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32,共6页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同被引文献237
-
1魏金玉.《高峰、发展与落后: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的补充[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3-7. 被引量:2
-
2陈辉.鸦片战争前清朝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探讨[J].文教资料,2008(15):92-93. 被引量:2
-
3廖新平.中国传统十大商帮的兴衰分析与闽商可持续发展[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3-8. 被引量:2
-
4陈学文.历史上的龙游商帮[J].今日浙江,2004(5):44-45. 被引量:2
-
5徐金秀,虞婷.清朝人口迁移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管理观察,2008(23):204-205. 被引量:2
-
6高王凌.明清时期的经济增长[J].清史研究,1999(4):19-22. 被引量:2
-
7高王凌.清代有关农民抗租的法律和政府政令[J].清史研究,2000(4):41-49. 被引量:4
-
8邵继勇.明清时代边地贸易与对外贸易中的晋商[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9-66. 被引量:18
-
9张岩.对清代前中期人口发展的再认识[J].江汉论坛,1999(1):65-69. 被引量:8
-
10刘平.清中叶广东海盗问题探索[J].清史研究,1998(1):39-49.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17
-
1杨波.四川官话入声现象的历史文化透视——论合江方言的形成与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5):47-52. 被引量:4
-
2陈娟.略论人口对中国现代化起源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6):25-28.
-
3高王凌.十八世纪,二十世纪的先声[J].史林,2006(5):100-114. 被引量:8
-
4张丽,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兴衰[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4):102-110. 被引量:10
-
5侯建新.民国年间冀中人口与教育研究[J].历史教学(下半月),2000(2):5-10.
-
6袁轶峰.清中期贵州的人口压力及相关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11):146-150. 被引量:2
-
7杜希英.九华山黄粒稻考辨[J].农业考古,2012(6):18-21.
-
8朱义明.清代中前期人口数量及增长率的辨析与重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44-52. 被引量:2
-
9高王凌.关于近代粮食亩产量的估算问题——《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读后[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2):156-160. 被引量:4
-
10黄长义.人口压力与清中叶经济社会的病变[J].江汉论坛,2000(12):78-82.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52
-
1刘黎.工商人类学视角下明清洱海地区历史开发与环境变迁[J].文山学院学报,2021,34(4):20-24.
-
2应政.国家改革背景下的社会体育足球改革价值[J].拳击与格斗,2017,0(5X):98-98.
-
3陈希.丽江老派汉语方音的历史来源及其演变考释[J].南开语言学刊,2012(2):64-73. 被引量:5
-
4张奇科.清代人口膨胀及其影响[J].经济视野,2013(21).
-
5池子华,王晚英.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J].中国农史,2005,24(3):103-112. 被引量:9
-
6陈娟.略论人口对中国现代化起源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6):25-28.
-
7高王凌.《国家的视角》的内层含义[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10(5):127-128. 被引量:1
-
8和卫国.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反思[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08-112. 被引量:11
-
9和卫国.乾隆朝钱塘江海塘工程经费问题研究--兼论十八世纪清朝政府职能的全面加强[J].清史研究,2009(3):39-48. 被引量:6
-
10杉牧.2009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2):145-157.
-
1王思琦.在村庄与国家之间:论施坚雅中国传统市场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8(2):117-120. 被引量:4
-
2侯旭东.传统中国城市的多彩画面——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读后[J].书品,2001(5):52-55.
-
3黄锐.乡村文化的危机与重建[J].杭州(我们),2010,0(9):15-17.
-
4袁剑.拉铁摩尔与施坚雅——边疆研究内亚范式与西南传统中的歧异与互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12):1-5. 被引量:7
-
5王康日,孙多忠.从韦伯到施坚雅看西方学者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嬗变[J].惠州学院学报,2013,33(2):93-95.
-
6王建民(问),施坚雅(答),汤芸(翻译),彭文斌(校对),胡冬雯(整理).从川西集镇走出的中国学大师--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施坚雅(G.W.Skinner)教授专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0):1-6. 被引量:8
-
7陈倩.从韦伯到施坚雅的中国城市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3):100-104. 被引量:4
-
8曹树基.清代北方城市人口研究──兼与施坚雅商榷[J].中国人口科学,2001(4):15-28. 被引量:25
-
9张青仁.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从模式争论到立场反思——对杨庆堃和施坚雅集市研究的比较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5):65-70. 被引量:3
-
10卢汉超.从精英到大众:近年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从上到下”取向[J].史学月刊,2008(5):18-1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