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9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被引量:112
1
作者 陈思和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1期53-61,共9页
一、文革后文学的两个源头 被文学史家称为“新时期文学”的文革后文学,真正的勃起是在1978年夏天《伤痕》的发表。在这之前,从1976年底到1978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文学界忙于队伍的调整和更新,这期间在文艺领域的上空中,在那铅一样沉重... 一、文革后文学的两个源头 被文学史家称为“新时期文学”的文革后文学,真正的勃起是在1978年夏天《伤痕》的发表。在这之前,从1976年底到1978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文学界忙于队伍的调整和更新,这期间在文艺领域的上空中,在那铅一样沉重的云层里出现过三只携带着春意的燕子:白桦会《曙光》,发出了控诉极左路线的第一声,这不仅在文艺创作中扭转了作为政治附庸的所谓批判“四人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文学 新时期文学 价值取向 文学创作 文革后 精英意识 寻根文学 知识分子话语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关于“女性文学”的对话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抗抗 刘慧英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9-71,共3页
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女性文学”这个提法的?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张:我没有有意识地去注意或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以我多年的生活经历来说,我更多地是感到作为一个人受到的各种压迫和压抑。新时期文学开始以来,我们走过了一般通俗... 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女性文学”这个提法的?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张:我没有有意识地去注意或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以我多年的生活经历来说,我更多地是感到作为一个人受到的各种压迫和压抑。新时期文学开始以来,我们走过了一般通俗地称之为伤痕文学,大墙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等阶段,都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我想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女人。而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人,普遍意义上所遇到和面临的人之尊严、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新时期文学 伤痕文学 改革文学 反思文学 价值观 生活经历 社会环境 女作家 文学作品
下载PDF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同步渗透中的文学 被引量:54
3
作者 丁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7,共10页
如果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仅仅定义在文学的范畴内去解析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将它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文学现象,才能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新时期文学”是对“现代性”的重温,90年代文学则渗透着正在进行的“... 如果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仅仅定义在文学的范畴内去解析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将它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文学现象,才能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新时期文学”是对“现代性”的重温,90年代文学则渗透着正在进行的“后现代性”与尚未终结的“现代性”,而人性和人道主义的价值判断将超越一切历史与国界时空,也将成为“全球化”时代治史与衡量文本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现代性” 文本 后现代性 文学现象 人性 超越 范畴 终结 人道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一九四九-一九九九)的英译本出版情况述评 被引量:50
4
作者 金介甫 查明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6,共10页
近年来,海外汉学研究渐成学界热点。海外汉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加强交流,通过交流,促进研究,开展海外汉学研究之研究,总结海外汉学的经验,以资借镜,汇通本土的学术智慧,以创造新的研究局面。承蒙林建法主编的支持,我们开设... 近年来,海外汉学研究渐成学界热点。海外汉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加强交流,通过交流,促进研究,开展海外汉学研究之研究,总结海外汉学的经验,以资借镜,汇通本土的学术智慧,以创造新的研究局面。承蒙林建法主编的支持,我们开设了这个“海外汉学研究”的栏目,其主要目的也在于此。八十年代以来,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深深影响了大陆学界的研究格局,无论是对沈从文、张爱玲的重新评价,还是“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无论是“重写文学史”,还是“晚清与被压抑的现代性”等等学界热点,都与海外学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但毕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拓展了思想的空间、推进了理论的纵深,值得认真借镜。我们的栏目将主要关注海外学界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文学的研究,将系统介绍一批有影响的论文,并对其展开研究之研究,也诚恳欢迎学界朋友赐稿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还策划主编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将陆续翻译出版相关的专著,希望一个栏目与一套译丛,互为补充,共同展示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路与成就。本期发表两篇文章,一篇将《废都》置于九十年代文化语境中重新加以考察,论述了它与中国传统小说文类的文本间性以及作为城市小说的象征性与指涉性。另一篇系统考察评述五十年间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本出版与研究的情况,资料翔实,是不可多得的基础性文献。原文三万余字,限于篇幅,分两期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出版情况 英译本 述评 新时期文学 意识形态 邓小平
下载PDF
贾平凹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 被引量:48
5
作者 贾平凹 黄平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共6页
主持人:程光炜杨庆祥黄平主持人的话:作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贯穿性人物,贾平凹繁富多变的文学创作,为当代文学史不断增添创新性的话题。从《浮躁》、《高老庄》、《白夜》到《秦腔》和即将问世的《高兴》,再到精美细致的散文,这些本时... 主持人:程光炜杨庆祥黄平主持人的话:作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贯穿性人物,贾平凹繁富多变的文学创作,为当代文学史不断增添创新性的话题。从《浮躁》、《高老庄》、《白夜》到《秦腔》和即将问世的《高兴》,再到精美细致的散文,这些本时期文学的扛鼎之作,使他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创造力的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之一。贾平凹既是杰出的小说文体家,又是富有传统文化情致与启悟的美文家,更是深具现代眼光的批判者与思想者。基于此,我们尝试从以下角度深度研讨作家与文学史的关系:文学思潮与作品文本之间的纠缠张力,乡土中国文学书写与拉美魔幻主义的暗中互通,对时代趋势与乡村生活伦理的深邃重审,以及作家贾平凹个人意义上——"城"与"人"的彼此映照。当然,还有《废都》那桩有待重新讨论的文坛"公案"。我们最终发现,一切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被忽视的起点:一个重要作家所携带的文学史意义和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贾平凹 当代文学 《高老庄》 文学创作 《浮躁》 《秦腔》 《白夜》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观念笔谈 被引量:46
6
作者 李杨 昌切 +4 位作者 孙绍振 南帆 徐岱 郑家建 毛丹武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文学 史学观念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原文传递
王蒙:从纯粹到杂色 被引量:38
7
作者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18,共8页
王蒙:从纯粹到杂色孙郁1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化的风风雨雨,似乎都关联着他的名字。不论你喜欢还是厌恶,王蒙在这个巨变的年代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几乎熟悉他发表过的所有文章,那是个新奇、驳杂,阔大的世界,新... 王蒙:从纯粹到杂色孙郁1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化的风风雨雨,似乎都关联着他的名字。不论你喜欢还是厌恶,王蒙在这个巨变的年代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几乎熟悉他发表过的所有文章,那是个新奇、驳杂,阔大的世界,新时期作家还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具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辩证法 知识分子 布尔什维克 《活动变人形》 新时期文学 文人 理想主义 保守主义
下载PDF
英雄主义主题与“新写实小说” 被引量:36
8
作者 孙先科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60,共7页
当代文学中英雄主义的底蕴由社会理想主义到个性主义再到个人主义的变化轨迹,显示出“精神滑坡”的现象。“新写实小说”从文本到精神都变成了一部消解精神生存的通俗性大文本,与“十七年文学”和1987年以前的“新时期文学”在文... 当代文学中英雄主义的底蕴由社会理想主义到个性主义再到个人主义的变化轨迹,显示出“精神滑坡”的现象。“新写实小说”从文本到精神都变成了一部消解精神生存的通俗性大文本,与“十七年文学”和1987年以前的“新时期文学”在文化精神上呈现出明显而尖锐的裂痕,而其对理想主义的厌弃和对激情与浪漫的拒绝造成了写作中的某种“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小说 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 社会理想主义 世俗性 个性主义 张承志小说 当代文学 新时期文学 史铁生 日常性
原文传递
个人化、私人化、时尚化——简论90年代的文学写作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纪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共5页
关键词 文学写作 写作姿态 新时期文学 私人化 个人化 作家 简论 年代 时尚化
下载PDF
“寻根文学”的指向 被引量:33
10
作者 旷新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2,共8页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潮流,它包含了复杂的流向。“寻根文学”一方面是“新启蒙主义”和“国民性批判”这一主流思路的延续,另一方面又是20世纪80年代一种对于现代化最初不自觉的反应。“寻根文学”的兴起使“新时期...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潮流,它包含了复杂的流向。“寻根文学”一方面是“新启蒙主义”和“国民性批判”这一主流思路的延续,另一方面又是20世纪80年代一种对于现代化最初不自觉的反应。“寻根文学”的兴起使“新时期文学”主流产生了深刻的分化,导致了文学从“干预生活”到“日常生活”的转变。启蒙主义和“国民性批判”在韩少功的《爸爸爸》中成为了一种遗响,阿城的《棋王》则成为沦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中国 当代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文化现象 价值观念
下载PDF
“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被引量:35
11
作者 程光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3,共6页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起点 ,“伤痕文学”有其众所周知的历史功绩。但是 ,“十七年文学”仍然是它的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之一 ,二者在文学观念、审美选择、主题和题材诉求等问题上 ,是一种同构的关系。这决定了伤痕文学在新的历史阶段...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起点 ,“伤痕文学”有其众所周知的历史功绩。但是 ,“十七年文学”仍然是它的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之一 ,二者在文学观念、审美选择、主题和题材诉求等问题上 ,是一种同构的关系。这决定了伤痕文学在新的历史阶段仍然会按照传统的习惯预设文学方案 ,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很自然地带入艺术构思、创作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另外 ,“问题意识”成为伤痕文学“干预”与“服务”于现实的主要基点 ,成为其引起轰动效应的一个原因 ,然而 ,当上述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作家的创作便会出现意料之中的障碍和困难。这一局限 ,在多数“伤痕文学”作家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作家 “十七年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文学观念 创作 审美选择 存在 历史局限性 自然
下载PDF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 被引量:27
12
作者 雷达 《文学评论》 1987年第1期15-27,共13页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文章通过对农民、知识分子、改革者、妇女等形象谱系十年来变化的具体分析,论证了主潮的存在和趋势,提出了当前文学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灵魂 新时期文学 知识分子形象 文学主潮 民族性格 文学现象 文学发展 国民性 作品 改革者
原文传递
新世纪十年中国文学的走势 被引量:26
13
作者 雷达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2,共7页
一、没有选择余地的“命名” 如果说,怎样看待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以及要不要把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新时期文学”的概念继续叫下去,曾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如果说,几年前文学理论界还在为“新世纪文学”的概念正名的话,... 一、没有选择余地的“命名” 如果说,怎样看待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以及要不要把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新时期文学”的概念继续叫下去,曾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如果说,几年前文学理论界还在为“新世纪文学”的概念正名的话,那么,在新世纪走过十年的今天,人们似乎打算放弃对这一概念的费力争辩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新时期文学 世纪文学 概念 理论界
原文传递
90年代乡村小说综论 被引量:18
14
作者 段崇轩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36,共10页
90年代以降,中国农村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已经受着一场艰难曲折而又意义深远的蜕变,它标志着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科技文明过渡的真正开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乡村小说经过80年代末期的短暂沉寂,90年代之... 90年代以降,中国农村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已经受着一场艰难曲折而又意义深远的蜕变,它标志着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科技文明过渡的真正开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乡村小说经过80年代末期的短暂沉寂,90年代之后又再度振兴,并形成了一个多元而有序的发展趋势。现实乡村小说、生存乡村小说、文化乡村小说、家园乡村小说共同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多元动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说 现实主义 作家 农业文明 民间文化 《马桥词典》 贾平凹 新时期文学 生存状态 科技文明
原文传递
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 被引量:30
15
作者 吴义勤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5,共3页
与目前诸多“唱衰”莫言的声音不同,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唱多”莫言者。当然,这种“唱多”的态度不仅仅针对莫言一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一批中国当代作家以及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我不认同顾彬为代表的一些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时那种... 与目前诸多“唱衰”莫言的声音不同,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唱多”莫言者。当然,这种“唱多”的态度不仅仅针对莫言一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一批中国当代作家以及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我不认同顾彬为代表的一些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时那种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姿态,更对他们那种以“终极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长篇小说 救赎 原罪 中国当代 新时期文学 当代作家 虚无主义
原文传递
文化“寻根”与当代文学 被引量:25
16
作者 季红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9-74,共6页
“文化寻根”思潮,波及整个文坛,发端于韩少功发表于《作家》一九八五年四月号上的《文学的根》。而最早的潮汛则要追溯到汪曾祺发表于《新疆文学》一九八二年二月号上的理论宣言,《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因此,可以说这股思潮... “文化寻根”思潮,波及整个文坛,发端于韩少功发表于《作家》一九八五年四月号上的《文学的根》。而最早的潮汛则要追溯到汪曾祺发表于《新疆文学》一九八二年二月号上的理论宣言,《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因此,可以说这股思潮由最细的潜流发展到席卷整个文坛的大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化寻根” 现实主义 汪曾祺 民族传统 作家 文坛 韩少功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 被引量:24
17
作者 鲁枢元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86-96,共11页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鲁枢元一《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了我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到了1987年夏天,以《文艺报》为主要阵地对这篇文章展开了...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鲁枢元一《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了我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到了1987年夏天,以《文艺报》为主要阵地对这篇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转 新时期文学 文学艺术 文艺心理学 文学创作 文学活动 内向性 社会主义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艺社会学
下载PDF
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 被引量:26
18
作者 程光炜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3期4-13,共10页
关键词 朦胧诗 诗论 新时期文学 批评 80年代 先锋小说 小说家 大课堂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的转型——关于“后新时期文学” 被引量:24
19
作者 谢冕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2年第4期48-50,共3页
当初人们起用”新时期文学”这个概念的时候,怀有弃旧图新的兴奋。这个概念的背后有一个明确的含意,即与我们所指称的新时期相对,存在着一个旧的文学时期。一个文学形态发展到了极限,原有的一些朝气和新意的基本丧失,五四文学的传统性... 当初人们起用”新时期文学”这个概念的时候,怀有弃旧图新的兴奋。这个概念的背后有一个明确的含意,即与我们所指称的新时期相对,存在着一个旧的文学时期。一个文学形态发展到了极限,原有的一些朝气和新意的基本丧失,五四文学的传统性受到极大损害,文学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这就是与新时期相对的那个文学时代的特征。事实上,封闭性,固化状态,和畸形的大一统,已经宣告了一个文学时代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文学形态 五四文学 中国作家 八十年代 新时期 中国文学 黄子平 文学自身 文学追求
原文传递
“重返八十年代”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1-195,共5页
"八十年代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对八十年代文学的不断阐释就成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重返八十年代"的背景下,阐释和反思八十年代文学需要有新的问题意识、知识谱系和方法的支... "八十年代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对八十年代文学的不断阐释就成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重返八十年代"的背景下,阐释和反思八十年代文学需要有新的问题意识、知识谱系和方法的支持。以八十年代文学的基本问题为研究重点,在当代文学史的整体框架中梳理八十年代文学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对八十年代文学与前后文学史的关联点、"纯文学"自身的丰富性以及文学与文化语境的复杂关系等问题进行再思考。由此在新的学术路径中重新解读八十年代文学和与之相联结的当代文学史论述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返 八十年代 新时期文学 文学史论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