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易子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4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价值,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血管闭...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价值,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血管闭塞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斑块形态以及平均斑块数、动脉内膜厚度。结果试验组血管闭塞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发生率分别为12%、82%、92%,均高于参照组的0、30%、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斑块数(1.50±0.50)个多于参照组的(0.30±0.10)个、动脉内膜厚度(1.35±0.20)mm高于参照组的(0.50±0.1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能够明确患者情况,有效检出斑块,了解斑块形态、动脉内膜厚度,从而为患者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斑块情况
下载PDF
针灸治疗痰湿质体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佳 孙鸣雅 +1 位作者 刘广富 文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9期53-54,共2页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痰湿质体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为痰湿质体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痰湿质体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采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进行针灸...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痰湿质体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为痰湿质体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痰湿质体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采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进行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厚度-Crouse积分、斑块面积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水平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水平、IMT、Crou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水平、Crou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LDL-C水平、Crouse积分差异显著(P<0.05);组间治疗效果比较,P> 0.05。结论:针对痰湿质体质颈动脉粥样硬化采取针灸治疗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痰湿质体质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水平 斑块情况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递质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0例,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递质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0例,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5-HT、DA高于治疗前,Glu低于治疗前,观察组5-HT、DA高于对照组,Glu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神经递质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阿托伐他汀钙 拜阿司匹林 神经递质 斑块情况
原文传递
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行普罗布考+超声波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邓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45-48,共4页
分析普罗布考与超声波溶栓联合治疗方式,在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身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1年1月~2023年7月中,截取142例患者,随机方法分组,比较整体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整体疗效,较参照组更优,差异存在,具有意义,(P﹤0.05)。结论 治疗... 分析普罗布考与超声波溶栓联合治疗方式,在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身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1年1月~2023年7月中,截取142例患者,随机方法分组,比较整体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整体疗效,较参照组更优,差异存在,具有意义,(P﹤0.05)。结论 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时,应用普罗布考与超声波溶栓联合治疗的方式,效果优异,有效改善患者的颈部斑块情况,调整患者的血脂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临床症状的影响,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适用于临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溶栓 颈动脉硬化斑块 治疗效果 普罗布考 颈部斑块情况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放射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探析
5
作者 郭晓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51-005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了我院自2019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根据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1mm组和3mm组。3mm组进行3mm重建,1mm组进行1mm重建。比较两组之间的影... 本研究旨在评估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了我院自2019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根据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1mm组和3mm组。3mm组进行3mm重建,1mm组进行1mm重建。比较两组之间的影像检出情况。结果 1mm组的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3mm组(P>0.05)。1mm组的小钙化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3mm组(P<0.05)。结论 对比3mm重建,1mm重建的放射CT血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更好,对于钙化斑块检出的效果更好,建议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CT血管造影 钙化斑块检出情况
下载PDF
对比探究64排冠脉CTA和DS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7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探究64排冠脉CTA和DS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进行了冠脉CTA检查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查检出斑块情况以及图像分析。结果:64排冠脉冠状动脉检查出斑块总... 目的:探讨对比探究64排冠脉CTA和DS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进行了冠脉CTA检查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查检出斑块情况以及图像分析。结果:64排冠脉冠状动脉检查出斑块总数92个。斑块性质如下:软斑块18例(19.6%),硬斑块31例(33.7%),混合斑块43例(46.7%)。未见狭窄明确狭窄21支(22.8%),轻度狭窄31支(33.7%),中度狭窄28支(30.4%),重度狭窄至闭塞12支(13.0%);而DSA检出斑块个数67个,轻度狭窄29支(43.2%),中度狭窄27支(40.0%),重度狭窄至闭塞11支(16.4%)。对狭窄血管的判定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DSA无法有效判断斑块性质。结论:冠脉CTA的分辨率比DSA高,判断斑块性质上优于DSA;在冠状脉粥样硬化狭窄上检查,CTA接近DSA,若两者能够联合应用,互相弥补,能够更好的为临床上治疗提供证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冠脉CTA DSA 临床价值 斑块检出情况 图形分析
下载PDF
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卢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高血压组(n=42... 目的探讨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高血压组(n=42)、体位性血压正常组(n=80)和体位性低血压(n=54),分别通过彩超检查所有受试人员的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示: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差的绝对值和卧立位舒张压差的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1,P<0.05),且两者均和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451,0.487,P<0.05)。结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血压变化 体位性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彩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斑块形成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