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陀论师有相无相辨
1
作者 郑屹君 《中国佛学》 2023年第1期220-231,共12页
难陀论师,是注释世亲《唯识三十颂》的十大论师之一,其观点在《成唯识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仅次于护法和安慧,但历来缺乏对其学说的充分认识。关于其有相唯识或无相唯识的判属,吕澂先生认为难陀是无相唯识的代表,现似已成学界定论。本... 难陀论师,是注释世亲《唯识三十颂》的十大论师之一,其观点在《成唯识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仅次于护法和安慧,但历来缺乏对其学说的充分认识。关于其有相唯识或无相唯识的判属,吕澂先生认为难陀是无相唯识的代表,现似已成学界定论。本文则通过考察难陀唯识学说的实际内涵,做出难陀属于有相唯识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陀 相唯识 相唯识 依他起性
下载PDF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续一)
2
作者 张化蒙 《浙江佛教》 200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继承整理、弘传弥勒之瑜伽学者,当首推无著(Asanga)菩萨。而纵观无著菩萨整个佛学思想,评其特色者,则并非瑜伽(Yoga),乃是法相(abhidharrna),故笔者将无著学定名为“法相学”。法相学,严格来讲应称之为“大乘法相学”或“大乘阿... 继承整理、弘传弥勒之瑜伽学者,当首推无著(Asanga)菩萨。而纵观无著菩萨整个佛学思想,评其特色者,则并非瑜伽(Yoga),乃是法相(abhidharrna),故笔者将无著学定名为“法相学”。法相学,严格来讲应称之为“大乘法相学”或“大乘阿毗达磨”。阿毗达磨佛教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早期佛教的绝对主流,其中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瑜伽学 唯识 起源 因明学 相唯识 相唯识
下载PDF
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
3
作者 慧仁 《法音》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9,共11页
关键词 印度 佛学理论 相唯识 相唯识 理论差异 二分 唯识 认知形式 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