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绿藻病的现状与发病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60-264,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的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 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的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的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及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仅是中型及小型两种。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的诊断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无绿藻病的治疗至今尚无明确的方案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抗真菌药物 真菌鉴定
下载PDF
无绿藻的微生物学特性和菌种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金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95-100,共6页
无绿藻是直径3~30μm不等的单细胞微生物,进行无性繁殖,内含特征性内孢子。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散发疾病,目前认为小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P.blaschkeae和P.cutis对人有致病性。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是无绿藻分型鉴定的传... 无绿藻是直径3~30μm不等的单细胞微生物,进行无性繁殖,内含特征性内孢子。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散发疾病,目前认为小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P.blaschkeae和P.cutis对人有致病性。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是无绿藻分型鉴定的传统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菌株鉴定至亚种或变种,成为无绿藻分型鉴定又一重要手段。为提高对无绿藻这一条件致病真菌认识,该文对无绿藻的分类、流行病学、结构特征、药物敏感性及鉴定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分类 药物敏感性 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下载PDF
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对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3
作者 陈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对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报道我院2024年1月发现的1例小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病例的检查过程,并回顾既往文献22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病例。结果连同本文报道1例,共分析23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病... 目的探讨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对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报道我院2024年1月发现的1例小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病例的检查过程,并回顾既往文献22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病例。结果连同本文报道1例,共分析23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病例,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3例患者中,只有8例标本同时直接涂片镜检,其中4例观察到无绿藻的特征形态,另外4例为阴性。通过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观察到无绿藻的有2例,其特征性的内孢子结构清晰,呈车轮状或山竹样排列。结论标本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灵敏度高,能快速识别无绿藻的特征性内孢子,有助于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荧光染色 直接镜检 绿藻 手部感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无绿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悦 朱巍巍 +4 位作者 刘锦燕 李文静 王影 史册 项明洁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97-101,共5页
无绿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动物时主要引起乳腺炎,对人的感染则主要表现为皮肤感染、鹰嘴滑囊炎和系统性感染。目前临床上仍将镜检和生化反应作为鉴定该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耗时长,主观影响较大,加之国内尚对无绿... 无绿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动物时主要引起乳腺炎,对人的感染则主要表现为皮肤感染、鹰嘴滑囊炎和系统性感染。目前临床上仍将镜检和生化反应作为鉴定该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耗时长,主观影响较大,加之国内尚对无绿藻的认识不足,导致该菌的检出率较低。为提高对无绿藻的认识,文章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流行病学特征、鉴定、耐药性及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绿藻 内孢子 条件致病菌 鉴定 基因型
下载PDF
小型无绿藻的分离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世平 索继江 +4 位作者 虞瑞尧 冯峥 谢灵 胡冬梅 许晖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7,共5页
无绿藻(Prototheca)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1],可引起人畜共患的无绿藻病。在其所致人类疾病中,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损害、局限性感染、系统性无绿藻病[2]。本文于1997年从一名女患者面部丘疹处的皮肤结... 无绿藻(Prototheca)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1],可引起人畜共患的无绿藻病。在其所致人类疾病中,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损害、局限性感染、系统性无绿藻病[2]。本文于1997年从一名女患者面部丘疹处的皮肤结节活检,分离培养出一株无绿藻菌,并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直接组织压片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生化试验特性,确定为一例由小型无绿藻(Protothecawickerhamii)引起面部感染的无绿藻病。并对无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所引起的人类疾病,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菌 绿藻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无绿藻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3
6
作者 康俞莉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42-246,共5页
无绿藻是一种直径约3~30μm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表及体内,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目前主要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无绿藻进行鉴定。现已发现无绿藻属包括五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 无绿藻是一种直径约3~30μm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表及体内,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目前主要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无绿藻进行鉴定。现已发现无绿藻属包括五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仅为中型无绿藻基因型2、小型无绿藻和P.blaschkeae,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外伤和免疫力低下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无绿藻病被临床确诊。根据不同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对无绿藻病的治疗也有所区别。为了提高对无绿藻这一条件真菌及其致病性的认识,该文对其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致病性、临床表现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分子生物学鉴定 致病性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有助于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新哲 鲁莎 +4 位作者 蔡文莹 张军民 李家豪 林莉 席丽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对于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报道我科2022年3月发现的1例小型无绿藻致感染性指间关节炎病例的检查经过,并回顾1964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之间在PubMed、中国... 目的探讨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对于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报道我科2022年3月发现的1例小型无绿藻致感染性指间关节炎病例的检查经过,并回顾1964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之间在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上发表的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病例的主要病原学检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患者主要病原学检查方法的异同点,探讨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经删选,最终纳入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章18篇(21例病例)。病原学检查的主要方法为真菌培养、组织病理,而真菌直接镜检常常被忽略。在22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同时行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检查,18例患者行真菌培养检查但未行真菌直接镜检,其余2例患者未行真菌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检查而依靠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有助于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但临床缺乏正确应用,值得引起重视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囊腔穿刺液 关节腔穿刺液 直接镜检 绿藻 感染性滑囊炎 感染性关节炎
下载PDF
4株威克汉姆无绿藻的鉴定及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良慧 郑敏玲 +2 位作者 黄秋萍 陈茶 屈平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4株无绿藻进行菌种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株酵母样微生物进行培养特性和形态学特征分析,商品化Vitek 2细菌鉴定系统(配套YST卡)和MALDI-TOF MS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PCR扩增其16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4株无绿藻进行菌种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株酵母样微生物进行培养特性和形态学特征分析,商品化Vitek 2细菌鉴定系统(配套YST卡)和MALDI-TOF MS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PCR扩增其16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该4株微生物在沙保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 d可形成灰白色、光滑、湿润的"酵母样真菌"菌落;光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囊,且其内含内孢子,形似桑葚状或草莓状,与酵母菌的菌体形态差异显著;Vitek YST和MALDI-TOF MS系统,均鉴定为威克汉姆无绿藻。该4株微生物同时存在代表原核生物的16S rRNA基因以及代表真核生物的28S rRNA基因,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与威克汉姆无绿藻相似度最高,在99.7%以上;28S rRNA基因经克隆测序发现其存在多拷贝,且同一菌株不同克隆序列之间相似度在91.9%~100%。16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均显示,该4株微生物与威克汉姆无绿藻聚类在同一个分枝。结论该4株微生物可鉴定为威克汉姆无绿藻,且单拷贝的小亚基16S rRNA更适合作为其菌种鉴定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无绿藻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分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静 刘锦燕 +3 位作者 史册 王影 孙景勇 项明洁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以基因序列为鉴定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其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分子鉴定无绿藻的"金标准"。该文对近年来应用在无绿藻鉴定和分型方面的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 以基因序列为鉴定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其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分子鉴定无绿藻的"金标准"。该文对近年来应用在无绿藻鉴定和分型方面的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phism,SSCP)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分子生物学 质谱
下载PDF
无绿藻PCR ITS1-ITS2基因分型法的建立及应用
10
作者 赵悦 朱巍巍 +4 位作者 刘锦燕 孟玲宁 王珏婷 李文静 项明洁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建立无绿藻(Prototheca)PCR ITS1-ITS2基因鉴定分型方法,并通过系统发育树以研究各型别无绿藻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抽提5株无绿藻临床分离菌株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ITS1及ITS2区后,根据该区域核苷酸片段的差异进行基因分型,借... 目的建立无绿藻(Prototheca)PCR ITS1-ITS2基因鉴定分型方法,并通过系统发育树以研究各型别无绿藻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抽提5株无绿藻临床分离菌株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ITS1及ITS2区后,根据该区域核苷酸片段的差异进行基因分型,借助MEGA6.0软件建立系统发育树,并通过SSU rDNA测序加以验证。结果 5株菌株中,1株鉴定为P.zopfii hydrocarbonea,2株鉴定为P.wickerhamii。虽然由于数据库中缺乏P.zopfii portoricensis菌株ITS序列导致1、2号菌株不能被鉴定,但ITS区系统发育树中这两株菌仍被归为P.zopfii中独立的一簇,与SSU rDNA系统发育树相近,证明此分型方法无误。结论 PCR ITS1-ITS2基因分型法可作为一种有效基因分型方法用于鉴定和监测无绿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绿藻 基因型 鉴定 ITS区
下载PDF
1例无绿藻菌所致皮肤感染病人的护理
11
作者 周旋 赵小丹 吴园园 《全科护理》 2023年第7期1003-1004,共2页
总结1例无绿藻菌所致皮肤感染病人的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组建多学科团队;创面的疼痛管理及处理流程;创面护理的注意事项及其他护理。经过1个月的精心护理,病人病情好转,疼痛评分由9分降至2分,创面面积由125 cm^(2)缩小至4 cm^(2... 总结1例无绿藻菌所致皮肤感染病人的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组建多学科团队;创面的疼痛管理及处理流程;创面护理的注意事项及其他护理。经过1个月的精心护理,病人病情好转,疼痛评分由9分降至2分,创面面积由125 cm^(2)缩小至4 cm^(2)出院,出院1个月后随访创面完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真菌感染 皮肤感染 护理
下载PDF
真菌病
12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1994年第4期200-202,共3页
941836 面部皮肤中型无绿藻病国内首例报告/吕桂霞…//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39~140 女,13岁。2年前在右侧面颊部出现数个小丘疹,渐增多,融合。见右颊部有边界较清的丘疹、红斑,融合成片,约5.0cm×5.0cm,中心糜烂呈脐凹... 941836 面部皮肤中型无绿藻病国内首例报告/吕桂霞…//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39~140 女,13岁。2年前在右侧面颊部出现数个小丘疹,渐增多,融合。见右颊部有边界较清的丘疹、红斑,融合成片,约5.0cm×5.0cm,中心糜烂呈脐凹状。组织切片真皮浅层有约4~10um孢子,壁厚。痂皮直接涂片镜下见大量圆形、近圆形的孢子。组织液和痂皮培养镜检未见菌丝与芽孢,所见与直接镜检一致。根据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结构、放线菌酮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脐凹 颊部 直接涂片 中华皮肤科杂志 真皮浅层 直接镜检 绿藻 痂皮 组织切片
下载PDF
无绿藻对小鼠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康俞莉 赵颖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 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 h、24 h、48 h,分... 目的 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 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 h、24 h、48 h,分别收集T淋巴细胞,留取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 从共培养2h开始,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17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共培养8h后趋于稳定(P<0.05);从共培养2h开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逐渐升高,8h后出现下降,24h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 在与T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无绿藻抑制了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但是在最初2~8h可以促进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TH17 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面部皮肤中型无绿藻病国内首例报告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3 位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曾学思 李安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9-140,T001,2,共4页
我们于1992年从安徽淮北农村一13岁女孩面部皮损处分离到一株无绿藻菌。根据其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结构、放线菌酮试验、耐热试验及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结合皮屑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特征,最后确定为中型无绿藻。
关键词 中型绿藻 绿藻 皮肤真菌病
原文传递
中国无绿藻病发病的现状分析及其诊治 被引量:6
15
作者 章强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2期65-67,共3页
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 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手段。含特征性的内孢子是无绿藻属鉴定的一个重要特征。发病以皮肤无绿藻病多见,系统感染少见。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按照中国的人口及环境状况,无绿藻病实际发病率可能远远超过目前的文献报道数,主要由于此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同时,对此菌的鉴定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目前无绿藻病的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大型绿藻 中型绿藻 小型绿藻
下载PDF
无绿藻的表型及其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章强强 赵颖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1期9-12,25,共5页
目的通过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正确鉴定无绿藻及其变种。方法回顾、总结与分析无绿藻的形态与结构、表型特征及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通过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鉴定2株来自脑... 目的通过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正确鉴定无绿藻及其变种。方法回顾、总结与分析无绿藻的形态与结构、表型特征及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通过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鉴定2株来自脑脊液及淋巴结的无绿藻:中型无绿藻碳水化合物变种及中型无绿藻波多黎各变种,并展示相关照片。结论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的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手段。对无绿藻菌种的鉴定除了菌落形态、镜下结构外(含内孢子的孢子囊是无绿藻属的重要特征),糖类、醇类的同化利用,温度试验,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将有助于菌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绿藻碳水化合物变种 中型绿藻波多黎各变种 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下载PDF
全球近10年无绿藻病例报道文献的回顾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炫皓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310-315,共6页
该文系统性地回顾分析了人类无绿藻病在近10a来的发病率及其趋势,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全球至今已报道190例无绿藻病,约33%的无绿藻病例在近10a内发生;系统性无绿藻发病率在近... 该文系统性地回顾分析了人类无绿藻病在近10a来的发病率及其趋势,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全球至今已报道190例无绿藻病,约33%的无绿藻病例在近10a内发生;系统性无绿藻发病率在近10a病例数与皮肤型无绿藻病基本持平。我国大陆地区总共报道有9例无绿藻病,大约占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已有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总数的50%。无绿藻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标本的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仍然是该病治疗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药物。提示无绿藻病在近10a中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系统性无绿藻发病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中型绿藻 小型绿藻
下载PDF
皮肤无绿藻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俞莉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皮肤无绿藻病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皮肤无绿藻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关键词 皮肤绿藻 发病机制 大型绿藻 中型绿藻 小型绿藻
下载PDF
奶牛中型无绿藻性乳房炎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寒琪 高健 +2 位作者 吴桥兴 高阳 韩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5,I0001,共4页
目前已有12个国家报道无绿藻性奶牛乳房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公共安全存在潜在的危害。2010年春季,北京地区某奶牛场暴发中型无绿藻引起的临床型乳房炎。从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10头奶牛的11个乳区分离到8株酵母样微生物,鉴定为中型... 目前已有12个国家报道无绿藻性奶牛乳房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公共安全存在潜在的危害。2010年春季,北京地区某奶牛场暴发中型无绿藻引起的临床型乳房炎。从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10头奶牛的11个乳区分离到8株酵母样微生物,鉴定为中型无绿藻。用16种抗生素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中型无绿藻仅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同化试验证明该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和丙三醇。本试验在我国首次报道了中型无绿藻能引起奶牛临床型乳房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绿藻 奶牛乳房炎 抗生素敏感性
下载PDF
无绿藻病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影 刘锦燕 +2 位作者 史册 李文静 项明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5-768,共4页
无绿藻病是由条件致病菌无绿藻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无绿藻病以皮肤型多见,也可表现为鹰嘴滑囊及纤维组织感染或系统性感染。由于已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数有限,其发病机... 无绿藻病是由条件致病菌无绿藻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无绿藻病以皮肤型多见,也可表现为鹰嘴滑囊及纤维组织感染或系统性感染。由于已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数有限,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微生物学检查易被误认为酵母菌而漏检。为了提高对无绿藻病的认识,该文分析总结国内外已报道的无绿藻病,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特征、治疗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藻 发病机制 小型绿藻 中型绿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