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附44例报告) 被引量:14
1
作者 鲍秀峰 吴承远 +3 位作者 周茂德 朱树干 田进军 徐淑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报道了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44例,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1)单纯三叉神经痛型,此型易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桥小脑角占位型,易与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脑膜瘤混淆,CT扫描可明确诊断;(3)颅内压增高型:主要表现头痛、呕吐、眼底水肿... 本文报道了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44例,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1)单纯三叉神经痛型,此型易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桥小脑角占位型,易与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脑膜瘤混淆,CT扫描可明确诊断;(3)颅内压增高型:主要表现头痛、呕吐、眼底水肿。本文着重阐述了各型的临床特点,并对本病的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囊肿 三叉神经痛 脑肿瘤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神经减压术的合并症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顺旺 王培志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241-242,共2页
近年来,颅后窝血管机械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病症的理论逐渐受到重视,桥小脑角神经减压术开展日益增多。我科自1984年~1989年行迷路后和乙状窦后径路桥小脑角颅神经减压术306例,随访237例。其中治疗三叉神经痛124例,面肌痉挛89例,顽固性眩... 近年来,颅后窝血管机械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病症的理论逐渐受到重视,桥小脑角神经减压术开展日益增多。我科自1984年~1989年行迷路后和乙状窦后径路桥小脑角颅神经减压术306例,随访237例。其中治疗三叉神经痛124例,面肌痉挛89例,顽固性眩晕4例,舌咽神经痛20例。现将术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角神经减压术 合并症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忠亮 顾跃捷 +3 位作者 宋成忠 王文涛 邵兵 张伦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5期531-532,共2页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小脑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部分迷路切除的应用解剖学观察及意义
4
作者 李永团 陈瑛 +2 位作者 董频 荣宝刚 张寒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3期175-176,1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部分迷路切除手术到达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个成人湿尸头经乳突分别切除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再向深部削除岩部骨质,观察对岩尖、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暴露情况。 结果选择性切除上半规管或/和后半... 目的探讨经部分迷路切除手术到达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个成人湿尸头经乳突分别切除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再向深部削除岩部骨质,观察对岩尖、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暴露情况。 结果选择性切除上半规管或/和后半规管的迷路部分切除术可到达岩尖和暴露部分内听道,不损及面神经和蜗神经,桥小脑角区显露改善。结论部分迷路切除人路可用于某些岩尖、桥小脑角或内听道占位病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迷路切除 应用解剖学 蜗神经 小脑 面神经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MRI诊断规律的探讨
5
作者 全红 《中国辐射卫生》 2011年第4期491-492,共2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MRI影像特点和规律,达到诊断及鉴别诊断目的。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以来2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MRI影像特征。均经手术及放疗,结果男性12例,女性9例,部位左侧桥小脑角区11例,右侧10例。听神经瘤7例,三叉...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MRI影像特点和规律,达到诊断及鉴别诊断目的。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以来2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MRI影像特征。均经手术及放疗,结果男性12例,女性9例,部位左侧桥小脑角区11例,右侧10例。听神经瘤7例,三叉神经瘤5例,脑膜瘤4例,表皮样囊肿(脂肪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结论 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 脑膜瘤 表皮样囊肿(脂肪瘤) 蛛网膜囊肿
原文传递
听神经瘤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8
6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6-680,共5页
听神经瘤是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又称前庭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6%~9%,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因其位于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域,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威胁... 听神经瘤是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又称前庭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6%~9%,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因其位于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域,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多学科协作 前庭神经鞘瘤 专家 中国 诊疗 小脑角肿瘤 小脑角区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32
7
作者 缪飞 展颖 +3 位作者 沈天真 陆勇 陈克敏 陈星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转移瘤 1例。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 ,脑外肿瘤 95 .3% ,脑内肿瘤 4.7% ;良性肿瘤占 98.4% ,恶性肿瘤占 1.6%。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 69.9% ,三叉神经瘤 15 .5 % ,脑膜瘤 6.2 % ,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10 0 %、96.4%。结论 :MRI是检查桥小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角区肿瘤 MRI诊断 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 MRI表现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听神经瘤诊断和治疗建议 被引量:26
8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听神经瘤为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1-3],亦称前庭神经鞘膜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及颅内肿瘤的6%~8% [4-5].因其生长于内听道、桥小脑角区域,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可出现严重症状,甚... 听神经瘤为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1-3],亦称前庭神经鞘膜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及颅内肿瘤的6%~8% [4-5].因其生长于内听道、桥小脑角区域,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神经鞘膜瘤 治疗 诊断 小脑角肿瘤 肿瘤生长 小脑角区 良性肿瘤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庆华 孙涛 +2 位作者 田继辉 宋家仁 张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在4~25倍手术显微镜下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三叉神经和相关的小脑上动脉、岩静脉及中脑、中脑小脑沟、小脑上脚、小脑幕面.小脑上动脉的行程一般比较恒定,向尾侧凸起的46.88%的尾袢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结论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深在,结构复杂且周围毗邻脑干、小脑动脉及颅神经等重要的结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成功率并且尽可能保存神经功能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血管神经 小脑角区 复合体 解剖学研究 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 小脑上动脉 显微血管减压 头颅湿标本 手术成功率 显微解剖 模拟临床 显微镜下 三叉神经 小脑动脉 神经功能 解剖研究 岩静脉 小脑 颅神经 中脑 结构
原文传递
耳内镜辅助下桥小脑角手术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仕明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索耳内镜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内镜结合显微镜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 目的探索耳内镜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内镜结合显微镜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对肿瘤病例内镜主要用于检查内耳道底部有否残留病灶,探查面神经位置和走行,分离残留瘤体。舌咽神经痛1例,内镜下显露CPA和内听道口,显露后组颅神经,并确认舌咽神经,将其游离,用微型剪将之切断。半面痉挛1例,用30°内镜观察内听道口的解剖和后组颅神经的位置,在不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寻找对面神经形成压迫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无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听神经瘤7例,6例全切,1例绝大部分切除,残留脑干表面和内听道内的少许囊壁;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I级2例,II级3例(术后3个月I级),III级2例(术后3个月分别为I级和II级)。面神经鞘瘤2例,肿瘤均全切,1例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III级,术后3个月II级,另1例面神经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一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II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III级,术后3个月II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角手术 内镜辅助 面神经功能 2002年11月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后组颅神经损伤 面神经肿瘤 面神经解剖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鞘瘤 肿瘤病例 结构完整 残余听力 舌咽神经痛 大部分切除 面神经鞘瘤 手术显微镜 耳内镜 微创手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道宝 朱晓丹 +5 位作者 万晓强 卫正洪 吴虹刚 张召 雷波 郑念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实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18例听神经瘤均全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3例,听力较术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实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18例听神经瘤均全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3例,听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8例脑膜瘤全切,无神经功能障碍;5例表皮样囊肿中,4例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结论对于桥小脑角区肿瘤,神经内镜与手术显微镜结合,有助于扩展手术视野,提高手术的精细程度,减少显微镜下的手术死角,从而使视野更加清晰,手术更加微创,疗效明显,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小脑角区
下载PDF
不同吞咽训练方式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娟 张超 周玉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吞咽训练方式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0例,A组采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吞咽训练方式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0例,A组采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常规吞咽训练,B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吞咽训练,C组采用常规吞咽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干预前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干预效果,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3组病人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总显效率为85%、B组总显效率为95%,C组总显效率为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FSS评分为(6.37±1.31)分,B组VFSS评分为(8.89±1.42)分,C组VFSS评分为(5.34±1.07)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角区肿瘤 吞咽 吞咽障碍 运动想象 任务导向 洼田饮水试验 X线吞咽造影检查
下载PDF
三维个体化数字解剖技术在脑桥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文胜 王辉 +3 位作者 何海勇 梁朝峰 陈川 郭英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3,I0010,共4页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肿瘤21例患者,借助三维个体化数字解剖技术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评价该技术在处理桥小脑角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肿瘤21例,术前行薄层CTA扫描,数据经3Dview软件重...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肿瘤21例患者,借助三维个体化数字解剖技术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评价该技术在处理桥小脑角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肿瘤21例,术前行薄层CTA扫描,数据经3Dview软件重建局部结构,根据解剖标志物设计个体化骨窗范围,术中根据三维个体化解剖模型制作骨瓣及制定显微手术方案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结果所有病例骨瓣均一次成型并复位,无入路相关并发症,术野暴露良好,复位的骨瓣在随访中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均行CT及MRI检查,无1例出现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无1例出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术后CT检查均显示骨瓣无移位,并且骨瓣生长良好.三维重建更直观显示颅骨固定及愈合情况。结论根据三维个体化解剖技术施行桥小脑角肿瘤的显微手术,能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角肿瘤 数字解剖 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听神经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东一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7年第5期10-13,共4页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AN)是原发于第八颅神经鞘膜上的肿瘤,主要位于前庭神经分支胶质一雪旺鞘膜结合部(glial-schwann sheath junction),故又称前庭神经鞘膜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占颅内肿瘤的6%~9%,除...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AN)是原发于第八颅神经鞘膜上的肿瘤,主要位于前庭神经分支胶质一雪旺鞘膜结合部(glial-schwann sheath junction),故又称前庭神经鞘膜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占颅内肿瘤的6%~9%,除脑膜瘤、垂体瘤及胶质瘤外居于第4位,占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的80%~90%。早期肿瘤位于内听道,逐渐长大侵蚀内听道各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外科治疗 前庭神经分支 神经鞘膜瘤 诊断 颅内肿瘤 ANGLE 小脑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庆华 孙涛 +2 位作者 齊騰伸二郎 徐军 田继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137-1138,共2页
关键词 远期疗效观察 减压术后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上血管神经 小脑角区 小脑动脉 完全缓解 手术前后 复合体 治愈率 患者 并发症 满意度 疼痛 复发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区神经内镜下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毅男 付双林 +3 位作者 孟繁凯 葛鹏飞 闫晓明 郭宏川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通过神经内镜下桥小脑区的解剖,为内镜辅助下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支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8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4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交替使用神经内镜和手术用显微镜,在模拟手术的条件下进行桥... 目的通过神经内镜下桥小脑区的解剖,为内镜辅助下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支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8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4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交替使用神经内镜和手术用显微镜,在模拟手术的条件下进行桥小脑角区的窥镜下解剖学研究,并实际应用于临床。结果内镜经小脑外侧间隙可顺利到达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前方,可清晰显示V~XI颅神经及其附近走行的血管,手术中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效果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小脑和脑干的牵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神经内镜在颅内实质性肿瘤的切除术中的应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外科手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手术治疗 解剖学 临床应用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小脑有区病变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17
作者 方文辉 刘国瑞 +2 位作者 郑文斌 张远芳 李仰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采用T1-SE序列,T2-FSE序列,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必要时矢状面T1WI,其中28例加做Gd-DTPA...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采用T1-SE序列,T2-FSE序列,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必要时矢状面T1WI,其中28例加做Gd-DTPA增强扫描。结果23例听神经瘤中16例听神经增粗并向内耳道延伸,为听神经瘤的典型征象;4例三叉神经瘤均跨中、后颅窝生长呈哑铃状;3例脑膜瘤中1例增强后出现“脑膜尾征”;1例室管膜瘤呈类圆形,与第四脑室出口关系密切;1例蛛网膜囊肿边缘光滑,信号类似脑脊液;1例胆脂瘤边缘光滑,信号均匀,沿桥脑池生长;1例海绵状血管瘤无典型征象。3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1.2%。结论MRI是桥小角区肿瘤检查的首选方法,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脑肿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移动式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病人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晴 李洁莉 王蓓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移动式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对桥小脑角(CPA)区肿瘤病人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手术治疗的98例CPA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按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移动式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对桥小脑角(CPA)区肿瘤病人术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手术治疗的98例CPA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按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移动式多媒体视频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而且吞咽障碍功能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移动式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CPA肿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健康教育效果,促进病人吞咽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角区肿瘤 显微手术 多媒体视频 健康教育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甄雪克 任鸿翔 +1 位作者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发现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70例患... 目的探讨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发现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70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将同期收治的无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表现的6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肿瘤性质、肿瘤大小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者54例,首发症状为面肌痉挛者16例。病例组中男女比例约1∶2.18,与对照组(1∶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中位病程[36(24,8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6(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胆脂瘤34例(48.6%)、脑膜瘤24例(34.3%)、听神经瘤8例(11.4%)、脂肪瘤2例(2.9%)、颈静脉球瘤2例(2.9%),对照组中听神经瘤39例(59.1%)、脑膜瘤18例(27.3%)、胆脂瘤5例(7.6%)、颈静脉球瘤3例(4.5%)、脂肪瘤1例(1.5%)。病例组的肿瘤大小[2.00(1.60,4.25)cm2]明显小于对照组[5.60(4.00,8.50)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中发现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者53例(75.7%),其中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者的责任血管均为小脑上动脉,表现为面肌痉挛者中14例为小脑前下动脉、2例为小脑后下动脉。病例组中责任血管明确者均在肿瘤切除后加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2~48个月示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症状均消失。结论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中以女性多见,且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者远远多于面肌痉挛,肿瘤性质中以胆脂瘤最常见;与无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表现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相比,其病程更长、肿瘤体积更小;大多数患者存在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肿瘤切除+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此类患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小脑角区肿瘤 首发症状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区面神经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金平 王孝文 +3 位作者 高培福 鞠学红 蒋吉英 鞠晓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解剖观察桥小脑角面神经的显微解剖 ,研究面神经在桥小脑角的空间定位。方法 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蛛红明胶的成人尸头 2 2具 (共 4 4侧 )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 ①桥小脑角区面神经运动根发出部位... 目的 解剖观察桥小脑角面神经的显微解剖 ,研究面神经在桥小脑角的空间定位。方法 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蛛红明胶的成人尸头 2 2具 (共 4 4侧 )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 ①桥小脑角区面神经运动根发出部位在展神经根外侧平均 8.92mm ;中间神经发出部位在展神经根外侧平均 10 .97mm。②面神经自脑干表面至内耳门平均长度 14 .4 0mm。③面神经自脑干发出部位至交汇角的距离平均为 4 0 .0 2mm ;至三叉神经脑干端平均为 5 .6 0mm。④面神经内耳门处至交汇角的距离平均为 31.5 6mm ;至三叉神经节平均为 11.0 3mm ;至弓状下窝平均为 7.18mm ;至岩静脉注入点平均为 7.6 6mm。⑤面神经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为6 2 .89° ;与冠状面所成的夹角为 18.5 1° ;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 35 .5 5°。结论 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复杂 ,本研究对于桥小脑角区的显微外科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面神经 显微解剖 空间定位 福尔马林 蛛红明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