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范式下因材制宜的木构建造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烨 陈珂臻 项星玮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82-188,共7页
针对目前的木构建造多数聚焦于精确性和自动化程度,缺乏对适应性和交互性的关注的问题,梳理了近十余年木构建造的发展进程,揭示了在数字模拟和机器人技术的支持下,木材在建筑中从"主观决策下的定制化构件"到"运算性设计... 针对目前的木构建造多数聚焦于精确性和自动化程度,缺乏对适应性和交互性的关注的问题,梳理了近十余年木构建造的发展进程,揭示了在数字模拟和机器人技术的支持下,木材在建筑中从"主观决策下的定制化构件"到"运算性设计中的驱动因素"的角色转变。文章将数字孪生范式引入到木构建造中,旨在建立运算性设计和机器人建造之间实时、双向的交互机制。最后基于笔者在天津大学的数字木构作品说明:通过"感知-计算-装配"的迭代循环,方案的数字模型和物理装配同步地更新和调整,最终形态在设计和建造的交互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木构 机器人感知 数字孪生 实时数据交互 因材制宜的建造
原文传递
机器人感知系统本体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永娟 沈春山 +1 位作者 吴仲城 申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4,共3页
机器人感知系统对开放性和互操作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统一的设计模型是接口定义和标准制定的基础。利用本体理论方法构建感知系统各模块本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传感器节点的UML关系图。将该模型应用到机器人足部感知系统中,显示了其在... 机器人感知系统对开放性和互操作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统一的设计模型是接口定义和标准制定的基础。利用本体理论方法构建感知系统各模块本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传感器节点的UML关系图。将该模型应用到机器人足部感知系统中,显示了其在机器人感知系统可重用等方面的作用。该模型能够降低机器人开发成本,为建立具有广泛互操作性的机器人系统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感知 本体 UML 模块化
下载PDF
IEEE1451.4在机器人足部感知系统中的应用
3
作者 蔡永娟 沈春山 +1 位作者 吴仲城 申飞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针对机器人传感器接口复杂多样的现状,提出了机器人传感器接口标准化的方案。通过赋予传感器电子表单TEDS(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实现了机器人传感器的智能化,改善了由于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异构性带来的诸多问题,将该接口标... 针对机器人传感器接口复杂多样的现状,提出了机器人传感器接口标准化的方案。通过赋予传感器电子表单TEDS(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实现了机器人传感器的智能化,改善了由于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异构性带来的诸多问题,将该接口标准用于机器人足部感知系统,并用Labview开发了其电子表单的读写及配置软件,实现了传感器的即插即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1451.4 TEDS LABVIEW 机器人感知
下载PDF
机器人感知建造——手势增强的机器人建造工作流与实验
4
作者 塔拉 许蓁 魏力恺 《建筑技艺》 2019年第9期33-39,共7页
机器人"感知"和"创造性"的建造过程使得建筑师有能力开发数字与材料之间的新边界。在梳理国内外基于传感反馈的机器人建造研究案例基础上,提出"机器人感知建造"(Robotic Aware Fabrication,RAF)概念,以及... 机器人"感知"和"创造性"的建造过程使得建筑师有能力开发数字与材料之间的新边界。在梳理国内外基于传感反馈的机器人建造研究案例基础上,提出"机器人感知建造"(Robotic Aware Fabrication,RAF)概念,以及"手势增强的机器人建造"(Hand-Motion Augmented Robotic Fabrication,HARF)工作流,实现以设计师手势实时控制机械臂切割泡沫,并以之为模板浇筑自由波形混凝土墙,初步探索基于传感反馈的设计-建造一体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感知 传感反馈 泡沫切割 数字-材料交互 设计-建造一体化
下载PDF
无所不在的传感与机器人感知 被引量:14
5
作者 葛运建 张建军 +2 位作者 戈瑜 吴仲城 高理富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5-133,共9页
传感技术是信息时代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源头 ,是“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的技术基础 .文中通过概述当今世界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回顾我国机器人传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揭示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和发展方向 ,希望能... 传感技术是信息时代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源头 ,是“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的技术基础 .文中通过概述当今世界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回顾我国机器人传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揭示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和发展方向 ,希望能为促进我国传感技术水平的提高出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技术 智能传感器 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感知系统
下载PDF
基于增量式双向主成分分析的机器人感知学习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肖锋 张明路 刘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8-625,共8页
针对直观协方差无关增量式主成分分析算法(CCIPCA)需要满足零均值高斯分布的问题,该文提出含均值差向量更新的泛化CCIPCA算法(GCCIPCA),拓展了算法的适用范围。其次,针对机器人感知学习存在的在线增量计算及有效数据降维等问题,将GCCIPC... 针对直观协方差无关增量式主成分分析算法(CCIPCA)需要满足零均值高斯分布的问题,该文提出含均值差向量更新的泛化CCIPCA算法(GCCIPCA),拓展了算法的适用范围。其次,针对机器人感知学习存在的在线增量计算及有效数据降维等问题,将GCCIPCA的增量思想引入到现有的双向主成分分析算法(BDPCA),提出基于增量式BDPCA(IBDPCA)的机器人感知学习方法。该方法直接针对图像矩阵行列方向的类散度矩阵进行迭代估计,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和快速的增量学习能力,提高了实时处理速度。最后,以机器人待抓取物块作为感知对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满足机器人感知学习的实时处理需求,相比现有的增量式主成分分析算法,在收敛率、分类识别率、计算时间及所需内存等性能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感知学习 增量学习 数据降维 直观协方差无关增量式主成分分析 双向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事件的视觉传感器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11
7
作者 孔德磊 方正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共19页
基于事件的相机是一种生物启发的新型视觉传感器,可实时高效地捕捉场景的变化.与基于帧的传统相机不同,事件相机仅报告触发的像素级亮度变化(称为事件),并以微秒级分辨率输出异步事件流.该类视觉传感器已经逐渐成为图像处理、计算机视... 基于事件的相机是一种生物启发的新型视觉传感器,可实时高效地捕捉场景的变化.与基于帧的传统相机不同,事件相机仅报告触发的像素级亮度变化(称为事件),并以微秒级分辨率输出异步事件流.该类视觉传感器已经逐渐成为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感知与状态估计、神经形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本文阐述了事件相机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优势与挑战;然后,介绍了3种典型事件相机(包括DVS(dynamic vision sensor)、ATIS(asynchronous time based image sensor)和DAVIS(dynamic and active pixel vision sensor))以及多种新型事件相机;接下来,重点回顾了事件相机在特征提取、深度估计、光流估计、强度图像估计与三维重建、目标识别与跟踪、自主定位与位姿估计、视觉里程计与SLAM、多传感器融合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最后,归纳了事件相机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机 动态视觉传感器 神经形态工程 计算机视觉 机器人感知与状态估计
原文传递
基于接触状态感知发育的机器人柔性装配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思思 李凤鸣 +2 位作者 杨旭亭 李贻斌 宋锐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6-884,共9页
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装配的实时性、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借鉴人类后天感知学习方式,提出一种基于接触状态感知发育的柔性装配方法.采用机器人末端的位姿和力/力矩来描述装配接触状态,结合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和改进极限学习机对接触状态感知发... 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装配的实时性、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借鉴人类后天感知学习方式,提出一种基于接触状态感知发育的柔性装配方法.采用机器人末端的位姿和力/力矩来描述装配接触状态,结合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和改进极限学习机对接触状态感知发育,形成可自我更新成长的经验知识库,预测机器人的装配动作,完成柔性装配任务.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小型断路器卡合装配为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接触状态感知发育可实现装配经验知识库的自我更新,完成机器人的柔性装配,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感知发育 装配作业 接触状态 经验知识
原文传递
“机器人感知技术”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陈凤华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期154-156,160,共4页
机器人感知技术是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涉及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声音识别等多个领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该课程教学面临教材陈旧、实验资源不足、跨学科知识融合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解... 机器人感知技术是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涉及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声音识别等多个领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该课程教学面临教材陈旧、实验资源不足、跨学科知识融合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探讨了“机器人感知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满足现代科技领域对于机器人技术应用不断增长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感知技术” 教学方法 现状问题 教学要求
下载PDF
网络传感器在机器人感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卞亦文 吴仲城 +2 位作者 戈瑜 申飞 钱朋安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3,共5页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机器人感知系统信息获取技术 ,结合 IEEE14 5 1.2网络传感器设计思想 ,提出一种即插即用机器人感知系统节点的设计方法 ,并针对具体感知节点提出一种在线编程的方法 ,即可在线修改感知系统节点中具体的传感器 /执行...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机器人感知系统信息获取技术 ,结合 IEEE14 5 1.2网络传感器设计思想 ,提出一种即插即用机器人感知系统节点的设计方法 ,并针对具体感知节点提出一种在线编程的方法 ,即可在线修改感知系统节点中具体的传感器 /执行器的有关参数 ,如 :生产厂家、日期、校准参数等 ;并给出了网络环境下机器人感知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及数字接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感知系统 即插即用 在线编程 IEEEl451.2
下载PDF
“机器人感知与学习”项目制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庆鹏 张振军 +2 位作者 梁桥康 李智勇 黎福海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2年第2期21-23,共3页
为改革优化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机器人感知与学习”课程教学,本文从电气电子类学科特点出发,以项目制教学为中心重塑了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本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学习打... 为改革优化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机器人感知与学习”课程教学,本文从电气电子类学科特点出发,以项目制教学为中心重塑了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本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感知与学习 项目制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一锦 王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技术是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介绍了课程的内容框架,分析了课程特点,并结合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思考。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理论基... 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技术是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介绍了课程的内容框架,分析了课程特点,并结合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思考。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的构建,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查阅文献及网络学习资源,及时跟进学术及行业前沿动态。针对课程设置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技术 新工科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感知-行为模式的地面探索机器人的行为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增芳 胡迎春 梁毅珩 《广西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L EGO机器人为原型 ,设计基于感知 -行为模式的智能型地面探索机器人 ,该机器人能自动实现前进、后退、转弯、避障等功能 ,在人工控制下还具有部分自学习能力。实验表明 。
关键词 探索机器人感知一行为模式智能 自学习能力
下载PDF
基于双电层电容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海文 王曼菲 +2 位作者 刘吉晓 王鹏 郭士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共8页
触觉信息是机器人感知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机协作中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因素。然而,相对于视觉、听觉、嗅觉传感器的发展,机器人触觉传感器的应用和产业化仍相对滞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电层电容原理的机器人柔性触觉传感... 触觉信息是机器人感知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机协作中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因素。然而,相对于视觉、听觉、嗅觉传感器的发展,机器人触觉传感器的应用和产业化仍相对滞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电层电容原理的机器人柔性触觉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高柔性、高信噪比、制备和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传感器由上下两层电极以及中间离子凝胶的纤维层组成,当外界压力作用在传感器上时,离子纤维层压缩,电极与离子纤维层接触面积增大,导致传感器电容变大。实验数据表明,压力和电容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传感器灵敏度高,可达到3.97 nF/kPa,压力测量范围广,可达到500 kPa,最大迟滞性误差为5.97%,且动态响应可以较好跟随外部压力刺激。此柔性触觉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传感、人机交互、可穿戴设备等场合,具有广泛的学术研究意义和产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传感器 双电层电容 机器人触觉感知 压力图形化
下载PDF
多传感器融合在机器人位置感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海霞 吴清锋 +1 位作者 吴相彬 张秋怡 《机电工程技术》 2020年第12期89-91,共3页
以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研究重点,论述了其在机器人位置感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详述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基础和算法,从机器人定位导航、避障、位姿精度测量3方面,综述了其应用运用原理、方法和技术优势。总结得出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了传... 以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研究重点,论述了其在机器人位置感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详述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基础和算法,从机器人定位导航、避障、位姿精度测量3方面,综述了其应用运用原理、方法和技术优势。总结得出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了传感器间的优势互补,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性,提高了机器人位置感知的精度;分析得出主要采用IMU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且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算法在机器人位姿感知中应用较多。同时,机器人位置感知中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仍需进一步突破不用数据融合模型的结合算法,传感器硬件精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机器人位置感知 稳定性 数据融合
下载PDF
面向ERT大面积触觉传感的自适应优化成像方法
16
作者 郑文栋 刘华平 孙富春 《测控技术》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在动态的非结构化环境中,有效地感知物理接触对于智能机器人安全交互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检测各种潜在的物理交互,需要在机器人表面部署大面积触觉传感器。目前,现有的大面积触觉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传感阵列方式实现的,但是大规模部署传感... 在动态的非结构化环境中,有效地感知物理接触对于智能机器人安全交互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检测各种潜在的物理交互,需要在机器人表面部署大面积触觉传感器。目前,现有的大面积触觉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传感阵列方式实现的,但是大规模部署传感元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巨大挑战。电阻层析成像(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技术作为一种连续传感方式,有望克服传统触觉传感阵列的一些限制。为此,利用ERT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大面积触觉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图像重构算法,将图像重构限制在交互区域内,以提高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为了验证提出成像算法的有效性,通过仿真与物理实验对其进行了全面评估。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触觉传感器在交互区域的空间分辨率,使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823 cm,能够准确地识别8种不同交互模式,其精度高达98.6%。这一研究工作表明,该传感器为机器人具身触觉传感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触觉传感 电阻层析成像 机器人触觉感知 机交互 图像重建
下载PDF
机器人交互作业中六维力传感器重力补偿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浩文 李坚 +2 位作者 王兵 张涛 管贻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7-51,共5页
为使用六维力传感器精确地测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接触力,需对安装于机器人腕部的六维力传感器进行零点校正及重力补偿。通过对不同机器人姿态下末端执行器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力的等效原理,建立了零点校正及重力补偿的计算模型,计... 为使用六维力传感器精确地测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接触力,需对安装于机器人腕部的六维力传感器进行零点校正及重力补偿。通过对不同机器人姿态下末端执行器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力的等效原理,建立了零点校正及重力补偿的计算模型,计算零点校正及重力补偿参数,提出了一种六维力传感器的零点校正及重力补偿方法。在此方法下,仅需最少3个不同的机器人姿态信息及相应的六维力信息,即可得任意机器人姿态下对力传感器及末端执行器进行零点校正及重力补偿所需的参数。在静态实验中力和力矩平均相对误差均分别仅为2.07%和1.35%,在动态实验中分别仅为1.50%和0.75%。在实际恒力控制实验中,与采用未经重力补偿相比,经过补偿后能使机器人系统获得更好的力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零点校正 重力补偿 机器人感知 力控制
下载PDF
面向机器人操作任务的视触觉传感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少伟 王硕 +1 位作者 胡静怡 张超凡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2年第2期184-199,共16页
得益于高空间分辨率、多触觉模式的感知,视触觉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机器人主动感知、位姿估计及掌内操作等各类机器人操作任务中。首先根据传感原理分类总结了目前主流的视触觉传感技术,主要可分为GelSight类视触觉传感器、双(多)目... 得益于高空间分辨率、多触觉模式的感知,视触觉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机器人主动感知、位姿估计及掌内操作等各类机器人操作任务中。首先根据传感原理分类总结了目前主流的视触觉传感技术,主要可分为GelSight类视触觉传感器、双(多)目视触觉传感器以及其他类型视触觉传感器3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主要触觉传感信息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接触表面三维几何形状、力/力矩、滑动等不同触觉模式。此外,聚焦机器人操作领域,对视触觉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视触觉传感器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将其进一步应用到机器人灵巧操作任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触觉传感器 机器人触觉感知 机器人灵巧操作
下载PDF
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在网络机器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振东 苏剑波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基于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RAPM)构建了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通过网络自主感知获得动态网络信息,实时建立路径,使机器人完成超出其视野范围的任务.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和合理的构架,突破了以往移动机器人仅使用自身传感... 基于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RAPM)构建了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通过网络自主感知获得动态网络信息,实时建立路径,使机器人完成超出其视野范围的任务.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和合理的构架,突破了以往移动机器人仅使用自身传感器或使用网络固定传感器的局限,对提高基于Internet的机器人智能及其行为能力有重要意义.实验结果证明了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 网络机器人 分布式智能传感器 Jini
下载PDF
动态网络中机器人信息的感知与搜索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振东 苏剑波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98-1403,1407,共7页
为建立一个机器人信息动态交互平台,提出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动态建立机器人路径,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多机器人路径。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通过抽象各种网络实体,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搜索,自主感知实时的网络传感信息,从而动态规划机器人路... 为建立一个机器人信息动态交互平台,提出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动态建立机器人路径,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多机器人路径。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通过抽象各种网络实体,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搜索,自主感知实时的网络传感信息,从而动态规划机器人路径。遗传算法优化用于解决多机器人的路径交叉问题,避免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资源竞争。仿真和实验表明,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和合理的构架,突破了以往移动机器人仅仅使用自身传感器或网络固定传感器的局限,能够完成超过机器人视野范围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机器人 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 信息感知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