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红兵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研究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一方面应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准则出发,开出生态文化观念的新维度;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 研究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一方面应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准则出发,开出生态文化观念的新维度;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注现实、谋求现实解决途径的主体精神。佛教生态观的建构应以佛教缘起论为理论基石,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俗谛(现实层面)和真谛(精神层面),在当前应着重关注前者。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在佛教缘起论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论、无我论、生命观、慈悲观、净土观等生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态观 缘起 整体 无我 生命观 净土观
下载PDF
论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被引量:8
2
作者 邓绍秋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1-63,共3页
禅宗自然观蕴藏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其哲学基础是缘起论与无我论。禅宗自然观包括性即自然、修行的自然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等三个方面。研究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缘起 无我 禅宗 自然观 生态美学智慧
下载PDF
佛教生态观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红兵 《五台山研究》 2008年第2期60-64,共5页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生态观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内在价值论、慈悲观、净土观、传统佛教生态伦理...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生态观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内在价值论、慈悲观、净土观、传统佛教生态伦理实践等方面大体勾勒出了佛教生态观的整体轮廓。不足之处是缺乏理论深度,未能把握佛教生态观区别于西方生态文化观念的理论特质,从佛教理论自身的观念出发建构具有佛教自身特质的生态理论体系。相比较而言,港台佛教界关于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讨论更为深入。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杨惠南关于建立人间佛教的深层生态学的主张、"心、境并建"的环保实践观念,以及杨惠南、林朝成等对佛教环保实践社会政治层面的关注等。其研究从大乘佛教理念出发,不仅是对当代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批判,而且触及到传统佛教偏重心灵解脱,忽视外在环境建设的偏向,相对而言更深刻、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态观 研究现状 港台佛教 整体 无我 生命观 净土观
下载PDF
论禅宗的生态美学智慧 被引量:5
4
作者 邓绍秋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15,共3页
禅宗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缘起论与无我论是它的哲学基础。禅宗生态美学智慧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2 )禅宗生命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3)禅宗心性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4 )禅宗认识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 禅宗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缘起论与无我论是它的哲学基础。禅宗生态美学智慧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2 )禅宗生命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3)禅宗心性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4 )禅宗认识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5 )禅宗解脱论的生态美学智慧。研究禅宗生态美学智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生态 生态美学智慧 缘起 无我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杨度的佛学思想与晚期的思想转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念群 《求索》 1986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政治家、思想家是在弥漫着禅意佛理的宗教氛围中,各自呈现出他们千姿百态的政治面貌。有的军阀、官僚、政客在失势之后,隐居禅林,企图再举。有的人士以佛教与政治风云相结合,借助于端坐莲花台宝...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政治家、思想家是在弥漫着禅意佛理的宗教氛围中,各自呈现出他们千姿百态的政治面貌。有的军阀、官僚、政客在失势之后,隐居禅林,企图再举。有的人士以佛教与政治风云相结合,借助于端坐莲花台宝座的机缘沉思探索,从而铸造出自己济世救人,积极入世的政治理论体系。在中国近代佛教史序列中,杨度可以说是一位往往被人忽视的佛学改造者。他从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一变而为参禅论佛的居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度 佛学思想 禅宗 思想转变 无我 无念 “帝王之学” 共产主义思想 佛理 庄禅
下载PDF
斯奈德的无我论与寒山物我合一的思想共鸣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波阳 彭井 郭世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无我论在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诗歌里处处可见,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消除自我"的意识和"没有意念,只在物中"的创作理念。寒山诗的禅悦诗部分,尤其是在禅悟诗和禅趣诗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主客共泯和物我合... 无我论在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诗歌里处处可见,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消除自我"的意识和"没有意念,只在物中"的创作理念。寒山诗的禅悦诗部分,尤其是在禅悟诗和禅趣诗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主客共泯和物我合一的思想精髓,这与加里.斯奈德的无我论形成了深层次的思想共鸣。实际上,正因为具有这种共鸣,加里.斯奈德的诗歌才明显带有寒山诗的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无我 寒山 物我合一 思想共鸣
下载PDF
毛泽东的早期哲学思想(1913-1918年) 被引量:2
7
作者 齐光亮 刘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7-12,共6页
从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八年,毛泽东阅读了大量书籍,并写下了《讲堂录》、《伦理学原理批语》、《体育之研究》、《给黎锦煦的六封信》等学习心得、通信和文章。这些早期作品充分反映了青年毛泽东的政治抱负和哲学见解。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个人主义 伦理学原理 体育之研究 无我 早期哲学思想 杨昌济 二元 宇宙 唯我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人我关系论
8
作者 焦国成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1-33,共3页
本文分三大部分、十一章,外加导言和结语,共二十余万言。 导言:首述人我释义,次述人我关系的道德性。“人”这一语辞,在古代至少有六种含义,而与“我”对称,主要是指自我以外的他人、别人。“我”这一语辞。
关键词 人我关系 关系 中国古代人 无我 墨家 关系理 语辞 古代社会 杨朱 级型
原文传递
试论青年毛泽东早期历史观发展的轨迹 被引量:1
9
作者 方辉锦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06-108,共3页
青年毛泽东早期历史观的发展经历了由“五四”运动以前强调自我、杰出人物、思想理论和思想改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到“五四”运动以后重视民众的力量和作用、物质利益及全面改革,再到1920年底主张共产党领导、马列主义指导,强调... 青年毛泽东早期历史观的发展经历了由“五四”运动以前强调自我、杰出人物、思想理论和思想改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到“五四”运动以后重视民众的力量和作用、物质利益及全面改革,再到1920年底主张共产党领导、马列主义指导,强调暴力革命,建立劳农专政,使民众获得解放和自由这样一个曲折发展过程。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寻找民族解放、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道德和力量。他的认识不断弃旧纳新,拓展深化,从而逐步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早期历史观 发展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无我 唯我 民众联合动力 社会变革 社会发展 社会改革 暴力革命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英英 许清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6期15-18,共4页
青年毛泽东在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中间阶段,其中从“无我”到“唯我”的思想转变,便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更深刻地理解这次转变的重要意义。... 青年毛泽东在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中间阶段,其中从“无我”到“唯我”的思想转变,便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更深刻地理解这次转变的重要意义。研究毛泽东思想转变过程,不得不提到德国人弗里德里奇·沧尔生的《伦理学原理》,1917—1918年,毛泽东在读这本书时,写下了一万一千余字的批注。他存《【伦理学原理】批注》(以下简称《批注》)中写道:“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思想转变过程 无我 唯我 实现自我 伦理学原理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个性解放 批注
下载PDF
梁启超对佛教的理性研究及其局限
11
作者 刘晓华 《船山学刊》 2003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佛教的“五蕴论”及其对“无我论”的论证是梁启超对佛教的理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梁启超对佛教既持信仰又持理性分析的矛盾态度是对作为宗教的佛教在精神实质上与理智及科学存在着内在而深刻的矛盾的反映,这种矛盾最...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佛教的“五蕴论”及其对“无我论”的论证是梁启超对佛教的理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梁启超对佛教既持信仰又持理性分析的矛盾态度是对作为宗教的佛教在精神实质上与理智及科学存在着内在而深刻的矛盾的反映,这种矛盾最终使梁启超对佛教的理性研究不能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佛教 理性 “五蕴 无我
下载PDF
佛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12
作者 潘丹丹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佛教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重建人和世界的和谐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缘起论是佛教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成。"无我"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主张应以"无我"的胸怀对待世... 佛教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重建人和世界的和谐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缘起论是佛教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成。"无我"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主张应以"无我"的胸怀对待世间万物。佛教提倡一种整体论的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圆融无碍,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佛教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佛教的平等思想、慈悲思想和敬畏生命的思想。佛教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有助于协调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缘起 无我 整体 平等 慈悲
下载PDF
从主观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章太炎的本体论的探讨
13
作者 何成轩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3期39-46,共8页
一、世界是意志的表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例如日月星辰、地水火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等,是否是真实的存在?对这个问题,只要是思维正常而又不带偏见的人,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可是,章太炎从佛教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断然否定世界的客... 一、世界是意志的表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例如日月星辰、地水火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等,是否是真实的存在?对这个问题,只要是思维正常而又不带偏见的人,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可是,章太炎从佛教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断然否定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万事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他说: “这法相宗所说,就是万法惟心。一切有形的色相,无形的法尘,总是幻见幻想,并非实在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赖耶识 法相宗 真如缘起 章太炎 佛教 唯识 无我 主观唯心主义 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
下载PDF
试论经量部的学说
14
作者 高杨 《南亚研究》 1985年第4期46-51,4,共7页
经量部又称说转部(Saukantika),是部派佛教中产生最晚的学派。此派产生虽晚,但对以后佛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大、小乘对立时期,它和毗婆娑论师同为小乘佛教的代表,而瑜伽行派(Yogacara)和中观派则为大乘佛教的代表,并合称为印度佛教的... 经量部又称说转部(Saukantika),是部派佛教中产生最晚的学派。此派产生虽晚,但对以后佛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大、小乘对立时期,它和毗婆娑论师同为小乘佛教的代表,而瑜伽行派(Yogacara)和中观派则为大乘佛教的代表,并合称为印度佛教的四宗。约在公元一世纪时,经量部从毗婆娑论师即说一切有部中分化出来。与说一切有部的重论不同,经量部则偏重于经。由于所重的典笈不同,所以两派的基本观点也不相同。经量部认为现在实有,过去、未来无体,这就和说一切有部完全不同。经量部的这一基本观点,是在接受大众部的影响与批判说一切有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量部 原子 唯心主义 学说体系 部派佛教 大众部 大乘佛教 无我 小乘佛教 基本观点
原文传递
简析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型
15
作者 李小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6,共2页
在长沙一师求学的5年多的时间里,是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依据,展现了长沙一师的教师对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给观众清晰地展示了青年毛泽东在探求救国救民... 在长沙一师求学的5年多的时间里,是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依据,展现了长沙一师的教师对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给观众清晰地展示了青年毛泽东在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思想逐渐转变成熟的轨迹。全剧始终洋溢着催人奋进的基调,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 无我 唯我
下载PDF
印度佛教与当代生态学思想
16
作者 欧东明 《南亚研究季刊》 2000年第2期71-74,共4页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maintaining ecologic balance with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human beings.This article takes the initiative to expounds the issue of how to mainta...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maintaining ecologic balance with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human beings.This article takes the initiative to expounds the issue of how to maintain ecologic balance on the basis of a study of the Indian Buddhist idea about maintaining ecologic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佛教 当代生态学思想 无我
下载PDF
佛教“灵魂”理论浅探
17
作者 江亦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5年第5期53-58,共6页
本文对印度早期佛教的“灵魂”理论及其与婆罗门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原始佛教的“无我论”具有反对婆罗门唯心主义的倾向,因而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但随着佛教理论的发展,这种色彩逐渐消失了。
关键词 无我 五蕴 子部 部派佛教 原始佛教 婆罗门教 业报轮回 “灵魂” 正量 佛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