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 被引量:125
1
作者 洋龙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等范畴比较,既相近似,又有不同。这正是千百年来思想界对之论说不休的原因所在。... 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等范畴比较,既相近似,又有不同。这正是千百年来思想界对之论说不休的原因所在。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大调整的变革时代,厘清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间的关系,富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公平 正义 公正
下载PDF
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 被引量:71
2
作者 陈弘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4,共12页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做法和制度 ,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调解否已经过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的调解传统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 ,然后从现代自由主义和法治理想的角度 ,对传统的调解提...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做法和制度 ,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调解否已经过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的调解传统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 ,然后从现代自由主义和法治理想的角度 ,对传统的调解提出批判。本文进而指出 ,调解在当代的中国以至西方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西方学者对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另类选择”之一提出了多种理论依据 ,其中不少与儒家传统的睿见不谋而合。本文的结论是 ,经过“创造性转化”后的调解理论与实践能对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仍是十分宝贵和有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诉讼 传统法律文化 儒家 法治 自由主义 创造性转化 权利 正义 公正 道德
下载PDF
正义是有代价的——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辩诉交易兼论一种新的诉讼观 被引量:77
3
作者 龙宗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共5页
辩诉交易是理性的诉讼当事人即控辩双方基于较大的诉讼风险以及昂贵的诉讼成本 ,发现进行交易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从而达成一致 ,选择退出诉讼 ,打断诉讼进程并获得相应收益的“辩诉和解”。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 ,为防止和减少辩诉交易的... 辩诉交易是理性的诉讼当事人即控辩双方基于较大的诉讼风险以及昂贵的诉讼成本 ,发现进行交易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从而达成一致 ,选择退出诉讼 ,打断诉讼进程并获得相应收益的“辩诉和解”。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 ,为防止和减少辩诉交易的负面效应 ,在制度设计和操作中应当更为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辨诉交易 当事人 负面效应 刑事诉讼 中国 检察机关 简易程序 普通程序
原文传递
注重体系解释 实现刑法正义 被引量:66
4
作者 张明楷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8,共5页
法解释是指“探求规范的法律意义”;刑法解释当然是指探求刑法规范、规定的法律意义。狭义的刑法解释是指探求作为文本的成文刑法的法律意义;广义的刑法解释则可谓刑法的适用,使规范与事实进入对应关系,解释规范、剪裁事实并且目光... 法解释是指“探求规范的法律意义”;刑法解释当然是指探求刑法规范、规定的法律意义。狭义的刑法解释是指探求作为文本的成文刑法的法律意义;广义的刑法解释则可谓刑法的适用,使规范与事实进入对应关系,解释规范、剪裁事实并且目光不断地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从而形成结论。体系解释,一般是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意旨的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法律意义 法的适用 刑法条文 刑法规范 正义 事实 体系 结论 对应关系
原文传递
论良法的标准 被引量:60
5
作者 李桂林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22,共10页
良法理论既是法理学的重要问题 ,也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良法理论一直以道德价值作为评判法律良恶的标准 ,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我们应全面地理解良法的含义。本文认为 ,“良法”概念与道德评价紧... 良法理论既是法理学的重要问题 ,也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良法理论一直以道德价值作为评判法律良恶的标准 ,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我们应全面地理解良法的含义。本文认为 ,“良法”概念与道德评价紧密相关 ,但二者又不是等同的。任何制定法都具有内容、价值和形式三个方面的要素或成分 ,良法是符合法律的内容、形式和价值的内在性质、特点和规律性的法律 ,是符合法的“应然”的法律。良法的标准应全面地体现对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标准 ) ,即合规律性原则、符合正义和公众利益原则、形式科学性原则 ,并分别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良法 良法标准 合规律性 正义 道德价值
原文传递
承认与正义--多元正义理论纲要 被引量:69
6
作者 阿克塞尔·霍耐特 胡大平(译) 陈良斌(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7,共9页
在本文中,霍耐特概述了多元正义的理论。在论述的过程中,他没有从如何消除不平等的角度论述,而是从回避羞辱或蔑视的角度来讨论。他深信承认理论的正义构想所显示的社会不公的体验总是与公认的合理的承认没有得到认可有关。在文章中,霍... 在本文中,霍耐特概述了多元正义的理论。在论述的过程中,他没有从如何消除不平等的角度论述,而是从回避羞辱或蔑视的角度来讨论。他深信承认理论的正义构想所显示的社会不公的体验总是与公认的合理的承认没有得到认可有关。在文章中,霍耐特对南希.弗雷泽的研究方法持保留意见,即承认和再分配被分离成为两个概念总体,实现参与式平等的目标。相反,他觉得应该有一个关于认同形成的更细致的概念,这样,参与公共领域的活动意味着能够毫无羞愧地去参与,能够以一种自愿的形式来展示他或她个性的潜能,从而才能形成个体认同。从这个角度,霍耐特指出如果想获得个体认同,则人们必须获得的三种承认领域是:爱,法律承认和社会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 正义 承认 再分配 自我实现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重辩护 被引量:69
7
作者 王新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44,204-205,共19页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高阶正义概念
原文传递
何谓正义:罗尔斯与哈贝马斯 被引量:41
8
作者 姚大志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4期10-16,共7页
罗尔斯和哈贝马斯在目前健在的西方思想家中是最有影响的两位 ,两者思想之间存在着一个交汇点 ,即正义问题。但是他们在下述三个基本问题上对正义的理解是不同的 :1.正义是程序的还是实质的 ;2 .正义的前提是“理想语境”还是“理想处境... 罗尔斯和哈贝马斯在目前健在的西方思想家中是最有影响的两位 ,两者思想之间存在着一个交汇点 ,即正义问题。但是他们在下述三个基本问题上对正义的理解是不同的 :1.正义是程序的还是实质的 ;2 .正义的前提是“理想语境”还是“理想处境”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伦理学 合法性 正义 罗尔斯 哈贝马斯 政治哲学
下载PDF
空间辩证法、空间正义与集体行动的逻辑 被引量:65
9
作者 陈忠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6,共7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之相关的空间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所引发,2009年,房地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及社会各界...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之相关的空间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所引发,2009年,房地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及社会各界对我国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住宅正义等问题的持续、集中关注,则更把空间问题推到了理论前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问题 集体行动的逻辑 正义 辩证法 房地产过热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进程 2008年
原文传递
法政策学——有关制度设计的学问 被引量:62
10
作者 解亘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学者平井宜雄所着力提倡的、有关最广义之法律制度设计的学科———法政策学。它探讨在设计法律制度时如何兼顾效率和正义的方法论。设计制度者有三种选择:权威性决定、市场性决定以及程序性决定,而每一种决定都有各自...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学者平井宜雄所着力提倡的、有关最广义之法律制度设计的学科———法政策学。它探讨在设计法律制度时如何兼顾效率和正义的方法论。设计制度者有三种选择:权威性决定、市场性决定以及程序性决定,而每一种决定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法政策学试图给出制度设计的大致指针以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学 法律制度 制度设计 正义 决定 程序性 权威性 市场性 效率 日本
原文传递
论代孕母的合法化基础 被引量:43
11
作者 张燕玲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7-140,共4页
代孕母自出现以来因其有效的社会功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因其衍生过多的法律伦理问题而在各国遭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的则予以全面禁止。我国也是禁止代孕母的国家之一。禁止代孕是否符合法理精神?立足于代孕母合法化的国际潮流,从法对人... 代孕母自出现以来因其有效的社会功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因其衍生过多的法律伦理问题而在各国遭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的则予以全面禁止。我国也是禁止代孕母的国家之一。禁止代孕是否符合法理精神?立足于代孕母合法化的国际潮流,从法对人的基本权利的限制、无伤害不禁止原则、正义原则及维护人的追求幸福权和家庭权几个方面深入论证了代孕母合法化的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母 生育自由 伤害 正义 追求幸福权 家庭权
下载PDF
离婚衡平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夏吟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0-36,共7页
离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争议最多、问题最多的部分。对离婚的条件、离婚的程序、离婚的效力等等在各国始终都有不同的声音,但归根到底是人们对自由与正义的追问。在无过错离婚浪潮席卷全球之后,对离婚自由是否需要限制... 离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争议最多、问题最多的部分。对离婚的条件、离婚的程序、离婚的效力等等在各国始终都有不同的声音,但归根到底是人们对自由与正义的追问。在无过错离婚浪潮席卷全球之后,对离婚自由是否需要限制以及在实现离婚自由的同时如何体现法律的正义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应在我国建立离婚衡平机制,以更好地保护在离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自由 正义 衡平 救济 补偿 家务劳动
下载PDF
积极刑法立法背景下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被引量:57
13
作者 崔志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79,共18页
轻罪化的立法主张有其合理性,但受制于现存的前科制度,“轻罪不轻”现象客观存在,且导致出现犯罪的直接后果与间接后果轻重“倒挂”的不正常现象。新近积极的刑法立法实践,亟须相关的前科消灭制度作为配套措施。当下一些前科规定明显缺... 轻罪化的立法主张有其合理性,但受制于现存的前科制度,“轻罪不轻”现象客观存在,且导致出现犯罪的直接后果与间接后果轻重“倒挂”的不正常现象。新近积极的刑法立法实践,亟须相关的前科消灭制度作为配套措施。当下一些前科规定明显缺乏正义价值的内在支撑,具体体现为:背离罪刑法定原则“罚由‘法’定”的本意,违背罪责自负的基本法治精神,且与惩罚犯罪的报应与预防根据存在较大程度的脱靶。针对这种内在弊病,前科制度理应归入制定法律的事项,应全面清理具有牵连色彩的前科规定,应谨慎设置终身制的前科规定。惩罚与犯罪具有基本关联性是分配正义及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应有之义,犯罪性质与从事职业、落户积分、获得荣誉等资格的关联性便应成为设置前科制度的主要考虑因素。在具体细节安排上,前科消灭效力应限于非刑事领域,过失犯罪与定罪免罚的情形不应算作前科,可以仿照追溯时效的规定设置前科消灭的条件,同时建构“法定”“裁定”“申请”三种消灭方式。辅以前科消灭制度的轻罪化,才能真正实现刑罚轻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刑法立法 轻罪化 前科消灭 惩罚 正义
下载PDF
重新思考平等、公平和正义 被引量:55
14
作者 俞可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4,共10页
现代汉语中的"公正",更多是指"公平正义"的简称。"平等"的一般意义,指的是一种无差别的结果或状态。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的"平等",它指的是人们享有同等的人格、基础资源、基本权利、重要能力... 现代汉语中的"公正",更多是指"公平正义"的简称。"平等"的一般意义,指的是一种无差别的结果或状态。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的"平等",它指的是人们享有同等的人格、基础资源、基本权利、重要能力和社会地位。"公平"则是一个程序和过程的概念,就是按照相同的原则分配公共权利和社会资源,并且根据相同的原则处理事情和进行评价。"正义"本质上是一个应然的概念。对于个人而言,"正义"就是每个人出于自身良知而产生的"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得到什么"的道德命令。对于社会而言,"正义"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公平地获得其应该获得的事物。可见,"平等"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公平"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原则,而"正义"则是人类社会之首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公平 公正 正义
原文传递
谁为主体 如何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 被引量:40
15
作者 左卫民 朱桐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21,共11页
司法之主体性理念是人的主体性要求在法律和司法制度领域的具体落实。它又与民主、人权理念相互启发和论证。它要求我们在司法中以公民为主体,尊重公民和当事人的意志、尊严以及行动自由,它将对司法和诉讼制度均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使... 司法之主体性理念是人的主体性要求在法律和司法制度领域的具体落实。它又与民主、人权理念相互启发和论证。它要求我们在司法中以公民为主体,尊重公民和当事人的意志、尊严以及行动自由,它将对司法和诉讼制度均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其更加便利和有效,服务于公民,不辱使命。本文详尽分析了主体性理念的内涵、要求,揭示和论证了它成立的理由,考察了它在司法与诉讼中的演变以及在当今世界的现状。最后,以之为标准对中国司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以之为价值指导而进行的改革进路,希望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与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公民 主体性理念 人权理念 诉讼制度 司法制度 正义 中国 便利 服务
原文传递
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 被引量:55
16
作者 艾伦.伍德 林进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7,共9页
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正义"是一种具有依附性和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的法权概念,马克思对"正义"概念的批判,建立在他关于人类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基础上。对马克思而言,"正义"描述的只是交易行为... 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正义"是一种具有依附性和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的法权概念,马克思对"正义"概念的批判,建立在他关于人类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基础上。对马克思而言,"正义"描述的只是交易行为和分配制度同生产方式的适合程度,而不是特定的价值取向或应然原则。因此,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是一种"不正义"的行为。马克思并没有以"不正义"之名谴责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剥削
原文传递
从利益到权利——以正义为中介与内核 被引量:43
17
作者 彭诚信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5期73-88,共16页
实现利益与解决利益冲突需要评价利益的正当性 ,只有获得正当性评价的利益才能上升为权利。平等、自由主体的共同参与是确立正义原则的前提 ,确立方式只能采用多数规则 (即民主方式 )。正当性评价的结果即正当利益 ,包括个人正当利益 (... 实现利益与解决利益冲突需要评价利益的正当性 ,只有获得正当性评价的利益才能上升为权利。平等、自由主体的共同参与是确立正义原则的前提 ,确立方式只能采用多数规则 (即民主方式 )。正当性评价的结果即正当利益 ,包括个人正当利益 (普遍的个人利益和“具体个人的善”)和社会公共利益。正当利益的制度化即权利。利益、正义与权利三者间的关系由此贯通。简单说 ,正义是评价利益正当性与否的程序 ,也是正当性评价的结果———正当利益 ;正义是权利的内核 ,亦是利益走向权利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正当利益 权利 利益 自由
原文传递
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观:公正和正义 被引量:25
18
作者 罗德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的灵魂。针对我国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行政伦理要回答整个行政系统的合理性、正义性问题 ,必须强调公正和正义的基础价值观、正义的基本主题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目的正义和手段正义。
关键词 行政伦理 基础价值观 公正 正义
下载PDF
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 被引量:51
19
作者 黄玉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5-141,共7页
荀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正义理论,其基本结构为:仁(爱)→利→义→礼(规范)→乐(和)。其中正义原则是其枢纽。围绕这个中心议题,荀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制度规范(礼)的建构目的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利益冲突源于仁爱中的从自爱... 荀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正义理论,其基本结构为:仁(爱)→利→义→礼(规范)→乐(和)。其中正义原则是其枢纽。围绕这个中心议题,荀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制度规范(礼)的建构目的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利益冲突源于仁爱中的从自爱出发的差等之爱;而正义原则(正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则源于仁爱之中的超越差等之爱的一体之仁;故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根本还是仁爱,其直接根据则是赖以建构制度规范的正义原则;社会正义的最终目标在于社会和谐(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正义 利益 制度规范
下载PDF
比例原则适用的跨学科审视与反思 被引量:52
20
作者 刘权 应亮亮 《财经法学》 2017年第5期41-59,共19页
发源于18世纪末期德国警察法的比例原则,在规范结构上实现了从"三阶"到"四阶"的转变,在适用范围上实现了从行政法到宪法、刑法、诉讼法、税法、经济法、民商法、国际法等多领域的扩张。关于比例原则的本质,主要存在... 发源于18世纪末期德国警察法的比例原则,在规范结构上实现了从"三阶"到"四阶"的转变,在适用范围上实现了从行政法到宪法、刑法、诉讼法、税法、经济法、民商法、国际法等多领域的扩张。关于比例原则的本质,主要存在"常识论"、"平衡论"、"成本收益分析论"等观点。比例原则具有实现国家权力结构的平衡,实现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的平衡,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等多种功能。对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还存有争论。比例原则应当成为权力与权利行使的基本准则,但比例原则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如何推进比例原则适用的精细化,主要存在比例原则的"类型化"适用、"公式化"适用、"商谈"适用等路径。未来比例原则的适用发展,应当抽象化与精细化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合理性原则 平衡 正义 实质法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