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殉难、复仇、融合——试评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的嬗变 被引量:15
1
作者 宫玉波 梁亚平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8-161,共4页
在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经历着不断的嬗变。本文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赖特的《土生子》、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和《六月庆典》出发 ,探讨了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从主张殉难牺牲到暴力复仇再到融合统一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 黑人形象 殉难 复仇 融合
下载PDF
“罢贾而仕”:晚清广州孚泰行行商易元昌(容之)家族考
2
作者 王元林 《暨南史学》 2024年第1期202-217,共16页
易元昌(容之)是近代大变局中行商的代表人物,从代广州汉军刘德章牧马到经营外贸成为孚泰行行商,最后捐官湖北德安府知府,为抵抗太平军而殉难。清廷褒奖抚恤其子孙,世袭骑都尉之职。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由儿子易学清主编的《(鹤山)易修礼... 易元昌(容之)是近代大变局中行商的代表人物,从代广州汉军刘德章牧马到经营外贸成为孚泰行行商,最后捐官湖北德安府知府,为抵抗太平军而殉难。清廷褒奖抚恤其子孙,世袭骑都尉之职。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由儿子易学清主编的《(鹤山)易修礼堂家谱》却未有只字提及行商事迹。今从安徽人许奉恩《里乘》以及《东印度公司编年史》、剑桥大学怡和洋行等史料还原相关史实,足证从广州十三行外贸制度向近代条约体制转变中行商消亡的必然性。易学清为晚清和近代藏书家、教育家,曾担任户部主事、广东咨议局议长等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元昌 易容之 行商 殉难 易学清
原文传递
论方孝孺之死的儒学史意蕴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树旺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方孝孺殉难是其自身的学行素养、理想信念及儒学境界的必然结果,是"殉志"的学者,而非"殉君"的愚臣。在儒学史上,方孝孺殉难是关系明代知识分子整体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是儒家政治理想在当世遭遇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 方孝孺 殉难 儒学
下载PDF
方孝孺殉难原因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树旺 《台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4-18,共5页
史家多以曲笔记述方孝孺的"十族"殉难事件,史料中也存在着以讹传讹的现象。考证史家曲笔与错误之处,才能再现孝孺殉难的真相。以再现的孝孺殉难真相为基础,对比壬午靖难中其他死难者,孝孺及方党殉难的根源在于,他们是殉道者... 史家多以曲笔记述方孝孺的"十族"殉难事件,史料中也存在着以讹传讹的现象。考证史家曲笔与错误之处,才能再现孝孺殉难的真相。以再现的孝孺殉难真相为基础,对比壬午靖难中其他死难者,孝孺及方党殉难的根源在于,他们是殉道者而非殉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士节 殉难 殉道
下载PDF
晚明以来张鹤鸣殉难书写的演变
5
作者 徐林 高成龙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张鹤鸣在晚明的政治舞台上饱受争议。就其殉难之事而言,在晚明史籍《司马公殉难事略》、林正亨和吴世济等人的著述里均记载其坚守颍城,城破被执,骂贼而死并受到朝廷表彰。到清代,《颍州方志》和吴伟业、屈大钧等人的著述都继承了晚明史... 张鹤鸣在晚明的政治舞台上饱受争议。就其殉难之事而言,在晚明史籍《司马公殉难事略》、林正亨和吴世济等人的著述里均记载其坚守颍城,城破被执,骂贼而死并受到朝廷表彰。到清代,《颍州方志》和吴伟业、屈大钧等人的著述都继承了晚明史籍的记载,但以邹漪、李逊之、徐秉义为代表的部分东林派史家却认为张氏殉难是因财丧身与忠义无关。究其原因是以徐氏为代表的部分东林派史家将晚明党争中的门户之见带到了修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鹤鸣 颍州 殉难 历史书写 门户之见
下载PDF
《莫洛伊》中莫兰的退行性自我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忠 曹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2,共8页
很大程度上,贝克特的小说三部曲模仿了其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在首篇《莫洛伊》中,莫兰寻找莫洛伊的旅程实际上是他从"象征界"回溯到"想象界"去探索自我的旅程。期间,他感到自己像耶稣一样殉难了,无法保持"父... 很大程度上,贝克特的小说三部曲模仿了其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在首篇《莫洛伊》中,莫兰寻找莫洛伊的旅程实际上是他从"象征界"回溯到"想象界"去探索自我的旅程。期间,他感到自己像耶稣一样殉难了,无法保持"父性"和与圣父、圣子的"三位一体"。脱下在"象征界"披上的文明外衣后,他发现本真的自我和"母亲莫洛伊"并无二致。正如该小说的两部分叙事构成镜像关系,莫兰和莫洛伊也互为镜像,但因镜面或照镜者自身的瑕疵,这一镜像模糊不清,无助于对照镜者辨别自我的身份。"退化"后的莫兰和颓废的莫洛伊都还是"问题主体",离末篇《无法称呼的人》当中"没有主体的潜意识的世界"尚有距离,是贝克特"失败"文学观的化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洛伊》 自我探索 退化 殉难 镜像关系
原文传递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与爱国学者王懿荣的阖家殉难 被引量:1
7
作者 孟祥才 《孙子研究》 2022年第1期91-95,共5页
1899—1900年达到高潮的具有一定反帝爱国性质的义和团运动,最后被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和清朝卖国政府合力绞杀。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破在即的关键时刻,被清政府临时委为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全家殉国。此举为这场惨败的反侵略战争增添了... 1899—1900年达到高潮的具有一定反帝爱国性质的义和团运动,最后被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和清朝卖国政府合力绞杀。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破在即的关键时刻,被清政府临时委为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全家殉国。此举为这场惨败的反侵略战争增添了悲壮之色,但也为后人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 八国联军 王懿荣 殉难
下载PDF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8
作者 李朝林 《群言》 2019年第9期25-28,共4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值得特别铭记。他们为国为民,勇往直前,用献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用牺牲铸立了不朽的丰碑,给民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盟英烈。殉难盟员知多少殉难盟员一共...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值得特别铭记。他们为国为民,勇往直前,用献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用牺牲铸立了不朽的丰碑,给民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盟英烈。殉难盟员知多少殉难盟员一共有多少,被追认为烈士的又有多少,这是很难有准确答案的问题。殉难盟员的数量,有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据1950年7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除李公朴、闻一多、陶行知、杜斌丞、杨伯恺等人外,在川、陕、甘、晋、粤、沪等地牺牲者超过90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公朴 为国为民 陶行知 牺牲者 民盟 精神财富 闻一多 殉难
原文传递
关于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的问题
9
作者 陈致远 《武陵学刊》 1999年第1期51-54,57,共5页
“九宫山说”缺乏诚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自说非确凿可信的状况下,“九宫山说”的某些学者应当允许他说争鸣。“夹山说”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尤其8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系列的文物证据,其中有些文物很具实证力度,是值得学术界重视... “九宫山说”缺乏诚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自说非确凿可信的状况下,“九宫山说”的某些学者应当允许他说争鸣。“夹山说”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尤其8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系列的文物证据,其中有些文物很具实证力度,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九宫山”和“夹山”二说在弄清李自成归宿问题上,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应营造和谐、团结的研究氛围,以求健康推进这一学术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九宫 殉难 夹山 隐终
下载PDF
民初山东匪事初探——从《民国戊午李堂寨殉难诸公纪事碑》所载匪事谈起
10
作者 张浩 《春秋》 2019年第6期36-39,共4页
清末民初,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全国各地土匪群起,正如戴玄之先生所言:“民国创立后,没有一片区域没有土匪,没有一年土匪偃旗息鼓。”而就各省来看,无论是匪患规模、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都以山东为最。本文以《民国戊午李堂寨殉难诸公纪... 清末民初,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全国各地土匪群起,正如戴玄之先生所言:“民国创立后,没有一片区域没有土匪,没有一年土匪偃旗息鼓。”而就各省来看,无论是匪患规模、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都以山东为最。本文以《民国戊午李堂寨殉难诸公纪事碑》所载匪事为切入点,从特点、成因、防治三个方面对民初(1911-1919)山东匪事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民国 土匪 社会动荡 持续时间 李堂 殉难 戴玄之
原文传递
靖国军宿将郭坚
11
作者 赵怀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91-97,共7页
本文简述了郭坚一生的戎马生涯,特别是他在讨伐反革命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关键词 靖国军 辛亥 讨逆 讨袁逐陆 反段倒陈 殉难
下载PDF
悟者践行担当精神——对谭嗣同殉难的再解读
12
作者 杜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1-61,共11页
清末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谭嗣同目睹时代危机与民族国家的沉沦,毅然投身变法救亡运动。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基于对流血变法的觉悟而慷慨赴死,践行了时代觉醒者的担当精神。谭嗣同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参与变法过程中展现的政治勇... 清末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谭嗣同目睹时代危机与民族国家的沉沦,毅然投身变法救亡运动。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基于对流血变法的觉悟而慷慨赴死,践行了时代觉醒者的担当精神。谭嗣同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参与变法过程中展现的政治勇气,变法危急时刻挽救新政的使命担当以及变法失败后视死如归的责任意识三个方面。家风熏陶与家国情怀、对死生价值的参悟以及对民众苦难生活的亲身感受是谭嗣同担当精神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殉难 戊戌变法 担当精神
下载PDF
莫兰的殉难及与莫洛伊的镜像关系
13
作者 姚忠 曹波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贝克特的小说《莫洛伊》中,莫兰先是具有鲜明的"象征界"特征,接到寻找莫洛伊的命令后就开始像耶稣一样遭受殉难;在寻觅的旅途中,他的自我逐步退化成莫洛伊的模样。通过与路人A和C的相遇,隔离在两部分叙事中的莫兰和莫洛伊... 在贝克特的小说《莫洛伊》中,莫兰先是具有鲜明的"象征界"特征,接到寻找莫洛伊的命令后就开始像耶稣一样遭受殉难;在寻觅的旅途中,他的自我逐步退化成莫洛伊的模样。通过与路人A和C的相遇,隔离在两部分叙事中的莫兰和莫洛伊也构成了令人沮丧的镜像关系。笔者认为,该小说展现的是由"家庭三角"定义的"婴儿主体"的身份在昏暗的镜面中的复杂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洛伊》 莫兰 殉难 镜像
原文传递
闻一多殉难的文化意义解读
14
作者 黄曼君 梁笑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我们纪念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闻一多对黑暗反动势力最终以死相拼的决绝态度,受着20世纪、特别是这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特定语境的支撑。他的思想中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宗... 我们纪念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闻一多对黑暗反动势力最终以死相拼的决绝态度,受着20世纪、特别是这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特定语境的支撑。他的思想中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宗教哲学的精华,他的殉难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生死观,突出地表现为舍生取义和为理想而生。闻一多诗笔下的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写死终究是为了写一份对生的热爱和敬仰,以诗情为哲理,实现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审美文化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闻一多殉难的意义,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诗人”,是个用生命来写诗、把生命写成诗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殉难 政治文化 思想文化 审美文化
下载PDF
资讯
15
《红岩春秋》 2019年第12期4-5,共2页
举行"11·27"烈士殉难70周年纪念活动11月27日,重庆"11·27"烈士殉难70周年纪念活动在歌乐山烈士墓举行。脱险志士和来自上海、山东、新疆、陕西、四川、重庆等地的烈士亲属、社会各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 举行"11·27"烈士殉难70周年纪念活动11月27日,重庆"11·27"烈士殉难70周年纪念活动在歌乐山烈士墓举行。脱险志士和来自上海、山东、新疆、陕西、四川、重庆等地的烈士亲属、社会各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赵家颖/摄)>>"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图片展"开展11月1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图片展"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开展。展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讲述了施光南与家人、友人相处的难忘时光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也展示了施光南与重庆的情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音乐家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施光南 纪念活动 歌乐山 民主党派 不同方位 殉难
下载PDF
《红楼梦》隐射清顺治帝之考辨
16
作者 马正谊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红楼梦》的作者有意隐藏了作品的时代特征,通过文本阅读找到写作时代留下的时世特征对解读小说具有重要的作用。《红楼梦》文本中存在一位隐形皇帝,运用历史文献对这位皇帝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证,认为文本中所指的"今上"&qu... 《红楼梦》的作者有意隐藏了作品的时代特征,通过文本阅读找到写作时代留下的时世特征对解读小说具有重要的作用。《红楼梦》文本中存在一位隐形皇帝,运用历史文献对这位皇帝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证,认为文本中所指的"今上""当今"等即顺治皇帝,被作者所隐蔽的"时世"当为顺治执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顺治 孝道 爵位 殉难
下载PDF
政治、经济及大众娱乐三重视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义
17
作者 汪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8-32,共5页
夏瑜之死并非单纯的统治者杀戮反抗者的结果,而是兼有政治、经济、大众娱乐性质的复杂事件。夏瑜遭遇了来自统治阶层的镇压杀害、打手帮凶的搜刮摧残、公共舆论的诬蔑诋毁以及死后的鲜血售卖,并因此沦为政治上的叛逆、经济上的商品、娱... 夏瑜之死并非单纯的统治者杀戮反抗者的结果,而是兼有政治、经济、大众娱乐性质的复杂事件。夏瑜遭遇了来自统治阶层的镇压杀害、打手帮凶的搜刮摧残、公共舆论的诬蔑诋毁以及死后的鲜血售卖,并因此沦为政治上的叛逆、经济上的商品、娱乐上的对象,声名尽毁、肉身消灭、意义消亡,经历了三重意义上的死亡。鲁迅通过夏瑜之死彰显出先行者的悲壮境遇,描绘出了旧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混沌状态与错综情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瑜 殉难 视角 意义
下载PDF
中西悲剧精神的英雄主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小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4,共7页
英雄主义是中西悲剧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要素之一。西方悲剧精神的英雄主义体现为推动历史兼殉难历史的人物形象,中国悲剧精神的英雄主义则体现为忠实伦理道德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英雄主义 推动历史 殉难历史 忠实伦理道德
下载PDF
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复苏
19
作者 典冰 《雷锋》 2024年第26期84-87,共4页
2024年8月12日至15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少年队”原队员清水英男时隔79年再次来到哈尔滨,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731部队”旧址,指认“731部队”罪行。在“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和陈列馆内的殉难者名单前,清水英男双手合十,... 2024年8月12日至15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少年队”原队员清水英男时隔79年再次来到哈尔滨,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731部队”旧址,指认“731部队”罪行。在“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和陈列馆内的殉难者名单前,清水英男双手合十,深深鞠,表示忏悔和谢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军国主义 731部队 双手合十 殉难 第七三一部队 陈列馆 侵华日军 少年队
原文传递
戈尔丁小说中的殉难者形象 被引量:3
20
作者 阮炜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56-62,共7页
戈尔丁小说中一个反复出现的命题是人性本恶。这个命题寓意深远:当今世界人类处境之所以危机深重,其根本原因应该从人的本质中去找,与这种性恶论思想密切关联,戈尔丁小说中反复出现无辜者被群氓活活打死的场景,而死者又往往肩负着把人... 戈尔丁小说中一个反复出现的命题是人性本恶。这个命题寓意深远:当今世界人类处境之所以危机深重,其根本原因应该从人的本质中去找,与这种性恶论思想密切关联,戈尔丁小说中反复出现无辜者被群氓活活打死的场景,而死者又往往肩负着把人们从堕落状态中拯救出来这样一个耶稣式的,或基督教早期殉难者式的使命。这些有着悠久宗教、文学、历史渊源的殉难者形象在戈尔丁的现代主义小说中究竟执行了什么样的功能,或他们在小说的叙述框架中,主题思想的表达上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殉难 戈尔丁 《蝇王》 拉尔夫 施虐 主题思想 寓意深远 儿童世界 梅森 独自一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