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黑斑病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夏鸣 郭黄萍 胡增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37-40,共4页
通过连续3年的病果致病菌分离和病原菌回接试验,结果证明,引起枣果实黑斑病的致病菌是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和Alternaria sp,属弱寄生菌;由于使用GA增加产量,降低了叶果比,果实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是黑斑病发生的内因;8... 通过连续3年的病果致病菌分离和病原菌回接试验,结果证明,引起枣果实黑斑病的致病菌是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和Alternaria sp,属弱寄生菌;由于使用GA增加产量,降低了叶果比,果实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是黑斑病发生的内因;8月下旬多雨引起的果实生理紊乱症(皱胴病)是黑斑病发生的重要诱因;成熟期遇雨是黑斑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黑腐 皱胴
下载PDF
枣树黑斑病在云南省红河州发生的主要症状、病原分析、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文华 李一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52-155,共4页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梨枣的感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观察以及田间再接种试验证实 ,该病害由交链孢属 (Alter nariasp .)、茎点霉属 (Phomasp .)和毛盘孢属 (Colletortrichumsp.) 3种真菌混合浸染引起 ,对梨枣、鸡蛋枣、本地小红枣、台湾青枣...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梨枣的感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观察以及田间再接种试验证实 ,该病害由交链孢属 (Alter nariasp .)、茎点霉属 (Phomasp .)和毛盘孢属 (Colletortrichumsp.) 3种真菌混合浸染引起 ,对梨枣、鸡蛋枣、本地小红枣、台湾青枣等均能产生危害 ,3者的致病性并无显著差异 ,侵染时间和部位以及产生的症状也相对一致。当空气湿度达到 95 %以上 ,温度在 2 4~ 2 8℃之间时发病快而严重 ,病害程度与枣品种也有很大的关系。防治上主要依靠品种抗病性及果园管理等农业防治手段。丙环唑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和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枣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兰 冯宏祖 +2 位作者 支金虎 陈小飞 但红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5,共2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枣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为0.172 8 mg/L,毒力高于目前枣生产中使用的43%戊唑醇悬浮剂和80%多菌灵... 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枣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为0.172 8 mg/L,毒力高于目前枣生产中使用的43%戊唑醇悬浮剂和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对枣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叶部和果实的黑斑病相对防效达到了87.0%和63.1%。该药对枣的安全性好,喷药后无药害症状,同时能够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可在枣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黑斑病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下载PDF
南疆骏枣黑斑病症状表现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宁 冯宏祖 +2 位作者 王兰 纪显洪 于丝丝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2-927,共6页
为明确南疆骏枣黑斑病的症状表现及病原菌种类,2013—2014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骏枣园,对枣叶、花、果等组织上黑斑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回接试验分离病原菌及测定其致病性,并根据病菌形态特征... 为明确南疆骏枣黑斑病的症状表现及病原菌种类,2013—2014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骏枣园,对枣叶、花、果等组织上黑斑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回接试验分离病原菌及测定其致病性,并根据病菌形态特征、ITS序列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枣叶、花和果均可感染黑斑病菌,室内接种和田间骏枣黑斑病症状相同,叶、花和果中的病原菌可以相互侵染,并在枣果上均表现出黑斑病典型症状;不同发病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357株菌株,形态观察表明,侵染叶、花和果的菌株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通过ITS序列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确定引起骏枣不同组织的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altern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链格孢菌 症状表现 原鉴定
原文传递
枣树果实新病害诊断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夏鸣 郭黄萍 胡增丽 《山西果树》 2009年第3期3-6,共4页
通过连续5a(年)病枣致病菌分离和致病菌回接试验,在明确细极链格孢菌是弱寄生菌的同时,发现枣果实存在生理病。通过是否使用GA、不同树龄与发病以及微量元素补充试验,肯定了枣皱胴病不是生理缺素症。通过皱胴病发生与降雨相关性分析,明... 通过连续5a(年)病枣致病菌分离和致病菌回接试验,在明确细极链格孢菌是弱寄生菌的同时,发现枣果实存在生理病。通过是否使用GA、不同树龄与发病以及微量元素补充试验,肯定了枣皱胴病不是生理缺素症。通过皱胴病发生与降雨相关性分析,明确了8月下旬多雨、9月上旬干旱决定发病程度。通过测量枣果实纵径生长变化与降雨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枣皱胴病是生理紊乱症,它是黑斑病等果实病害发生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皱胴 生理紊乱症
下载PDF
8种药剂防治枣果病害试验初报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栋海 赵思峰 李克福 《新疆农垦科技》 2014年第10期25-28,共4页
本试验利用8种药剂对枣果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枣缩果病、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3%中生菌素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效较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 本试验利用8种药剂对枣果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枣缩果病、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3%中生菌素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效较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91%和76.60%,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50%和81.89%;7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8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31%和72.19%,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43%和84.48%;3%中生菌素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5%和76.2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00倍液和300倍液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2%和7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果 黑斑病 不同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枣黑斑病发生及防治研究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献辉 郭玉 +3 位作者 陈奇凌 郑强卿 王晶晶 花东来 《新疆农垦科技》 2017年第1期31-33,共3页
枣树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风沙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区域,枣树的种植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且效益突出、惠民成效显著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枣黑斑病在多个枣产区发生普遍... 枣树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风沙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区域,枣树的种植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且效益突出、惠民成效显著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枣黑斑病在多个枣产区发生普遍,给职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枣黑斑病分布及危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为综合防控枣黑斑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几丁聚糖对枣黑斑病的防效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莉 冯宏祖 +5 位作者 师建银 吴雪海 董宁 王兰 吴金龙 武刚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9-14,共6页
以0.5%几丁聚糖水剂和5种飞防助剂为材料,借助于MG-1S型植保无人机进行了药剂的田间小区喷洒试验,研究了0.5%几丁聚糖水剂添加不同助剂对枣黑斑病的防效和对红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00 g/667m^2几丁聚糖水剂+5 ml/L迈道和400... 以0.5%几丁聚糖水剂和5种飞防助剂为材料,借助于MG-1S型植保无人机进行了药剂的田间小区喷洒试验,研究了0.5%几丁聚糖水剂添加不同助剂对枣黑斑病的防效和对红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00 g/667m^2几丁聚糖水剂+5 ml/L迈道和400 g/667m^2几丁聚糖水剂+10 ml/L迈飞的处理对枣黑斑病的防效明显优于单施几丁聚糖水剂的处理,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0.28%和55.53%;施用400 g/667m^2几丁聚糖水剂+5 ml/L迈道的处理测得还原糖含量最高,施用400g/667m^2几丁聚糖水剂+10 ml/L迈飞的处理测得维生素C、Ca、Mg、Fe、Zn含量最高,且均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考虑,0.5%几丁聚糖水剂与迈道和迈飞助剂混合施用对红枣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性好,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 助剂 MG-1S型植保无人机 黑斑病 防效 果实品质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扬 张朝红 +2 位作者 于秋香 李杰 张献辉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40-42,共3页
为了有效防控枣黑斑病,以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为试材,进行了枣黑斑病菌LG与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的平板对峙和玻片对峙试验,观察了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LG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平板对峙培养8 d时,解淀粉芽孢... 为了有效防控枣黑斑病,以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为试材,进行了枣黑斑病菌LG与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的平板对峙和玻片对峙试验,观察了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LG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平板对峙培养8 d时,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LG菌落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53.3%;对峙区的枣黑斑病菌LG菌丝出现了顶端膨大、原生质割裂、不正常产孢等异常现象。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无菌发酵液可有效抑制枣黑斑病菌LG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黑斑病 抑制作用 菌落 孢子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0
作者 白剑宇 毕司进 +1 位作者 宋峰惠 史彦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74-1681,共8页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与灵敏度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确定枣黑斑病菌侵染动态监测和越冬场所。【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黑斑病菌的检测的最低浓度为4. 886 pg/μL,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症之前检测到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越冬场所进行检测与验证病果、病叶及冠下表层土壤是枣黑斑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结论】建立的枣黑斑病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可应用于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和越冬场所的监测与验证,为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HPS70 分子检测 侵染动态
下载PDF
南疆骏枣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东起 蒋卉 +1 位作者 牛宁宁 杨保求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8,85,共5页
对南疆骏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骏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光照不利于链格孢菌生长,其最适生长p H为6-8;RH为25%时,其菌落直径较小,为1.83cm,且生长缓慢;从鲜... 对南疆骏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骏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光照不利于链格孢菌生长,其最适生长p H为6-8;RH为25%时,其菌落直径较小,为1.83cm,且生长缓慢;从鲜枣上分离、筛选的10个拮抗酵母菌中,J0对链格孢菌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最大,为3.43 cm;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其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以黄连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原鉴定 拮抗酵母菌 中草药提取液 防治
原文传递
枣黑斑病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廷松 王鹏程 +1 位作者 郭俊玲 王兰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7-11,共5页
以枣黑斑病菌和含有双元载体根癌农杆菌为材料,对分生孢子悬浮液的浓度、农杆菌液浓度、菌株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枣黑斑病菌遗传转化的最佳体系。以农杆菌介导枣黑斑病菌最佳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基础,进行GFP标记... 以枣黑斑病菌和含有双元载体根癌农杆菌为材料,对分生孢子悬浮液的浓度、农杆菌液浓度、菌株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枣黑斑病菌遗传转化的最佳体系。以农杆菌介导枣黑斑病菌最佳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基础,进行GFP标记实验室保存枣黑斑病菌的菌落,继代培养后,通过观察菌落生长形态,生长速度以及致病力测定筛选获得遗传相对稳定、与野生枣黑斑病菌相比性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荧光蛋白标记菌株。挑取单菌落于10 ml的LB液体培养基(含100μg·ml^(-1)卡那霉素)中,28℃震荡(180 r/min)培养48 h,吸取400μl培养液于20 ml含有200μmol·L-1的AS(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100μg·ml^(-1)卡那霉素的AIM液体培养基中,28℃震荡(180 r/min)培养5~6 h共培养。将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所产的孢子洗下,制成浓度为1.0×106个/ml的悬浮液。分别取上述农杆菌液与孢子悬浮液各100μl均匀混合,涂布于含有200μmol·L-1AS和100μg·ml^(-1)卡那霉素的AIM平板上的硝酸纤维化膜(NC膜)表面,在25℃下黑暗共培养60 h,然后将NC膜转到含有潮霉素B的PDA平板上4~7天,获得约200个转化子,获得GFP标记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农杆菌介导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三种红枣病害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栋海 李克福 赵思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以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中发生的枣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和枣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不同品种对3种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以及3种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生,到... 以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中发生的枣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和枣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不同品种对3种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以及3种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生,到8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随后随着枣果的成熟,病害逐渐减轻;枣果黑斑病在8月下旬开始发生,随后不断加重;枣叶斑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不断长大,病害逐渐加重。枣棉间作和枣辣椒间作均会加重3种病害的发生,不同品种中,"灰枣"的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发生最轻,"骏枣"次之,而"赞皇大枣"发病最重,"赞皇大枣"叶斑病发生最轻,"灰枣"次之,而"骏枣"发生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果 黑斑病 树叶斑 发生规律 种植模式 品种
原文传递
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丽 郭开发 +1 位作者 艾尼古丽.依明 赵思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缩果病样品中分离获得90株分离物,从枣果黑斑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9株分离物,在139株分离物中,链格孢菌131株,占94.25%,镰刀菌6株,占4.32%,青霉菌2株,占1.44%。选取20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18株链格孢菌分离物均可导致红枣果实发病,而镰刀菌无致病力。对18株代表性分离物的鉴定结果,明确了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果 黑斑病 原菌 鉴定 链格孢菌
下载PDF
枣果黑斑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荣 刘晓琳 +4 位作者 梁英梅 闫军 陈宝军 赵景玲 张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6期182-189,共8页
为明确影响枣果黑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有效防治枣果黑斑病,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通过5点取样法开展了影响病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同时通过随机区组开展了7种化学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骏枣’的发病率最高,达32.79%;... 为明确影响枣果黑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有效防治枣果黑斑病,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通过5点取样法开展了影响病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同时通过随机区组开展了7种化学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骏枣’的发病率最高,达32.79%;其次是‘壶瓶枣’(30.73%),‘灰枣’的发病率仅为4.37%;3年生枣园发病率为3.01%,5-12年生的枣园发病率与树龄呈正相关;无间作的枣园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有间作的枣园;1.5 m×2 m、1.5 m×3 m、1.5 m×4 m和1 m×1 m×2 m栽培密度的枣园病害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不同结果方向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南面〉西面〉东面〉北面;壤土的枣园发病率(32.71%)明显高于沙土(21.68%);漫灌的枣园发病率(37.18%)高于滴灌(26.62%);精细管理的枣园的发病率(30.57%)明显低于粗放管理的枣园(43.49%);筛选出的60%唑醚·代森联(5%吡唑嘧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颗粒1500、3000倍液,对枣果黑斑病的防效高达90.5%、82.7%;3%的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防效达90.25%。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田间科学用药和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树龄 间作模式 结果方向 灌溉方式 田间防治
下载PDF
新疆红枣枣果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产生毒素种类及黑斑病病果毒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丽 郭开发 +1 位作者 艾尼古丽.依明 赵思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6-1084,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产生的主要毒素种类,以及栆果黑斑病病果中的毒素种类和含量,为红枣加工和食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 【目的】研究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产生的主要毒素种类,以及栆果黑斑病病果中的毒素种类和含量,为红枣加工和食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0株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种类及含量,并对枣果黑斑病不同严重度发病枣果和人工接种果实中毒素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0株交链格孢供试菌株可产生4种毒素,分别为链格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TeA、ALT、AME和AOH在不同病级发病枣果和人工培养条件下均有检出,其中TeA检出含量最高,范围为3.1×103~5.5×103mg/kg;AME、AOH和ALT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2×102~6.4×102mg/kg,1.2~3.8×102mg/kg和0.09~5.08 mg/kg。人工接种链格孢菌后,无伤、有伤枣果内均检测到大量TeA。不止在发病枣果中检测到了毒素,无伤接种未发病枣果亦发现大量毒素,且未接种健康枣果中亦有少量链格孢霉毒素。【结论】新疆红枣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均可产生链格孢霉毒素,且产毒量高,危害严重,影响了新疆红枣的产量及商品价值,患病枣果无法安全食用。在红枣鲜食加工和风险评估中应引起关注和重视,并在红枣种植和贮存期间减少病原菌侵染,以避免更多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缩果 黑斑病 链格孢霉 毒素
下载PDF
枣果黑斑病对南疆红枣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瑛 姚兆群 +1 位作者 王兰 赵思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8-914,共7页
为了明确枣果黑斑病对红枣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枣园分别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的‘骏枣’和‘灰枣’果实,对其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发病枣果中链格孢霉毒素... 为了明确枣果黑斑病对红枣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枣园分别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的‘骏枣’和‘灰枣’果实,对其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发病枣果中链格孢霉毒素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枣果相比,发病‘骏枣’鲜果质量降低5.33%~45.61%,‘灰枣’鲜果质量略有增加,果形指数增加,但2个品种的红枣在硬度、质量含水量、L*(亮度)、△Eab(色差)等外观品质明显下降;维生素C质量分数、蛋白质、含糖量、可滴定酸等内在品质均明显下降。在‘骏枣’和‘灰枣’病果均检测到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和交链孢酚(AOH)3种毒素,未检测到交链孢烯(ALT)。黑斑病发生后对南疆红枣产量和品质均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枣果中含有3种链格孢霉毒素,影响红枣的安全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南疆 品质 链格孢霉毒素
下载PDF
4种生物农药对新疆枣果黑斑病的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池振江 孙洁 +2 位作者 李进 刘多红 赵思峰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517,527,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枣果黑斑病防治的生物农药。[方法]采用室内抑菌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4种生物农药对枣果黑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4种生物农药对2株枣果黑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田间...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枣果黑斑病防治的生物农药。[方法]采用室内抑菌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4种生物农药对枣果黑斑病菌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4种生物农药对2株枣果黑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田间试验中50亿/g绿色木霉菌粉剂667 mg/L和1亿/mL枯草芽孢杆菌10 g/L对枣果黑斑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64.44%和66.67%,对红枣落花的影响最小,药后5 d落花率分别为31.53%和32.28%。[结论]绿色木霉菌667 mg/L和枯草芽孢杆菌10 g/L适用于新疆枣果黑斑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菌粉剂 枯草芽孢杆菌 黑斑病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拮抗菌株xj063-1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室内防效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晓琳 马荣 +3 位作者 梁英梅 韩文静 陈梦 王雪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0-826,共7页
为探讨菌株xj063-1的最优发酵条件,以菌体生物量和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将优化的发酵液在离体枣果上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当装液量为50 m L时,拮抗菌株生物量OD600为1.987,对病原菌的... 为探讨菌株xj063-1的最优发酵条件,以菌体生物量和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将优化的发酵液在离体枣果上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当装液量为50 m L时,拮抗菌株生物量OD600为1.987,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7.1%;接种量为装液量体积的4%时,生物量OD600为1.573,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59.7%;初始p H 7.0时,其OD600为1.905,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5.6%;温度在30℃、转速180 r/min时,OD600分别为1.969和1.982,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2.2%和61.2%。拮抗菌株优化后的发酵液通过预防法处理后的枣果的病斑面积为4 mm2,对照发病面积为121 mm2,抑制率为96.7%;通过治疗法处理后的枣果的病斑面积为12.25 mm2,抑制率为89.9%,表明菌株xj063-1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枯草芽胞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防效
原文传递
阿拉尔地区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黑斑病菌带菌量检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瑛 姚兆群 +2 位作者 王兰 谢建明 赵思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11-1919,共9页
【目的】检测新疆南疆阿拉尔市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上黑斑病菌的带菌量,确定枣果黑斑病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明确防治该病害的关键时期。【方法】在阿拉尔市周边3个枣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的枣花、枣果,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 【目的】检测新疆南疆阿拉尔市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上黑斑病菌的带菌量,确定枣果黑斑病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明确防治该病害的关键时期。【方法】在阿拉尔市周边3个枣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的枣花、枣果,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用交链格孢菌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枣花及枣果各部位带菌量。【结果】在不同时期采集的枣花及枣果各部位均分离到了链格孢菌,累计获得276个分离物,经鉴定均为A.alternat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在枣花上就能检测到枣果黑斑病菌,其平均含量为2.11μg/100 mg,在栆果上果肉中链格孢菌含量最高,其中胴部果肉含量最高为20.12μg/100 mg,果柄处果肉为9.34μg/100 mg,胴部果皮11.48μg/100 mg,果柄处果皮为3.84μg/100 mg。【结论】枣果黑斑病菌在红枣开花期就可以感染枣花,病菌可在枣果果肉中大量潜伏侵染,待黑斑病显症时,果肉中已有大量病菌存在,对枣果黑斑病的药剂防治应提前至红枣开花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病 链格孢菌 RT-PCR 花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