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7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相声剧:台湾剧场中的新品种
被引量:
2
1
作者
冯翊纲
《戏曲研究》
2000年第1期75-94,共20页
'相声剧'一词,最初出现的时候,曾令我觉得反感:相声就是相声,剧就是剧,把三个字拧在一起,就有意义了吗?曾经主张用既有的名词'化妆相声',来叙述这种在台湾现代剧场大展风骚的戏,然而不妥当,因为这个新剧种,与传统描述...
'相声剧'一词,最初出现的时候,曾令我觉得反感:相声就是相声,剧就是剧,把三个字拧在一起,就有意义了吗?曾经主张用既有的名词'化妆相声',来叙述这种在台湾现代剧场大展风骚的戏,然而不妥当,因为这个新剧种,与传统描述的化妆相声并不真正相同,在根本上,化妆相声仍是相声,我所谈的不是曲艺,不是戏曲,是'戏'。随着媒体、一般人愈来愈广泛地使用'相声剧'这个词,自觉有'从俗'的必要,但更有必要弄通这个词的意涵,随口说说不能满足我。'必也正名乎'驱策我写下这篇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声剧
说唱艺术
戏曲研究
赖声川
传统戏曲
金士杰
李
国
修
姚一苇
李
立群
一出戏
原文传递
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发生与语境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秀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95-97,共3页
一、曲折的发端:台湾现代戏剧的滋生与扭曲在台湾,小剧场是1980年代文化开放以后的舶来品,作为台湾现代戏剧的重要构成,小剧场使台湾现代戏剧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1、反殖民主义情怀的文明戏台湾现代戏剧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从大陆...
一、曲折的发端:台湾现代戏剧的滋生与扭曲在台湾,小剧场是1980年代文化开放以后的舶来品,作为台湾现代戏剧的重要构成,小剧场使台湾现代戏剧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1、反殖民主义情怀的文明戏台湾现代戏剧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从大陆传人台湾的'文明戏'——即现代西方话剧,田汉、欧阳予倩的剧本开始引介进入台湾。1921年,上海的文明戏班曾到台湾演出并推动了台湾文明戏班的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运动
现代戏剧
欧阳予倩
实验剧展
台湾光复
黄美序
张维贤
田汉
李
国
修
金士杰
原文传递
李国修及其屏风表演班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明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6年第3期27-29,共3页
屏风表演班是目前台湾话剧界最有影响的一个专业剧团,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它成立于1986年,迄今已有十年历史。该团自成立以来,除接受个别企业资助外,坚持“以戏养戏”的原则,主要靠票房收入维持剧团生存,积极进行演出,而以原创为...
屏风表演班是目前台湾话剧界最有影响的一个专业剧团,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它成立于1986年,迄今已有十年历史。该团自成立以来,除接受个别企业资助外,坚持“以戏养戏”的原则,主要靠票房收入维持剧团生存,积极进行演出,而以原创为主,共演出了近30个剧目,每年定期推出两出大型剧目,在台湾各地巡回演出。屏风表演班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
国
修
屏风
《哈姆雷特》
台湾戏剧
喜剧演员
台湾社会
莎士比亚
现代主义
后现代
现实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相声剧的名与实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明燕
《新世纪剧坛》
2013年第2期9-12,共4页
"相声剧"之名最早见于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相声集》,书中收录了周嘉陵、郭海彬的作品《接小林》,并在剧目下明确地标识出该作品为"相声剧",[1]以示与文集中一般相声作品的区别。1981年,首卷《中国文艺年...
"相声剧"之名最早见于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相声集》,书中收录了周嘉陵、郭海彬的作品《接小林》,并在剧目下明确地标识出该作品为"相声剧",[1]以示与文集中一般相声作品的区别。1981年,首卷《中国文艺年鉴》将"相声剧"列为词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声剧
中
国
文艺年鉴
冯翊纲
上海文艺出版社
现代话剧
舞台布景
李
国
修
赖声川
故事框架
李
立群
原文传递
从《茶馆》现象看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5
作者
张羽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07年第1期288-298,共11页
2004年7月,台北的戏剧舞台格外热闹,北京人艺的《茶馆》与大风音乐剧《荷珠新配》、莎妹剧团的实验剧《家庭深层钻探手册》,在敏督利台风肆虐之时,一同登场,票房尤以《茶馆》更为火暴。政界人士杜正胜、孙运璿,文化界人士白先勇、张系...
2004年7月,台北的戏剧舞台格外热闹,北京人艺的《茶馆》与大风音乐剧《荷珠新配》、莎妹剧团的实验剧《家庭深层钻探手册》,在敏督利台风肆虐之时,一同登场,票房尤以《茶馆》更为火暴。政界人士杜正胜、孙运璿,文化界人士白先勇、张系国、顾宝明、金士杰、李国修、蒋勋、黄永洪、王伟忠、孙越、徐若瑄等近两万名观众欣赏到了老舍的这一优秀剧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荷珠新配
金士杰
李
国
修
文化交流
张系
国
赖声川
海峡两岸
徐若瑄
冯翊纲
原文传递
美学与政治齐飞——台湾小剧场今貌
6
作者
余云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2-44,共3页
一九七六年,有一位西方学者布兰登教授在考察了台湾剧场后写道:“台湾的’现代戏剧无足轻重,只是偶而有些业余演出而已。这是台湾剧场面貌中不怎么有趣的部份。”不幸的是,布兰登教授的这番话很快就成了过时之论。他没有料到,随之而来...
一九七六年,有一位西方学者布兰登教授在考察了台湾剧场后写道:“台湾的’现代戏剧无足轻重,只是偶而有些业余演出而已。这是台湾剧场面貌中不怎么有趣的部份。”不幸的是,布兰登教授的这番话很快就成了过时之论。他没有料到,随之而来的八十年代,台湾迅速地改写了它的现代剧场的面貌、曾几何时,生机全无、仿佛一潭死水、与朝夕万变的台湾现实社会完全脱节的现代剧场,竟然天翻地复、日新月异。小剧场成了台湾文艺中最汹涌的一股新潮。更令人可喜的是,剧场活动直接有力地切入了当代台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形成了剧场史上难得一见的“美学与政治齐飞”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珠新配
业余演出
赖声川
李
国
修
兰陵剧坊
金士杰
实验剧展
现代戏剧
暗恋桃花源
姚一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写于马季逝世六周年的日子
7
作者
姜昆
《绿色中国》
2015年第5期50-53,共4页
马季老师离开我们整整六年了!这六年,我经常遇到人向我提问:马季老师还在吗?我说,他已经走了好几年了!他们说,我知道,只是昨天看了他的节目,我怎么觉得他还在呢!?我说,您的感觉对,马季老师还在,还在每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欢乐呢!这六...
马季老师离开我们整整六年了!这六年,我经常遇到人向我提问:马季老师还在吗?我说,他已经走了好几年了!他们说,我知道,只是昨天看了他的节目,我怎么觉得他还在呢!?我说,您的感觉对,马季老师还在,还在每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欢乐呢!这六年,我敢说,全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没有没播过马季老师的相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季
姜昆
不知道
七十岁
吾丧我
为五斗米折腰
李
国
修
人生的道路
庄周
全
国
政协会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8
作者
田广文
《莆田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1-67,共7页
阐述台湾戏剧家李国修身为外省第二代,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呈现了外省第二代所特有的在生命、政治、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困境,以及通过对于自身生命体验的忠实记录来建构庶民身份认同的努力。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李国修的戏剧,既能深入理解...
阐述台湾戏剧家李国修身为外省第二代,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呈现了外省第二代所特有的在生命、政治、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困境,以及通过对于自身生命体验的忠实记录来建构庶民身份认同的努力。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李国修的戏剧,既能深入理解台湾外省第二代的生存处境与复杂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认识台湾社会族群生态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
国
修
戏剧
台湾外省第二代
身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位戏剧人的匠心 访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
9
作者
王慧燕
《上海戏剧》
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
有些蓬乱的灰白头发、微微弓起的背脊、皱巴巴甚至干裂的双手……这个朴实的庄稼汉,面对初来乍到的城市,陌生、好奇、格格不入,但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却炯炯有神,温和而又坚定。这是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在大型滑稽戏《幸福的红萝卜...
有些蓬乱的灰白头发、微微弓起的背脊、皱巴巴甚至干裂的双手……这个朴实的庄稼汉,面对初来乍到的城市,陌生、好奇、格格不入,但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却炯炯有神,温和而又坚定。这是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在大型滑稽戏《幸福的红萝卜》中塑造的父亲形象,一个一辈子腌制萝卜干的手艺人。祖传的萝卜干手艺后继无人,儿子却只想着一夜暴富,渐渐在花花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怡
白头发
父亲形象
戏剧人
唐荣华
喜剧效果
就这样
人从
李
国
修
七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剧坛怪杰 李国修
10
作者
曹明
《戏剧文学》
1999年第6期67-72,共6页
李国修是当前台湾最有影响的民间职业剧团——屏风表演班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他多才多艺,集编、导、演于一身。他尤其擅长于喜剧创作和表演,是台湾家喻户晓的著名喜剧演员。屏风表演班创团以来,已完成了840个场次的演出,观众达到六十多...
李国修是当前台湾最有影响的民间职业剧团——屏风表演班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他多才多艺,集编、导、演于一身。他尤其擅长于喜剧创作和表演,是台湾家喻户晓的著名喜剧演员。屏风表演班创团以来,已完成了840个场次的演出,观众达到六十多万人。这在台湾戏剧界也是唯一的。1997年,李国修获得台湾第一届文化基金会戏剧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戏剧
李
国
修
创始人
喜剧手法
基金会
台北
大陆
女大学生
舞台
电视
原文传递
来自淡水河的笑声——李国修和他的戏剧
11
作者
彭耀春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年第2期43-48,共6页
以剧场为事业的“全能舞台艺术家”李国修不仅参与了台湾当代小剧场的一系列重要演出,而且以他众多的洋溢着笑声的戏剧成为“当今台湾剧场最富原创性和本土性的创作者”其喜剧因子主要是“说/演笑话”、“戏中戏”和嘲讽现实。
关键词
李
国
修
戏剧
嬉闹
本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万芳:用柔软向世界提问的女子
12
作者
小新
《城色》
2014年第7期106-109,共4页
2014年7月6号,万芳44周岁生日。在我心里,她一直是一个身着白色纱裙的小女生,光着脚,踩在湿润的泥土上,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儿。大学期间参加木船民歌比赛后,1990年,万芳发行了第一张专辑《时间仍然继续在走》,封套上写的还是她的...
2014年7月6号,万芳44周岁生日。在我心里,她一直是一个身着白色纱裙的小女生,光着脚,踩在湿润的泥土上,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儿。大学期间参加木船民歌比赛后,1990年,万芳发行了第一张专辑《时间仍然继续在走》,封套上写的还是她的原名林万芳。之后,就是《新不了情》、《割爱》、《猜心》、《慢火车》、《我记得你眼里的依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张
小女生
不了情
色纱
电台节目
李
国
修
大学时期
人说
不知道
新白娘子传奇
原文传递
迈向专业化的迷思——“跨海看戏”之一
13
作者
林克欢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Z1期67-69,共3页
五、六月间,我走马灯似的在台北、高雄等地看了十几场演出:进行式剧团的《蝴蝶君》、《风景Ⅱ》,艺术学院的《梦幻剧》,人子剧团的《衣橱世界》,表演工作坊的《厨房闹剧》,天打那实验体的《哈姆雷特机器》,渥克戏团的《查某喜剧Ⅰ——...
五、六月间,我走马灯似的在台北、高雄等地看了十几场演出:进行式剧团的《蝴蝶君》、《风景Ⅱ》,艺术学院的《梦幻剧》,人子剧团的《衣橱世界》,表演工作坊的《厨房闹剧》,天打那实验体的《哈姆雷特机器》,渥克戏团的《查某喜剧Ⅰ——速克达玛丽1993》,状态实验剧场的《去看海》,中华汉声剧团的《明天之后》,南风剧团的《金钻大高雄》,纸风车剧坊的《长角的暴龙》,歌仔戏《陈三五娘》以及当代传奇剧场《楼兰女》的整排和身体气象馆的一次作品发表、座谈会……东颠西跑地走访了优剧场、屏风表演班、当代传奇剧场、河左岸剧团和果陀剧场,同许多老朋友、新朋友不拘形式地交换了一些彼此的看法,使我获益匪浅.但作为—个来去匆匆的访问者和观众,我所得到的印象新鲜而零碎、纷繁而绞杂.这篇观感只是简略地写下我对现阶段台湾戏剧的整体性感受和由此而引发的思索,至于涉及理论及美学层面的课题,留待以后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五娘
不拘形式
来去匆匆
李
国
修
汉声
暴龙
玛丽
人子
观众群
多元格局
原文传递
他影响了台湾
14
作者
张鹭
《新世纪周刊》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就在邓丽君的磁带开始在大陆秘密流传时,大陆的相声磁带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台湾,其中有许多就是马季的作品马季在台湾唯一的弟子叫李国修。他是12月20日下午3点多得到尊师马季去世的消息的,台北曲艺团团长郭志杰发来短信将这一消息告诉...
就在邓丽君的磁带开始在大陆秘密流传时,大陆的相声磁带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台湾,其中有许多就是马季的作品马季在台湾唯一的弟子叫李国修。他是12月20日下午3点多得到尊师马季去世的消息的,台北曲艺团团长郭志杰发来短信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当时,他正在台湾大学戏剧系教课。下课后,他马上打北京长途联系师兄刘伟。在得知消息属实后,他订了最快的机票,于22日下午3点到达北京。8小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相声
台湾大学
李
国
修
大陆
台北
春节联欢晚会
渠道流
磁带
演出
作品
原文传递
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创伤记忆与超越
15
作者
胡明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4期87-94,共8页
作为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外省第二代作家,李国修接收到了父辈遗留下来的移民身份和创伤记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伤体验,并将之作为其戏剧表达的主要课题。他以戏剧形式记录并修补了父辈的创伤与遗憾。同时,面对父辈传递下来的创伤体验,他...
作为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外省第二代作家,李国修接收到了父辈遗留下来的移民身份和创伤记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伤体验,并将之作为其戏剧表达的主要课题。他以戏剧形式记录并修补了父辈的创伤与遗憾。同时,面对父辈传递下来的创伤体验,他也以戏剧艺术纾解、治疗自己对灾难重演的恐惧和身份认同被破坏的焦虑,表达了对生命安定的渴求。从创伤心理学的理论视野对李国修的戏剧创作进行观照,既能真切感受到台湾外省第一代的移民创痛,更可深入理解台湾外省第二代所特有的现实和精神处境,从而对台湾社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
国
修
戏剧
台湾外省第二代
创伤记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戏剧魔法的幕后一角——赖声川访谈
16
作者
胡明华
赖声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一直以多元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独特的剧场创意和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吸引观众走进剧场。他喜欢把戏剧称为魔法,认为戏剧魔法就是要在正确的时刻产生正确的化学作用。在赖声川的戏剧魔法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这...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一直以多元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独特的剧场创意和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吸引观众走进剧场。他喜欢把戏剧称为魔法,认为戏剧魔法就是要在正确的时刻产生正确的化学作用。在赖声川的戏剧魔法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这些秘密又是怎样影响并构建了赖声川的戏剧世界?胡明华博士在2014-2015年间围绕上述问题对赖声川进行了两次微信访谈。访谈中,赖声川自述了他成长中部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资源,以及对其戏剧创作不同程度的影响。将此访谈刊出,希望有助于观众和评论者进一步了解这位台湾戏剧家创作思想的生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声川
化学作用
创作思想
艺术风格
李
国
修
奇幻小说
艺术资源
能剧
胡明
我自己
原文传递
李立群故事:不挑戏不等戏的台湾老头
17
作者
王陈
《大众电影》
2008年第16期24-27,共4页
《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里的田教授,《新龙门客栈》里的魏忠贤,《皇上二大爷》里的硕二爷……他演过的电视剧多达2000多集,能文能武,亦庄亦谐,几乎找不到他不能演的角色。
关键词
电视剧
台湾人
工作坊
舞台剧
演员
故事
相声
表演
李
国
修
电视台
原文传递
无主流,非职业……——台湾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李国修先生谈台湾话剧现状
18
作者
潘志兴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0-31,共2页
李国修先生是台湾知名戏剧家,屏风表演班的创始人,这次台湾屏风表演班与上海现代人剧社联合制作由李国修先生编剧的《沙姆雷特》并参加’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剧协召开的交流座谈会上,李国修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台湾现代戏剧...
李国修先生是台湾知名戏剧家,屏风表演班的创始人,这次台湾屏风表演班与上海现代人剧社联合制作由李国修先生编剧的《沙姆雷特》并参加’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剧协召开的交流座谈会上,李国修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台湾现代戏剧的现状。 从一九四九年开始,在台湾的戏剧只有活动而没有运动。正因为是活动,因而它只能是阶段性的,这就是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台湾没有戏剧史。台湾有一些前辈作过一些戏剧报告和研究,大致也是仅止于一九六五年以前。如果大概作一个断代的记录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
国
修
戏剧史
莎士比亚戏剧节
交流座谈会
现代戏剧
上海现代
九六
艺术总监
一九
剧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大剧院好戏揭幕
19
《体育博览(运动健康)》
2008年第1期124-127,共4页
2007年12月22日,目前中国最顶尖的剧院——国家大剧院拉开其演出的大幕。开幕国际演出季从2007年12月22日持续到2008年4月6日,历时三个半月、百余天。期间,将有78个剧目、180场精彩演出上演,其中33%为国外剧目,67%为国内剧目。这座位于...
2007年12月22日,目前中国最顶尖的剧院——国家大剧院拉开其演出的大幕。开幕国际演出季从2007年12月22日持续到2008年4月6日,历时三个半月、百余天。期间,将有78个剧目、180场精彩演出上演,其中33%为国外剧目,67%为国内剧目。这座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巨大的壳体结构,造价在31亿元人民币,如同一颗水上明珠,在四周古老的建筑群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八年前,从法国著名设计师安德鲁绘制出蓝图伊始,争议声便不断,最大的争论点便是,该不该在天安门这样一个古老的地方建一个绝对现代化的建筑?安德鲁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的建筑理念是想将之打造成一个城市花园,永远为公众敞开;而从设计剧场的理念来说,希望国家大剧院是"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那个时候,看到批评他的报道,他还会生半个月的气,而现在他会笑着说:"让时间和历史来证明我是对的。"如今检验国家大剧院的时候到了,它是否已经具备成为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的硬件、软件?要让观众享受到最好的音乐、最好的舞蹈、最好的服务设施,它准备好了吗?国家大剧院与国内其他顶尖剧院的区别在哪里?它有哪些独一无二的地方?随着接下来陆续到来的演出,都将一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
家大剧院
艺术殿堂
《江姐》
城市花园
壳体结构
李
国
修
大唐贵妃
李
胜素
服务设施
于魁智
原文传递
北京、台北:不一样的戏剧人
20
作者
罗屿
《新世纪周刊》
2008年第16期120-123,共4页
20年间,北京和台北的小剧场,因不一样的剧场体制、不一样的戏剧人状态,而形成了不一样的话剧文化和氛围恐怕没人想到,根据卡尔维诺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看不见的城市》,会没有蒙古大帝忽必烈、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两位主角。...
20年间,北京和台北的小剧场,因不一样的剧场体制、不一样的戏剧人状态,而形成了不一样的话剧文化和氛围恐怕没人想到,根据卡尔维诺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看不见的城市》,会没有蒙古大帝忽必烈、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两位主角。书中那些记忆的、欲望的、轻盈的、亦真亦幻的城市,在台湾歌手雷光夏的诠释下,成了几首歌、几段诗,同时配以插画感十足的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小剧场
台湾戏剧
戏剧研究
台北
大陆
李
国
修
作品
话剧
演出
剧团
原文传递
题名
相声剧:台湾剧场中的新品种
被引量:
2
1
作者
冯翊纲
机构
台湾铭传大学
出处
《戏曲研究》
2000年第1期75-94,共20页
文摘
'相声剧'一词,最初出现的时候,曾令我觉得反感:相声就是相声,剧就是剧,把三个字拧在一起,就有意义了吗?曾经主张用既有的名词'化妆相声',来叙述这种在台湾现代剧场大展风骚的戏,然而不妥当,因为这个新剧种,与传统描述的化妆相声并不真正相同,在根本上,化妆相声仍是相声,我所谈的不是曲艺,不是戏曲,是'戏'。随着媒体、一般人愈来愈广泛地使用'相声剧'这个词,自觉有'从俗'的必要,但更有必要弄通这个词的意涵,随口说说不能满足我。'必也正名乎'驱策我写下这篇文字。
关键词
相声剧
说唱艺术
戏曲研究
赖声川
传统戏曲
金士杰
李
国
修
姚一苇
李
立群
一出戏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发生与语境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秀琴
机构
福建社科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95-97,共3页
文摘
一、曲折的发端:台湾现代戏剧的滋生与扭曲在台湾,小剧场是1980年代文化开放以后的舶来品,作为台湾现代戏剧的重要构成,小剧场使台湾现代戏剧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1、反殖民主义情怀的文明戏台湾现代戏剧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从大陆传人台湾的'文明戏'——即现代西方话剧,田汉、欧阳予倩的剧本开始引介进入台湾。1921年,上海的文明戏班曾到台湾演出并推动了台湾文明戏班的筹建。
关键词
小剧场运动
现代戏剧
欧阳予倩
实验剧展
台湾光复
黄美序
张维贤
田汉
李
国
修
金士杰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李国修及其屏风表演班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明
出处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6年第3期27-29,共3页
文摘
屏风表演班是目前台湾话剧界最有影响的一个专业剧团,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它成立于1986年,迄今已有十年历史。该团自成立以来,除接受个别企业资助外,坚持“以戏养戏”的原则,主要靠票房收入维持剧团生存,积极进行演出,而以原创为主,共演出了近30个剧目,每年定期推出两出大型剧目,在台湾各地巡回演出。屏风表演班的作品。
关键词
李
国
修
屏风
《哈姆雷特》
台湾戏剧
喜剧演员
台湾社会
莎士比亚
现代主义
后现代
现实生活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相声剧的名与实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明燕
出处
《新世纪剧坛》
2013年第2期9-12,共4页
文摘
"相声剧"之名最早见于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相声集》,书中收录了周嘉陵、郭海彬的作品《接小林》,并在剧目下明确地标识出该作品为"相声剧",[1]以示与文集中一般相声作品的区别。1981年,首卷《中国文艺年鉴》将"相声剧"列为词条。
关键词
相声剧
中
国
文艺年鉴
冯翊纲
上海文艺出版社
现代话剧
舞台布景
李
国
修
赖声川
故事框架
李
立群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茶馆》现象看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5
作者
张羽
机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出处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07年第1期288-298,共11页
文摘
2004年7月,台北的戏剧舞台格外热闹,北京人艺的《茶馆》与大风音乐剧《荷珠新配》、莎妹剧团的实验剧《家庭深层钻探手册》,在敏督利台风肆虐之时,一同登场,票房尤以《茶馆》更为火暴。政界人士杜正胜、孙运璿,文化界人士白先勇、张系国、顾宝明、金士杰、李国修、蒋勋、黄永洪、王伟忠、孙越、徐若瑄等近两万名观众欣赏到了老舍的这一优秀剧作。
关键词
《茶馆》
荷珠新配
金士杰
李
国
修
文化交流
张系
国
赖声川
海峡两岸
徐若瑄
冯翊纲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G12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美学与政治齐飞——台湾小剧场今貌
6
作者
余云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2-44,共3页
文摘
一九七六年,有一位西方学者布兰登教授在考察了台湾剧场后写道:“台湾的’现代戏剧无足轻重,只是偶而有些业余演出而已。这是台湾剧场面貌中不怎么有趣的部份。”不幸的是,布兰登教授的这番话很快就成了过时之论。他没有料到,随之而来的八十年代,台湾迅速地改写了它的现代剧场的面貌、曾几何时,生机全无、仿佛一潭死水、与朝夕万变的台湾现实社会完全脱节的现代剧场,竟然天翻地复、日新月异。小剧场成了台湾文艺中最汹涌的一股新潮。更令人可喜的是,剧场活动直接有力地切入了当代台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形成了剧场史上难得一见的“美学与政治齐飞”的盛况。
关键词
荷珠新配
业余演出
赖声川
李
国
修
兰陵剧坊
金士杰
实验剧展
现代戏剧
暗恋桃花源
姚一苇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写于马季逝世六周年的日子
7
作者
姜昆
机构
中国曲艺家协会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出处
《绿色中国》
2015年第5期50-53,共4页
文摘
马季老师离开我们整整六年了!这六年,我经常遇到人向我提问:马季老师还在吗?我说,他已经走了好几年了!他们说,我知道,只是昨天看了他的节目,我怎么觉得他还在呢!?我说,您的感觉对,马季老师还在,还在每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欢乐呢!这六年,我敢说,全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没有没播过马季老师的相声的。
关键词
马季
姜昆
不知道
七十岁
吾丧我
为五斗米折腰
李
国
修
人生的道路
庄周
全
国
政协会议
分类号
TN931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8
作者
田广文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莆田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1-67,共7页
文摘
阐述台湾戏剧家李国修身为外省第二代,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呈现了外省第二代所特有的在生命、政治、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困境,以及通过对于自身生命体验的忠实记录来建构庶民身份认同的努力。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李国修的戏剧,既能深入理解台湾外省第二代的生存处境与复杂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认识台湾社会族群生态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李
国
修
戏剧
台湾外省第二代
身份
Keywords
LiGuoxiu
draMas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aiwan Residents Mainlanders
identity
分类号
I207.309 [文学—中国文学]
J803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位戏剧人的匠心 访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
9
作者
王慧燕
出处
《上海戏剧》
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
文摘
有些蓬乱的灰白头发、微微弓起的背脊、皱巴巴甚至干裂的双手……这个朴实的庄稼汉,面对初来乍到的城市,陌生、好奇、格格不入,但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却炯炯有神,温和而又坚定。这是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在大型滑稽戏《幸福的红萝卜》中塑造的父亲形象,一个一辈子腌制萝卜干的手艺人。祖传的萝卜干手艺后继无人,儿子却只想着一夜暴富,渐渐在花花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关键词
张怡
白头发
父亲形象
戏剧人
唐荣华
喜剧效果
就这样
人从
李
国
修
七八
分类号
J819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剧坛怪杰 李国修
10
作者
曹明
出处
《戏剧文学》
1999年第6期67-72,共6页
文摘
李国修是当前台湾最有影响的民间职业剧团——屏风表演班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他多才多艺,集编、导、演于一身。他尤其擅长于喜剧创作和表演,是台湾家喻户晓的著名喜剧演员。屏风表演班创团以来,已完成了840个场次的演出,观众达到六十多万人。这在台湾戏剧界也是唯一的。1997年,李国修获得台湾第一届文化基金会戏剧奖。
关键词
台湾戏剧
李
国
修
创始人
喜剧手法
基金会
台北
大陆
女大学生
舞台
电视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来自淡水河的笑声——李国修和他的戏剧
11
作者
彭耀春
机构
江苏警官学院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年第2期43-48,共6页
文摘
以剧场为事业的“全能舞台艺术家”李国修不仅参与了台湾当代小剧场的一系列重要演出,而且以他众多的洋溢着笑声的戏剧成为“当今台湾剧场最富原创性和本土性的创作者”其喜剧因子主要是“说/演笑话”、“戏中戏”和嘲讽现实。
关键词
李
国
修
戏剧
嬉闹
本土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万芳:用柔软向世界提问的女子
12
作者
小新
出处
《城色》
2014年第7期106-109,共4页
文摘
2014年7月6号,万芳44周岁生日。在我心里,她一直是一个身着白色纱裙的小女生,光着脚,踩在湿润的泥土上,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儿。大学期间参加木船民歌比赛后,1990年,万芳发行了第一张专辑《时间仍然继续在走》,封套上写的还是她的原名林万芳。之后,就是《新不了情》、《割爱》、《猜心》、《慢火车》、《我记得你眼里的依恋》……
关键词
第一张
小女生
不了情
色纱
电台节目
李
国
修
大学时期
人说
不知道
新白娘子传奇
分类号
D669.6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迈向专业化的迷思——“跨海看戏”之一
13
作者
林克欢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Z1期67-69,共3页
文摘
五、六月间,我走马灯似的在台北、高雄等地看了十几场演出:进行式剧团的《蝴蝶君》、《风景Ⅱ》,艺术学院的《梦幻剧》,人子剧团的《衣橱世界》,表演工作坊的《厨房闹剧》,天打那实验体的《哈姆雷特机器》,渥克戏团的《查某喜剧Ⅰ——速克达玛丽1993》,状态实验剧场的《去看海》,中华汉声剧团的《明天之后》,南风剧团的《金钻大高雄》,纸风车剧坊的《长角的暴龙》,歌仔戏《陈三五娘》以及当代传奇剧场《楼兰女》的整排和身体气象馆的一次作品发表、座谈会……东颠西跑地走访了优剧场、屏风表演班、当代传奇剧场、河左岸剧团和果陀剧场,同许多老朋友、新朋友不拘形式地交换了一些彼此的看法,使我获益匪浅.但作为—个来去匆匆的访问者和观众,我所得到的印象新鲜而零碎、纷繁而绞杂.这篇观感只是简略地写下我对现阶段台湾戏剧的整体性感受和由此而引发的思索,至于涉及理论及美学层面的课题,留待以后再说.
关键词
陈三五娘
不拘形式
来去匆匆
李
国
修
汉声
暴龙
玛丽
人子
观众群
多元格局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他影响了台湾
14
作者
张鹭
出处
《新世纪周刊》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文摘
就在邓丽君的磁带开始在大陆秘密流传时,大陆的相声磁带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台湾,其中有许多就是马季的作品马季在台湾唯一的弟子叫李国修。他是12月20日下午3点多得到尊师马季去世的消息的,台北曲艺团团长郭志杰发来短信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当时,他正在台湾大学戏剧系教课。下课后,他马上打北京长途联系师兄刘伟。在得知消息属实后,他订了最快的机票,于22日下午3点到达北京。8小时后。
关键词
台湾相声
台湾大学
李
国
修
大陆
台北
春节联欢晚会
渠道流
磁带
演出
作品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创伤记忆与超越
15
作者
胡明华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4期87-94,共8页
基金
山东大学2012年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YZC12012)
文摘
作为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外省第二代作家,李国修接收到了父辈遗留下来的移民身份和创伤记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伤体验,并将之作为其戏剧表达的主要课题。他以戏剧形式记录并修补了父辈的创伤与遗憾。同时,面对父辈传递下来的创伤体验,他也以戏剧艺术纾解、治疗自己对灾难重演的恐惧和身份认同被破坏的焦虑,表达了对生命安定的渴求。从创伤心理学的理论视野对李国修的戏剧创作进行观照,既能真切感受到台湾外省第一代的移民创痛,更可深入理解台湾外省第二代所特有的现实和精神处境,从而对台湾社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李
国
修
戏剧
台湾外省第二代
创伤记忆
Keywords
Li Guoxiu, drama,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aiwan Residents mainlanders, traumatic memory
分类号
I207.3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戏剧魔法的幕后一角——赖声川访谈
16
作者
胡明华
赖声川
机构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文摘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一直以多元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独特的剧场创意和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吸引观众走进剧场。他喜欢把戏剧称为魔法,认为戏剧魔法就是要在正确的时刻产生正确的化学作用。在赖声川的戏剧魔法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这些秘密又是怎样影响并构建了赖声川的戏剧世界?胡明华博士在2014-2015年间围绕上述问题对赖声川进行了两次微信访谈。访谈中,赖声川自述了他成长中部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资源,以及对其戏剧创作不同程度的影响。将此访谈刊出,希望有助于观众和评论者进一步了解这位台湾戏剧家创作思想的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
赖声川
化学作用
创作思想
艺术风格
李
国
修
奇幻小说
艺术资源
能剧
胡明
我自己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李立群故事:不挑戏不等戏的台湾老头
17
作者
王陈
出处
《大众电影》
2008年第16期24-27,共4页
文摘
《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里的田教授,《新龙门客栈》里的魏忠贤,《皇上二大爷》里的硕二爷……他演过的电视剧多达2000多集,能文能武,亦庄亦谐,几乎找不到他不能演的角色。
关键词
电视剧
台湾人
工作坊
舞台剧
演员
故事
相声
表演
李
国
修
电视台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无主流,非职业……——台湾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李国修先生谈台湾话剧现状
18
作者
潘志兴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0-31,共2页
文摘
李国修先生是台湾知名戏剧家,屏风表演班的创始人,这次台湾屏风表演班与上海现代人剧社联合制作由李国修先生编剧的《沙姆雷特》并参加’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剧协召开的交流座谈会上,李国修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台湾现代戏剧的现状。 从一九四九年开始,在台湾的戏剧只有活动而没有运动。正因为是活动,因而它只能是阶段性的,这就是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台湾没有戏剧史。台湾有一些前辈作过一些戏剧报告和研究,大致也是仅止于一九六五年以前。如果大概作一个断代的记录的话。
关键词
李
国
修
戏剧史
莎士比亚戏剧节
交流座谈会
现代戏剧
上海现代
九六
艺术总监
一九
剧协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大剧院好戏揭幕
19
出处
《体育博览(运动健康)》
2008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文摘
2007年12月22日,目前中国最顶尖的剧院——国家大剧院拉开其演出的大幕。开幕国际演出季从2007年12月22日持续到2008年4月6日,历时三个半月、百余天。期间,将有78个剧目、180场精彩演出上演,其中33%为国外剧目,67%为国内剧目。这座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巨大的壳体结构,造价在31亿元人民币,如同一颗水上明珠,在四周古老的建筑群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八年前,从法国著名设计师安德鲁绘制出蓝图伊始,争议声便不断,最大的争论点便是,该不该在天安门这样一个古老的地方建一个绝对现代化的建筑?安德鲁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的建筑理念是想将之打造成一个城市花园,永远为公众敞开;而从设计剧场的理念来说,希望国家大剧院是"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那个时候,看到批评他的报道,他还会生半个月的气,而现在他会笑着说:"让时间和历史来证明我是对的。"如今检验国家大剧院的时候到了,它是否已经具备成为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的硬件、软件?要让观众享受到最好的音乐、最好的舞蹈、最好的服务设施,它准备好了吗?国家大剧院与国内其他顶尖剧院的区别在哪里?它有哪些独一无二的地方?随着接下来陆续到来的演出,都将一一验证。
关键词
国
家大剧院
艺术殿堂
《江姐》
城市花园
壳体结构
李
国
修
大唐贵妃
李
胜素
服务设施
于魁智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北京、台北:不一样的戏剧人
20
作者
罗屿
出处
《新世纪周刊》
2008年第16期120-123,共4页
文摘
20年间,北京和台北的小剧场,因不一样的剧场体制、不一样的戏剧人状态,而形成了不一样的话剧文化和氛围恐怕没人想到,根据卡尔维诺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看不见的城市》,会没有蒙古大帝忽必烈、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两位主角。书中那些记忆的、欲望的、轻盈的、亦真亦幻的城市,在台湾歌手雷光夏的诠释下,成了几首歌、几段诗,同时配以插画感十足的投影。
关键词
台湾小剧场
台湾戏剧
戏剧研究
台北
大陆
李
国
修
作品
话剧
演出
剧团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相声剧:台湾剧场中的新品种
冯翊纲
《戏曲研究》
2000
2
原文传递
2
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发生与语境
林秀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3
李国修及其屏风表演班
曹明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相声剧的名与实
何明燕
《新世纪剧坛》
2013
1
原文传递
5
从《茶馆》现象看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张羽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07
0
原文传递
6
美学与政治齐飞——台湾小剧场今貌
余云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写于马季逝世六周年的日子
姜昆
《绿色中国》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田广文
《莆田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一位戏剧人的匠心 访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
王慧燕
《上海戏剧》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台湾剧坛怪杰 李国修
曹明
《戏剧文学》
1999
0
原文传递
11
来自淡水河的笑声——李国修和他的戏剧
彭耀春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万芳:用柔软向世界提问的女子
小新
《城色》
2014
0
原文传递
13
迈向专业化的迷思——“跨海看戏”之一
林克欢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4
0
原文传递
14
他影响了台湾
张鹭
《新世纪周刊》
2007
0
原文传递
15
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创伤记忆与超越
胡明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戏剧魔法的幕后一角——赖声川访谈
胡明华
赖声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6
0
原文传递
17
李立群故事:不挑戏不等戏的台湾老头
王陈
《大众电影》
2008
0
原文传递
18
无主流,非职业……——台湾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李国修先生谈台湾话剧现状
潘志兴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国家大剧院好戏揭幕
《体育博览(运动健康)》
2008
0
原文传递
20
北京、台北:不一样的戏剧人
罗屿
《新世纪周刊》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