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占、事应与伪造天象——以“荧惑守心”为例 被引量:34
1
作者 黄一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本文以"荧惑守心"此一被视为大凶的天象为例,尝试深入探讨我国古天文的星占特质。发现历代文献中的23次荧惑守心纪录,竟然有17次均不曾发生,而在另一方面,自西汉以来实际应发生的近40次荧惑守心天象中,却多未见文字记载。文... 本文以"荧惑守心"此一被视为大凶的天象为例,尝试深入探讨我国古天文的星占特质。发现历代文献中的23次荧惑守心纪录,竟然有17次均不曾发生,而在另一方面,自西汉以来实际应发生的近40次荧惑守心天象中,却多未见文字记载。文中并试探了星占书中占辞随时代演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占 心宿 中国古代天文 荧惑守心 天象 占辞 伪造天象
下载PDF
古代“荧惑守心”记录再探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次沅 吴立旻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7-520,共14页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荧惑守心"被认为是最险恶的天象之一。黄一农的研究显示,历史记载的大多数事例均为伪造。文章找到更多的记录,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考证。尽管荧惑守心记录的错误率高于其他类型的天象记录,但许多错误的记录,...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荧惑守心"被认为是最险恶的天象之一。黄一农的研究显示,历史记载的大多数事例均为伪造。文章找到更多的记录,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考证。尽管荧惑守心记录的错误率高于其他类型的天象记录,但许多错误的记录,能够找出流传错误的痕迹。同时,故意写错时间的事例也是存在的。至于凭空伪造天象而适应人事,还缺少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天象记录 火星 荧惑守心 星占
下载PDF
东皇太一为大火星考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炳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5,45,共5页
《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指的是星辰,但不是指岁星和天极星,而是指大火星。太一星居于东方。韩非子已经指明。太一前面又冠以东皇二字,说明此星必然位于东方苍龙七宿。在苍龙七宿中,唯有大火星被说成天子、天王之象,故太一只能... 《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指的是星辰,但不是指岁星和天极星,而是指大火星。太一星居于东方。韩非子已经指明。太一前面又冠以东皇二字,说明此星必然位于东方苍龙七宿。在苍龙七宿中,唯有大火星被说成天子、天王之象,故太一只能是大火星。古代东夷族和楚族都祭祀大火星,并且任火正长达数百年到千余年,它们和大火星的关系极为密切。先民之所以祭祀大火星,最初是观象授时的需要,根据大火星的移动轨迹确定季节,安排各项活动。古人还利用大火星预测吉凶,进行星占。《九歌·东皇太一》所描写的祭祀场面,和古代祭星礼仪吻合,是献给星神的歌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岁星 高辛氏 火星 礼仪 星占 祝融 星象 祭祀 太一
下载PDF
星空中的华夷秩序--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有关华夷的星占言说 被引量:7
4
作者 胡鴻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74,共20页
天文星占在中古时期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种富有权威的实用性知识,又是富有政治文化色彩的符号秩序。天上的星官与地上的皇帝、宫廷、百官、州郡一一对应,星空因此成为华夏帝国在天上的投影。在这个投影中,夷狄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位置。借... 天文星占在中古时期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种富有权威的实用性知识,又是富有政治文化色彩的符号秩序。天上的星官与地上的皇帝、宫廷、百官、州郡一一对应,星空因此成为华夏帝国在天上的投影。在这个投影中,夷狄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位置。借助昴宿与匈奴的对应,在华夏的天文图景中,北方的夷狄获得了一个永恒却又边录的位置。十六国时期,君主们重视昴宿星占的实际作用,但在宣传中一般回避昴为胡星的说法,而尽量采用分野说加以录饰。在重视昴宿之外,一些十六国政权还努力使紫宫、心、房、大角等象徵帝国宫廷或皇帝的星象与自己关联起来,显示出他们利用华夏的符号体系维护自身合法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占 华夏帝国 华夷秩序
下载PDF
从《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看回回历法在明朝的使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石云里 李亮 李辉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是15世纪40年代从中国明朝传入朝鲜李朝的一份重要的天文学文件,详细列出了明宣德十年全年月亮和五大行星之间以及它们对恒星的凌犯现象。经验算,这些结果都是用明初编订的《回回历法》中所给出的算法计算的,目... 《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是15世纪40年代从中国明朝传入朝鲜李朝的一份重要的天文学文件,详细列出了明宣德十年全年月亮和五大行星之间以及它们对恒星的凌犯现象。经验算,这些结果都是用明初编订的《回回历法》中所给出的算法计算的,目的显然是为中国的凌犯星占服务的,与朱元璋下令翻译回回天文星占著作的初衷一致。新发现的其他史料也表明,明朝政府除了把回回历法用于日月食的预报外,每年还用它计算回回民用历书、天文年历以及月亮和五星的凌犯;而且,对月亮和五星凌犯的计算结果及其星占也确实被朱元璋用于自己的政治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 回回历法 明朝 天文学 星占 朱元璋
下载PDF
斋醮与星命:杜光庭《广成集》所见天文星占文化述论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伟杰 盖建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6,共7页
杜光庭活跃于唐末、前蜀两朝,《广成集》中保留有大量其为王侯将相、信道民众所作的斋醮词,文辞中不仅显示出唐时流行的十神太一、天文分野等多种天文术数思想的浸润,也透露出外来十一曜行年星命说的渗透;斋醮词中不同占卜方法的叠加运... 杜光庭活跃于唐末、前蜀两朝,《广成集》中保留有大量其为王侯将相、信道民众所作的斋醮词,文辞中不仅显示出唐时流行的十神太一、天文分野等多种天文术数思想的浸润,也透露出外来十一曜行年星命说的渗透;斋醮词中不同占卜方法的叠加运用,一方面表明杜光庭对于天文术数文化的精通,另一方面凸显了斋醮仪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彰显道教仪式的救度功能;其目的除了为个人休咎祈福袪灾之外,还折射出为王权神圣性服务的政治理想;而唐末成都府雕版印刷的历日或许是杜光庭吸取星命思想的来源之一,反映了唐末宗教与社会互动的复杂历史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光庭 《广成集》 天文 星占 雕版印刷
下载PDF
黄道十二宫与道教关系考论 被引量:6
7
作者 孙伟杰 盖建民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82,共9页
在古代,天文学与星占学的分野十分模糊,两者几乎可以并行而论。在古人看来,天文(星占)学不仅仅是观测记录天体运行的一门纯粹技术,更是一种与政治得失、个人休咎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古代中西方对此的认识基本一致。黄道十二宫作... 在古代,天文学与星占学的分野十分模糊,两者几乎可以并行而论。在古人看来,天文(星占)学不仅仅是观测记录天体运行的一门纯粹技术,更是一种与政治得失、个人休咎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古代中西方对此的认识基本一致。黄道十二宫作为西方天文星占学的基本理念,发源于巴比伦,完成于希腊,后由希腊东传印度,影响广及欧亚。黄道十二宫原是西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带)上的运动位置而拟定的称谓,与中国古代以赤道观测为基础的天文历法学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论 道教 天文学 知识体系 中西方 古代 星占 巴比伦
原文传递
清前期对“四余”定义及其存废的争执——社会天文学史个案研究(上)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一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240-248,共9页
所谓"四余"乃指罗喉、计都、月孛及紫气四颗虚构的星体,本文尝试就其自印度传入中国的过程、各星定义的演变以及其在术数上的应用做了广泛的探讨,并对入清以来新、旧法派天文家间长达近百年的四余删改之争做了深入的分析,希... 所谓"四余"乃指罗喉、计都、月孛及紫气四颗虚构的星体,本文尝试就其自印度传入中国的过程、各星定义的演变以及其在术数上的应用做了广泛的探讨,并对入清以来新、旧法派天文家间长达近百年的四余删改之争做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借此一个案具体地突显出中国古代天文与社会间的密切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占 四余 耶稣会士 天文学史
下载PDF
星占、历法与宋夏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韦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2,共6页
天文历法在宋与西夏的军事冲突、交聘往来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异常天象是上天意志的表达,这种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双方的军事决策与军事行动;历法颁赐是治权实现的重要标志,接受或拒绝宋的颁历是西夏承认或否认宋统治权力及衡量宋夏关... 天文历法在宋与西夏的军事冲突、交聘往来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异常天象是上天意志的表达,这种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双方的军事决策与军事行动;历法颁赐是治权实现的重要标志,接受或拒绝宋的颁历是西夏承认或否认宋统治权力及衡量宋夏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星占、历法中我们可以透视宋夏民族关系诸多通常被人忽略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占 历法 宋夏关系
下载PDF
朱元璋与明代天文历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6,共8页
文章梳理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天文历法工作,分析了朱元璋对天文和星占的需求和态度,尤其通过对“日中黑子”现象的担忧和应对,以及引入回回历法,预推月五星凌犯来服务星占等事件,讨论了朱元璋在明代天象观测以及确定“双轨制”历法格... 文章梳理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天文历法工作,分析了朱元璋对天文和星占的需求和态度,尤其通过对“日中黑子”现象的担忧和应对,以及引入回回历法,预推月五星凌犯来服务星占等事件,讨论了朱元璋在明代天象观测以及确定“双轨制”历法格局上的贡献,为进一步认识明代初期天文历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另外,文章还讨论了朱元璋如何借助天象教育和训导后世子孙,并且将天文渗透到帝国政治运作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天文历法 星占 太阳黑子 凌犯
下载PDF
五星聚奎天象与宋代文治之运 被引量:5
11
作者 韦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4,共8页
乾德五年五星聚奎是宋初发生的一次真实天文现象。对此天象的星占解读却在宋代的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它始终处于被构建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解释各时期某些重大政治文化事件的天命理由,宋代王朝受命、文运昌盛、理学兴起皆与之... 乾德五年五星聚奎是宋初发生的一次真实天文现象。对此天象的星占解读却在宋代的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它始终处于被构建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解释各时期某些重大政治文化事件的天命理由,宋代王朝受命、文运昌盛、理学兴起皆与之相附会。这一天象从最初纯粹的政治性符瑞转变为后来的文化性符瑞,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星聚奎 星占 文治 理学
下载PDF
星占对中国古代战争的影响──以北魏后秦之柴壁战役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志翰 黄一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07-316,共10页
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公元402年),当北魏在柴壁打败后秦部队时,太史令晁崇上奏“月晕左角”的天象,并预言带角的动物将暴死。稍后,竞如晁崇所料,发生大疫,部队的数百头牛只,同日皆死于路旁。根据推算,当时绝无发生月晕左角... 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公元402年),当北魏在柴壁打败后秦部队时,太史令晁崇上奏“月晕左角”的天象,并预言带角的动物将暴死。稍后,竞如晁崇所料,发生大疫,部队的数百头牛只,同日皆死于路旁。根据推算,当时绝无发生月晕左角的可能,再就事件中的人物加以分析,竞发现牛疫的发生似乎带有强烈的人为因素,而天象是被当做影响军事决策的工具。此事件突显中国古代天文与军事的密切关系,因此该文希望藉此个案,讨论中国古代星占对战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星占 军事史 古代战争 中国
下载PDF
汉代“海中星占”书论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子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2,108,共8页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天文"题下著录《海中星占验》等6种著作共136卷。题名均首言"海中"。一些学者继张衡"海人之占"说,以为是航海技术经验总结。顾炎武《日知录》则判定"海中"即"中...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天文"题下著录《海中星占验》等6种著作共136卷。题名均首言"海中"。一些学者继张衡"海人之占"说,以为是航海技术经验总结。顾炎武《日知录》则判定"海中"即"中国",应与航海行为无关。然而考察《汉书》语言习惯,"海中"均指海上。《艺文志》"天文"类"海中星占"书之所谓"海中",应当不是顾炎武所谓"中国"。《淮南子》等文献所见以星象判定海上航行方向的情形,可以说明航海技术的进步。多种文化迹象表明,汉代"海上星占"书应包含海上天文观象的记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航海经验总结的性质,应当可以看作早期海洋学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天文 海中 星占 航海
下载PDF
天人相分:王安石“天变不足畏”星占观发微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逸之 朱汉民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35-46,共12页
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旨在推行新法,以往学者多从文本和政治两个维度进行探讨,然皆有其弊。事实上,王安石主张'天变不足畏'有'天人相分'的思想渊源,也有北宋诸儒先进的星占认知。至于宋神宗及诸儒否定这种观... 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旨在推行新法,以往学者多从文本和政治两个维度进行探讨,然皆有其弊。事实上,王安石主张'天变不足畏'有'天人相分'的思想渊源,也有北宋诸儒先进的星占认知。至于宋神宗及诸儒否定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君权天授'的考虑,而'天变不足畏'实为王安石、司马光等熙宁诸儒的理性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 星占 天人相分
原文传递
明马轼、马愈族属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明达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25,128,共14页
马轼、马愈父子是明朝前期两位不太引人注意的人物.马轼曾以星占服务于军中,又是著名的院体画家;马愈是书画家,以诗文书画与江南士有广泛交游.马氏父子的民族无明确记载,根据他们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特别从马轼的星占活动和马愈的<... 马轼、马愈父子是明朝前期两位不太引人注意的人物.马轼曾以星占服务于军中,又是著名的院体画家;马愈是书画家,以诗文书画与江南士有广泛交游.马氏父子的民族无明确记载,根据他们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特别从马轼的星占活动和马愈的<马氏日抄>对西域事物的特殊兴趣上,我们怀疑他们是回回阴阳人的后裔,是已经深度汉化的回回文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轼 马愈 星占 《马氏日抄》
原文传递
上古中国人的星辰大海
16
作者 王小盾 杨林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7,225,共16页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六种以“海中”为名的星占书,主要流传在汉代到唐代,是中国古代天文书的一个特殊品种。从今存约470条佚文看,它们是在阴阳五行等流行观念影响下,经由观察、形成理论、提出预测、加以验证等步骤形成的,一度...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六种以“海中”为名的星占书,主要流传在汉代到唐代,是中国古代天文书的一个特殊品种。从今存约470条佚文看,它们是在阴阳五行等流行观念影响下,经由观察、形成理论、提出预测、加以验证等步骤形成的,一度对社会风尚产生影响。鉴于华夏人的“四海”概念产自齐国,“海”一名出自齐语,其内涵联系于商代人的“玄冥”观念,可以判断,上古中国人对于“海”有两个基本认识:其一认为海是连天之水,因而陆续建立“盖天”“浑天”“宣夜”等宇宙意识,并在齐宣王、闵王时期形成“大九州”学说;其二认为“海”代表“晦暗”的神秘世界,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愿望,并在战国至汉初形成海上仙山传说和海上求仙风气。《海中占》是在这一背景上产生的,所以其占卜素材以殷周之际、秦汉之际为前后两界。考察《海中占》的来历,有助于揭示上古华夏人海洋观念和星占学的发展过程,以及齐国作为“海王之国”的文化贡献,进而理解上古华夏人面向星辰、大海而展开的知识追求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中占》 “海”和“冥” 星占 齐国
原文传递
星占、谶纬、天文及禁令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锐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2-64,共3页
一恩格斯指出:“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中国天文学也是起源于生产实践。中国历史上,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迁都安阳以后,就有甲骨文的历日资料遗存下来了。天文学产生后,有很多因素影响它的发展。比... 一恩格斯指出:“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中国天文学也是起源于生产实践。中国历史上,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迁都安阳以后,就有甲骨文的历日资料遗存下来了。天文学产生后,有很多因素影响它的发展。比如,古代社会很重视祭祀,为了按时祭祀,天文历法是绝对需要的。甲骨文中有很多是占卜每日吉凶的卜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天文历法 中国历史 游牧民族 星占 古代社会 谶纬 统治者 钦天监 公元前
下载PDF
扬雄赋作的天文书写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宜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扬雄赋作中使用了较多的天文星象,涉及恒星、行星与变星三大类十余种。扬雄赋中的星象与此前的赋作相比,其内涵有了明显变化,它们大都是把星象与现实社会政治对应起来,用来颂美天子之顺天应命、政治清明、仪仗威严等,具有鲜明的星占学... 扬雄赋作中使用了较多的天文星象,涉及恒星、行星与变星三大类十余种。扬雄赋中的星象与此前的赋作相比,其内涵有了明显变化,它们大都是把星象与现实社会政治对应起来,用来颂美天子之顺天应命、政治清明、仪仗威严等,具有鲜明的星占学色彩。这种表达方式的出现,既与扬雄本身具有星占学知识有关,亦与元、成之际今文经学和阴阳灾异思想取得绝对统治地位有关。由于扬雄的这种书写方式切合汉赋“宣上德以尽忠孝”的功能需要,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故对此后的赋家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们赋作中的星象亦大都具有星占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汉赋 天文 星占 先秦文学
下载PDF
占卜片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巍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1-117,共7页
一般地说,占卜就是使用某种方法,从超世俗界那里获知世俗消息,进而推测、预言未来人事的迷信活动。它作为一种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相当普遍的文化现象,又发生着持续的社会影响。本文拟就占卜的缘起、特点,以及如何看待占卜作些探讨,并主要... 一般地说,占卜就是使用某种方法,从超世俗界那里获知世俗消息,进而推测、预言未来人事的迷信活动。它作为一种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相当普遍的文化现象,又发生着持续的社会影响。本文拟就占卜的缘起、特点,以及如何看待占卜作些探讨,并主要以占星术为案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星术 美索不达米亚 布留尔 未来人 信仰 占卜术 巫术 小宇宙 大宇宙 星占
原文传递
试论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残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36-39,共4页
著名的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迄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帛书,也是先秦帛书的唯一实例。楚帛书是在1942年盗掘发现的,到今年刚好50年,这期间有海内外许午多学者作过精心研究,其重要性久为人所共识。近年出现的一些专著、论文,对帛书文字... 著名的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迄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帛书,也是先秦帛书的唯一实例。楚帛书是在1942年盗掘发现的,到今年刚好50年,这期间有海内外许午多学者作过精心研究,其重要性久为人所共识。近年出现的一些专著、论文,对帛书文字的考释更加深入细密,关于帛书内容的探讨也多新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文字 残片 弹库 湖南长沙 沙子 子弹 重要性 数术 原件 星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