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烟台地区手足口病监测中柯萨奇病毒A4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振璐 徐迎春 +4 位作者 刘娟 高巧 董兆静 刘虹 宫连凤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研究2015年山东省烟台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谱,以及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V-A4)的分子流行病学。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2015年烟台地区采集于手足口病患者的696份样品进行总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 研究2015年山东省烟台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谱,以及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V-A4)的分子流行病学。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2015年烟台地区采集于手足口病患者的696份样品进行总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A16(CV-A16)型和肠道病毒A71型(EV-A71)的核酸检测,并对非EV-A71非CV-A16的EV阳性标本,进行CV-A4的核酸检测。对CV-A4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阳性的CV-A4标本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然后进行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从696份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412份,其中101份为CV-A16,76份为EV-A71,16份为CV-A4。9份CV-A4阳性标本成功病毒分离,并进行了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核苷酸相似性为91.04%~100%,氨基酸相似性为95.24%~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9株CV-A4烟台株均属于G1基因群。与参考株CVA4-High Point-AY421762-genome相比,氨基酸序列的第20、34,102、111、143、184、185、200及304位氨基酸出现突变,本研究的9株分离株的这些位点也有不同,表明烟台地区的CV-A4有其独特的突变位点。CV-A4是引起2015年烟台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的病原体之一,本次分离到的CV-A4均属于G1基因群进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柯萨奇病毒A4(cv-A4)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鼠源性广谱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再学 田新贵 +3 位作者 张耀忠 程庆秋 陆小梅 钟柏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制备可以同时阻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EV71病毒体蛋白1(VP1)羧基端的163~177位氨基酸(SP55)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EV71中和抗原表位SP55以及... 目的制备可以同时阻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EV71病毒体蛋白1(VP1)羧基端的163~177位氨基酸(SP55)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EV71中和抗原表位SP55以及高度同源的CV-A16 VP1羧基端的第163~177位氨基酸(PEP55)同时进行检测,筛选同时与EV71和CV-A16发生交叉反应的mAb,并进行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对EV71和CV-A16的中和作用,并分析mAb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株可以同时中和EV71及CV-A16的mAb 6E5,其重链为IgG1亚类,轻链为Kappa链;细胞微量中和实验表明其抗EV71感染的中和效价为1∶128,抗CV-A16感染的中和效价为1∶32。结论成功获得1株能同时中和EV71及CV-A16的广谱中和活性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cv-A16) 中和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体(mAb)
下载PDF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2株柯萨奇病毒A4毒株全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丛山日 许丹菡 +5 位作者 张名 冯昌增 黄小琴 孙浩 杨昭庆 马绍辉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39-444,共6页
目的对2019年云南昆明地区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并对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遗传特性分析。方法利用人类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进行病毒分离,提取病毒的RNA序列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 目的对2019年云南昆明地区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并对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遗传特性分析。方法利用人类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进行病毒分离,提取病毒的RNA序列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并测序,利用MEGA 6.06、Simplot 3.5.1和Geneious 9.1.4等软件对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KR3/YN/CHN/2019(简称KR3)和KR110/YN/CHN/2019(简称KR110)分离株经测序比对为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CV-A4),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7 434个核苷酸和7 436个核苷酸,编码2 201个氨基酸;全基因核苷酸一致性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4%和98.4%。2株CV-A4云南分离株与大多数中国流行株在同一分支,均属于C2亚型。结论 KR3和KR110分离株为CV-A4,与中国CV-A4流行株一致,同属于C2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4型(cv-A4) 手足口病 全基因组 肠道病毒 进化分析 遗传特性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4型生物化学特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4
作者 田宇璇 魏真妮 +2 位作者 安欢欢 吴杰 申硕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A组4型进行生物化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的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结构蛋白全长或部分片段的GST融合蛋白,纯化CV-A4病毒颗粒,制备兔抗CV-A4 VP1~VP4蛋白及抗CV-A4病毒颗粒抗血清。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 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A组4型进行生物化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的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结构蛋白全长或部分片段的GST融合蛋白,纯化CV-A4病毒颗粒,制备兔抗CV-A4 VP1~VP4蛋白及抗CV-A4病毒颗粒抗血清。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结合SDS-PAGE电泳法,对CsCl密度梯度纯化的CV-A4的空心颗粒(EP)与实心颗粒(FP)的蛋白组分、纯度、多聚蛋白酶剪切进行分析。以微量中和法测定以上6种抗原免疫的兔或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评估免疫原性。WB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了抗体特异性。EP由VP0、VP1和VP3构成,而FP的VP0被剪切,故由VP1-VP4构成。EP和FP比例分别为41%和59%。CsCl密度分别为1.26 g/cm^(3)和1.34 g/cm^(3),纯度分别为70.5%和96.3%。中和试验显示,兔抗全病毒抗体具有中和作用,而兔抗CV-A4VP1~VP4结构蛋白抗体不具有中和作用。免疫原性强弱为:FP>EP>VP1-VP4。本研究建立了CV-A4纯化病毒结构蛋白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重组病毒蛋白及2种病毒颗粒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对包括CV-A4的手足口病多价疫苗的研发策略以及质量控制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4型(cv-A4) 结构蛋白VP1-VP4 空心颗粒与实心颗粒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WS 588-2018 手足口病诊断 被引量:27
5
作者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27-433,共7页
前言本标准第6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人肠道病毒71型(EV-A71)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2017~2018年河北省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金波 于秋丽 +10 位作者 张勇 宋洋 张曼 路环环 韩振志 刘莹莹 冀天娇 严冬梅 祝双利 许文波 李琦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200,共9页
肠道病毒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这为病原谱的检测带来了困难,而包括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在内的新技术为明确重症手... 肠道病毒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这为病原谱的检测带来了困难,而包括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在内的新技术为明确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提供了帮助。为了明确河北省2017~2018年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本研究采集2017~2018年河北省重症HFMD病例的50份标本(2017年29份,2018年21份)进行病毒分离,从23份标本中分离到病毒,采用一代测序方法获得其全长VP1区序列,而其余27份标本未能直接分离到病毒,其中17份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部分或者全长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河北省重症HFMD的肠道病毒病原谱发生了较大变化,2017年重症HFMD标本中,10份检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1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10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其中高通量测序检出5份),还有3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2018年重症HFMD标本中,1份检出CV-A16,7份CV-A6通过高通量测序检出,5份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其中高通量测序检出3份),还有3份检出其他肠道病毒。通过高通量测序,可检出病原体的重症标本由原来的23份上升到40份,可检出CV-A6的标本由5份上升到17份,CV-A10由2份上升到5份;重症病例病原谱中CV-A6所占的比例由21.7%(5/23)上升到42.5%(17/40),CV-A10由8.7%(2/23)上升到12.5%(5/40),而EV-A71由于病毒分离比较敏感,含有EV-A71的标本病毒分离全部是阳性,高通量测序并没有多检出,在病原谱中的比例由43.5%(10/23)下降到25.0%(10/40)。RAxML构建的CV-A6和CV-A10的VP1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CV-A6属于中国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D3a,CV-A10属于中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C。河北重症HFMD标本检测到的两株CV-A6与其余中国CV-A6序列的3D区的核苷酸相似度为76.4%~98.9%,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HFMD) 高通量测序(HTS) 病原谱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
原文传递
2013~2015年宁夏地区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6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芳 陈慧 +2 位作者 马江涛 马学旻 詹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2-706,共5页
研究2013-2015年宁夏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分离株基因特征。将2013-2015年收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所有非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71)和非柯... 研究2013-2015年宁夏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分离株基因特征。将2013-2015年收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所有非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71)和非柯萨奇病毒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其它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阳性标本,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获得的毒株使用兼并引物进行VP1区基因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编辑后通过BLAST比对进行型别鉴定,选择CV-A6毒株进行基因进化分析。2013-2015年共收集非EV71和非CV-A16的EV阳性标本998份,共分离到227株毒株,其中61株鉴定为CV-A6,同源性分析表明宁夏61株CVA6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6.1%-99.8%和98%-100%,与Gudla原型株同源性为82%-83.5%和93.8%-95.7%,遗传距离较远。CV-A6成为宁夏地区2013年和2015年其它肠道病毒中导致HFMD的主要病原体与国内流行的CV-A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流行趋势一致,并且在宁夏地区存在多个传播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病原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CV-A6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月玲 张勇 +9 位作者 詹军 马江涛 肖金波 韩振志 宋洋 陈慧 袁芳 马学旻 严冬梅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13,共7页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HFMD病例不断增多,CV-A6已逐渐成为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了解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FMD的...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HFMD病例不断增多,CV-A6已逐渐成为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了解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FMD的流行特征及其病原谱构成,并分析CV-A6的基因特征,本研究收集2017~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FMD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病原体;采集HFMD临床标本,并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出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毒株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分子定型法鉴定其血清型,选取鉴定结果为CV-A6的序列与GenBank上下载的其他地区的CV-A6代表株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017年宁夏HFMD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56.18%)和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37.39%),2018年的主要病原为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70.72%)和CV-A16(27.70%)。2017和2018年,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中CV-A6所占比例分别为64.86%(24/37)和70.59%(12/17)。35株CV-A6宁夏株获得全长VP1序列,与CV-A6原型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1.8%~83.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4.0%~96.3%,所有宁夏CV-A6分离株均属于D3基因亚型的D3a进化分支。2017~2018年宁夏HFMD病原谱中,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EV已成为主要病原体,其中CV-A6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应加强对CV-A6的监测,医院、疾控以及托幼机构等相关人员应提高对CV-A6引起的HFMD的识别与处置能力,这对HFM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 流行病学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江苏省2012-2013年柯萨奇病毒A组6型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卞莲莲 姚昕 +3 位作者 毛群颖 叶强 朱凤才 梁争论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61-367,共7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2-2013年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毒株VP1区序列特征。方法采集江苏省2012-2013年10例CV-A6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咽拭子或肛拭子样本,通过RT-PCR扩增...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2-2013年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毒株VP1区序列特征。方法采集江苏省2012-2013年10例CV-A6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咽拭子或肛拭子样本,通过RT-PCR扩增完整VP1区。应用DNAStar软件包的MegAlign对CV-A6毒株的VP1区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株流行株与2008年芬兰流行株同属于分支F,核苷酸同源性为95.1%~96.5%,而与原型株Gdula核苷酸同源性较低,为82.4%~84.0%。01-PZ/JS/2012、02-PZ/JS/2012、03-PZ/JS/2012、04-BY/JS/2012和08-PZ/JS/2013属于分支F2,05-PZ/JS/2013、06-PZ/JS/2013、07-PZ/JS/2013、09-PZ/JS/2013和10-BY/JS/2013属于F3,不同亚分支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5.8%~97.2%。结论江苏省2012-2103年流行的10株毒株分别属于F2和F3分支,属于F2的5株毒株的VP1第30位氨基酸位点为V,而属于F3的5株毒株该位点为A。开展CV-A6流行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了解毒株进化变异的趋势,对防控CV-A6引发的HFMD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谱及柯萨奇病毒A10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曾汉日 郑焕英 +5 位作者 刘冷 杨芬 陆靖 李彩霞 方苓 李晖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8-1036,共9页
广东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5~7月非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和非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其他肠道病毒... 广东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5~7月非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和非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其他肠道病毒(以下简称"其他EV")阳性率大幅度增高,经鉴定60%为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因此,为了解广东省2018年HFMD病原谱及CV-A10的基因特征,本研究收集2018年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集HFMD其他EV标本进行分型鉴定,并随机选取2008~2018年CV-A10阳性标本开展VP1全长序列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2018年HFMD病原谱包括24种肠道病毒,阳性率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CV-A16(30.73%)、CV-A6(24.29%)和CV-A10(≈11.0%)。CV-A10主要流行于5~7月份,且在各市广泛流行,所致HFMD重症率低于EV-A71,却高于CV-A16和CV-A6。遗传进化分析发现,CVA10可分为A、B、C、D、E、F、G 7个基因型,C基因型包括C0、C1和C23个亚型。广东省211株CV-A10中,2株为B基因型,2株为C1亚型,207株为C2亚型。207株C2亚型包括3个基因群,其中C2a基因群16株,流行于2008~2012年;C2b基因群36株,流行于2010~2014年和2016年;C2c基因群155株,流行于2011~2018年。根据以上结果表明,广东省2018年HFMD病原以柯萨奇A组肠道病毒为主,其中CV-A10是引起5~7月份手足口病暴发优势病原之一。基于VP1基因分析,CV-A10可分为A、B、C、D、E、F和G等7个基因型。广东省存在B和C基因型,其中C基因型的C2c基因群是优势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病原谱 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17-2018年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型基因进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永林 葛盈露 +4 位作者 马婉婉 陈芳 陈国平 孙永 苏斌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6-1332,共7页
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非EV-A71和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已成为HFMD流... 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非EV-A71和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已成为HFMD流行或暴发疫情的优势病原体。安徽省HFMD监测数据显示,2017-2018年HFMD样本非EV-A71和非CV-A16其他EV核酸阳性率超过50%,其中大部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为了解安徽省2017-2018年HFMD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和CV-A6基因进化特征,本研究收集2017-2018年HFMD咽拭子EV核酸阳性标本,采用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CV-A6毒株VP1全长序列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下载CV-A6原型株和代表性毒株基因参考序列,运用生物软件MEGA 6.0构建VP1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遗传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2017-2018年HFMD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他EV占66.1%,CV-A16占23.5%,EV-A71占10.4%。52株CV-A6毒株均为D3a基因亚型,其VP1区核苷酸序列间相似度为93.7%~10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8.3%~100%;与CV-A6 Gdula原型株核苷酸相似度为78%~82.3%,氨基酸相似度为94.6%~96.3%。VP1区15个氨基酸位点有变异,氨基酸位点Q98L和G160S的变异发生率为100%。其他EV已成为安徽省引起HFMD流行的重要病原体,D3基因型CV-A6为优势流行毒株。持续加强其他EV的病原学监测与分析,对安徽省HFMD防控策略制定与疫情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人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A6型(cv-A6) D基因型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6型构象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丽萍 戎浩 +2 位作者 方雨露 陈琴 董长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5-1084,共10页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近年成为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本实验室在之前的研究中发展了人肠道病毒构象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算法,并成功应用于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近年成为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本实验室在之前的研究中发展了人肠道病毒构象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算法,并成功应用于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构象表位的预测,发现CV-A10的构象表位在病毒衣壳表面呈现site 1、site 2和site 3三簇分布。本研究中,应用相同算法对CV-A6的构象表位进行系统性预测,并将CV-A6和CV-A10这两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的构象表位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V-A6(A颗粒)和CV-A10(A颗粒)的构象表位具有高度一致的site 1、site 2和site 3三簇分布模式,而且这种分布一致性超过了CV-A10两种颗粒状态(A颗粒和成熟颗粒)的一致性,说明衣壳结构和颗粒状态对于构象表位非常重要。虽然CV-A6(A颗粒)和CV-A10(A颗粒)具有高度一致的构象表位分布模式,但在共享的58个氨基酸残基位点中,仅有21个(36.2%)残基保守,而且绝大多数构象表位都有3个以上残基差异,提示构象表位残基上的差异造成了CV-A6和CV-A10的血清型差异。CV-A6构象表位的预测结果,为其构象表位的实验鉴定、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 构象表位 抗原表位 生物信息学预测 手足口病(HFMD)
原文传递
EV-A71和CV-A16感染正常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诱导差异性IFN-I产生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杰 胡雅洁 +7 位作者 李嘉祺 王晶晶 郭磊 郑惠文 宁若彤 王丽春 李琦涵 刘龙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4-701,共8页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group A 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sackievirus A 16,CV-A16)。EV-A71感染易引发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而CV-A16感...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group A 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sackievirus A 16,CV-A16)。EV-A71感染易引发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而CV-A16感染所致的症状普遍较轻,且CV-A16容易引发重复感染,但目前其中的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比较了EV-A71与CV-A16感染正常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后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IFN-Ι)产生相关基因的改变。结果发现EV-A71感染后TLR3、TLR7、RIG-I、MDA5、MAVS、MyD88、IRF3、IRF7、IFNα和IFNβ的基因表达量均发生了显著性地上调,而在CV-A16感染后仅MDA5显著性上调;TLR3和IRF3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性地下降,而其它基因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地变化。此外,病毒滴度和病毒拷贝数的检测结果显示,CV-A16在16HBE上的复制效率明显高于EV-A71。上述结果提示我们EV-A71和CV-A16感染16HBE对其IFN-I产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完全不一样,且CV-A16更容易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本研究为EV-A71和CV-A16引起的临床症状差异的机理研究以及CV-A16重复感染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 呼吸道上皮细胞 干扰素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2型江苏分离株(JS16-80)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倩 严冬梅 +5 位作者 张勇 樊欢 嵇红 冀天娇 宋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2-518,共7页
柯萨奇病毒A组2型(CV-A2)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本文选取中国大陆流行的D基因型代表毒株JS16-80/JS/CHN/2016(简写JS16-80)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其基因特征,并进行重组和进化分析。结果提示,JS... 柯萨奇病毒A组2型(CV-A2)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本文选取中国大陆流行的D基因型代表毒株JS16-80/JS/CHN/2016(简写JS16-80)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其基因特征,并进行重组和进化分析。结果提示,JS16-80在非结构蛋白P2和P3多区段均有出现重组现象,并且多个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参与了非结构蛋白的重组。本研究可帮助了解CV-A2的全基因组特征和重组特点,进一步为CV-A2重组对其进化和潜在致病力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柯萨奇病毒A组2型(cv-A2) 全基因组序列 基因重组
原文传递
两株从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稀有血清型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颖 陈炜 +4 位作者 翁育伟 何文祥 俞婷婷 张拥军 郑奎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4-761,共8页
柯萨奇病毒A组21型(Coxsackievirus A21,CV-A21)和肠道病毒D组68型(Enterovirus D68,EV-D68)可引起成人和儿童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甚至死亡。本研究从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分离到CV-A2... 柯萨奇病毒A组21型(Coxsackievirus A21,CV-A21)和肠道病毒D组68型(Enterovirus D68,EV-D68)可引起成人和儿童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甚至死亡。本研究从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分离到CV-A21(2013FJPTN012)和EV-D68(2014FJQZ344)各一株,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构建基于VP1区和全基因组序列的最大似然法(Max likehood)系统进化树,并进行Simplot重组分析,对这两株福建分离株的基因序列特征和分子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FJPTN012属于CV-A21的A2基因亚型,2014FJQZ344属于EV-D68的A2基因亚型。这两株分离株均未发生明显重组。本研究分析了两株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扩展了CV-A21和EV-D68的基因数据库,为病毒的相关研究、疾病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序列分析 分子进化 重组分析 柯萨奇病毒A组21型(cv-A21) 肠道病毒D组68型(EV-D68)
原文传递
2014年山东省柯萨奇病毒B5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倩 林小娟 +2 位作者 王海岩 陶泽新 徐爱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8-523,共6页
为了解山东省柯萨奇病毒B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的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对山东省2014年1~12月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AM)病例标本和环境污水监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离,阳性分离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 为了解山东省柯萨奇病毒B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的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对山东省2014年1~12月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AM)病例标本和环境污水监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离,阳性分离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型别,并对CV-B5的VP1区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AM病例中分离到69株CV-B5,占EV分离株43.95%;环境污水中分离到159株CV-B5,占非脊髓灰质炎EV分离株34.49%。上述CV-B5分离株具有季节性特征,夏秋季高峰明显。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株属于A、B两个基因簇,各簇之内AM和环境污水分离株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且环境污水分离株具有一定的地域聚集性。A、B基因簇的组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26、0.030,A基因簇与B基因簇组间遗传距离为0.085,提示CV-B5在山东地区存在2个传播链共循环,同时可能存在CV-B5跨地区传播和流行。本研究结果证明环境监测具有对EV相关疾病的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无菌性脑膜炎 肠道病毒(EV) 柯萨奇病毒B5型(cv-B5)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构象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戎浩 王丽萍 +1 位作者 高柳莺 董长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2-769,共8页
近年来,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逐渐成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相比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71,EV-A71),CV-A10尚未有上市的疫苗,其构象表位也缺乏系统性研究。... 近年来,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逐渐成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相比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71,EV-A71),CV-A10尚未有上市的疫苗,其构象表位也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发展的人肠道病毒构象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算法,对CV-A10的构象表位进行系统性预测。结果显示:45个氨基酸残基聚集成三簇构象表位:site 1、site 2和site 3。site 1位于病毒衣壳表面峡谷的北侧,site 2和site 3位于峡谷南侧,三者呈现"品"字形分布。site 2和site 3与已报道的两个表位2G8和VP2-P28高度重叠,说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鼻病毒B种14型(Rhinovirus B14,RV-B14)、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Poliovirus type 1,PV1)和CV-A10同属于人肠道病毒。已有研究表明,RVB14和PV1的抗原表位也呈三簇分布,且每一簇都与CV-A10的预测结果高度重叠。这既说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提示三簇构象表位的分布模式可能是人肠道病毒构象表位的基本分布规律。CV-A10构象表位的预测结果,为构象表位的实验鉴定、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 构象表位 生物信息学预测 手足口病(HFMD)
原文传递
辽宁省首株柯萨奇病毒B组5型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露 于伟 +3 位作者 张倩 王博 孙英伟 毛玲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研究引起辽宁地区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基因组特征。对2018年从辽宁省688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到的1株CV-B5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V-B5辽宁分离株与国... 研究引起辽宁地区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基因组特征。对2018年从辽宁省688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到的1株CV-B5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V-B5辽宁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8.5%~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5.3%~96.7%。基于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将CV-B5流行株分为A~D四个基因型,辽宁分离株属于D基因型。通过重组分析发现其在P3区的3D区段发生重组。首次在辽宁地区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出CV-B5,辽宁省分离株(LN2018-23-21/CHN/2018)可能为重组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B组5型(cv-B5) 全基因组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6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19
作者 陈静 李波 +5 位作者 李鹏飞 陈易 吴杰 王泽鋆 孟胜利 申硕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7-1074,共8页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是引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其疫苗开发有待深入的研究,而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潜在安...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是引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其疫苗开发有待深入的研究,而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潜在安全的候选疫苗。为制备CV-A6 VLPs,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Bac-toBac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共表达P1和3CD蛋白,制备并纯化CV-A6 VLPs,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scent assay,IFA)、SDS-PAGE、Western Blot、透射电镜法等方法鉴定。以Al(OH)3为佐剂,三种不同剂量CV-A6 VLPs免疫BALB/c小鼠,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重组有P1和3CD的杆状病毒质粒转染Sf9细胞,可形成CV-A6类病毒颗粒,直径约为26nm。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说明P1前体蛋白被3CD作用切割产生了VP0、VP1和VP3,CV-A6 VLPs由这三个病毒结构蛋白构成。小鼠免疫实验结果显示,CV-A6 VLPs可以刺激产生较高水平抗CV-A6的特异性中和抗体,维持至少12周,并且抗体中和效价与免疫剂量和免疫次数呈正相关。本研究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CV-A6-P1-3CD,并在Sf9细胞内成功表达CV-A6 VLPs,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和持久的体液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 病毒样颗粒(VLPs)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原文传递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感染情况临床分析
20
作者 余旭 杨竹 《医师在线》 2022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本地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在患儿肠道病毒感染中的情况,以便提前对手足口病的发生与发展做好防控。方法研究对象为手足口病患儿1084例,研究时间...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本地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在患儿肠道病毒感染中的情况,以便提前对手足口病的发生与发展做好防控。方法研究对象为手足口病患儿1084例,研究时间为2016年8月~2019年7月,其中重症手足口病162例,普通手足口病922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感染情况。结果2016年8月~2019年7月手足口病发病数逐年上升,但在法定传染病中占比逐年下降,而在丙类传染病中略微上升后再下降,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重症病例和发病率呈现双升高状态,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人群,发病例数和重症例数随年龄上升到1岁达最高峰,CV-A16病例逐年上升,而EV-A71病例逐年下降。结论1岁儿童是手足口病发病例数和重症例数的高峰期,CV-A16有逐渐流行的趋势,医院、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口腔和心理护理、饮食习惯和衣物消毒灭菌等防控措施利于手足口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 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