地空间为基础凸显欧洲中心主义,是浓缩的殖民空间图绘“同构-异质”体;殖民地景观在工业革命催生的铁路和摄影使用中被无处不在地挪用与展示,这些异域因素又反过来丰富了帝国都市文化,彰显了帝国与殖民地的都市文化“同构-异质”现象。本文立足殖民空间表征,从人文地理学入手研究英国殖民时期文学中“同构-异质”的特点和现实意义,以促进对英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书写 空间表征 同构-异质 英国文学
下载PDF
另类殖民书写:《天堂》中东非沿海到内陆的生态研究
2
作者 佘诗媛 吴雁翔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5-20,26,共7页
作为非裔移民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殖民书写可谓另类,迥异于以提安哥为代表的大多数非洲后殖民作家的惯有立场。其第四部小说《天堂》便将这种另类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书中古尔纳以求实态度揭示了广袤东非土地由沿海到内陆... 作为非裔移民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殖民书写可谓另类,迥异于以提安哥为代表的大多数非洲后殖民作家的惯有立场。其第四部小说《天堂》便将这种另类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书中古尔纳以求实态度揭示了广袤东非土地由沿海到内陆的复杂生态:天堂表象下的本土真实生态美丑交织;多元文化下的内部生态极具破碎性;殖民进程中潜藏着无孔不入的生态危机。殖民书写与生态描绘相互交织、彼此渗透。古尔纳将一度被忽略的东非殖民史化作文学现实,拒绝抹除非洲内部存在的文化差异,直指殖民症结所在,充满批判锋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纳 《天堂》 东非生态 沿海到内陆 殖民书写
下载PDF
试论大正日本文学中的东方主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雁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5,共5页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日本文学中形成了"东方主义"视角,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广袤的国土、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东方异国&q...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日本文学中形成了"东方主义"视角,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广袤的国土、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东方异国"的主体。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同时,中国作为日本的"东方"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但是,当大正年代的日本作家对"中国"现实的了解达到一定深度时便普遍停止了对中国的"东方主义"叙事——既是出于对记忆深处的美好的中国古典的回护,也是出于对真实中国的失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日本文学 东方主义 中国形象 异国情调 文本幻象 殖民书写
下载PDF
空间与种族:《奥鲁诺克》中的殖民书写策略
4
作者 郑伟 《凯里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阿芙拉·班恩是英国第一位职业女性作家,其散文小说《奥鲁诺克》是较早反映英国殖民活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异域空间殖民活动的描写,班恩向我们展现了17世纪英国在非洲和苏里南的空间殖民,对不同种族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体现了... 阿芙拉·班恩是英国第一位职业女性作家,其散文小说《奥鲁诺克》是较早反映英国殖民活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异域空间殖民活动的描写,班恩向我们展现了17世纪英国在非洲和苏里南的空间殖民,对不同种族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体现了殖民者在新地理空间中的现代奴隶制经济学实践,同时隐约流露出班恩希望改良殖民统治的"乌托邦"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鲁诺克 空间殖民 种族形象 殖民书写
下载PDF
《印度之行》中家庭伦理的殖民书写
5
作者 李长亭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1年第1期75-79,共5页
《印度之行》中的家庭叙事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塑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对该小说的评述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文本中的殖民描写、殖民行为给印度人带来的伤害,以及不同种族间的问题等这些显性因素,对其中的家庭叙事这一隐性因素... 《印度之行》中的家庭叙事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塑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对该小说的评述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文本中的殖民描写、殖民行为给印度人带来的伤害,以及不同种族间的问题等这些显性因素,对其中的家庭叙事这一隐性因素却鲜有触及或语焉不详。本文结合福斯特的写作背景,从殖民政治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这两个层面来揭示英帝国的殖民行为不仅对殖民地民众造成了严重伤害而且对殖民者的家庭生活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认为小说关系到比政治更广阔的领域,关系到人类对一个更为稳定的家庭的寻求。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家庭伦理的殖民书写深刻反映了殖民政治对家庭建构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 《印度之行》 家庭伦理 殖民书写
原文传递
地理批评学视角下的吉卜林研究
6
作者 章琴 谢冬文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9-13,共5页
运用地理批评学研究殖民,着重探讨吉卜林殖民书写的两个地理空间:丛林与城市,尽量厘清吉卜林殖民书写所构建的理想型殖民态势。丛林和城市是吉卜林殖民文学作品中两个标志性的地理空间。吉卜林运用自己的殖民化与权力,建构出理想状态的... 运用地理批评学研究殖民,着重探讨吉卜林殖民书写的两个地理空间:丛林与城市,尽量厘清吉卜林殖民书写所构建的理想型殖民态势。丛林和城市是吉卜林殖民文学作品中两个标志性的地理空间。吉卜林运用自己的殖民化与权力,建构出理想状态的地理空间结构。这两个地理空间结构有着完全一样的权力架构:白人拥有最高的权力,对两者的地空样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法国文论家贝特朗·韦斯特法尔的地理批评学原理,可以将两个地理空间抽象成一个“殖民世界”。不同于康拉德和福斯特,吉卜林笔下的殖民世界是一个典型的理想型构建。这种构建完全依照以吉卜林为代表的理想型殖民世界观而构建,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卜林 殖民书写 地理批评 权利
下载PDF
“闽南”爱情故事的“日本印记”——从梨园戏《陈三、五娘》到佐藤春夫的小说《星》
7
作者 古大勇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0,共5页
美丽的闽南戏曲爱情故事《陈三、五娘》被日本文人作家佐藤春夫改写成了小说《星》,由此打上了独特的"日本印记":既因为受日本明治以来"脱亚入欧"思想价值观的影响而形成了"殖民书写",又因受日本"... 美丽的闽南戏曲爱情故事《陈三、五娘》被日本文人作家佐藤春夫改写成了小说《星》,由此打上了独特的"日本印记":既因为受日本明治以来"脱亚入欧"思想价值观的影响而形成了"殖民书写",又因受日本"私小说"传统等时代审美观念的影响而呈现出"佐藤风格"。从比较文学的视角看,《星》对《陈三、五娘》的改编典型地体现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过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 五娘》 《星》 殖民书写 “佐藤风格” 文化过滤
下载PDF
文字鬼魅·殖民书写·红楼笔法--李永平小说创作中文化因素之论析
8
作者 金进 《华文文学》 2010年第1期48-54,共7页
李永平是马华旅台作家中成就最高、风格独具的一位,从1968年成名作《拉子妇》到2008年长篇力作《大河尽头:上卷》,他的创作纵行台湾当代文坛四十年,题材横贯台湾与婆罗洲。其创作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其中对中国古汉字的顶礼膜拜、对台... 李永平是马华旅台作家中成就最高、风格独具的一位,从1968年成名作《拉子妇》到2008年长篇力作《大河尽头:上卷》,他的创作纵行台湾当代文坛四十年,题材横贯台湾与婆罗洲。其创作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其中对中国古汉字的顶礼膜拜、对台湾/婆罗洲两地殖民处境的历史爬梳和现状反映、对《红楼梦》意境的追求和模仿,使得他本人和他的作品成为当代华文文学中不可重复与抄袭、难以超越的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华情结 文字鬼魅 殖民书写 红楼笔法
下载PDF
反殖民书写与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重读《野草在歌唱》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纪萍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9-192,共4页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闪耀着浓郁的人道主义光芒。然而,这部反殖民书写的典范之作在批评和反思殖民...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闪耀着浓郁的人道主义光芒。然而,这部反殖民书写的典范之作在批评和反思殖民主义罪恶的同时未能超越殖民话语的限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形成共谋关系,呈现出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书写 殖民话语 隐性书写 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古尔纳长篇小说国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和军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91,共9页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于202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外学界对古尔纳长篇小说的研究始于1988年。2000年之前,古尔纳已出版5部长篇小说,但同时代对他小说的研究屈指可数。原因在于许多国外学者把他视为批评家,...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于202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外学界对古尔纳长篇小说的研究始于1988年。2000年之前,古尔纳已出版5部长篇小说,但同时代对他小说的研究屈指可数。原因在于许多国外学者把他视为批评家,对其文学作品关注不够。2000年之后,对于古尔纳小说的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国外研究聚焦其小说中的殖民历史、种族歧视、难民问题、身份归属、叙事策略、流亡主题和互文关系等问题。本文对国外关于古尔纳长篇小说研究进行述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纳 研究现状 殖民书写 流散书写
下载PDF
叶芝的生态反殖民诗学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则远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269-278,共10页
长期以来,国内外叶芝研究界对叶芝“文化民族主义”的研究往往侧重其政治和文化方面,而其生态反殖民诗学和实践往往被忽视。从当代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来看,叶芝的生态反殖民诗学和实践颇具先锋性。本文从叶芝的文论中梳理叶芝的生态反... 长期以来,国内外叶芝研究界对叶芝“文化民族主义”的研究往往侧重其政治和文化方面,而其生态反殖民诗学和实践往往被忽视。从当代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来看,叶芝的生态反殖民诗学和实践颇具先锋性。本文从叶芝的文论中梳理叶芝的生态反殖民诗学思想的来源和主要内容,并对叶芝作品中的生态反殖民书写进行阐释。叶芝的“文化民族主义”除了主张爱尔兰实现文化上的独立之外,最大的创新点便是对英国所代表的工业理性和商业文明及相应的“进步”话语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一套区别于英国的爱尔兰式的生态发展模式。通过对生态反殖民书写,叶芝颠覆了英国对爱尔兰大自然的妖魔化书写,实现了爱尔兰文化反殖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生态 殖民书写
下载PDF
阿西娅·杰巴尔的北非女性文化身份书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园园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6,共8页
阿西娅·杰巴尔是北非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从个体经验出发,展示了整个后殖民视域下的北非穆斯林女性社会。本文以杰巴尔不同时期的几部作品为例,分析被西方女性主义误读的、作为新世界代表的穆斯林女性身份,在殖民话... 阿西娅·杰巴尔是北非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从个体经验出发,展示了整个后殖民视域下的北非穆斯林女性社会。本文以杰巴尔不同时期的几部作品为例,分析被西方女性主义误读的、作为新世界代表的穆斯林女性身份,在殖民话语和男性话语双重压迫下涅槃而出的女性声音,以及后殖民自传式的穆斯林女性集体身份书写。通过对身份、语言、书写的自我解放,杰巴尔为北非穆斯林女性打开了一个游走于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之外的女性文化身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西娅·杰巴尔 女性声音 文化身份 殖民书写
原文传递
后殖民主义的文本试验──论朱天心《古都》的后殖民书写
13
作者 陆晓敏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古都》所呈现的自我东方主义特征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权力话语方式,体现了东方人的东方与东方学家的东方两者经验上的差异性。小说中对前宗主国和前殖民地重叠历史、文化和经验的描述,是通过台北对京都的模仿来实现的。而有关中国传... 《古都》所呈现的自我东方主义特征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权力话语方式,体现了东方人的东方与东方学家的东方两者经验上的差异性。小说中对前宗主国和前殖民地重叠历史、文化和经验的描述,是通过台北对京都的模仿来实现的。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符码的表述,显示了前殖民地主体身份的存在,是台北文化抵抗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天心 《古都》 殖民主义 殖民书写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下新移民文学的后殖民书写
14
作者 马阿婷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通过跨文化研究理论视角,透视新移民文学传达出的中国社会、文化、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把握新移民文学主体"中国经验"的精神特质与嬗变形态;通过后殖民书写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转型、经济文化的飞... 通过跨文化研究理论视角,透视新移民文学传达出的中国社会、文化、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把握新移民文学主体"中国经验"的精神特质与嬗变形态;通过后殖民书写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转型、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民众视野的变迁、民族文化心理的波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新移民文学 殖民书写
下载PDF
本土文化与殖民历史的反思——新世纪台湾小说的后殖民书写
15
作者 张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4,170,共8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殖民理论成为阐释台湾社会、历史与文化等问题的重要理论架构;在后殖民思潮及本土化运动影响下的台湾后殖民文学文本,在历史阐释与艺术形式等层面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开创性,作家更关注被殖民者文化主体性的丧失,希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殖民理论成为阐释台湾社会、历史与文化等问题的重要理论架构;在后殖民思潮及本土化运动影响下的台湾后殖民文学文本,在历史阐释与艺术形式等层面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开创性,作家更关注被殖民者文化主体性的丧失,希冀在自我与他者混杂的过程中建构新的主体认同,在文化交汇中寻求文化抵抗策略,并解构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在本土文化中寻求解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书写 本土文化 台湾小说
下载PDF
中国形象:跨文化改编视角下的新移民电影
16
作者 马阿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87,共3页
本文以新移民文学改编为电影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后殖民书写、性别话语建构为研究路径,以严歌苓文学作品改编的新移民电影剧本为主要研究脉络,着重探讨了新移民电影对中国形象重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梳理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作品的... 本文以新移民文学改编为电影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后殖民书写、性别话语建构为研究路径,以严歌苓文学作品改编的新移民电影剧本为主要研究脉络,着重探讨了新移民电影对中国形象重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梳理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作品的内化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妥协的过程,视觉化的效果与画面感的呈现赋予文字以新的生命,这种嬗变的过程不仅有化茧成蝶的壮丽,也彰显了凤凰涅槃式的勇气,在此过程中需要由作家到编剧的转型,更需要对电影作品文化折扣与文化增值进行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文化折扣 殖民书写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夏目漱石《满韩漫游》中的殖民地书写
17
作者 杨雅婷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满韩漫游》是夏目漱石前往'满洲'考察旅行之后于报纸连载的作品,此作一直以来受到中日学者的诸多批判,这些批判主要集中于夏目漱石对日本殖民行为缺乏认识这一点之上,此文意在重新思考作为知识分子的夏目漱石对于日本殖民的... 《满韩漫游》是夏目漱石前往'满洲'考察旅行之后于报纸连载的作品,此作一直以来受到中日学者的诸多批判,这些批判主要集中于夏目漱石对日本殖民行为缺乏认识这一点之上,此文意在重新思考作为知识分子的夏目漱石对于日本殖民的真正态度,以及此作如何能被纳入夏目漱石一直致力于实现的消解对立、寻求普遍价值的追求之中,以期还原一个复杂的夏目漱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满韩漫游》 殖民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