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
陈思和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4 |
112
|
|
2
|
关于“女性文学”的对话 |
张抗抗
刘慧英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51
|
|
3
|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同步渗透中的文学 |
丁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4
|
|
4
|
中国文学(一九四九-一九九九)的英译本出版情况述评 |
金介甫
查明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0
|
|
5
|
贾平凹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 |
贾平凹
黄平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8
|
|
6
|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观念笔谈 |
李杨
昌切
孙绍振
南帆
徐岱
郑家建
毛丹武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6
|
|
7
|
王蒙:从纯粹到杂色 |
孙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8
|
|
8
|
英雄主义主题与“新写实小说” |
孙先科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6
|
|
9
|
个人化、私人化、时尚化——简论90年代的文学写作 |
王纪人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1
|
|
10
|
“寻根文学”的指向 |
旷新年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3
|
|
11
|
“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
程光炜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5
|
|
12
|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 |
雷达
|
《文学评论》
|
1987 |
27
|
|
13
|
新世纪十年中国文学的走势 |
雷达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14
|
90年代乡村小说综论 |
段崇轩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8
|
|
15
|
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 |
吴义勤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0
|
|
16
|
文化“寻根”与当代文学 |
季红真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5
|
|
17
|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 |
鲁枢元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7 |
24
|
|
18
|
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 |
程光炜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26
|
|
19
|
新时期文学的转型——关于“后新时期文学” |
谢冕
|
《文学自由谈》
CSSCI
|
1992 |
24
|
|
20
|
“重返八十年代”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
王尧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