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易”说的发展与完成——从杨简到刘宗周
1
作者 段重阳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9,共10页
对“一”的领会和践行构成了“心易”说的核心,也是从杨简到王阳明、刘宗周的易学哲学之特色。杨简认为“易”中万象与心的活动同属于“一气”,因而“心”与“易”基于“能动”而为“一”,也就是“直心”。但是,这样获得的“一”未能说... 对“一”的领会和践行构成了“心易”说的核心,也是从杨简到王阳明、刘宗周的易学哲学之特色。杨简认为“易”中万象与心的活动同属于“一气”,因而“心”与“易”基于“能动”而为“一”,也就是“直心”。但是,这样获得的“一”未能说明“心”与“物”的关系,也未能澄清工夫之根据。因此,王阳明通过心物的显隐关系和良知体用论,既澄清了“心”与“易”(物)的同体而显,也指明了工夫的途径,弥补了“直心”在应物之用上的缺陷。刘宗周通过心对“易象”的筹划作用阐明了“易”何以为“心易”,也通过“心极”阐明了“心”与“易”何以为“一”。王阳明和刘宗周将“一”把握为基于“生理”而赢获的“易”之整体,实现了“心易”说的发展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王阳明 刘宗周 心学 心易 生理
原文传递
杨简《慈湖春秋解》的宋学旨趣
2
作者 朱汉民 鲁晓聪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5,F0002,共9页
杨简的《慈湖春秋解》具有鲜明的心学印记,其内容、解经方式以及思想内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宋学旨趣。杨简认同并高扬《春秋》宋学中的尊王共识,力倡“王命至上”,并通过对“君位继承”和“征讨侵伐”事件的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帝王的尊崇... 杨简的《慈湖春秋解》具有鲜明的心学印记,其内容、解经方式以及思想内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宋学旨趣。杨简认同并高扬《春秋》宋学中的尊王共识,力倡“王命至上”,并通过对“君位继承”和“征讨侵伐”事件的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帝王的尊崇以及对王权的维护。同时,杨简认为以尊王为代表的众“道”具足于《春秋》,故他视《春秋》为明“道”之书,并揭示其“是非不相掩”的特点。在挖掘《春秋》之“道”时,杨简采取“以心释《春秋》”的方式创通经义,不但对三传及历代研治《春秋》之人皆有评判取舍,而且他摆脱“理”的约束,径以“心”为评判是非之标准。《慈湖春秋解》作为宋学中心学一派鲜有的《春秋》经解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学一派的《春秋》诠释取向和《春秋》宋学的时代特色,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春秋解》 宋学 以心解经
下载PDF
杨简对陆九渊心学的超越 被引量:6
3
作者 蔡方鹿 叶俊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56,共7页
杨简既继承陆九渊,又在"心即理"、批评孟子和《论语》、以心解经、坚持心一元哲学等方面超越陆九渊心学。体现为对"心即道"的重视,不盲从旧权威,通释和遍注群经,突出吾心"常一"的经典解释原则,批评对心... 杨简既继承陆九渊,又在"心即理"、批评孟子和《论语》、以心解经、坚持心一元哲学等方面超越陆九渊心学。体现为对"心即道"的重视,不盲从旧权威,通释和遍注群经,突出吾心"常一"的经典解释原则,批评对心即道的割裂,将心学与经学相结合,在心一元论和"心即道"思想的框架下更加突出心的权威性,发展了陆氏心学,并对后世心学和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陆九渊心学 超越
原文传递
“人心即道”:杨简对“本心”的自觉与诠释
4
作者 朱汉民 杨志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基于象山的启发,杨简在对扇讼之事的反观中自觉“本心”,并以“人心即道”的提出开启了他的心学之路。对“本心”的诠释,杨简承袭了先儒的形上思维,却展开了对本体建构的反思:一方面肯定“心”之“无所不通”,强调“心”对天地万物的照... 基于象山的启发,杨简在对扇讼之事的反观中自觉“本心”,并以“人心即道”的提出开启了他的心学之路。对“本心”的诠释,杨简承袭了先儒的形上思维,却展开了对本体建构的反思:一方面肯定“心”之“无所不通”,强调“心”对天地万物的照见与感通;另一方面则明确“心”之“虚明”“无体”,取消了对“心”的实体建构。不同于程朱对宇宙本体的确立,也有别于象山对价值实体的内化,杨简没有将“心”视为独立于事物的实体,而是强调“心”之发用照映天地万物。基于切己反观,杨简意识到对道德的践行不在于对价值实体的探究,而在于觉知自身“本心”的自然发用,在“虚明洞照”下照见物我“一体”的真实存在,从而展现对道德的切实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本心 “人心即道”
下载PDF
杨简的心一元论辨析——从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诸种含义说起 被引量:6
5
作者 卢盈华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6,共7页
不同于朱熹的性、理与气、心的(在存在论与概念独立上的)二元论,也不同于陆象山与王阳明心与理的关联式的一元论,杨简的思想形态展现出化约式的一元论。杨简以心来吞没理,或者说将理还原为心,注重人的主体精神与心的整全一体。他的心一... 不同于朱熹的性、理与气、心的(在存在论与概念独立上的)二元论,也不同于陆象山与王阳明心与理的关联式的一元论,杨简的思想形态展现出化约式的一元论。杨简以心来吞没理,或者说将理还原为心,注重人的主体精神与心的整全一体。他的心一元论也体现在对“意”的拒斥,意便是区分为二的思维活动。虽然杨简认同道德情感与德性价值,但是道德情感应该如何表现才符合理想秩序,仁义礼智如何实现才是合理正当,对他来说并没有客观的规范,人们只能各自根据其内心所认定为正确的方式行事。因此,其学说无可避免地会导向主观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一元论 心一元论 关联式一元论 不起意 主观 主义
原文传递
从《己易》看杨简易学的心学宗旨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曾凡朝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8,共7页
杨简视易为"己",又从"我"、"吾"、"一"、"心"等不同侧面对其进行描述,"己"实为"心",己易即为心易,易为心之易,易道为心之易道。通乎一己,明乎一心,才能深悟易... 杨简视易为"己",又从"我"、"吾"、"一"、"心"等不同侧面对其进行描述,"己"实为"心",己易即为心易,易为心之易,易道为心之易道。通乎一己,明乎一心,才能深悟易道。杨简把易学和经学彻底纳入心学的范畴,从心学的角度发展了易学和经学,这是中国易学史和经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己易 易学 心学
下载PDF
杨简与陆九渊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宗贤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4期83-88,共6页
杨简,字敬仲,浙江慈溪人.曾筑室德润湖(慈湖)上,世称慈湖先生.生于南宋高宗十一年(1141),卒于理宗宝庆二年(1226).他是陆九渊的高足弟子.陆九渊的“本心”学说以甬上四学者——杨简、袁燮、舒璘、沈焕为得其传,而杨简居其首.虽然历来的... 杨简,字敬仲,浙江慈溪人.曾筑室德润湖(慈湖)上,世称慈湖先生.生于南宋高宗十一年(1141),卒于理宗宝庆二年(1226).他是陆九渊的高足弟子.陆九渊的“本心”学说以甬上四学者——杨简、袁燮、舒璘、沈焕为得其传,而杨简居其首.虽然历来的学者在评论陆派学说时,对杨简多有微辞,但从心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却是杨简发挥了陆九渊心学的核心部分,使陆学能够在哲学理论上独立于朱熹理学,并经明代王阳明学说的接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陆王心学的理论体系,从而形成支配一代学术的思想潮流.从这点上看,全谢山说“文元(杨简)为陆氏功臣”(《宋元学案》卷七十四《慈湖学案》),是丝毫也不过分的.故述杨简与陆九渊思想的异同及继承发展关系,以就教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杨简 “本心” 心学 《宋元学案》 人之心 慈湖 “心” 宇宙本体 圣人之道
下载PDF
杨简“心政”理念与实践——杨简治理思想及其特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承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杨简"治世"思想表现为"心政",即由"本心"出政。"心政"源于本善之心,外推为:治灾以治人心为先、治民以治君心为要、治政合乎天下之公心。此"心政"进而由"克艰"、"知恤... 杨简"治世"思想表现为"心政",即由"本心"出政。"心政"源于本善之心,外推为:治灾以治人心为先、治民以治君心为要、治政合乎天下之公心。此"心政"进而由"克艰"、"知恤"、"敬信"等向度展开,并最终落实为具体的治政实践。杨简的"心政",由善心开始,以德行政,泽及于民,民心感应,从而在杨简与民众之间实现"本心"贯通无碍。杨简'"心政"在造福于民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儒家心学孕育的政治景观,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可资当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心政 特质
下载PDF
浅析杨简“心本论”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心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8-42,共5页
杨简通过“扇讼”之问接受了陆九渊的“本心”思想,强调了“本心”澄然清明、自然静定、自善自明、知是知非、圆融自足的特点。并通过“鉴中象”之喻,回答了“心”与万物的关系,指出“心”作为“镜”乃“虚明不动”,而世间万物虽然纵横... 杨简通过“扇讼”之问接受了陆九渊的“本心”思想,强调了“本心”澄然清明、自然静定、自善自明、知是知非、圆融自足的特点。并通过“鉴中象”之喻,回答了“心”与万物的关系,指出“心”作为“镜”乃“虚明不动”,而世间万物虽然纵横交错,变化万状,但都不过是自然而然地映现的镜中象。在此基础上,杨简进一步提出了“举天地万物万化万理皆一”的观点,说明了万物、万化、万理的同一性,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一”、“我”、“己”诸范畴与“心”之间的同质异称关系。最后作者辨明杨简之学并不是所谓的“唯我论”,而是“心本论”。在论述中,作者指出了杨简之学对陆九渊之学的深化与超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本心 鉴中象
下载PDF
杨简“道一”“道二”说辨析
10
作者 梁从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25,共10页
“道一”是杨简春秋学的用语,是指历史的必然趋势只有正道一途.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道二”,是指圣人笔下春秋人物的是非两途.杨简认为“道二”体现了圣人的褒贬之意,而复归于“道一”是圣人作«春秋»的根本目的.复归“道一”... “道一”是杨简春秋学的用语,是指历史的必然趋势只有正道一途.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道二”,是指圣人笔下春秋人物的是非两途.杨简认为“道二”体现了圣人的褒贬之意,而复归于“道一”是圣人作«春秋»的根本目的.复归“道一”的方法则是反求本心,这是杨简最为看重的简易之道.但是在具体的经学解释中,杨简的原心之论又有前后抵牾、顾此失彼的情况,说明将史事简化的方法自有内在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春秋学 道一 道二
下载PDF
杨慈湖“克己复礼”诠释及其内在理路探析
11
作者 唐青州 《理论界》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作为陆王心学一脉的关键人物,慈湖学术以不起意、知及仁守为修养工夫,以本心之澄澈清明为工夫境界,在承继其师象山“六经注我”诠释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出了以心解经的诠释路径。在“克己复礼”诠释问题上,陆象山开心学解释之先河,慈... 作为陆王心学一脉的关键人物,慈湖学术以不起意、知及仁守为修养工夫,以本心之澄澈清明为工夫境界,在承继其师象山“六经注我”诠释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出了以心解经的诠释路径。在“克己复礼”诠释问题上,陆象山开心学解释之先河,慈湖一反前儒本孟子心学为说,而以“古圣为的”,从诠释之基、诠释之体、诠释之用三个维度建构了独立完整的心学诠释理路,这一解经路线在廓清理学解经之传统、开启心学解经之新视域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后世阳明及阳明后学的心学建构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心学 克己复礼
原文传递
明清江南儒学的演进及其近代转型——2022江南儒学研讨会述要
12
作者 张申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88,共2页
2022年11月12—13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与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办,青浦—复旦江南文化研究院和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协办的“明清江南儒学的演进及其近代转型——2022江南儒学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上海顺... 2022年11月12—13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与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办,青浦—复旦江南文化研究院和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协办的“明清江南儒学的演进及其近代转型——2022江南儒学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共计收到论文40余篇,分七组展开报告。两宋之际江南的朱子学与心学。姚莺歌《杨简对〈大学〉的心学诠释》指出杨简对程颐格物穷理的批评暗含了对朱熹及整个理学话语体系的批评,但其内向用功的格物说也造成了偏离外物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儒学 杨简 朱子学 近代转型 人文学院 格物穷理 心学 程颐
原文传递
论陈淳的仁说
13
作者 牛磊 《朱子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23-137,共15页
陈淳(1159—1217),字安卿,学者称其为“北溪先生”,福建漳州龙溪人。尽管拜入朱子门下时间较晚,且亲炙于朱子的时间并不长,但陈淳却以严谨笃实、恪守师训而成为朱子晚年最为重要的弟子之一。陈淳对朱子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体现在陈氏对... 陈淳(1159—1217),字安卿,学者称其为“北溪先生”,福建漳州龙溪人。尽管拜入朱子门下时间较晚,且亲炙于朱子的时间并不长,但陈淳却以严谨笃实、恪守师训而成为朱子晚年最为重要的弟子之一。陈淳对朱子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体现在陈氏对朱子仁说的丰富意涵加以详尽阐发,并对程门后学不符合朱子意旨的各种仁说加以批判,从而维护、弘扬了朱子所构建的仁学体系。清儒全祖望曾评价道:“其卫师门甚力,多所发明,然亦有操异同之见而失之过者。”^(①)“操异同之见”的按语既体现在陈淳对陆九渊、杨简等人施以激烈攻驳,也体现在陈氏对杨时、谢良佐、吕大临等人仁学思想的批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思想 陈淳 朱子 谢良佐 吕大临 陆九渊 杨简 福建漳州
原文传递
杨简易学略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荣贤 《周易研究》 1996年第1期30-37,共8页
杨简易学略论傅荣贤杨简是南宋时期著名心学家陆九渊的高足。杨简的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二十卷解易著作《杨氏易传》和一卷提纲性的通论《己易》之中。这两部重要易学成果既是杨简个人的易学心得与总结,也是南宋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 杨简易学略论傅荣贤杨简是南宋时期著名心学家陆九渊的高足。杨简的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二十卷解易著作《杨氏易传》和一卷提纲性的通论《己易》之中。这两部重要易学成果既是杨简个人的易学心得与总结,也是南宋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心学解易派的典型范例和首选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 卦爻辞 杨简 易学 《易》学 陆九渊 心学 本体论 六十四卦 《周易》
下载PDF
论杨简、陆九渊对《大学》的批判与肯定
15
作者 翟奎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3,共8页
南宋杨简认为《大学》非圣人所作,在思想义理上有支离、割裂之瑕疵,有害于道体之浑全。对于“三纲领”,他认为“明德”即是“至善”,“止于”二字加在“至善”前是累赘,而“止、定、静、安、虑、得”之前后次第是臆想、穿凿。《大学》... 南宋杨简认为《大学》非圣人所作,在思想义理上有支离、割裂之瑕疵,有害于道体之浑全。对于“三纲领”,他认为“明德”即是“至善”,“止于”二字加在“至善”前是累赘,而“止、定、静、安、虑、得”之前后次第是臆想、穿凿。《大学》论“止”在杨简看来有些刻意,不如《尚书》所说“安汝止”“钦厥止”说得自然。对于《大学》“八条目”,杨简特别批评其中的“正心”说,认为人心本正,无须去正;而“恐惧”“忧患”“好乐”是人的正常情感,可以是道心的体现,也无须去除。与杨简全面否定态度不同,陆九渊对《大学》基本上是肯定的,两人《大学》观的不同也折射了其思想差异。杨简对《大学》的批判,流露出某种直超顿入的禅学精神;其观点有过激、牵强之处,但也并非一无可取,一些看法也有思想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非圣 杨简 陆九渊
下载PDF
杨简心学思想之空实辨
16
作者 刘晓梅 《兰州学刊》 2006年第2期30-32,共3页
杨简是陆九渊心学的重要传人,其极端的唯心思想颇受历代学者的争议,比较集中的是对他心学理论的“空疏”与“实用”之争及对其政绩的认定上。笔者认为杨简的思想充满着对社会积极关怀的现实精神,其政绩光华照人。其中对官员的思想教育... 杨简是陆九渊心学的重要传人,其极端的唯心思想颇受历代学者的争议,比较集中的是对他心学理论的“空疏”与“实用”之争及对其政绩的认定上。笔者认为杨简的思想充满着对社会积极关怀的现实精神,其政绩光华照人。其中对官员的思想教育、对民众的感化和他那文明的司法精神汇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实践至今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探索杨简,目的是为时代的进步提供不竭的哲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心学 实用 实践
下载PDF
体悟、言说与规则 --“杨简扇讼”案例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东方朔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7,共9页
象山教人不喜分解,而以指点语、启发语的方法引导学者自悟,招致朱子“中间暗”、“黑腰子”的批评。本文试图通过对“杨简扇讼”案例的分析来呈现朱子的批评所揭示的理论问题。象山重复孟子之语来回答杨简“如何是本心”之问,又以扇讼... 象山教人不喜分解,而以指点语、启发语的方法引导学者自悟,招致朱子“中间暗”、“黑腰子”的批评。本文试图通过对“杨简扇讼”案例的分析来呈现朱子的批评所揭示的理论问题。象山重复孟子之语来回答杨简“如何是本心”之问,又以扇讼为机缘,指点他“知是知非之心”即是本心,这些都体现了象山理论中的本心即是当机应事时自然自发的呈现,言语的分解不足以说明之,关键只是自悟自得。然而,无法以“言语心思所及”的个人觉悟排除了传达意义的共同规则,既无法为道德规范构建普遍有效的论证,也不能示人以确定的轨范和准则。如是,象山那种超乎言说的本心本体的形上学虽然有其个人的受用,但却难于建立一确定的道德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 杨简 本心 自悟 规则
下载PDF
杨简的“知止”工夫诠释
18
作者 牛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1,共8页
“知止”及围绕该概念形成的一系列范畴,构成了宋代心学代表学者杨简工夫诠释的重要内容。“知止”工夫包含了“本心”至善的先验性、自发自止的主体性以及心意合一的顺向性诸层面。人人皆具有正直向善的、本静本止的“本心”,只需充分... “知止”及围绕该概念形成的一系列范畴,构成了宋代心学代表学者杨简工夫诠释的重要内容。“知止”工夫包含了“本心”至善的先验性、自发自止的主体性以及心意合一的顺向性诸层面。人人皆具有正直向善的、本静本止的“本心”,只需充分发挥“本心”的能动性与独立性,则体虽常寂而思虑酬酢应用无穷,这便是杨简所追求的、寂感合一的“知止”工夫。杨氏希望以此消除“意”对心体的拘执,以无思无为之“止”实现道德主体之超越,并将其落实到孝悌慈爱的日常践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知止 艮卦 无思无为
下载PDF
杨简的心学思想及其在心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方鹿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4期87-90,共4页
杨简是南宋心学的著名人物,他提出“道在人心,人心即道”的命题,倡心性一元说,继承发展了陆九渊心性一物的思想,并对心性分二的倾向提出批评,反对有任何道外之物、心外之物的存在,批评种种不符合“心即道”的说法。其思辨性哲理发展了... 杨简是南宋心学的著名人物,他提出“道在人心,人心即道”的命题,倡心性一元说,继承发展了陆九渊心性一物的思想,并对心性分二的倾向提出批评,反对有任何道外之物、心外之物的存在,批评种种不符合“心即道”的说法。其思辨性哲理发展了中国哲学,在中国心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心学 地位
下载PDF
杨简对孟子的肯定与批评——兼谈杨简与陆九渊思想之不同
20
作者 翟奎凤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2,287,共11页
杨简肯定孟子性善论,他称引孟子最多的一句话是“仁,人心也”,对“道一而已”“良知良能”“徐行后长”等说法也非常赞赏。与孟子论人心多强调其本有之道德性、伦理性不同,杨简更多从本体论、境界论的角度,突出至善人心之虚明神妙、广... 杨简肯定孟子性善论,他称引孟子最多的一句话是“仁,人心也”,对“道一而已”“良知良能”“徐行后长”等说法也非常赞赏。与孟子论人心多强调其本有之道德性、伦理性不同,杨简更多从本体论、境界论的角度,突出至善人心之虚明神妙、广大无际、贯通一切,心即道,一切皆一。杨简虽然肯定孟子“勿忘勿助”的工夫论,但反复批评孟子“源泉混混”、不断扩充的修养工夫,也反对孟子“浩然之气”“配义与道”“存心养性”等对后世影响巨大甚至被视为至理名言的工夫论主张。与陆九渊全面肯定孟子不同,杨简对孟子的系列批评,也表明他与陆九渊乃至程朱、阳明等主流理学家的思想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杨简之学有较强的禅学精神。但禅自有其高明处,与儒学也并非绝然对立,不可相融。杨简之学是禅学与儒学的一种独特融合,在儒学发展史上有其独特价值和思想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孟子 陆九渊 禅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