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新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尤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1-45,共5页
考察孔子同时或以前的人物的言论,可以看出春秋以前的舜帝传说情况,主要是:至迟在西周穆王时已有人谈论舜帝,而舜帝传说其实在周武王时已经兴盛,而且此前还隐约可考,它与舜裔的势力兴衰和世系的详略成正比关系;虞幕是有虞氏之祖,应是颛... 考察孔子同时或以前的人物的言论,可以看出春秋以前的舜帝传说情况,主要是:至迟在西周穆王时已有人谈论舜帝,而舜帝传说其实在周武王时已经兴盛,而且此前还隐约可考,它与舜裔的势力兴衰和世系的详略成正比关系;虞幕是有虞氏之祖,应是颛顼之后,舜帝后裔自认黄帝为高祖的铭文可作确证;舜帝已是明德圣君形象,受三代王朝尊崇,禅让说和逼篡说都未出现,但禅让说更符合传说的原貌;九疑山舜陵在春秋时已经存在,其形制为楚章华台所仿照,与《山海经》和马王堆地图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帝 传说 春秋以前 虞幕 舜陵
下载PDF
淮域的“奇才剑客”与王朝肇建
2
作者 马俊亚 《团结》 2023年第3期61-63,共3页
北宋以前,士人多习武。淮域尤其是淮北的文武之士不绝于载。这个地区的社会精英常常成为中国最具政治影响力的人物。古代以彭城为中心的淮域为四战之地,民众习兵练武以为常。《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此... 北宋以前,士人多习武。淮域尤其是淮北的文武之士不绝于载。这个地区的社会精英常常成为中国最具政治影响力的人物。古代以彭城为中心的淮域为四战之地,民众习兵练武以为常。《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此载契合春秋以前徐国等地的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精英 政治影响力 山海经 四战之地 春秋以前
下载PDF
春秋以前“言”的内涵与论说文体 被引量:3
3
作者 邱渊 齐春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3-88,共6页
甲骨文"言"的上半部是舌头的象形,下半部是"口"的象形,"言"的基本义是言说。殷商时期,"言"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可以将不同祭名的"言"、"告"、"舌"视为早期的文体... 甲骨文"言"的上半部是舌头的象形,下半部是"口"的象形,"言"的基本义是言说。殷商时期,"言"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可以将不同祭名的"言"、"告"、"舌"视为早期的文体萌芽。在《尚书》中,君王的教令常被称为"言"或者"某言"。《尚书》中有许多论说的成分,这些论说的成分主要包含在君王教令式的谈话("言")中。《尚书》中的一些被引用的语言基本都是格言警句,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简短凝练、具有论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以前 “言” 内涵 论说文体 甲骨文
下载PDF
春秋末年以前宗教天人观的形成 被引量:3
4
作者 吾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原始社会时期宗教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敬畏意识;夏商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延续了原始社会形成的敬畏意识,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则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天人之间"授"、"受"关系的产生,这一宗教天人观确立或规定了... 原始社会时期宗教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敬畏意识;夏商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延续了原始社会形成的敬畏意识,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则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天人之间"授"、"受"关系的产生,这一宗教天人观确立或规定了中国宗教天人观的基本方向;西周时期的宗教天人观除保持"敬"、"受"观念外,又在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提供了遵天命、顺天命、知天命等新的观念,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或天人关系的格局在西周时期基本确立;春秋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则在顺天、知天、安天以及疑天等观念方面有新的延伸和发展,影响了后世宗教天人理论的若干重要思想的形成,其中包括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以及警告、征象、灾异等种种思想的萌芽。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已经在春秋末年以前具备了基本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年以前 宗教天人观 形成
下载PDF
春秋末年以前自然天人观的形成 被引量:2
5
作者 吾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7,共7页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农耕和居住活动的原始的天时、地宜意识。夏商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延续并发展了原始时期形成的天时、地宜意识,其相应的物候、天文、地理等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这方面的消息。西周时...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农耕和居住活动的原始的天时、地宜意识。夏商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延续并发展了原始时期形成的天时、地宜意识,其相应的物候、天文、地理等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这方面的消息。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出现了"时"、"宜"等基本概念,天时、地宜观念更加清晰,周人已经奠定了中国古代自然天人观的初步格局。春秋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对"时"的认识更加丰富,这突出地体现为有关人与自然规律关系的认识,同时"宜"观念也愈加成熟;另影响后世自然天人观的若干重要思想开始形成,这包括有天人相参、天人相分思想。中国古代的自然天人观念在春秋末年以前已具备基本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年以前 自然天人观 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