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程颐心性论探析
- 1
-
-
作者
王洪霞
-
机构
山东大学
-
出处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
文摘
程颐提出性即理的观点,将人性提高到本体之地位,也就将人性善的崇高价值取向提升到第一位。他又引入气禀而来的才来解决恶的问题,建构了性才并举的人性论。在心与性的问题上,程颐认为,心与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表现在心更多的指向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而且心有已发、未发之分以及人心、道心的差异。程颐在性情关系上,阐述了性对情的决定作用,论述了情的相对的独特性。
-
关键词
程颐
心性论
Analysis
Nature
人性善
人的主体意识
主体精神
问题
决定作用
价值取向
性即理
未发之
人性论
独特性
性情
观点
关系
地位
道心
崇高
-
Keywords
human nature equals principle
mind
passion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王阳明“未发之中”说新解
- 2
-
-
作者
袭业超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7-43,共7页
-
文摘
王阳明之前的理学家们将《中庸》之未发说与"未发之中"简单地等同,而他却自觉到常人未发之不中的可能。通过分析未发之不中存在的条件与原因,指出王阳明在此问题上的立言宗旨,这便是王阳明看似矛盾理论的原因。常人未发之不中的可能性只作为教化世人的权说被阐发,阳明本质上仍主张未发之中与《中庸》未发说在内容上的一致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常人那里确实存在未发之不中的情况,这决定了未发之中概念在使用时的局限性。
-
关键词
王阳明
未发之中
未发之不中
立言宗旨
权说
-
Keywords
Wang Yangming
Wei Fa Zhi Zhong
the opposite side of Wei Fa Zhi Zhong
purpose of writing
eclectic theory
-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荀子人性思想的二重性论证
- 3
-
-
作者
张如月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
出处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2期48-50,共3页
-
文摘
荀子的人性论具有二重性,其中应然的未发之性思想主要体现在《正名》篇,目的是为了回答什么是性、性中包含哪些内容,这可以说是对先秦人性论思想的一个梳理。而荀子自己的人性思想主要在《性恶》篇展开,对于实然的已发之性的讨论才是荀子人性思想最重要的部分,他将心当作是实然的已发之性的逻辑起点,充分论证了人性从应然到实然的演变过程,据此提出了他独特的性恶善伪说。
-
关键词
未发之性
已发之性
心
性恶善伪
-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朱子学与朝鲜朝的未发之辨
- 4
-
-
作者
杨海文
-
机构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1,共5页
-
文摘
朝鲜朝中期,南塘与巍岩就未发问题展开论辩:前者主未发有善恶之论,后者持未发为纯善之说。两位辩手针锋相对,但其趋同的一面,昭示了朝鲜朝民族文化精神的整合。这一未发之辨以朱子学为理论资源,但它与朱子学的差异一面,证实了朝鲜朝哲学思辨水平的提升。
-
关键词
朝鲜朝
朱子学
未发之辨
-
分类号
B31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2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