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书写、海洋景观与美学精神——论新南方写作兼及文学的地方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曾攀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75-86,共12页
“新南方写作”深具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涵义,其间新的经验和现实不断渗透出“南方”的新奇、新异与新变,由此而生长出了向海、向粤港澳、向东南亚等的现象及形式,这些维度成为了“新南方写作”的重要元素,也意味着当代中国文学(包括... “新南方写作”深具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涵义,其间新的经验和现实不断渗透出“南方”的新奇、新异与新变,由此而生长出了向海、向粤港澳、向东南亚等的现象及形式,这些维度成为了“新南方写作”的重要元素,也意味着当代中国文学(包括汉语书写)中地方性叙事的新探索与新形态。不仅如此,在汉语写作、海洋景观以及美学精神的多维探询中,“新南方写作”可以说打破了既往单一性的地方性路径,以更为广阔的界域、更为新颖的书写以及更为开放的姿态,建构自身的地方性与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写作 汉语 海洋 美学
下载PDF
地方化文学分类标识概念的转型分析
2
作者 卓今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189,共9页
“文学的地方化命名”作为一个文学分类标识概念,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学问题,它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将这个议题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便于理清文学参与现代化叙事分与合的过程,通过梳理当代文学新旧地方化命名方式的发... “文学的地方化命名”作为一个文学分类标识概念,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学问题,它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将这个议题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便于理清文学参与现代化叙事分与合的过程,通过梳理当代文学新旧地方化命名方式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基本特征、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文学的地方化命名”现象和构成,真实地反映了文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高度融合。文学参与和表现着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也推动着文学分类标识的转型。因此,新的“文学的地方化命名”在借鉴历史经验、深度参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创新性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地化命名 新南写作 新东北文学 写作 文学分类标识
原文传递
从水滴到大海——论庞白诗集《落进大海的雨》
3
作者 陈爱中 黄香桃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近期,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庞白最新诗集——《落进大海的雨》,诗集多角度、多侧面汇聚了“水”元素的表达。地域性的生存空间使得庞白对雨、水、大海格外关注,从而构建水意象的内涵和它的美学特征。“水”意象延伸出的雨、雪、河流、大... 近期,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庞白最新诗集——《落进大海的雨》,诗集多角度、多侧面汇聚了“水”元素的表达。地域性的生存空间使得庞白对雨、水、大海格外关注,从而构建水意象的内涵和它的美学特征。“水”意象延伸出的雨、雪、河流、大海共同构成诗集的意象群。庞白作为海洋文学的创作者之一,在《落进大海的雨》中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水”、大海相关的意象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诗意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白 “水”意象 生态文学 新南写作
下载PDF
论霍香结《日冕》的新南方文化意蕴
4
作者 张蕾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6期17-20,共4页
《日冕》中新南方文化的书写表现在人物素描中莫家围方言的使用,文字叙述中桂北地方性知识的融入以及环境描写中丛林意象和南方习俗的展现。《日冕》中新南方文化的来源有霍香结自身的南方情怀和社会环境对其情感的影响,《日冕》中的情... 《日冕》中新南方文化的书写表现在人物素描中莫家围方言的使用,文字叙述中桂北地方性知识的融入以及环境描写中丛林意象和南方习俗的展现。《日冕》中新南方文化的来源有霍香结自身的南方情怀和社会环境对其情感的影响,《日冕》中的情感内涵由对新南方文化的情感认同,对南疆乡土的文学想象以及对湘桂多民族融合的肯定等几个部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冕》 新南写作 性知识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当代文学地方路径的演进
5
作者 李怡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189,共9页
文学的“地方性”追求是不同区域自我发现、激活自身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中国文学的“地方性”视野源远流长,至近现代更是持续发展。以“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为例,我们可以梳理总结这一学术历程的发展演变,总结其中的价值和贡献... 文学的“地方性”追求是不同区域自我发现、激活自身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中国文学的“地方性”视野源远流长,至近现代更是持续发展。以“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为例,我们可以梳理总结这一学术历程的发展演变,总结其中的价值和贡献,对未来的可能进行反思与探寻。写作和作家本人的跨区域性向我们表明,地方本身已经不是他们集中表达的内容,超出地方的更深的关切才是更有意包含的主题。文学的“地方性”追求归根到底并不真正指向地方,而是“人”本身。正如鲁迅这样的现代文学大家没有将南北问题仅仅当作地方问题,而是充分重视了其中的“人”的价值一样。这才是不断创造当代文学“地方性”追求的真正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文学 新南写作 南北论
原文传递
虚构·地方性·世界中——评林棹《潮汐图》兼论“新南方写作”的先锋性问题
6
作者 易文杰 《写作》 2024年第4期86-95,104,共11页
林棹在其长篇小说《潮汐图》中,展现了“新南方写作”的先锋特质。该作以1820年代的一只雌性巨蛙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不仅深深植根于晚清岭南风土,更胸怀世界的传奇故事。从文学史的角度审视,《潮汐图》不仅以其卓越的想象力拓展了文学的... 林棹在其长篇小说《潮汐图》中,展现了“新南方写作”的先锋特质。该作以1820年代的一只雌性巨蛙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不仅深深植根于晚清岭南风土,更胸怀世界的传奇故事。从文学史的角度审视,《潮汐图》不仅以其卓越的想象力拓展了文学的虚构疆域,有力延续了先锋文学传统,更以极具岭南风情的地方书写,使得先锋性的特质得以在地生根。林棹将这一地方性的叙事置于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之下,通过地方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呈现了一种“世界中”的书写,彰显出青年作家在先锋性上的独到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棹 《潮汐图》 新南写作 先锋性
下载PDF
现代性的内生路径与地方性的询唤可能--从潮汕书写重审“新南方写作”现象
7
作者 李玫琦 《上海文化》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新世纪的潮汕书写可以反哺“新南方写作”的理论建构。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海洋文明的精神影响,显示了启蒙与审美两种现代性的内生可能,同时表明潮语写作并非呈现新南方美学的最优装置,而剖析语言活动肌理、汲取潮汕讲古神韵,更能激发方... 新世纪的潮汕书写可以反哺“新南方写作”的理论建构。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海洋文明的精神影响,显示了启蒙与审美两种现代性的内生可能,同时表明潮语写作并非呈现新南方美学的最优装置,而剖析语言活动肌理、汲取潮汕讲古神韵,更能激发方言与国语间的艺术张力。对北人南迁的潮汕平原的“无根”状态之考察,则消解了“新南方写作”重构南北方文明序列的意图,揭示了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精神困境与赛博朋克的乡村现实。这些潮汕书写以现代性与地方性为叙事之双翼,有效规避了“新南方学”理论赋魅的共时本质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书写 新南写作 现代性
原文传递
新南方写作与文学“寻根”——读梁晓阳新著《文学中年》
8
作者 杨国伟 杨金凤 《桂学研究》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广西作家梁晓阳在其新著《文学中年》中,跳出了早期《吉尔尕朗河两岸》《出塞书》等作的旅途境界和漂泊意识,开启了自我赤诚人生的书写历程。在野气横生的岭南故土之中,作者袒露了其曲折艰难的身份找寻与文化认同,为新南方写作增添了新... 广西作家梁晓阳在其新著《文学中年》中,跳出了早期《吉尔尕朗河两岸》《出塞书》等作的旅途境界和漂泊意识,开启了自我赤诚人生的书写历程。在野气横生的岭南故土之中,作者袒露了其曲折艰难的身份找寻与文化认同,为新南方写作增添了新色彩。梁晓阳立人为本、以文为媒,在情归故里文化传统的推动下开启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南方叙事,并最终实现了肉体与心灵的“还乡”。同时,以《文学中年》为窗口,作者掀开了新南方写作既关注基层写作者的精神状态、倾听个体生命的呢喃自语,也摸索文化赓续的脉搏、追溯文学创作本源的艰苦而温情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写作 梁晓阳 《文学中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海洋、地域文化与生命哲学——从新南方写作论蔡崇达的《命运》
9
作者 王思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蔡崇达的小说《命运》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入的主题思考,呈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思想内涵的世界,其为探索海洋在小说文本中被赋予的意象、独特地域文化作为文本展开背景的意义及生命哲学的呈现而创作。方法: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小说... 目的:蔡崇达的小说《命运》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入的主题思考,呈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思想内涵的世界,其为探索海洋在小说文本中被赋予的意象、独特地域文化作为文本展开背景的意义及生命哲学的呈现而创作。方法: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主题,揭示海洋、地域文化、生命哲学三大主题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内涵,同时展现了蔡崇达作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另外,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将内容与理论相结合,论述主题的意义和作用。结果:顺应“新南方写作”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潮流,从“南部以南”地区出发,完成了海洋叙事与文化叙事的结合。通过对海洋、地域文化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他以海洋为象征,充分展现了海作为命运的载体在文中所承载的意蕴。以闽南地域作为故事开展的背景,为新南方写作的发展提供典型的文学范本,从宗教与神明信仰及民俗文化两个角度出发,揭开神秘的闽南文化面纱,拉近读者与独特地域文化之间的距离。《命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且层次丰富,透过阿太的人生传递了苦难中的生命哲学,即如何正常且有意义地死去。阿太在她百年的人生中交出了答卷。结论:《命运》是一部深入探讨海洋、地域文化和生命哲学的作品,以深邃的主题和细腻的描绘手法,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来理解和审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以海洋为象征,表现了生活的起伏波折,以南方地域文化为载体,呈现了人们对命运的坚韧和柔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写作 海洋叙事 地域文化 生命哲学 《命运》
下载PDF
“变形记”与“招魂术”——评林棹《潮汐图》兼论“新南方写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奚炜轩 《上海文化》 2023年第4期53-60,88,共9页
林棹新作《潮汐图》继承了文学的“变形记”与“招魂”传统,虚构了一只19世纪的岭南巨蛙。蛙既是先验的变形之物,也在自身的离散之旅中不断变形,以非人视角见证现代性的殖民扩张,并不断领悟“爱欲”的真谛。同时,招魂与变形相辅相成,《... 林棹新作《潮汐图》继承了文学的“变形记”与“招魂”传统,虚构了一只19世纪的岭南巨蛙。蛙既是先验的变形之物,也在自身的离散之旅中不断变形,以非人视角见证现代性的殖民扩张,并不断领悟“爱欲”的真谛。同时,招魂与变形相辅相成,《潮汐图》既招引民俗意义上的鬼魂,也召唤被压抑的历史记忆与欲望。“南方”则构成了小说中变形与招魂不可忽视的底色,但林棹并未囿于“新南方写作”所强调的地理自觉,而是展现出对“南方”底色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棹 《潮汐图》 变形记 招魂术 新南写作
原文传递
南方的主体性及其想象--以朱山坡的新南方写作为中心
11
作者 罗莹钰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4期154-172,共19页
对南方世界的地理构建和精神构建始终贯穿在新南方代表作家朱山坡的创作中。他笔下的南方世界经历了从“精神北向”到“南方主体”的觉醒过程,这一趋势在他近期新南方写作的“世界性”探索中得到进一步彰明。他早期小说中的米庄指涉他... 对南方世界的地理构建和精神构建始终贯穿在新南方代表作家朱山坡的创作中。他笔下的南方世界经历了从“精神北向”到“南方主体”的觉醒过程,这一趋势在他近期新南方写作的“世界性”探索中得到进一步彰明。他早期小说中的米庄指涉他的现实故乡,也指涉着落后于强势北方文化之下的南方世界,强调南方的贫瘠闭塞及其带来的隔绝与孤独感。“蛋镇”系列意味着他开始搭建以新南方为主体的精神空间,并通过台风与洪水等极端气候书写催生南方的新变和新生。近期的小说中,他将视野拓展到中国域外,试图在世界性的视域下,进一步审视、重构和凸显南方的主体价值。朱山坡小说创作的变化,代表了新南方写作群体在思想资源、叙事方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特征,体现了他们构建南方之南文化主体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山坡 小说 主体性 新南写作
下载PDF
超越“地方性”的新南方写作——以林白、朱山坡、梁晓阳近作为讨论中心
12
作者 钟世华 孙召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3-79,共7页
新南方写作发轫于地方性,势必离不开南方意识。它映射出一定的“在地性”和写作习惯,又表现出异于以往的特质。在超越“地方性”的新南方写作上,林白、朱山坡、梁晓阳做出了有力尝试。三位作家从险隘的“地方性”出走,实践着超越自我的... 新南方写作发轫于地方性,势必离不开南方意识。它映射出一定的“在地性”和写作习惯,又表现出异于以往的特质。在超越“地方性”的新南方写作上,林白、朱山坡、梁晓阳做出了有力尝试。三位作家从险隘的“地方性”出走,实践着超越自我的异质性书写,并以“新主体”的眼光和身份重返故乡,实现个人经验叙事。此外,林白、朱山坡、梁晓阳在“出走”和“重返”之间,不忘“坚守”南方写作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写作 林白 朱山坡 梁晓阳
下载PDF
在语言中复活南方——《北流》的一种打开方式
13
作者 廖雪霞 向雪琴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8-33,共6页
作为新南方写作的代表作品,林白的《北流》在新南方语言的寻找中踏出了重要一步。《北流》以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南方方言和普通话标准语的对照揭示出语言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南北权力结构,林白回归方言,通过日常性、生动性的语言重新打开生... 作为新南方写作的代表作品,林白的《北流》在新南方语言的寻找中踏出了重要一步。《北流》以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南方方言和普通话标准语的对照揭示出语言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南北权力结构,林白回归方言,通过日常性、生动性的语言重新打开生活的内蕴,并在植物的启示下开始了“禾”的写作,以延绵的、自为的语言讲述北流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北流》 新南写作 语言
下载PDF
是出塞,更是还乡——梁晓阳《出塞书》及其新南方写作
14
作者 唐梅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5-43,共9页
广西作家梁晓阳的小说《出塞书》长达六十五万字,分为上部《新疆往事》和下部《十年转场》,全书以一种南方边地文人的独特视角,在高度还原“父辈”和“我辈”远赴新疆的出塞历程中,完成了外来者自我身份的追寻与建构。《出塞书》作为一... 广西作家梁晓阳的小说《出塞书》长达六十五万字,分为上部《新疆往事》和下部《十年转场》,全书以一种南方边地文人的独特视角,在高度还原“父辈”和“我辈”远赴新疆的出塞历程中,完成了外来者自我身份的追寻与建构。《出塞书》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旅行和写作成为作家自我确证的有效方式,《出塞书》既强化了主人公梁小羊多年来逃离故乡、只身赴疆的执着,呈现出文学理想烛照下的精神还乡,也深烙着梁晓阳本土的情感与文化印记,流露其南方写作的主体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阳 《出塞书》 身份建构 精神还乡 新南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