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表述与表述中国 20世纪20、30年代“辱华电影”评论中的话语角力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轩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2,共9页
中国早期电影批评对于国族形象的评析主要集中在空间意义与种族意义上的中国,以达成"中国表述"的冲动。而在抗议辱华电影肆意"表述中国"的评论中,上海电检会代表的威权政治,洪深等左翼影人背后的精英意识,以及大众... 中国早期电影批评对于国族形象的评析主要集中在空间意义与种族意义上的中国,以达成"中国表述"的冲动。而在抗议辱华电影肆意"表述中国"的评论中,上海电检会代表的威权政治,洪深等左翼影人背后的精英意识,以及大众参与的民粹话语,客观上形成了多方话语的角力。这一角力过程,是以文化精英意识为引导,民粹话语为鼓动,而威权政治借机推行其文化统制的暗流涌动,左翼文艺精英与国民党当局借此达成了一种有限的话语共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辱华电影 《不怕死》 早期电影批评 他者形象 话语共谋
原文传递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光影见证——论1930年代前中国电影批评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轩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8-104,共7页
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交织着文化整合、民族意识、权威政治乃至社会功利等多方思潮的角力与博弈。电影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是现代性的物化表征,又是舶来思想的文化载体,更以其批评场域... 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交织着文化整合、民族意识、权威政治乃至社会功利等多方思潮的角力与博弈。电影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是现代性的物化表征,又是舶来思想的文化载体,更以其批评场域的形成为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提供了自我认同的公共空间。早期电影批评以其广阔繁荣的批评场域、多元复合的批评主体、渐趋自觉的批评意识和伦理教化的批评范式积极参与到了老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因此开拓了崭新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批评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批评场域 批评范式
下载PDF
从“诗话”到“影戏话”——试论中国早期电影批评的传统文体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轩 《学术探索》 2018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影戏"与"话"的联立,实则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话"的批评理路,以周瘦鹃《影戏话》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批评,在"考证故实"与"随性闲谈"两方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写作特质。究其成... "影戏"与"话"的联立,实则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话"的批评理路,以周瘦鹃《影戏话》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批评,在"考证故实"与"随性闲谈"两方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写作特质。究其成因,旧派文人的文化自足感与对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认同,均推动了早期电影批评对影片文本的积极介入姿态与评论者身份的显豁在场,进而促成了"影戏话"的上述文体特征。但电影艺术本身的叙事特质与旧派文人身份的自我标榜,消解了"影戏话"的文体诉求,最终并未形成中国电影批评写作的一种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 《影戏话》 周瘦鹃 早期电影批评
下载PDF
中国早期电影批评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传播——以《北洋画报》“电影专刊”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晏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电影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与审美想象的同时,也要完成对电影文化价值的正确定位。在电影批评中植入符合人类多元文化取向与国家核心利益的文化价值观,是电影学界应该肩负的使命。选取《北洋画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画报中电影评论内... 电影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与审美想象的同时,也要完成对电影文化价值的正确定位。在电影批评中植入符合人类多元文化取向与国家核心利益的文化价值观,是电影学界应该肩负的使命。选取《北洋画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画报中电影评论内容来展现中国早期电影批评风貌,并通过实例探讨早期中国电影批评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方式与传播特色,为中国早期电影研究开拓新思路,同时也为"接近电影原生形态的电影史结构方式"提供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批评 传统文化价值观《北洋画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