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杜鹃幼苗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耐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凯红 刘向平 +2 位作者 张乐华 凌家慧 李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9-35,共7页
以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5个亚属5种杜鹃的4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对模拟高温(30℃和38℃)条件下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了测定... 以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5个亚属5种杜鹃的4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对模拟高温(30℃和38℃)条件下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杜鹃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22℃)相比,5种杜鹃幼苗的MDA、H2O2和Pro含量以及CAT和APX活性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SOD活性则表现为在30℃条件下小幅增加、38℃条件下下降的趋势。CAT活性与H2O2和Pro含量及APX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APX活性与Pro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测定的6个单项指标转换成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52%。根据综合评价值(D),可将5种杜鹃的耐热性分为4个等级:白花杜鹃〔R.mucronatum(Blume)G.Don〕的耐热性最强,毛棉杜鹃(R.moulmainense Hook.f.)和羊踯躅〔R.molle(Blume)G.Don〕耐热性较强,红滩杜鹃(R.chihsinianum Chun etFang)耐热性较弱,红棕杜鹃(R.rubiginosum Franch.)的耐热性最弱。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种类进行耐热性预测,预测值与D值的次序完全一致,表明综合评价法可用于杜鹃苗期耐热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幼苗 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函数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六种杜鹃花属植物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张超仪 耿兴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9,共8页
选取睫毛杜鹃(Rhododendron ciliatum)、多鳞杜鹃(Rhododendron polylepis)、薄皮杜鹃(Rhdodenron taronense)、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和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为研究对象,通过蔗糖、H... 选取睫毛杜鹃(Rhododendron ciliatum)、多鳞杜鹃(Rhododendron polylepis)、薄皮杜鹃(Rhdodenron taronense)、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和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为研究对象,通过蔗糖、H3BO3、CaCl2单因子及L25(53)正交试验对它们进行花粉萌发试验研究,比较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联苯胺染色法、MTT染色法4种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不同。结果表明:蔗糖、H3BO3、CaCl2及3因子交互效应对杜鹃花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适宜的离体培养基配方依杜鹃花种类不同而不同,睫毛杜鹃为:蔗糖150 g/L+H3BO30 mg/L+CaCl250 mg/L;映山红为:蔗糖100 g/L+H3BO3 100 mg/L+CaCl20 mg/L;马银花为:蔗糖50 g/L+H3BO3200 mg/L+CaCl20 mg/L;比利时杜鹃为:蔗糖150 g/L+H3BO3100 mg/L+CaCl20 mg/L。MTT染色法是简单快速测定杜鹃花花粉活力的最适染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粉活力 离体培养 染色法
下载PDF
杜鹃花属植物小枝大小对小枝生物量分配及叶面积支持效率的影响:异速生长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亚男 杨冬梅 +1 位作者 孙书存 高贤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75-1183,共9页
当年生小枝是多年生植物体上最活跃的部分之一,其生物量分配是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和系统独立比较分析(Phylogenetically in-dependent contrast analys... 当年生小枝是多年生植物体上最活跃的部分之一,其生物量分配是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和系统独立比较分析(Phylogenetically in-dependent contrast analysis,PIC)的方法,研究了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一年生小枝的大小对小枝叶片、叶柄和茎的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叶面积支持效率(即单位质量小枝支持的叶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枝大小对叶片生物量分配比率的影响不显著,SMA斜率为1.040(95%的置信区间(CI)=0.998~1.085);但是,小枝越大,叶柄生物量分配比例越高(SMA斜率为1.245,显著大于1.0,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2)小枝越小,单叶面积越小(支持Corner法则),单位质量小枝所支持的叶面积越大,即具有较小枝条和较小叶片的物种可能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支持效率。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的杜鹃花属植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叶片大小的差异,以及为什么在胁迫生境条件下小叶物种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枝 生物量分配 叶面积 异速生长 杜鹃花
下载PDF
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玉国 李光照 +1 位作者 漆小雪 欧祖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5个亚属20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16种)为首次报道。杜鹃花属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为圆角三角形,连接紧密。单粒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具三沟孔。在扫描电镜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5个亚属20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16种)为首次报道。杜鹃花属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为圆角三角形,连接紧密。单粒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具三沟孔。在扫描电镜下,除了杜鹃亚属的百合杜鹃、羊踯躅亚属的羊踯躅以及马银花亚属的马银花组具有明显的纹饰特征之外,其它类群的形态特征相互重叠,不足以作为现有亚属的分类依据。花粉粒具不同的外壁纹饰,可为分类研究提供孢粉学方面的证据,但应慎重应用花粉形态对杜鹃花属植物特定种进行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粉形态 四合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中国杜鹃花属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玉国 李光照 +2 位作者 张文驹 尤佳 陈家宽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共20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6个亚属48种4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的鳞片、腺体、表皮毛的有无和气孔器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不规则形...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6个亚属48种4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的鳞片、腺体、表皮毛的有无和气孔器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上表皮未见气孔器分布,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形。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叶表皮具有鳞片,在扫描电镜下可见气孔器散生于指状突起之间,有别于无鳞类杜鹃花。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和映山红亚属subgen.Tsutsusi有多种不同叶表皮类型;除了凯里杜鹃R.westlandii和弯蒴杜鹃R.henryi形态较特殊之外,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的马银花组sect.Azaleastrum和长蕊杜鹃组sect.Choniastrum微形态区别不明显。羊踯躅亚属subgen.Pentanthera的羊踯躅R.molle叶表皮有表皮毛,无腺体,气孔器密生,外拱盖形状不对称,外围有多层波形条纹突起可与其他亚属区分;而叶状苞亚属subgen.Therorhodion的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保卫细胞有明显的T型加厚,与其他亚属种类明显不同,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得到的“叶状苞亚属是杜鹃花属的基部类群”的结果吻合。本研究还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微形态特征 叶表皮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两种常绿杜鹃亚属植物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乐华 周广 +3 位作者 孙宝腾 李晓花 王书胜 单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2-369,共8页
为探明常绿杜鹃亚属植物高温致伤的生理机制,以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井冈山杜鹃(R.jinggangshanicumTam)四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中的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高温胁迫对两种常绿亚属杜鹃幼苗叶片生理... 为探明常绿杜鹃亚属植物高温致伤的生理机制,以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井冈山杜鹃(R.jinggangshanicumTam)四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中的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高温胁迫对两种常绿亚属杜鹃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杜鹃叶片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及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猴头杜鹃的H2O2、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增幅均明显小于井冈山杜鹃,而MDA、Pro的增幅则因胁迫温度而异。(2)两种杜鹃叶片抗坏血酸(AsA)含量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猴头杜鹃的降幅小于井冈山杜鹃。(3)高温胁迫下,猴头杜鹃除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幅略小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增幅均大于井冈山杜鹃。可见,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两种杜鹃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而猴头杜鹃较井冈山杜鹃具有更强的酶促和非酶促清除活性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常绿杜鹃 高温胁迫 膜脂过氧化 渗透调节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五种杜鹃花属植物的生理变化及其耐热性比较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乐华 孙宝腾 +3 位作者 周广 王书胜 李晓花 单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1-658,共8页
高温是制约分布于较高海拔地区杜鹃花迁地保育与园林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探讨杜鹃花属植物的高温致伤机理,该实验以隶属不同亚属的白花杜鹃、羊踯躅、毛棉杜鹃、红滩杜鹃及红棕杜鹃4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的盆栽实验,研究了30... 高温是制约分布于较高海拔地区杜鹃花迁地保育与园林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探讨杜鹃花属植物的高温致伤机理,该实验以隶属不同亚属的白花杜鹃、羊踯躅、毛棉杜鹃、红滩杜鹃及红棕杜鹃4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的盆栽实验,研究了30℃、38℃高温胁迫下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种间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5种杜鹃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脯氨酸(Pro)、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均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30℃轻度胁迫时均小幅度上升,而38℃重度胁迫时下降。2个高温条件下,SOD、CAT的变化幅度与杜鹃种间耐热性总体呈正相关,而H_2O_2、MDA增幅与种间耐热性呈负相关;Pro增幅在30℃轻度胁迫时与种间耐热性呈负相关,而38℃重度胁迫时与耐热性呈正相关;APX增幅与种间耐热性的相关性较弱。隶属函数与聚类分析综合评判得出5种杜鹃耐热性强弱顺序为:白花杜鹃>羊踯躅、毛棉杜鹃>红滩杜鹃>红棕杜鹃,与其田间耐热性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高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耐热性 函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探讨杜鹃花属马银花组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26
8
作者 高连明 李德铢 张长芹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以杜鹃花属叶状苞亚属Rhododendronsubg .Therorhodion (Maxim .)Gray的叶状苞杜鹃R .re dowskianumMaxim .为外类群 ,使用PAUP4.0b8软件对马银花亚属subg .AzaleastrumPlanch .的马银花组sect.Azaleastrum (Planch.)Maxim .7种 1变种... 以杜鹃花属叶状苞亚属Rhododendronsubg .Therorhodion (Maxim .)Gray的叶状苞杜鹃R .re dowskianumMaxim .为外类群 ,使用PAUP4.0b8软件对马银花亚属subg .AzaleastrumPlanch .的马银花组sect.Azaleastrum (Planch.)Maxim .7种 1变种和长蕊杜鹃组sect.ChoniastrumPlanch .2种及 2个相关的单型亚属 (异蕊杜鹃亚属subg .MumeazaleaMaxim .和纯白杜鹃亚属subg.Candidastrum (Sleumer)Philip .&Philip.)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分析获得 6个最简约树 ,步长为 6 0 ,一致性指数 (CI)和维持性指数 (RI)值分别为 0 .91 7和 0 .898,利用 6个最简约树获取严格一致树。用最大似然法获得的系统树与严格一致树完全相同 ,只是支持率略有不同。结果表明纯白杜鹃亚属位于系统树的基部 ;马银花亚属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但马银花组和长蕊杜鹃组分别构成单系 ,支持率分别为 81 %和 1 0 0 % ;在马银花组内形成两个分支 ,内部支持率分别为 93 %和 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马银 ITS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两种杜鹃花属植物对长期遮阴后全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及其光保护机制 被引量:33
9
作者 胡文海 张斯斯 +1 位作者 肖宜安 闫小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3-1100,共8页
植物通过提高光能利用能力和光保护途径以响应环境光强的增加,但不同植物对环境光强增加的生理响应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不一致。为探讨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机制,该文以遮阴条件下培养1年的2种杜鹃属(R... 植物通过提高光能利用能力和光保护途径以响应环境光强的增加,但不同植物对环境光强增加的生理响应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不一致。为探讨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机制,该文以遮阴条件下培养1年的2种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比利时杜鹃(R.hybrida)和杜鹃(R.simsii)为材料,对其由遮阴后转入全光照下培养5天时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快速光曲线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从叶片吸收光能分配和光保护机制的角度探讨这2种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全光照降低了喜阴植物比利时杜鹃叶片的光化学反应和热耗散能力,且其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部分的比例减少,导致光系统II反应中心过量激发能积累,造成了叶片光抑制甚至光破坏。杜鹃作为耐阴喜光植物对光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较高的光化学反应、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能力等内在生理特性;在遮阴和全光照两种光环境下均能维持较高的吸收光能在光化学反应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部分的分配比例,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的正常运行,是其全光照强光未造成叶片光抑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全光照 光抑制 光保护 遮阴
原文传递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地理分布型及其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30
10
作者 庄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依据植物分类学和地理学研究成果,尤其是从中国东部到西端喜玛拉雅杜鹃花类群分布及其现代与历史环境变化和规律,在已有的3个亚属级分布型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由7组和49亚组构成的11个杜鹃花属组与亚组级分布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分... 依据植物分类学和地理学研究成果,尤其是从中国东部到西端喜玛拉雅杜鹃花类群分布及其现代与历史环境变化和规律,在已有的3个亚属级分布型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由7组和49亚组构成的11个杜鹃花属组与亚组级分布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布型体系展示了我国杜鹃花属植物类群在我国东部到西端的4个基本地理单元的分布面貌,尤其是展示了以杜鹃花亚属和常绿杜鹃亚属为主的不同大小、不同性质与不同进化程度的亚组级单位在上述分布体系中的位置与数量分布,从而揭示了我国东西向地形阶地由低到高和新生代以来生物地史由较稳定区到巨变区延展变化对杜鹃花属类群分布格局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出,我国杜鹃花属植物的组与亚组级中的大类群、较广布群、原始群和常绿杜鹃类群的分布区或集中分布区偏向狭义横断山及其以东;反之,小类群、狭域与特有群、进化类群和有鳞类群的分布区或分布重心偏向(狭义)横断山及其以西。川西山地、狭义横断山、喜玛拉雅山既是杜鹃花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也是某些类群扩散、迁移的地理屏障,对我国现代杜鹃花分布区及其分布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东西向的地理环境变化是我国杜鹃花植物属下类群及其分布型变化的主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地理分布型 组与亚组 中国
下载PDF
浙江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8
11
作者 丁炳扬 吴欢笑 +1 位作者 张慧明 方云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42,共7页
本文对浙江产杜鹃花属13个种(录属5个亚属7个组)的种子形态进行了研究。比较观察了种子形状、大小、扁化率,翅和表面结构等形态学特征,井对该属种子形态的演化趋势、种于类型的划分及种子形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 本文对浙江产杜鹃花属13个种(录属5个亚属7个组)的种子形态进行了研究。比较观察了种子形状、大小、扁化率,翅和表面结构等形态学特征,井对该属种子形态的演化趋势、种于类型的划分及种子形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种子形态特征与植物习性和形态特征一定程度上相关,反映了周内类群的分化,因而种子形态在杜鹃花属的系统研究中是不可忽视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种子形态 分类学
下载PDF
46种杜鹃花属植物表型性状的数量分类 被引量:27
12
作者 周兰英 王永清 +1 位作者 张丽 胡泽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7-75,共9页
选择44个在杜鹃分类中的重要性状用SPSS10.0进行分析,其中二元性状18个、多元性状13个、数量性状13个。Q聚类采用平均欧氏距离平方系数,R聚类采用相关系数距离,聚类方法采用类间平均链锁法。Q聚类结果将46种杜鹃花属植物分为特征明显的... 选择44个在杜鹃分类中的重要性状用SPSS10.0进行分析,其中二元性状18个、多元性状13个、数量性状13个。Q聚类采用平均欧氏距离平方系数,R聚类采用相关系数距离,聚类方法采用类间平均链锁法。Q聚类结果将46种杜鹃花属植物分为特征明显的2大类群,即有鳞类杜鹃和无鳞的常绿类杜鹃,在2大类群下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吻合,但美容杜鹃和汶川星毛杜鹃的亚组归属值得商榷。R聚类结果表明性状被分为明显不同的组,鳞片出现部位、花器构造、外部器官尺寸等性状群内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0.39%,表明杜鹃分类中存在重要性状,主要是有无鳞片、有无腺体和毛被以及叶、花、果的大小等;对分类贡献不大的性状主要有雄蕊数、萼片是否具毛、萼裂片长短、花冠颜色、花丝基部毛、花冠毛等。主成分分析结果与Q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揭示在杜鹃分类时应选择重要性状,避免过多次要性状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数量分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范一菲 孔德虎 +2 位作者 陈志武 赵维中 高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心肌缺血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法,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心肌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angendorff法离体大鼠心脏缺...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心肌缺血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法,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心肌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angendorff法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min后再灌30min,测定心脏的冠脉流量、心肌中的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TFR25、50mg/kg可以抑制Iso引起的小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和抑制心肌中MDA的含量的升高,TFR50mg/kg降低血清中LDH和MDA的增高;TFR20、40、80mg/L抑制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减少和心肌中SOD活性的下降。TFR80mg/L能抑制心肌中MDA含量的增高和NOS活性的降低,TFR40mg/L抑制心肌中的NO含量下降。结论TFR对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及增加NO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防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杜鹃花 黄酮类/药理学
下载PDF
秦岭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赵冰 张果 +2 位作者 司国臣 顾欣 张延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秦岭山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28种,占我国杜鹃花种类的5.1%,分属于有鳞杜鹃亚属、常绿...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秦岭山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28种,占我国杜鹃花种类的5.1%,分属于有鳞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和马银花亚属4个亚属,且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加强当地杜鹃花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以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杜鹃花 种质资源 野外调查 保存
下载PDF
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在杜鹃花属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玉国 李光照 +2 位作者 张文驹 尤佳 陈家宽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38,共18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6个亚属的代表种和近缘类群杜香属Ledum杜香L.palustre的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杜鹃花属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并通过比较现存杜鹃花属植物和种子化石,新发现一些...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6个亚属的代表种和近缘类群杜香属Ledum杜香L.palustre的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杜鹃花属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并通过比较现存杜鹃花属植物和种子化石,新发现一些居间的种子类型。结果表明,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叶状苞亚属subgen.Therorhodion的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的果实有短而疏的刺毛,无气孔,种子为无翅类,扁平,外围轮廓长椭圆形。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植物果皮为百合花杜鹃型,具有鳞片,气孔器散生于指状突起之间,与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一致,其种子为百合花杜鹃型,表面具宽而浅的沟,呈脑纹状,有别于无鳞类杜鹃花。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果皮为云锦杜鹃型,其角质层表面不规则,无表皮毛,偶见气孔;种子为云锦杜鹃型。映山红亚属subgen.Tsutsusi果皮为岭南杜鹃型,密生长表皮毛,角质层致密;种子为南边杜鹃型和岭南杜鹃型。微形态特征与“常绿杜鹃亚属和(国产)映山红亚属均为内部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一致。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的马银花组sect.Azaleastrum和长蕊杜鹃组sect.Choniastrum微形态区别明显,支持各自为独立的单系类群。羊踯躅亚属subgen.Pentanthera的羊踯躅R.molle果皮特征明显,可与其他亚属区分,但种子类型更接近常绿杜鹃亚属。本研究结合分子系统发育资料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将腺萼马银花处理为独立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微形态特征 系统学 果皮 种皮
下载PDF
6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叶片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石登红 陈训 《贵州科学》 2005年第3期39-45,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共同形态结构特征: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2~3层细胞组成,内大外小或内、外等大,有较厚的角质膜,无气孔器分布;下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栅栏组...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共同形态结构特征: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2~3层细胞组成,内大外小或内、外等大,有较厚的角质膜,无气孔器分布;下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栅栏组织由2层以上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均有表皮附属物.但是在各种间也存在结构差异,如叶片的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形态、气孔指数以及分布类型,表皮附属物的类型以及中脉维管束的类型等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差异既是抗寒抗旱性的表现形式,也在分类学上为种间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杜鹃花属4种植物花粉形态特点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毛加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研究了产于我国的 4个种 ,杜鹃 (映山红 )R .simisiiPlanch、迷人杜鹃 (水红杜鹃 )R .agastumBalfFetS .S .Smy、露珠杜鹃R .irroratumFranch.及马缨杜鹃R .delavayiFranch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其花粉形态大小、外壁纹饰、... 研究了产于我国的 4个种 ,杜鹃 (映山红 )R .simisiiPlanch、迷人杜鹃 (水红杜鹃 )R .agastumBalfFetS .S .Smy、露珠杜鹃R .irroratumFranch.及马缨杜鹃R .delavayiFranch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其花粉形态大小、外壁纹饰、孔沟形态等性状 ,看出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具体的个体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杜鹃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周三云 李蓉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年第5期51-53,共3页
本文对近20年来国内外杜鹃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杜鹃花属植物主要含有木藜芦烷类及其相关二萜和黄酮类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降压、杀虫、镇痛、保护心肌、抗HIV等作用。
关键词 杜鹃花 木藜芦烷型二萜 黄酮 化学成分 物活性
下载PDF
预测物种潜在分布区——比较SVM与GARP 被引量:16
19
作者 左闻韵 劳逆 +1 位作者 耿玉英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1-719,共9页
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利用环境因子作为预测物种分布模型的变量是当前最普遍的建模思路,但是绝大多数物种分布预测模型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高维小样本"问题。该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结构风险... 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利用环境因子作为预测物种分布模型的变量是当前最普遍的建模思路,但是绝大多数物种分布预测模型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高维小样本"问题。该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非常适合"高维小样本"的分类问题。以20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中国特有种为检验对象,利用标本数据和11个1km×1km的栅格环境数据层作为模型变量,预测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通过全面的模型评估——专家评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方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比较模型的性能。我们实现了以SVM为核心的物种分布预测系统,并且通过试验证明其无论在计算速度还是预测效果上都远远优于当前广泛使用的规则集合预测的遗传算法(Algorithm for rule-set prediction,GARP)预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预测模型 支持向量机 GARP ROC曲线 杜鹃花 潜在分布区
下载PDF
长白山区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畅 苏家乐 +3 位作者 陈璐 刘晓青 陈尚平 何丽斯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3,共5页
选择长白山区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进行形态及萌发特性观察。结果表明: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呈椭圆、矩圆、卵形等形态,种子极为细小,且种间差异极显著,以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种子千粒重最重(0.111 2g),苞叶杜鹃(R.redows... 选择长白山区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进行形态及萌发特性观察。结果表明: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呈椭圆、矩圆、卵形等形态,种子极为细小,且种间差异极显著,以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种子千粒重最重(0.111 2g),苞叶杜鹃(R.redowskianum)最轻(0.022 3g);种皮吸水性良好;萌发时滞最短为毛毡杜鹃(R.conferi-tissmum)7d,最长为苞叶杜鹃12d;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迎红杜鹃(83.33%、50.00%、35.68%)和兴安杜鹃(R.dauricum)(80.67%、47.33%、35.41%)最高,毛毡杜鹃次之,牛皮杜鹃(R.aureum)和小叶杜鹃(R.parvifolium)较低,苞叶杜鹃最低,仅为2.500%、1.167%和0.334%,4类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杜鹃花 种子形态 萌发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