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发现的雏鹅传染病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程安春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8年第7期3-6,共4页
1993年以来,四川省一些地区的3~30日龄雏鹅发生一种传染病,死亡高峰期10~18日龄,发病率30%~100%,死亡率25%~75%,有时可高达100%,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原代鸭胚成纤... 1993年以来,四川省一些地区的3~30日龄雏鹅发生一种传染病,死亡高峰期10~18日龄,发病率30%~100%,死亡率25%~75%,有时可高达100%,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及蚀斑克隆技术从不同地区分离到10株病毒,分离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无囊膜,直径70~90nm,不凝集鸡、鸭、鹅、鸽、黄牛、水牛及猪的红细胞,对氯仿不敏感,56℃作用3~5h不影响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核酸类型为DNA。10株病毒的抗原性一致,但与鸭瘟病毒(DPV)和小鹅瘟病毒(GPV)没有中和抗原相关性。分离的病毒通过人工感染鹅可以复制出病例。根据分离病毒的部分特性,初步将其归为腺病毒,暂定病名为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利用生物学技术获得1株对雏鹅不致病而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株(CN40),对种鹅开产前进行免疫,可使下一代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5~6个月)。利用分离毒制备的超免疫血清对雏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病原特性 病毒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程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48-556,共9页
利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及蚀斑克隆技术从具有典型渗出性、坏死性病变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NGVE)病例的实质器官和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 2 6株病毒。经鉴定 ,2 6株病毒的中和性抗原是一致的。病毒 (NGVEV)呈球形或椭圆形 ,无囊膜 ,... 利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及蚀斑克隆技术从具有典型渗出性、坏死性病变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NGVE)病例的实质器官和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 2 6株病毒。经鉴定 ,2 6株病毒的中和性抗原是一致的。病毒 (NGVEV)呈球形或椭圆形 ,无囊膜 ,直径 70~ 90nm。不凝集鸡、鸭、鹅、鸽、黄牛、水牛及猪的红细胞。对氯仿处理 1~ 3次不敏感。病毒于 - 15℃和 0℃至少可以分别保存 36和 2 0个月 ;于 37℃ 4 5d、4 5℃ 4 8h、56℃ 5h、60℃ 1h不影响病毒对细胞的致病变能力和对雏鹅的致病性 ;于 80℃ 5min和煮沸 ( 96℃ ) 10s可以使病毒失活。病毒经药物抑制法和酶消化法均鉴定其核酸类型为DNA。在CsCl中浮密度为 1 32 g/cm3。pH1 0和pH10 0处理 1h可使病毒失活 pH2 0和 9 0可使病毒滴度有所下降 ,pH3 0~ 8 0对病毒的感染性没有影响。NGVEV与鸭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没有中和抗原相关性。分离的病毒通过滴鼻、点眼、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等途经人工感染均可复制出与临床表现一致的病例 ,其中口服是最佳感染途径。根据分离到的病毒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病理形态学发展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70,共9页
4 0只 2日龄四川白鹅口服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在不同阶段解剖发病和死亡雏鹅 ,电镜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接种后第 2天 ,十二指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 ,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迅速向... 4 0只 2日龄四川白鹅口服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在不同阶段解剖发病和死亡雏鹅 ,电镜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接种后第 2天 ,十二指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 ,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迅速向绒毛基部发展 ,并伴随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 ,病变向着空肠段发展。进一步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于小肠中后段形成假膜包裹肠内容物的栓塞物或直接由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坏死肠粘膜混合凝固形成栓塞物阻塞肠腔 ,使外观膨大。肺充血和出血。肾充血、出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部分病例肝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后期部分病例气管、腺胃上皮细胞脱落。早期部分病例心充血和出血。食道、胰腺及脑正常。电镜下可观察到小肠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 ;胞浆严重空化 ,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 ;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 ,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 ;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 ,部分受到损害的线粒体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 ;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有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及部分线粒体肿胀、脊断裂 ;而心肌细胞粗面内质网的轻度扩张及胞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感染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病理形态 发展规律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远 马晓光 +2 位作者 李晓更 李红霞 王军献 《今日畜牧兽医》 2006年第8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新型病毒性肠炎 雏鹅 防治 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病理学观察 病理形态学 肠出血性 30日龄 纤维素性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被引量:2
5
作者 苗立中 吴信明 +1 位作者 莫玲 张颖 《山东家禽》 2003年第10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诊断 防治 病原 特征特性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当前雏鹅疾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文福 吾山 阿力丁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5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鹅疾病 新型病毒性肠炎 流行性感冒 原因 鹅副粘病毒 坏死性肠炎 烈性传染病 法氏囊炎 鼻气管炎 寄生虫病 管理技术 养鹅业 小鹅瘟 鸭瘟病 鹅口疮 禽出败 蛋子瘟 副伤寒 曲霉菌 雏鹅 鹅流感 出血性 养殖户 死亡率 发病率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被引量:2
7
作者 唐伟丽 《水禽世界》 2012年第4期32-33,共2页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被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被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病毒性肠炎 雏鹅 防治 坏死性肠炎 病原学特性 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病毒分离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纪经良 张学胜 《水禽世界》 2012年第1期32-33,共2页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一种新型腺病毒引起的雏鹅传染病。可造成雏鹅大批死亡,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给养鹅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关键词 新型病毒性肠炎 雏鹅 防治 死亡率 传染病 病毒 发病率 养鹅业
下载PDF
近年雏鹅疾病多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9
作者 洪学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7年第7期44-45,共2页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病也逐步增多。过去,鹅的传染病较为常见的主要是小鹅瘟,鹅鸭瘟病、鹅口疮、禽出败、蛋子瘟(发生于产蛋母鹅)、副伤寒、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等。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病也逐步增多。过去,鹅的传染病较为常见的主要是小鹅瘟,鹅鸭瘟病、鹅口疮、禽出败、蛋子瘟(发生于产蛋母鹅)、副伤寒、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等。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鹅流感、鹅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疾病 多发原因 新型病毒性肠炎 防治 流行性感冒 鹅副粘病毒 坏死性肠炎 传染病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英民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4年第10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制
原文传递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梅 赵雪梅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5期62-62,64,共2页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常见于30日龄内的雏鹅,是由新型腺病毒引起的,该病与小鹅瘟的症状、病理特征有较高相似度,易出现误诊现象。基于此,文章首先论述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症状及诊断方法,便于养殖户及时发现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然后总结...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常见于30日龄内的雏鹅,是由新型腺病毒引起的,该病与小鹅瘟的症状、病理特征有较高相似度,易出现误诊现象。基于此,文章首先论述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症状及诊断方法,便于养殖户及时发现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然后总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保障雏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高免血清
下载PDF
几种易混淆鹅病的鉴别诊治
12
作者 刘汉章 《农村养殖技术》 2008年第14期16-17,共2页
小鹅瘟、小鹅流行性感冒、鹅副黏病毒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鸭瘟病这几种疾病由于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误诊,要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 鉴别诊断 鹅病 小鹅流行性感冒 新型病毒性肠炎 诊治 鹅副黏病毒 发病特点 病理变化
原文传递
近年雏鹅疾病多发啥原因
13
作者 洪学 《水禽世界》 2009年第5期44-45,共2页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病也逐步增多。过去,鹅的传染病较为常见的主要是小鹅瘟、鹅鸭瘟病、鹅口疮、禽出败、蛋子瘟(发生于产蛋母鹅)、副伤寒、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等。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病也逐步增多。过去,鹅的传染病较为常见的主要是小鹅瘟、鹅鸭瘟病、鹅口疮、禽出败、蛋子瘟(发生于产蛋母鹅)、副伤寒、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等。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鹅流感、鹅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法氏囊炎、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鼻气管炎鸟疫杆菌等烈性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疾病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烈性传染病 新型病毒性肠炎 原因 流行性感冒 鹅副粘病毒 坏死性肠炎
下载PDF
鹅病发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14
作者 李云龙 《水禽世界》 2014年第1期24-25,共2页
过去传统养鹅,鹅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出败、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几种。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生态环境恶化,食物链的变化和不规范规模养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 过去传统养鹅,鹅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出败、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几种。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生态环境恶化,食物链的变化和不规范规模养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禽流感、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老的传染病继续存在,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发生。这些鹅病危害很大,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防治不力,导致鹅病年复一年,有增无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病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新型病毒性肠炎 控制 原因 生态环境恶化 鹅副粘病毒 大肠杆菌病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防控
15
作者 张立军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2期87-88,共2页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于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非常强的传染性。该病多见于雏鹅,尤其是小于30日的雏鹅非常容易感染,发病率可超过25%,有时甚至可高达100%,往往会导致雏鹅大量死亡。由于...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于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非常强的传染性。该病多见于雏鹅,尤其是小于30日的雏鹅非常容易感染,发病率可超过25%,有时甚至可高达100%,往往会导致雏鹅大量死亡。由于该病的发生时间无明显特点,即无论是秋冬季节或者春夏季节,都可见该病的发生。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以及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免疫预防
下载PDF
鹅病增多且难治疗,原因何在
16
作者 孙忠慧 《水禽世界》 2008年第3期47-48,共2页
过去传统养鹅,鹅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出血性败血症、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几种。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生态环境恶化,食物链的变化和不规范的规模养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 过去传统养鹅,鹅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出血性败血症、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几种。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生态环境恶化,食物链的变化和不规范的规模养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禽流感、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老的传染病继续存在,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发生。这些鹅病危害很大,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防治不力,导致鹅病年复一年,有增无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鹅病越来越多且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病 治疗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出血性败血症 新型病毒性肠炎 原因 生态环境恶化 鹅副粘病毒
下载PDF
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的形态发生及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4 位作者 周毅 陈孝跃 郭宇飞 刘兆宇 方鹏飞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4,共7页
应用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goslingnewtypeviralenteritisvirus,NGVEV)后不同时间宰杀的及发病的雏鹅,其心、肝及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质)中均有典型腺病毒粒子。病毒侵害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粘膜上... 应用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goslingnewtypeviralenteritisvirus,NGVEV)后不同时间宰杀的及发病的雏鹅,其心、肝及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质)中均有典型腺病毒粒子。病毒侵害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脱落开始,进一步发展为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胞浆严重空化,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呈囊状,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部分受到损害的线粒体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由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组成。肝和心的损害主要发生于感染早期,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出现类似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病毒在细胞核复制和装配,通过芽生或核膜的破裂而进入胞质,病毒于胞浆中主要是以"封入体"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少量游离病毒。病毒释出细胞外可通过细胞膜芽生或破裂方式,也可通过与核外膜紧密联系的特殊膜性管道将病毒由胞核运至胞外。还讨论了小鹅瘟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在超微结构上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感染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形态发生 宿主细胞 超微结构变化 超微病理变化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对鸭胚成纤维细胞的适应性及增殖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舜 程安春 +1 位作者 汪铭书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为了获得适宜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体外培养的细胞系,开展了NGVEV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适应性和增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NGVEV强毒株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传4代,取尿囊液接种DEF,第1代无明显细胞病变;第2... 为了获得适宜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体外培养的细胞系,开展了NGVEV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适应性和增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NGVEV强毒株经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传4代,取尿囊液接种DEF,第1代无明显细胞病变;第2代培养至72~96hDEF出现颗粒状缺失、脱落,但无典型蚀斑出现;第3代培养至96~120h,DEF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典型蚀斑;第5代以后的NGVEV可稳定适应于DEF,典型细胞病变出现于48~72h。取适应DEF的NGVEV感染DEF细胞后制作超薄切片经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腺病毒粒子,大小为70~90nm。NGVEV在DEF上的TCID5。值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增高,由第1代的10^1.23增加到第8代的10^8.02,最高毒价出现于96~144h,96~120h是收获病毒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鸭胚成纤维细胞 病毒增殖特性
下载PDF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弱毒株的培育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5 位作者 陈孝跃 周毅 郭宇飞 刘菲 朱德康 黄城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3,共6页
应用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的方法 ,获得了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NGVEV CN株 )致弱的弱毒株 (CN4 0 株 )。该弱毒株TCID50 为 10 - 8.0 8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易感 1日龄雏鹅连传 8代不返强。该弱毒具有良好... 应用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的方法 ,获得了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NGVEV CN株 )致弱的弱毒株 (CN4 0 株 )。该弱毒株TCID50 为 10 - 8.0 8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易感 1日龄雏鹅连传 8代不返强。该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最小免疫剂量为 10 0 0 0TCID50 ,免疫后 3d产生部分免疫力 ,5d产生坚强免疫力。口服免疫效果最好 ,对雏鹅免疫期在30d以上。该弱毒株能够干扰强毒在雏鹅体内繁殖 ,进入鹅体后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繁殖并排泄出体外 ,使同居雏鹅感染并获得一定程度免疫力。临床使用后可极显著降低雏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育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弱毒株 特性
下载PDF
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健 毛文智 +4 位作者 邵洪泽 姚新华 孙强 白翠 苑淑贤 《甘肃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根据鹅细小病毒(GPV)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并且进行PCR检测,分别扩增出预期的375bp条带和223bp条带。然后,对混合样品进行二联PCR反应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得到最佳退火温度54℃,并且清... 根据鹅细小病毒(GPV)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并且进行PCR检测,分别扩增出预期的375bp条带和223bp条带。然后,对混合样品进行二联PCR反应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得到最佳退火温度54℃,并且清晰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75bp(GPV)和223bp(NGVEV)两条特异性条带。特异性强,敏感性好。因此,此方法可以用来诊断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二联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