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被引量:
47
1
作者
贾营营
付碧宏
+2 位作者
王岩
时丕龙
刘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5-836,共12页
河流地貌对新构造活动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水系形态能够较好地记录构造活动方式,水系形态分析可以为研究新构造的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证据。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沿高原东缘发育青衣江、...
河流地貌对新构造活动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水系形态能够较好地记录构造活动方式,水系形态分析可以为研究新构造的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证据。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沿高原东缘发育青衣江、岷江、涪江和嘉陵江等一系列斜交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水系。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构造地貌和水系特征,对龙门山构造带水系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龙门山南西段冲断带褶皱具有横向生长的演化特征,逆冲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影响青衣江和岷江水系的演化和重组,同时也控制着研究区晚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受断裂带右旋走滑作用的影响,龙门山北东段水系表现出系统右旋错位特征,在北川县擂鼓镇至曲山镇一带涪江水系上游的重要支流—湔江出现3.8km的右旋错位,并导致湔江北川段出现河流袭夺和水系重组现象。根据涪江上游发生的5km和4km最大右旋错位及其涪江流域形成的最早沉积记录的年代大约为3Ma,估算映秀-北川断裂带和灌县-安县断裂带北东段上新世-第四纪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分别为1.67mm/a和1.33mm/a,而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长期走滑速率至少为3.0mm/a。本研究表明可以将水系形态作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的重要地貌标志,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世界上其他构造活动变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演化
构造
地貌
生长
断层相关褶皱
走滑速率
晚新生代
龙门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被引量:
15
2
作者
付碧宏
时丕龙
贾营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3-1363,共21页
大型走滑断裂带对调节印度板块和业洲板块碰撞后产生的陆内构造变形和地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沿青藏高原北缘主要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康西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发育的错断地质体、大型错断水系或水系拐弯等新...
大型走滑断裂带对调节印度板块和业洲板块碰撞后产生的陆内构造变形和地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沿青藏高原北缘主要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康西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发育的错断地质体、大型错断水系或水系拐弯等新构造地貌特征,表明这些大型走滑断裂带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前新生代地质体错位距离为80~120 km,大型水系累积的位移量可达80~90 km。根据这些走滑断裂带的长期走滑速率为8~12 mm/a,估算上述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中新世晚期:东昆仑和康西瓦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10±2 Ma;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甘孜—玉树段的左旋走滑运动的开始时间约为11.5~8 Ma。同样,如果大型水系的沿断裂带出现的大型错位或拐弯能够代表断裂带累积错位的上限,表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金沙江、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一级水系上游大致开始形成于9~7 Ma±。西昆仑山前盆地中河流相沉积的最早响应时间为8~6 Ma,与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西昆仑山地区一级水系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大型水系初始形成时间与左旋走滑构造运动的开始时间准同时。这表明中新世中晚期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发生了重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地貌
生长
走滑断裂带
大型水系
沉积响应
晚中新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构造变形与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
14
3
作者
杨顺虎
付碧宏
时丕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1-930,共10页
秀沟盆地是发育在东昆仑走滑断裂带上的一级拉分盆地,位于该断裂带西大滩-东大滩段与托索湖段的左阶连接部位。本研究通过解译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结合野外高精度实时差分GPS(RTK-GPS)测量数据,对秀沟盆地...
秀沟盆地是发育在东昆仑走滑断裂带上的一级拉分盆地,位于该断裂带西大滩-东大滩段与托索湖段的左阶连接部位。本研究通过解译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结合野外高精度实时差分GPS(RTK-GPS)测量数据,对秀沟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发育了晚第四纪地表地震破裂带、次级走滑拉分盆地、错断阶地陡坎、错断冲积扇等典型走滑构造地貌特征。其中秀沟盆地东北部发现约50km长,而且保存完好的地表地震破裂带,很可能是1902年秀沟盆地东北部M7.0级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在破裂带的长度上,它与1963年发生在其东部阿拉克湖段的M7.0所产生的40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相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表明,冲积扇上发育的河流T3阶地与T4阶地之间发生了90m左右的水平断错累积位移,根据同一海拔高度沉积物的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测定资料得出的T3和T4阶地的形成年龄分别是6276±262a和8126±346a,估算出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全新世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为12.9±2.9mm/a。此外,遥感影像解析和野外测量指示晚第四纪冲积扇发生的累积错断距离为2970±30m,根据这些推测冲积扇形成年代约为297±19kaB.P.,由此估算出秀沟盆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长期平均走滑速率为10.1±0.8mm/a。两者结果接近,表明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以来有比较一致的走滑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构造
地貌
生长
走滑速率
秀沟盆地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原文传递
题名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被引量:
47
1
作者
贾营营
付碧宏
王岩
时丕龙
刘锋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5-836,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2-YW-12和KZCX2-YW-Q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批准号:40721003)
国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研究课题(专0804)资助
文摘
河流地貌对新构造活动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水系形态能够较好地记录构造活动方式,水系形态分析可以为研究新构造的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证据。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沿高原东缘发育青衣江、岷江、涪江和嘉陵江等一系列斜交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水系。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构造地貌和水系特征,对龙门山构造带水系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龙门山南西段冲断带褶皱具有横向生长的演化特征,逆冲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影响青衣江和岷江水系的演化和重组,同时也控制着研究区晚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受断裂带右旋走滑作用的影响,龙门山北东段水系表现出系统右旋错位特征,在北川县擂鼓镇至曲山镇一带涪江水系上游的重要支流—湔江出现3.8km的右旋错位,并导致湔江北川段出现河流袭夺和水系重组现象。根据涪江上游发生的5km和4km最大右旋错位及其涪江流域形成的最早沉积记录的年代大约为3Ma,估算映秀-北川断裂带和灌县-安县断裂带北东段上新世-第四纪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分别为1.67mm/a和1.33mm/a,而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长期走滑速率至少为3.0mm/a。本研究表明可以将水系形态作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的重要地貌标志,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世界上其他构造活动变形地区。
关键词
水系演化
构造
地貌
生长
断层相关褶皱
走滑速率
晚新生代
龙门山
Keywords
drainage network pattern, tectonic geomorphology, fault-related fold, strike-slip faulting, Late Cenozoic, Longmen Shan
分类号
P931.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941.7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被引量:
15
2
作者
付碧宏
时丕龙
贾营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3-1363,共2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7212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编号:KZCX2-YW-12)的资助
文摘
大型走滑断裂带对调节印度板块和业洲板块碰撞后产生的陆内构造变形和地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沿青藏高原北缘主要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康西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发育的错断地质体、大型错断水系或水系拐弯等新构造地貌特征,表明这些大型走滑断裂带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前新生代地质体错位距离为80~120 km,大型水系累积的位移量可达80~90 km。根据这些走滑断裂带的长期走滑速率为8~12 mm/a,估算上述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中新世晚期:东昆仑和康西瓦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10±2 Ma;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甘孜—玉树段的左旋走滑运动的开始时间约为11.5~8 Ma。同样,如果大型水系的沿断裂带出现的大型错位或拐弯能够代表断裂带累积错位的上限,表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金沙江、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一级水系上游大致开始形成于9~7 Ma±。西昆仑山前盆地中河流相沉积的最早响应时间为8~6 Ma,与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西昆仑山地区一级水系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大型水系初始形成时间与左旋走滑构造运动的开始时间准同时。这表明中新世中晚期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发生了重要转变。
关键词
构造
地貌
生长
走滑断裂带
大型水系
沉积响应
晚中新世
青藏高原
Keywords
Tectono-geomorphic growth,Strike-slip fault,Large-scale drainage system, Sedimentary response, Late Miocene, Tibet Plateau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构造变形与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
14
3
作者
杨顺虎
付碧宏
时丕龙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1-93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721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批准号:41021063)共同资助
文摘
秀沟盆地是发育在东昆仑走滑断裂带上的一级拉分盆地,位于该断裂带西大滩-东大滩段与托索湖段的左阶连接部位。本研究通过解译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结合野外高精度实时差分GPS(RTK-GPS)测量数据,对秀沟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发育了晚第四纪地表地震破裂带、次级走滑拉分盆地、错断阶地陡坎、错断冲积扇等典型走滑构造地貌特征。其中秀沟盆地东北部发现约50km长,而且保存完好的地表地震破裂带,很可能是1902年秀沟盆地东北部M7.0级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在破裂带的长度上,它与1963年发生在其东部阿拉克湖段的M7.0所产生的40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相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表明,冲积扇上发育的河流T3阶地与T4阶地之间发生了90m左右的水平断错累积位移,根据同一海拔高度沉积物的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测定资料得出的T3和T4阶地的形成年龄分别是6276±262a和8126±346a,估算出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全新世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为12.9±2.9mm/a。此外,遥感影像解析和野外测量指示晚第四纪冲积扇发生的累积错断距离为2970±30m,根据这些推测冲积扇形成年代约为297±19kaB.P.,由此估算出秀沟盆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长期平均走滑速率为10.1±0.8mm/a。两者结果接近,表明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以来有比较一致的走滑速率。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构造
地貌
生长
走滑速率
秀沟盆地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Keywords
Late Quaternary, tectono-geomorphic growth, slip rate,Xiugou Basin, eastern Kunlun fault zone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P54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贾营营
付碧宏
王岩
时丕龙
刘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付碧宏
时丕龙
贾营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构造变形与地貌特征研究
杨顺虎
付碧宏
时丕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