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生为案例望面色教学实践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寇美静 邹小娟 +3 位作者 刘雁云 戴红 姜瑞雪 胡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4期88-89,共2页
望面色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加强学生望面色这一诊断方法的学习效果,在征得学生同意,自愿参加的前提下,在学生中找典型面色进行真实案例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相长。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面色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浅谈《黄帝内经》望面色之五色诊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娜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33期7-9,共3页
《黄帝内经》中曰:"五色形于外,五脏应于内,犹根本之与枝叶也。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袭,如影随形,如鼓应桴,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五色之见,莫不相输应焉"。本文依据《黄帝内经》经典,论述了五色... 《黄帝内经》中曰:"五色形于外,五脏应于内,犹根本之与枝叶也。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袭,如影随形,如鼓应桴,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五色之见,莫不相输应焉"。本文依据《黄帝内经》经典,论述了五色与五脏、五色与疾病,以及察五色色中之泽、五色与面部部位的关联,旨在通过面部之五色诊法及早的发现患者机体和脏腑功能的异常,在临床中更好地体现治未病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面色 五色诊法
下载PDF
《金匮要略》面部望诊浅析
3
作者 袁哲鸣 孙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4期74-75,共2页
《金匮要略》作为第一部理法方药的论治杂病专书,为后世研究杂病奠定了基础。望诊作为四诊之首,具有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的意义。对《金匮要略》中有关面部望诊的内容进行总结,包括望面部色泽及面部形态,分析其中各条文所涉及的... 《金匮要略》作为第一部理法方药的论治杂病专书,为后世研究杂病奠定了基础。望诊作为四诊之首,具有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的意义。对《金匮要略》中有关面部望诊的内容进行总结,包括望面部色泽及面部形态,分析其中各条文所涉及的面部望诊内容,探讨望诊结果与相对应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面部 面色 五色
下载PDF
善用望闻问切四步法
4
作者 毕攀 《政工导刊》 2022年第8期57-57,共1页
望、闻、间、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通过望面色、闻声音、问症状、切脉搏,医生可以准确判断病情,进而实施对症治疗。《古今医统》中“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的鲜明论断,突出强调了“望闻问切”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望、闻、间、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通过望面色、闻声音、问症状、切脉搏,医生可以准确判断病情,进而实施对症治疗。《古今医统》中“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的鲜明论断,突出强调了“望闻问切”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面对基层训练、教育、管理等大量工作,面对机关服务指导中纷繁碎的具体事务,机关干部怎样才能不为表象所感,廓清迷雾、找准矛盾、解决问题?中医“望闻问切”四步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问切 四步法 中医诊疗 基层服务 中医治疗 对症治疗 机关干部 面色
下载PDF
望面色自察疾病
5
作者 孙清廉 《健康生活》 1996年第2期38-38,共1页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盛衰皆可通过经络反映到面部上来,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荣,所以通过望面色的变化可诊断多种疾病。
关键词 面色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塞 胃气衰败 真脏色 气血盛衰 二尖瓣狭窄 祖国医学 病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