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施坚雅市场理论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3
1
作者 史建云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89,共20页
施坚雅的市场理论在中外学术界影响巨大 ,然而 ,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又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本文顺着施坚雅的思路 ,采用同样的规则 ,对其市场空间模型、密集循环过程、市场社区理论等 ,设想出了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探讨了理论... 施坚雅的市场理论在中外学术界影响巨大 ,然而 ,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又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本文顺着施坚雅的思路 ,采用同样的规则 ,对其市场空间模型、密集循环过程、市场社区理论等 ,设想出了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探讨了理论抽象与实证研究的差异。不是解读 ,不是批评 ,不是质疑 ,也不是商榷 ,只能说是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市场理论 市场空间模型 密集循环过程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镇、集发展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慈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7-39,共13页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本世纪30年代中国镇集的总数和2千人口以上的镇的数量提出了明确肯定的估计;并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镇集情况的对照分析,论证了近代中国镇集经济迅速发展这一主题。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数量分析 30年代 常住人口 集镇经济 农村市场 小城镇 国民政府 施坚雅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原文传递
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萧凤霞 刘志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1-56,共6页
广东省中山市的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自明代以后,随着沙田的大规模开发,大量的包佃人、耕夫和蛋民从四面八方移到这一带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村落和市镇。小榄就是这样一个由新沙田区中的定居点经过近五个世纪发展而成的新兴... 广东省中山市的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自明代以后,随着沙田的大规模开发,大量的包佃人、耕夫和蛋民从四面八方移到这一带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村落和市镇。小榄就是这样一个由新沙田区中的定居点经过近五个世纪发展而成的新兴市镇。有五十七个姓氏在镇上修建了祠堂,其中何、李、麦三姓最有势力。他们通过修撰缜密周详的族谱来炫耀其书香世胄的门第,构筑富丽堂皇的祠堂以显示其在地方上的威势。在1949年以前,这个仅有12,000人的镇内,就有387间祠堂和160座寺庙。菊花是这个镇特有的一种文化象征,据说,在几百年前最早的移民就是为菊花的吸引而在此地定居下来的。至今,这个镇仍被称为菊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中山小榄 宗族组织 区域社会经济 区域体系 文化活动 地方精英 施坚雅 族产 文化象征
下载PDF
人口流动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14
4
作者 行龙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流动 近代中国 城市史 中国近代 研究述评 农民离村 施坚雅 人口城市化 城市人口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王凌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32,共6页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中国人口 人口数量 人口比重 人口统计 清代人口 人口增长 施坚雅 四川人口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雍正年间的直隶州政策 被引量:13
6
作者 真水康树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6-91,共6页
在长达200多年的明代,直隶州的数量没有大的变化。依据万历《大明会典》,明代的直隶州的数量一共是45个。其中24个州分布在广西、云南与贵州三省。这24个州多是不领县的(只有4个州分别领1个县),而且16个州是土直隶州,它们在明代一直是... 在长达200多年的明代,直隶州的数量没有大的变化。依据万历《大明会典》,明代的直隶州的数量一共是45个。其中24个州分布在广西、云南与贵州三省。这24个州多是不领县的(只有4个州分别领1个县),而且16个州是土直隶州,它们在明代一直是一种不稳定的特殊存在,但是一进入清朝,这24个州都不再是直隶州了。因此,从清代直隶州的标准来看,明代也只有21个直隶州。经过顺治、康熙两朝,这21个直隶州体制一直没有变化。因此可以说,康熙朝的21个直隶州体制是基本上沿袭了明代直隶州制度。但到雍正年间,直隶州在数量上发生了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赋予了它作为行政机构的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隶州 雍正年间 施坚雅 清世宗 大清会典 雍正帝 地方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机构 事务 雍正时期
下载PDF
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以田林那善屯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富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40-47,80,共9页
文章以田林那善屯壮族的调查材料为基础 ,从婚姻类型、婚姻的缔结过程及婚姻地缘三方面论述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文中指出 :壮族婚姻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变迁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新的因素和内容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并... 文章以田林那善屯壮族的调查材料为基础 ,从婚姻类型、婚姻的缔结过程及婚姻地缘三方面论述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文中指出 :壮族婚姻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变迁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新的因素和内容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并非截然冲突和排斥 ,而是可以糅合共存的。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孕育产生新因素和内容的机制 ,新的因素和内容则往往套上传统的外衣而出现。外来的文化亦可在不与本民族文化相冲突的情况下 ,与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新的体系。反映那善壮族区域文化网络粘合方式的婚姻圈与市场圈、祭祀圈虽有重合 ,但不尽一致 ,美国学者施坚雅 (G .WilliomSkinner)在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体系理论 ,以及日本学者冈田谦在研究台湾乡村社会之后提出的祭祀圈理论 ,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壮族。传统婚姻圈的打破既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文化 壮族 形式和内容 民族文化 文化变迁 调查材料 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 有机结合 文化网络 美国学者 体系理论 中国农村 乡村社会 日本学者 婚姻圈 祭祀圈 施坚雅 冲突 市场
下载PDF
“中世纪城市革命”的再思考 被引量:16
8
作者 成一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7,共11页
自施坚雅归纳出“中世纪城市革命”的五个特点之后,这一命题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是,以往研究对这一命题的几个基础问题,即“市”、“坊”和“城外郊区”还缺乏深入研究,并且存在误解,这使得施坚雅提出的五个特点中有四点存在或多或少的问... 自施坚雅归纳出“中世纪城市革命”的五个特点之后,这一命题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是,以往研究对这一命题的几个基础问题,即“市”、“坊”和“城外郊区”还缺乏深入研究,并且存在误解,这使得施坚雅提出的五个特点中有四点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中世纪城市革命”这一命题必须要重新予以考虑。而且,当前“中世纪城市革命”的研究方法存在“预设前提”的现象;研究内容也局限在坊、市、城外郊区等少数问题上,忽略了城市中其他要素的研究;在研究时段上也缺乏足够的时间跨度,这些问题阻碍了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今后对唐宋城市的研究应该以长时段为主导,深入研究地方城市中各个要素的变化,客观分析唐宋之间地方城市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构成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中世纪城市革命 坊市制
原文传递
传统中国的市场与社会结构——对施坚雅中国市场体系理论和宏观区域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永华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3-139,共7页
27年前,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教授发表了他著名的论文:“中国农村的集市与社会结构”。在往后的一二十年中,施氏先后发表十来篇文章,对早期的理论加以修正、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影响了整整一代汉学家对中国的... 27年前,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教授发表了他著名的论文:“中国农村的集市与社会结构”。在往后的一二十年中,施氏先后发表十来篇文章,对早期的理论加以修正、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影响了整整一代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从70年代末开始,一些学者开始对施坚雅的理论提出挑战。如韩书瑞(Susan Naquin)孔飞力(PhiliP A.Kuhn)、黄宗智、萧凤霞等。但是,这些批评大都局限作者自己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集市 二十年 中心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汉学家 基层市场共同体 社会结构 宏观区域 手工业品
原文传递
唐宋城市研究学术史批判 被引量:12
10
作者 包伟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96,共19页
唐宋城市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研究领域,经常回顾其学术的发展过程,自觉反思研究方法,对维持其学术质量和深化认识尤为重要。本文以唐宋城市聚落研究为主体,归纳其学术史中的一些具体表现,分析推动诸种学术进步的因素,对代表性的论点和研... 唐宋城市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研究领域,经常回顾其学术的发展过程,自觉反思研究方法,对维持其学术质量和深化认识尤为重要。本文以唐宋城市聚落研究为主体,归纳其学术史中的一些具体表现,分析推动诸种学术进步的因素,对代表性的论点和研究方法,提出批判性的反思意见,对今后唐宋城市史学术研究的可行性思路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城市史 加藤繁 田平茂树 施坚雅
下载PDF
客家历史新探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肇庭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梁肇庭博士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12月至1982年1月在厦门大学进行短期研究.本篇为梁肇庭教授在历史系师生座谈会上的一次发言稿,运用西方社会学中的种族集团概念和区域经济系统观念,特别提出Ethnicity一词,以探讨客家... 梁肇庭博士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12月至1982年1月在厦门大学进行短期研究.本篇为梁肇庭教授在历史系师生座谈会上的一次发言稿,运用西方社会学中的种族集团概念和区域经济系统观念,特别提出Ethnicity一词,以探讨客家的历史.本刊特于发表,以便读者了解国外学术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集团 岭南地区 闽粤赣边区 区域系统研究法 东南沿海地区 罗香林 施坚雅 县志 贸易 文化特点
下载PDF
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桥驿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从1968年到1969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批研究中国的学者,连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和大西洋英国属地维尔京群岛的圣克鲁瓦,举行了几次以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讨论会。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施坚雅教授以这次讨论会上提出的... 从1968年到1969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批研究中国的学者,连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和大西洋英国属地维尔京群岛的圣克鲁瓦,举行了几次以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讨论会。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施坚雅教授以这次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为主,再加上其他的几篇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学术讨论会 1968年 维尔京群岛 斯坦福大学 大西洋 施坚雅 人类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成都平原乡村集镇与农民生活——兼论农村基层市场社区理论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德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67,共11页
1949年末1950年初,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在其《中国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一组系列论文中提出了"基层市场社区"理论,不仅对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共鸣,不少学者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个理论进行评述... 1949年末1950年初,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在其《中国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一组系列论文中提出了"基层市场社区"理论,不仅对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共鸣,不少学者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个理论进行评述,或赞同,或批评。我们利用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的档案资料和相关调查资料,考察当时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乡村集镇的关系,回应学术界对于施坚雅理论的相关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基层市场社区 农民 乡村集镇
下载PDF
施坚雅乡村市场发展模型与华北乡村社会转型的困境——以河北定州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奂平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制约等因素,中国长期处于以传统集市贸易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状态。根据施坚雅乡村市场发展模型,随着交通的现代化,传统集市将趋于消亡。但从华北的情况(以定州为例)看,交通的发展并没有导致乡村基层集市的消亡。这主要... 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制约等因素,中国长期处于以传统集市贸易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状态。根据施坚雅乡村市场发展模型,随着交通的现代化,传统集市将趋于消亡。但从华北的情况(以定州为例)看,交通的发展并没有导致乡村基层集市的消亡。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滞后等原因,集市等传统经济部门成为容纳乡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部门之一,表明华北乡村社会仍处于"内卷化"的困境之中,只有通过城市化,才有望走出这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乡村集市 社会转型 内卷化
下载PDF
“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再认识——以摩哈苴彝族村与周城白族村为例对施坚雅理论的检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炳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4,109,共10页
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中国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本文以摩哈苴彝族村和周城白族村的市场结构为例来检验这一理论,提出了"核心市场"与"外围市场"、"村内市... 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中国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本文以摩哈苴彝族村和周城白族村的市场结构为例来检验这一理论,提出了"核心市场"与"外围市场"、"村内市场"与"村外市场"的区分概念,认为市场是促进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构成与发育的重要因素,但不一定是必要的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施坚雅的"作为社会体系的市场结构"的基层市场理论似有修正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市场 社会结构 施坚雅 摩哈苴彝族村 周城白族村
原文传递
施坚雅中国城市发展区域理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君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4-68,118,共6页
施坚雅将中国城市史研究置于广阔的区域空间中,使西方对中国城市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所提出的理论以及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对于克服西方学界中国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确立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模式来阐述中国传统... 施坚雅将中国城市史研究置于广阔的区域空间中,使西方对中国城市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所提出的理论以及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对于克服西方学界中国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确立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模式来阐述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及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区域性发展 城市史 中国 城市发展
下载PDF
从川西集镇走出的中国学大师--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G.W.Skinner)教授专访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建民(问) 施坚雅(答) +2 位作者 汤芸(翻译) 彭文斌(校对) 胡冬雯(整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共6页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中国学大师施坚雅教授所创立的"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涉及了人类学、人口学、地理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多学科体系,为海内外各学界所广泛称道和长期引用。不太为人熟知的是这些丰碑性...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中国学大师施坚雅教授所创立的"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涉及了人类学、人口学、地理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多学科体系,为海内外各学界所广泛称道和长期引用。不太为人熟知的是这些丰碑性的理论构架均肇始于川西一隅,即成都东南郊区的高店子的点滴生活经验与施坚雅对城市化的长期兴趣。在访谈中,施坚雅教授对特定时空和政治环境里田野调查经历作了详细的回忆,为我们理解这位学术伟人的早期学术生涯和人生经历提供了一种现有文献中鲜有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坚雅 川西高店子 集镇理论 学术与人生
原文传递
北美汉学家论中国方志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桥驿 《中国地方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Z1期65-67,80,共4页
北美汉学家论中国方志杭州大学陈桥驿我去年曾花半年时间在北美加拿大和美国访问讲学,与当地的不少汉学家和收藏汉籍的图书馆有过较多的接触。汉学,或者说中国学(Sinology),目前在北美是一门相当流行的学问,在西欧也是一... 北美汉学家论中国方志杭州大学陈桥驿我去年曾花半年时间在北美加拿大和美国访问讲学,与当地的不少汉学家和收藏汉籍的图书馆有过较多的接触。汉学,或者说中国学(Sinology),目前在北美是一门相当流行的学问,在西欧也是一样。尽管与以前西欧伯希和(P.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 中国方志 中国地方志 方志资源 汉学研究 东亚图书馆 联合目录 浙江省 文化资源 施坚雅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6期41-44,共4页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杜语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通过对通商口岸和通商口岸化的考察,准确地把握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沉的程度,可以准确地把握中国畸形城市...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杜语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通过对通商口岸和通商口岸化的考察,准确地把握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沉的程度,可以准确地把握中国畸形城市外壳内部潜生的现代化种粒如何冲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 条约口岸 中国中心观 近代城市史 施坚雅 费正清 城市近代化 半殖民地 城市化过程
原文传递
施坚雅宏观区域学说述论——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旭 赵毅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2年第2期69-80,共12页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美学术界的城市化研究领域,城市体系研究独树一帜,倍受关注。所谓城市体系研究,就是从区域与城市化的关系入手,对区域发展过程中城市群体的等级结构、空间形态和影响范围等进行综合性考察,进而寻绎城市化的历史规...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美学术界的城市化研究领域,城市体系研究独树一帜,倍受关注。所谓城市体系研究,就是从区域与城市化的关系入手,对区域发展过程中城市群体的等级结构、空间形态和影响范围等进行综合性考察,进而寻绎城市化的历史规律。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教授G.W.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施坚雅 宏观区域 区域发展过程 城市体系 城市群体 城市史 空间形态 历史规律 等级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