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讲好李保国故事的三种叙事话语 被引量:5
1
作者 祝大勇 贾立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李保国教授的感人事迹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丰富的内容素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为讲好李保国故事提供了三种基本形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三种叙事话语分别揭示了李保国教授共产党员、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三重身份,蕴... 李保国教授的感人事迹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丰富的内容素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为讲好李保国故事提供了三种基本形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三种叙事话语分别揭示了李保国教授共产党员、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三重身份,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有助于青年学生从榜样中坚定立场方向、提升思想境界、获得行动力量,从而自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工作之中,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话语 学术话语 生活话语
下载PDF
精神的光芒——河北农业大学精神谱系探析
2
作者 张建鹏 张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河北农业大学建校120年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它集中体现在“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之中,主要体现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爱国为民的使命精神。它以太行山道路和... 河北农业大学建校120年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它集中体现在“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之中,主要体现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爱国为民的使命精神。它以太行山道路和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为标志,凸显出了河北农业大学特有的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农业大学 太行山精神 李保国精神 大学精神
下载PDF
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探析
3
作者 马兴友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0,22,共3页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策略中不仅要求知识丰富,其精神内涵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李保国精神便是人才培养中的精神财富。文章以李保国精神为切入点,分析李保国精神的核心内涵,探究目前李保国精神融入思政教学存...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策略中不仅要求知识丰富,其精神内涵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李保国精神便是人才培养中的精神财富。文章以李保国精神为切入点,分析李保国精神的核心内涵,探究目前李保国精神融入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李保国精神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推动高校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高校思政教学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亚青 孙佳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李保国精神是在时代浪潮中形成的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将李保国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爱国认知、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感、砥砺大学生强国之志,从而使其怀有“精忠报国”之心。李保国精神包含着期盼祖... 李保国精神是在时代浪潮中形成的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将李保国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爱国认知、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感、砥砺大学生强国之志,从而使其怀有“精忠报国”之心。李保国精神包含着期盼祖国人民脱贫致富的民族精神与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映射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承载着丰富的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李保国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进程,需兼顾好基本内容、群体对象、载体手段以及氛围营造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PDF
人民立场·行动在场·社会主场:理解李保国精神的三重视阈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然 马翠花 +1 位作者 闻竞 宋元元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14,共7页
李保国精神以李保国为承载主体,是李保国故事的理性升华,反映着一批李保国式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它源自于李保国作为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履行“为最大多数人民... 李保国精神以李保国为承载主体,是李保国故事的理性升华,反映着一批李保国式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它源自于李保国作为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履行“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承诺的高度自觉,形成和升华于李保国作为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有原则高度”的实践活动中,是新的先进生产力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在人民群众中的价值反映,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着不竭动力。作为李保国精神的自觉传承者,我们有责任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李保国精神的持续性在场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人民 实践 传承
下载PDF
“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申琳 李润昌 +1 位作者 路剑 杨莼莼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第4期126-128,共3页
“李保国精神”蕴含了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将“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文章阐述“李保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分析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 “李保国精神”蕴含了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将“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文章阐述“李保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分析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观能动性匮乏、实习实践不足等问题,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科学设置相关课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探索“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大学生 核心素养
原文传递
“一道路两精神”教育体系的历史沿革、学理探析和实践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立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13,共8页
“一道路两精神”既是对河北农业大学建校以来重视实践教学传统的继承,又是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农业大学的重要尝试。在“一道路两精神”教育体系改革历程的历史分析基础之上,围绕着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性和文化性对“一道... “一道路两精神”既是对河北农业大学建校以来重视实践教学传统的继承,又是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农业大学的重要尝试。在“一道路两精神”教育体系改革历程的历史分析基础之上,围绕着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性和文化性对“一道路两精神”教育体系进行学理分析,进而细化“一道路两精神”教育体系的实践措施,能够较为清晰地展示农大教育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时代以来,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好“一道路两精神”的教育改革经验,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未来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道路 太行山精神 李保国精神 教育改革 农大特色
下载PDF
“两种精神”的育人价值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4-19,共6页
河北农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精神”和以“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李保国精神”,并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文化。“两种精... 河北农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精神”和以“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李保国精神”,并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文化。“两种精神”育人的研究和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精神 李保国精神 时代价值 育人
下载PDF
李保国精神进大学农林专业课堂的探索——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
9
作者 葛文光 高倩倩 +2 位作者 张家瑞 孙万挺 闻竞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7期71-74,共4页
文章从李保国精神进大学农林专业课堂的必要性入手,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产品营销学这两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方式、方法以及涉及的教学内容,并提出可在宣传引导、教研课题、案例建设、实... 文章从李保国精神进大学农林专业课堂的必要性入手,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产品营销学这两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方式、方法以及涉及的教学内容,并提出可在宣传引导、教研课题、案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予以重视,推进李保国精神更广泛地融入高等农林院校各专业教学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农林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岗底村
下载PDF
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基于渗透式教学模式的考察
10
作者 曾媛媛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李保国精神是在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时代铸就李保国精神,更需要李保国精神。将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以传统课堂形式为依托... 李保国精神是在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时代铸就李保国精神,更需要李保国精神。将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以传统课堂形式为依托,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渗透式教学模式。渗透式教学模式由“铺垫、思想渗透、行动渗透”三个阶段组成,具体来说包括六步,即了解学生、教学设计、准备、展示与引导、习惯养成、延展行动。渗透式教学模式为弘扬和实践李保国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思政课教学 渗透式教学模式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李保国精神弘扬传承与高校育人融合的路径
11
作者 张金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3年第11期41-44,共4页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校育人工作亦需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承弘扬优秀精神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对李保国精神弘扬传承与高校育人路径融合问题,从新媒体技术着手,通过创新基于新媒体教育体系、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师资队伍、...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校育人工作亦需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承弘扬优秀精神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对李保国精神弘扬传承与高校育人路径融合问题,从新媒体技术着手,通过创新基于新媒体教育体系、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师资队伍、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志愿服务团等融合工作,探索构建适合高校育人工作的李保国精神弘扬传承模式,推动高校铸魂育人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李保国精神 高校育人 教育体系 融合
下载PDF
优秀传统和初心使命的交相辉映——李保国精神的内涵解析
12
作者 苏闯 郭镫煜 +1 位作者 唐培棋 闫志刚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7-101,共5页
李保国精神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基于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调查研究方式,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追寻李保国教授成长、成才、事业发展的轨迹,围绕精神内涵、行动逻辑和历史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 李保国精神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基于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调查研究方式,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追寻李保国教授成长、成才、事业发展的轨迹,围绕精神内涵、行动逻辑和历史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李保国精神的文化根基、实践基础和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弘扬李保国精神的核心抓手、关键举措和重要阵地,力求形成合力,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响应时代的召唤,牢记初心使命,走出舒适区,融入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建功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时代 青年 榜样
下载PDF
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3
作者 师仁丽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李保国精神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李保国精神出发,对其精神内容进行解读,从而为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做铺垫。接下来阐述了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李保国精神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李保国精神出发,对其精神内容进行解读,从而为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做铺垫。接下来阐述了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和价值;然后结合实证调查明确了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难点;最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翼两支持”实施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李保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一道路两精神”的形成及渊源探析
14
作者 张庆松 武艳艳 +1 位作者 王金峰 蒋洪甫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2-38,共7页
“一道路两精神”是河北农业大学长期办学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深入分析建校百廿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实践,提出“一道路两精神”的“三起源四阶段”,即“一道路两精神”来源于培养农业人才的育人初心、服务“... “一道路两精神”是河北农业大学长期办学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深入分析建校百廿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实践,提出“一道路两精神”的“三起源四阶段”,即“一道路两精神”来源于培养农业人才的育人初心、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一脉相承的大学文化,经历了建校初期孕育、新中国成立后萌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进入新时代拓展等4个阶段。系统梳理特色大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渊源,对于传承和弘扬大学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道路 太行山精神 李保国精神 渊源
下载PDF
“一条道路”立地顶天育英才“两种精神”赓续传承铸师魂——河北农业大学师资人才成长之路
15
作者 客绍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传承弘扬“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深化师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太行山道路”引领的师资人才... 在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传承弘扬“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深化师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太行山道路”引领的师资人才培育路径,引育并举、分类发展、多维评价的师资人才发展格局和价值引领、精神涵养的师德建设特色。教师先进典型不断涌现,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师资结构持续优化,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人才成长 太行山道路 太行山精神 李保国精神
下载PDF
浅析李保国精神在大学生中宣传方式和认同现状
16
作者 杨胜勇 卢振启 +1 位作者 刘佳 何丽英 《丝路视野》 2018年第15期23-23,164,共2页
以大学生群体为例,对李保国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认同和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于确定李保国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调研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李保国精神在高校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及传承途径研究
17
作者 卢振启 《科教导刊》 2020年第20期84-85,共2页
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习李保国事迹、弘扬李保国精神,是正能量的积极传递,是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于青年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学习李保国... 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习李保国事迹、弘扬李保国精神,是正能量的积极传递,是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于青年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学习李保国精神的积极作用进行相应的阐述,并对如何加强高校李保国精神的学习进行了相应的策略分析,希望通过努力营造学习李保国精神的浓厚氛围,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李保国精神的不断发扬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高校 传承
下载PDF
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18
作者 施星雨 刘佳 卢振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22期120-121,共2页
当下社会经济正迅猛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越加严格。通过高效可靠的方式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各高校院校的重点落实内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师资、专业衔接方面存... 当下社会经济正迅猛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越加严格。通过高效可靠的方式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各高校院校的重点落实内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师资、专业衔接方面存在问题。文章就结合目前高校院校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及我校实际面对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指出改善措施,提供给我国高校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创新创业 路径规划 李保国精神
下载PDF
大学生弘扬李保国精神的路径研究
19
作者 贾立平 程煜磊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15期192-192,共1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受西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浮躁的情绪,甚至一些大学生萌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受西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浮躁的情绪,甚至一些大学生萌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导致他们不能脚踏实地的从实际出发,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文章从分析李保国精神内涵出发,发现大学生在学习李保国精神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得出可行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保国精神 心系群众 无私奉献
下载PDF
弘扬和传承李保国精神的路径思考
20
作者 冯计燕 李松魁 《时代人物》 2021年第6期7-7,共1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中对李保国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即“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 ”16字精神,李保国精神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色诠释,是践行社会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中对李保国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即“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 ”16字精神,李保国精神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色诠释,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新时期,我们迫切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李保国那样的共产党人、知识分子、带领群众致富的榜样。那么,如何弘扬和传承李保国精神,使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思考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扬 传承 李保国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