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新考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尤慎
-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1-45,共5页
-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课题(03C375)
-
文摘
考察孔子同时或以前的人物的言论,可以看出春秋以前的舜帝传说情况,主要是:至迟在西周穆王时已有人谈论舜帝,而舜帝传说其实在周武王时已经兴盛,而且此前还隐约可考,它与舜裔的势力兴衰和世系的详略成正比关系;虞幕是有虞氏之祖,应是颛顼之后,舜帝后裔自认黄帝为高祖的铭文可作确证;舜帝已是明德圣君形象,受三代王朝尊崇,禅让说和逼篡说都未出现,但禅让说更符合传说的原貌;九疑山舜陵在春秋时已经存在,其形制为楚章华台所仿照,与《山海经》和马王堆地图相合。
-
关键词
舜帝
传说
春秋以前
虞幕
舜陵
-
Keywords
Emperor Shun
legendary stories
before Spring-Autumn period
Yu Mu
Emperor Shun's grave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历史学]
I10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淮域的“奇才剑客”与王朝肇建
- 2
-
-
作者
马俊亚
-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团结》
2023年第3期61-63,共3页
-
文摘
北宋以前,士人多习武。淮域尤其是淮北的文武之士不绝于载。这个地区的社会精英常常成为中国最具政治影响力的人物。古代以彭城为中心的淮域为四战之地,民众习兵练武以为常。《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此载契合春秋以前徐国等地的风尚。
-
关键词
社会精英
政治影响力
山海经
四战之地
春秋以前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春秋以前“言”的内涵与论说文体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邱渊
齐春红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3-88,共6页
-
文摘
甲骨文"言"的上半部是舌头的象形,下半部是"口"的象形,"言"的基本义是言说。殷商时期,"言"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可以将不同祭名的"言"、"告"、"舌"视为早期的文体萌芽。在《尚书》中,君王的教令常被称为"言"或者"某言"。《尚书》中有许多论说的成分,这些论说的成分主要包含在君王教令式的谈话("言")中。《尚书》中的一些被引用的语言基本都是格言警句,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简短凝练、具有论说性。
-
关键词
春秋以前
“言”
内涵
论说文体
甲骨文
-
Keywords
before Spring and Autumn
'yan'(言)
connotation
argumentation style
oracl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春秋末年以前宗教天人观的形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吾淳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跨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
基金
上海市重大学科项目(TO406)
-
文摘
原始社会时期宗教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敬畏意识;夏商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延续了原始社会形成的敬畏意识,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则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天人之间"授"、"受"关系的产生,这一宗教天人观确立或规定了中国宗教天人观的基本方向;西周时期的宗教天人观除保持"敬"、"受"观念外,又在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提供了遵天命、顺天命、知天命等新的观念,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或天人关系的格局在西周时期基本确立;春秋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则在顺天、知天、安天以及疑天等观念方面有新的延伸和发展,影响了后世宗教天人理论的若干重要思想的形成,其中包括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以及警告、征象、灾异等种种思想的萌芽。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已经在春秋末年以前具备了基本的形态。
-
关键词
春秋末年以前
宗教天人观
形成
-
Keywords
before the end of Spring and Autumn times
religious views on nature and man
formation
-
分类号
B92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春秋末年以前自然天人观的形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吾淳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跨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7,共7页
-
基金
上海市重大学科项目(TO406)
-
文摘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农耕和居住活动的原始的天时、地宜意识。夏商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延续并发展了原始时期形成的天时、地宜意识,其相应的物候、天文、地理等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这方面的消息。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出现了"时"、"宜"等基本概念,天时、地宜观念更加清晰,周人已经奠定了中国古代自然天人观的初步格局。春秋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对"时"的认识更加丰富,这突出地体现为有关人与自然规律关系的认识,同时"宜"观念也愈加成熟;另影响后世自然天人观的若干重要思想开始形成,这包括有天人相参、天人相分思想。中国古代的自然天人观念在春秋末年以前已具备基本的形态。
-
关键词
春秋末年以前
自然天人观
形成
-
Keywords
before the end of Spring and Autumn times
natural outlook on nature and man
formation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