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s of Frost-free Period and Its Impact on Grain Yields in Henan Province during 1961-2013 被引量:4
1
作者 闫军辉 傅辉 +1 位作者 周红升 徐新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8期1588-1591,1692,共5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frost dates to global warming and its influences on grain yield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frost date series defined by daily minimum ground temperature, th...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frost dates to global warming and its influences on grain yield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frost date series defined by daily minimum ground temperatu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 frost date (FFD), last frost date (LFD) and frost-free period (FFP) wer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extending FFP on major crop yields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FFD showed a significantly delaying trend of 2.2 d/10 y, and LFD presented an advancing trend of 2.4 d/10 y. FFP extended at a rate of 4.5 d/10 y due to the later FFD and earlier LFD. The most obvious trend of FFD was in westem Henan, while the most significant trend of LFD and FFP oc- curred in south central parts of the study area. However, in eestem region, the trends of FFD, LFD and FFP were not so obvious. Major crop yield showed a sig- 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frost-free period for Henan during 1961-2013. The yields of grain, rice, wheat, and maize increased by 79.5, 90.0, 79.5 and 70.5 kg/hm2 with FFP extending by one 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ly minimum ground temperature Frost-free period Grain yield Henan province 1961-2013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05
2
作者 郭志梅 缪启龙 李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8-454,共7页
文章分析了1951~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下,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态势十分明显;东... 文章分析了1951~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下,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态势十分明显;东北地区的增温大于西北和华北地区;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冬季增温比夏季显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大多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变暖突变.9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地区的气温明显偏高.但是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温的多年变化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下载PDF
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35
3
作者 王翠花 李雄 缪启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1-447,共7页
利用1951~2000年全国241个测站1、4、7、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及年平均的日最低气温资料,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并对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的日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日最低气温的... 利用1951~2000年全国241个测站1、4、7、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及年平均的日最低气温资料,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并对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的日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是极为显著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北方地区的增温比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更加明显。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日最低气温发生了近50年来的第一次变暖突变,此次变暖的趋势并不明显,而是以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80年代中期后,出现了趋势极为明显的第二次变暖突变。研究不同季节的资料还发现,在南方及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日最低气温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最低气温 变化特征 变暖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 被引量:99
4
作者 郭志梅 缪启龙 李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从1951-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来看。通过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下,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态势十分明显;东... 从1951-2000年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来看。通过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下,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态势十分明显;东北地区的增温大于西北和华北地区;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冬季增温比夏季显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大多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变暖突变。9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地区的气温明显偏高。但是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温的多年变化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气温变化特征 50年 突变性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20世纪80年代 平均气温 全球气候变暖 2000年 年变化特征 变化趋势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90年代 增温 中后期 特殊性 西北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8
5
作者 王堰 李雄 缪启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195 1~ 2 0 0 0年的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 :青藏高原近 5 0年来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温态势 ;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日最高气温的增温更显著 ;... 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195 1~ 2 0 0 0年的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 :青藏高原近 5 0年来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温态势 ;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日最高气温的增温更显著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气温明显偏高 ;但也有新的特点即 :一月份日最高气温进入 90年代不但没有变暖这反而是降底的 ;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的变暖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年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下载PDF
MOS温度预报中最优训练期方案 被引量:69
6
作者 吴启树 韩美 +1 位作者 郭弘 苏同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6-434,共9页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 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 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法为取预报日之前和前1年预报日之后相同日数的样本混合而成,分1年期或多年期。结果表明: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优于滑动训练期方案和传统季节固定期分类方案,且2年期优于1年期。以不同周期确定最佳训练期日数的方案应用对比显示,以年为评估周期优于以月为评估周期以及更短时间周期。在2015年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预报中,基于上年度评估所得最佳训练期日数,2年期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较ECMWF模式细网格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预报,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预报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训练期 准对称方法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54
7
作者 张霞 钱锦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1期111-114,120,共5页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按轻微、中度和重度3级霜冻强度,分析了太原市霜冻发生的基本特征;采用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变化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异常发生情...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按轻微、中度和重度3级霜冻强度,分析了太原市霜冻发生的基本特征;采用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变化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太原市轻微霜冻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d。与轻微霜冻相比,中度、重度霜冻平均初霜冻日分别推后9d和23d,平均终霜冻日分别提前11d和24d,平均无霜冻期分别延长20d和47d。2)各级霜冻强度下,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20世纪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表现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3)在d:0.05显著水平下,太原市各级霜冻的初霜冻日呈现显著的推后趋势、终霜冻日呈现显著的提前趋势以及无霜冻期呈现显著的延长趋势,以重度终霜冻日提前趋势最显著。4)太原市轻微偏早初霜冻、中度偏晚终霜冻和重度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达15%以上,其余各级异常霜冻的发生频率在5%~10%;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5)太原市轻微异常初霜冻对秋粮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异常初霜冻会使大白菜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春播幼苗主要受到特晚终霜冻的影响;冬小麦遭受终霜冻危害的平均频率为5年一遇,尤以拔节后5d内发生的频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终霜冻 异常霜冻指标 累积滤波器法 太原市
下载PDF
西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1
8
作者 班军梅 缪启龙 李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51,共6页
通过对中国西南地区1951~2000年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呈升温态势,在1998年达到50... 通过对中国西南地区1951~2000年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呈升温态势,在1998年达到50年来最高值;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来日最高气温呈降温态势,其年际变化大于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的下降对平均气温影响大;日最低气温总体上呈升温态势,冬季1月升温比夏季7月显著;冬季气温在80年代为暖期;夏季气温在50年代为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下载PDF
近50年我国霜期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国复 许艳 +2 位作者 朱燕君 张洪政 廖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67,共7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1954—2003年中国677个站霜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特征,揭示了近50年来我国不同地域霜期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霜期的响应。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地区外,我国...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最新整编的1954—2003年中国677个站霜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特征,揭示了近50年来我国不同地域霜期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霜期的响应。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地区外,我国霜期呈缩短的趋势,并且霜期显著缩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日期呈推迟趋势而终霜日期呈提前趋势,这可能与日最低气温、日最低0cm地温的不断升高有关,而初霜日期的推迟和终霜日期的提前最终导致霜期的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期 时空分布特征 线性趋势 最低气温 最低0cm地温
下载PDF
长江流域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47
10
作者 丁斌 顾显跃 缪启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1-536,共6页
分析了1951~2000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在20世纪50年代明显偏高,60~80年代波动... 分析了1951~2000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在20世纪50年代明显偏高,60~80年代波动下降,80年代中后期以后有所上升,90年代较80年代增温0.3℃-0.6℃之间;同时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温呈现不同的态势,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在6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而平均日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均以降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下载PDF
1951—2008年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钱锦霞 武捷 班胜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7-289,共3页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天;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天;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太原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2天/10年、-1.8天/10年和4.0天/10年;无霜冻期的延长趋势通过了α=0.001的显著性检验;太原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7%,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5.5%,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2%,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6.9%;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初终霜冻 变化趋势 太原市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在实时业务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冯汉中 陈永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68,共5页
简要介绍了支持向量机 (SupportVectorMachine ,简称SVM)回归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介绍了基于SVM回归方法 ,利用 1 990~ 2 0 0 0年 1~ 1 2月ECMWF北半球的50 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的 0小时分析场资料构造预报因子 ,建立德阳... 简要介绍了支持向量机 (SupportVectorMachine ,简称SVM)回归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介绍了基于SVM回归方法 ,利用 1 990~ 2 0 0 0年 1~ 1 2月ECMWF北半球的50 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的 0小时分析场资料构造预报因子 ,建立德阳市 5个代表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SVM回归预报模型及其在业务化运用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500hPa 业务化 地面气压 预报 支持向量机 SVM 实时业务
下载PDF
主要生育期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成林 李彤霄 刘荣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1-940,共10页
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象资料、1981—2014年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与DSSAT-CERES Wheat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冬小麦播种—返青、... 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气象资料、1981—2014年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与DSSAT-CERES Wheat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冬小麦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3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播种—返青期日照时数按40.09 h·(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P<0.05),返青—抽穗期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同时大幅升高。冬小麦幼穗分化随着抽穗前日最低气温的升高按2.9 d·(10a)^(-1)的速率而提前结束,返青前气候变化对后续生育进程有持续影响,气象因子与播种—抽穗期、播种—成熟期持续日数以负相关关系为主。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当前河南麦区播种—返青期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有增产作用,气象因子贡献率平均为0.758;返青—抽穗期气候变化使穗密度和穗粒数平均减少2.74%和3.94%,大于抽穗—成熟期。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小麦高产和稳产均受影响,代表站点播种—返青、返青—抽穗、抽穗—成熟期分别平均减产1.6%、6.3%和4.8%,其中播种—返青、抽穗—成熟期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日最高气温,而返青—抽穗期是日最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主要生育期 气候变化 DSSAT-CERESWheat模型 气象因子 最低气温
下载PDF
中国近50a来日最低气温的时间演变特征 被引量:36
14
作者 史岚 王翠花 +1 位作者 李雄 缪启龙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0-307,共8页
利用 195 1~ 2 0 0 0年全国 2 4 1个测站 1、4、7、10月 (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 )及年平均的日最低气温资料 ,将全国划分为 8个区域 ,并对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的日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 利用 195 1~ 2 0 0 0年全国 2 4 1个测站 1、4、7、10月 (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 )及年平均的日最低气温资料 ,将全国划分为 8个区域 ,并对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的日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是极为显著的 ,尤其是 80年代中期之后 ,北方地区的增温比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更加明显。 70年代中期前后 ,日最低气温发生了近 5 0 a来的第一次变暖突变 ,此次变暖的趋势并不明显 ,而是以波动的形表现出来 ,80年代中期之后 ,出现了趋势极为明显的第二次变暖突变。通过对不同季节资料的研究还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50a 最低气温 时间演变特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近40a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汪青春 张国胜 +3 位作者 李林 王志峻 胡玲 祁如英 《干旱气象》 2004年第4期29-33,共5页
利用柴达木盆地6个代表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月降水资料以及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对盆地4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充分利用变化了的农业气候资源,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特征 柴达木盆地 最低气温 月降水资料 代表站 平均气温 农业气候资源 利用 农业影响 农业生产
下载PDF
Projection of climate extremes in China,an incremental exercise from CMIP5 to CMIP6 被引量:34
16
作者 Huanhuan Zhu Zhihong Jiang Laurent L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24期2528-2537,M0004,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projections of climate extremes over China under global warming of 1.5,2,and 3℃ above pre-industrial(1861–1900),based on the latest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simul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projections of climate extremes over China under global warming of 1.5,2,and 3℃ above pre-industrial(1861–1900),based on the latest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simulations.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what produced by the precedent phase of the project,CMIP5.Model evaluation for the reference period(1985–2005)indicates that CMIP6 models outperform their predecessors in CMIP5,especially in simulating precipitation extremes.Areal averages for changes of most indices are found larger in CMIP6 than in CMIP5.The emblematic annual mean temperature,when averaged over the whole of China in CMIP6,increases by 1.49,2.21,and 3.53℃(relative to1985–2005)for 1.5,2,and 3℃ above-preindustrial global warming levels,while the counterpart in CMIP5 is 1.20,1.93 and 3.39℃ respectively.Similarly,tot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by 5.3%,8.6%,and16.3%in CMIP6 and by 4.4%,7.0%and 12.8%in CMIP5,respectively.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anges for extreme indices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in both CMIP5 and CMIP6,but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reases in CMIP6 over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China for the hottest day temperature,and South China for the coldest night temperature.In the sou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and most regions around40°N,CMIP6 shows higher increases for both total precipitation and heavy precipitation.The projected difference between CMIP6 and CMIP5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physical upgrading of climate models and largely independent from their emission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extremes Global warming targets Climate model assessment CMIP6-CMIP5 comparison China regional climate
原文传递
杭州冬季塑料大棚内气温变化特征及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 被引量:23
17
作者 范辽生 朱兰娟 +1 位作者 柴伟国 金志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5,共8页
利用2010-2012年冬季塑料大棚内外气象资料,分析晴天、多云、寡照3种天气类型下的单、双层棚内气温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适于杭州地区的棚内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单、双层棚内气温变化趋... 利用2010-2012年冬季塑料大棚内外气象资料,分析晴天、多云、寡照3种天气类型下的单、双层棚内气温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适于杭州地区的棚内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单、双层棚内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晴天、多云条件下日变化剧烈,阴雨寡照下较平缓。棚内日最低气温在晴天、多云条件下比寡照时低,易出现低温危害。棚内外日最低气温温差单层棚平均为2.0℃,双层棚平均3.0℃。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单、双层棚内日最低气温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小于1.0℃和0.5℃,晴天、多云和寡照3种天气类型下,单层棚分别为0.5℃、1.3℃和0.7℃,双层棚分别为0.4℃、0.3℃和0.5℃;实际预报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双层膜 气温 最低气温 预报模型
下载PDF
日平均气温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19
18
作者 叶芝菡 谢云 刘宝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1-426,共6页
日平均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有 2种计算方法 :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 ,4个定时气温平均 .为了比较 2种方法计算的日平均气温是否有显著差异 ,说明何种方法更接近实际日平均气温 ,选择我国 8个气象站冷年、正常年、暖... 日平均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有 2种计算方法 :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 ,4个定时气温平均 .为了比较 2种方法计算的日平均气温是否有显著差异 ,说明何种方法更接近实际日平均气温 ,选择我国 8个气象站冷年、正常年、暖年的日气温资料和北京密云 1991年中 2 8d每日整点气温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2种方法得到的日均温差异显著 ,但极值平均温与实际日平均气温 (2 4h整点气温的平均 )、四时平均温与实际日平均气温均无显著差异 ,其中四时平均温接近实际日平均气温的程度略好 .另外 ,2种方法的差异基本无年际间的差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气候特征 极值平均温 四时平均温
下载PDF
大同市近50年霜冻及其异常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梁进秋 贾利芳 +3 位作者 何正梅 高清兰 梁丽珍 徐鑫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S1期124-128,共5页
利用1958-2008年大同市逐日最低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正态分布原理分析了大同市近50a霜冻及其异常事件发生趋势。结果表明:初霜冻日的线性倾向率约以1.8d/10a的速度推后,终霜冻日约以1.7d/10a的速度提前,无霜冻期约以3d/10a的... 利用1958-2008年大同市逐日最低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正态分布原理分析了大同市近50a霜冻及其异常事件发生趋势。结果表明:初霜冻日的线性倾向率约以1.8d/10a的速度推后,终霜冻日约以1.7d/10a的速度提前,无霜冻期约以3d/10a的速度延长。从霜冻的异常特征分析,大同市初霜冻偏晚、终霜冻偏早及无霜期偏长异常事件发生概率偏多,而且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且呈递增趋势,而其它异常霜冻事件随年代均呈递减趋势。在近年来气候变暖的基础上,分析探讨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对提高当地霜冻灾害的预测和防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市 最低地温 霜冻事件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茶叶霜冻害精细化预警——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时睿 王治海 +2 位作者 金志凤 邱新法 孙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79-2987,共9页
霜冻是茶叶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危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浙江省70个基本气象站、松阳县2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以及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30 m分辨率DEM数据,通过GIS技术、混合插值法,建立了... 霜冻是茶叶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危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浙江省70个基本气象站、松阳县2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以及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30 m分辨率DEM数据,通过GIS技术、混合插值法,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日最低气温空间推算模型,并采用日最低气温作为茶叶霜冻害预警指标,结合ZY-3卫星遥感数据提取的茶树种植区分布图,开展了浙江省松阳县茶叶霜冻害精细化预警。结果表明:细网格日最低气温空间推算模型的绝对误差平均0.35℃,相对误差平均2.83%,推算精度高;茶叶霜冻害精细化预警时效8 d,空间分辨率30 m×30 m;2017年3月15日的茶树霜冻害预警效果良好,预估茶园受灾面积2340.0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0.6%;其中,轻度霜冻害面积1939.4 hm^2,中度霜冻害面积367.2 hm^2,重度霜冻害面积34.9 hm^2,分别占全县茶园面积的25.35%、4.80%和0.46%;实地调查结果与预估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霜冻害 最低气温 细网格模型 精细化预警 松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