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被引量:58
1
作者 陈瑞莲 张紧跟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5-68,共4页
协调政府之间的关系 ,调适政府管理行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是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因此 ,本文论述了协调政府间关系的必要性及其理论... 协调政府之间的关系 ,调适政府管理行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是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因此 ,本文论述了协调政府间关系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 ,分析了政府间关系的现状 ,并对协调政府间关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关系 协调 公共行政学 政府管理 新领域 行政管理 中国 调适 促进 文论
原文传递
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关于新世纪文艺学、美学研究突破之途的思考 被引量:42
2
作者 朱立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共8页
关键词 思潮 文论 文化批评 文艺学 文化研究 二元对立 后殖民主义 必然 美学研究 洗礼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 被引量:25
3
作者 邹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这是一组专题论文 ,由六篇论文组成 ,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聂珍钊教授从总体上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起源、方法、内涵、思想基础、适用范围、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克努特教授以易卜生的戏剧为例 ,不仅讨论了... 这是一组专题论文 ,由六篇论文组成 ,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聂珍钊教授从总体上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起源、方法、内涵、思想基础、适用范围、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克努特教授以易卜生的戏剧为例 ,不仅讨论了易卜生戏剧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而且还就文学伦理学发表了自己的重要意见。王宁教授把生态批评同文学伦理学批评结合在一起 ,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批评同其它批评相结合的范例。刘建军教授以人对自身认识的发展所经历的三个时期为基础 ,用比较的和多学科的观点对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了进一步阐释。乔国强教授的论文在一个广阔的思想空间里 ,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定义、思想与理论基础 ,对作家、作品以及读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深入阐释了自己的学术见解。邹建军教授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讨论了它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方法论启示。这些论文企图说明 ,在目前中国的文学批评出现伦理道德价值缺位的时候 ,我们的文学批评应该肩负起道德责任 ,以实现文学伦理道德价值的回归 ,而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方法 中国文学 文论 文学现象 文坛 创作 文化语境 伦理学 具体 西方
下载PDF
“pun”与“双关”辨异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国南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8,共5页
pun与“双关”长期以来被视为英、汉对等修辞格;实际上,两者并非处处对应。首先,“双关”,即“一语双关”;但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即利用“两个”(有时甚至两个以上)同音或同形异义词、近音词或者多义词... pun与“双关”长期以来被视为英、汉对等修辞格;实际上,两者并非处处对应。首先,“双关”,即“一语双关”;但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即利用“两个”(有时甚至两个以上)同音或同形异义词、近音词或者多义词来做文章。这类pun专称“antanaclasis”或“ploce”,相当于汉语另一修辞格“换义”。再则,“双关”必为“双”重含义;而pun没有“双”的语义成分,可以“多”关。本文论证了pun与“双关”的主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关 修辞格 语义成分 近音词 同形异义词 汉语 多义词 文论 辨异 文章
全文增补中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化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4,共7页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对全球化这一现象作了历史的溯源和新的阐释 ,并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作者结合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和文学理论在国际文论界的地位和所发出的声音 。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文论 文化身份 阐释 全球化语境 批评策略 作者 现象 理论建构 全球化进程
原文传递
论汉字职能的变化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5,共7页
本文论述了汉字的基本职能及其变化,认为在本用基础上的兼用和借用扩展了汉字的职能,而异体字分工、母字分化或另造新字可以减轻个体字符的负担,从而缩简汉字的职能,至于汉字职能的转移,则有相互交移和连锁推移两种方式。
关键词 汉字 兼用 本用 新字 异体字 借用 字符 负担 文论 分工
下载PDF
我国音乐学学术文论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沐 《音乐研究》 1988年第4期69-74,共6页
多年以来,我国音乐学界在学术文论的写作方面一直存在一些被普遍忽视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无关紧要,又由于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知识大多属于一些本不须赘言的常识,因此将这些问题专门提出讨论可能会被认为是小题大... 多年以来,我国音乐学界在学术文论的写作方面一直存在一些被普遍忽视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无关紧要,又由于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知识大多属于一些本不须赘言的常识,因此将这些问题专门提出讨论可能会被认为是小题大做或是钻牛角尖。但是实际上,这些被忽略的常识和“小”问题常常关系到一篇文论的写作质量与学术价值,还能反映出作者的研究及写作思想是否严谨、态度是否严肃、方法是否科学,甚至可以反映出作者学术道德的高低。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 音乐学 注明出处 历史沿革 写作者 学界 学术价值 写作质量 学术研究 学术道德
原文传递
“中和”思想流变及其文论意蕴 被引量:17
8
作者 夏静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3-168,共6页
在古人的文化视野中,中和首先是作为一种宇宙观和世界观出现的,其次才是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来看待的。它广泛地闪现在古代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并通过“天人合一”这一核心命题的融合,贯通在古人关于天、地、人三界的理解中,成为... 在古人的文化视野中,中和首先是作为一种宇宙观和世界观出现的,其次才是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来看待的。它广泛地闪现在古代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并通过“天人合一”这一核心命题的融合,贯通在古人关于天、地、人三界的理解中,成为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中一个根本理念与致思方式乃至价值核心,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浓郁的中和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意蕴 文论 流变 中国古代 文化视野 思想文化 核心命题
原文传递
《致他羞涩的情人》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19
9
作者 罗益民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8,共9页
我国迄今尚无专文论述英国玄学派诗人安德鲁·马维尔的名作《致他羞涩的情人》 ,本文尝试分析该诗的艺术魅力 ,认为该诗有以下特点 :1 气势宏大 ;2 想象奇特 ;3 论理机智巧妙 ;4 笔调诙谐幽默 ,气度洒脱 ;5 用典丰富、娴熟、精当 ... 我国迄今尚无专文论述英国玄学派诗人安德鲁·马维尔的名作《致他羞涩的情人》 ,本文尝试分析该诗的艺术魅力 ,认为该诗有以下特点 :1 气势宏大 ;2 想象奇特 ;3 论理机智巧妙 ;4 笔调诙谐幽默 ,气度洒脱 ;5 用典丰富、娴熟、精当 ;6 对性的主题的处理大胆、率直而纯真 ;7 音韵优美 ,韵律整齐 ,基调平稳 ,与诗歌的内容和主题相互配合 ,音义和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魅力 诙谐 笔调 诗歌 文论 诗人 相得益彰 情人 气度 机智
原文传递
关于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曹道衡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9,共10页
本文论及《洛阳伽蓝记》及其作者生平思想的六个问题,认为杨衒 之的祖籍为平川(今河北遵化),任奉朝请在永安二年,任抚军府司马在武定 五年八月前。杨衒之反对迁都邺城,认为迁洛后的北魏政权为中原正统,在思 想上他并不反佛,而... 本文论及《洛阳伽蓝记》及其作者生平思想的六个问题,认为杨衒 之的祖籍为平川(今河北遵化),任奉朝请在永安二年,任抚军府司马在武定 五年八月前。杨衒之反对迁都邺城,认为迁洛后的北魏政权为中原正统,在思 想上他并不反佛,而是反对王公贵族的奢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迁都 反对 祖籍 贵族 北魏政权 正统 作者生平 文论 《洛阳伽蓝记》
原文传递
复调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启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6,共7页
关键词 复调 巴赫金 历史语境 文论 文学体裁 变奏 艺术思维 哲学理念 金文 生成
原文传递
论“击壤派” 被引量:16
12
作者 祝尚书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45,共16页
“击壤派”是我国古代理学诗派最重要的支流,这个诗派历宋、明数百年之久。本文论述了“击壤派”的源头──邵雍的《伊川击壤集》,论述了“击壤派”的形成,“击壤派”与语录体和浅俗体的关系,对元明两代的“击壤派”也作了评述。文... “击壤派”是我国古代理学诗派最重要的支流,这个诗派历宋、明数百年之久。本文论述了“击壤派”的源头──邵雍的《伊川击壤集》,论述了“击壤派”的形成,“击壤派”与语录体和浅俗体的关系,对元明两代的“击壤派”也作了评述。文章认为:混淆学术与文学的界限,是这派诗人的致命弱点。在诗坛艺苑,任何文学形式的非文学化,都不可能枝繁叶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派 诗坛 文学形式 文论 文学化 诗人 文章 邵雍 理学 古代
原文传递
“纯文学”概念及其不满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小新 《东南学术》 2003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纯文学是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简要地梳理了纯文学概念的源起、涵义及其演变历史。在此基础上 ,剖析新世纪初文论界的纯文学之争。认为人们对“纯文学”的不满以及对新的写作可能性的寻找在精神和艺术取向上与“五四”... 纯文学是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简要地梳理了纯文学概念的源起、涵义及其演变历史。在此基础上 ,剖析新世纪初文论界的纯文学之争。认为人们对“纯文学”的不满以及对新的写作可能性的寻找在精神和艺术取向上与“五四”以来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启蒙传统一脉相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20世纪 中国 文论 演变 纯文学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李白任翰林学士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傅璇琮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1,共7页
李白于天宝初入长安 ,任翰林供奉。但当今的李白研究者却有说李白当时为翰林学士。本文论证所谓翰林学士之说实不可靠 ,并辨析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在天宝时实为两种不同身份、不同职务。做这样的辨析 ,对探究李白于天宝初在长安的生活、... 李白于天宝初入长安 ,任翰林供奉。但当今的李白研究者却有说李白当时为翰林学士。本文论证所谓翰林学士之说实不可靠 ,并辨析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在天宝时实为两种不同身份、不同职务。做这样的辨析 ,对探究李白于天宝初在长安的生活、思想、创作 ,以及他后期的某种心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研究 文论 创作 身份 长安 辨析 思想 翰林学士 后期 职务
原文传递
以中国小说史的眼光读汉赋 被引量:17
15
作者 竹田晃 孙歌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20,共7页
(一)序论——构想中国小说史时的问题点 1923~1924年出版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享有名著的美誉。关于它成为名著的原因我将在下文论述,在此我想先提及的是,可以说其后尚未有人写出超越它的中国小说通史。在这半个多世纪之间,... (一)序论——构想中国小说史时的问题点 1923~1924年出版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享有名著的美誉。关于它成为名著的原因我将在下文论述,在此我想先提及的是,可以说其后尚未有人写出超越它的中国小说通史。在这半个多世纪之间,即中国的解放后、日本的战后这一时期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史略》 汉赋 眼光 解放后 名著 鲁迅 文论
原文传递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今读 被引量:18
16
作者 解玉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 ;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 ,分析《宋元...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 ;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 ,分析《宋元戏曲史》“外来之观念”、“史学家之家法”、“文学家之眼光”等三种思维路径对后来人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论析 元杂剧 文论 民族戏剧 南戏 史学家 文学家 家法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三个缺失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炫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在对“理论”的基本理解上、在文艺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上以及文艺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着“理论能力”、“文学性程度”、“二元对等思维”被遮蔽的问题。这些缺失,是造成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原创程度不高、...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在对“理论”的基本理解上、在文艺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上以及文艺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着“理论能力”、“文学性程度”、“二元对等思维”被遮蔽的问题。这些缺失,是造成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原创程度不高、文论对文学创作在“指导”和“自娱”间徘徊、文论与文学一道缺乏中国自己的当代文学性思维方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当代 思维方式 文学性 基本命题 文学创作 文论 原创
原文传递
“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春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8,共9页
"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知识阶层,担负着创造、传承主流文化观念的重任。"士大夫"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知识阶层,以"道"为最高价值范畴,维护着"道统"的神圣性,目的是规范和引导以君... "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知识阶层,担负着创造、传承主流文化观念的重任。"士大夫"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知识阶层,以"道"为最高价值范畴,维护着"道统"的神圣性,目的是规范和引导以君权为代表的现实权力;"文人"作为"士大夫"的一种衍生身份,则以"个人情趣合法化"为指归,维护着"文统"的独立性,目的是拓展个体性精神空间,获得心灵自由与美感享受。"文人"不是一个社会阶层,而是一种文化身份,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大约始于战国之时,直到东汉后期才得以完成。"文人"身份的形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历史生成 中国古代文学 文论 知识阶层 文化观念 价值范畴 精神空间
原文传递
20世纪笙的改革与笙曲创作 被引量:16
19
作者 范元祝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6-103,共8页
本文论述了自新中国建立的半个世纪以来 ,尤其是在我国民族音乐的两次大发展时期笙的改革与笙曲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提出了笙的改革 ,其音列是由“七声结构阶段”逐步过渡到了“半音结构阶段” ;音位排列是由传统的“L型排列式”演变成为... 本文论述了自新中国建立的半个世纪以来 ,尤其是在我国民族音乐的两次大发展时期笙的改革与笙曲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提出了笙的改革 ,其音列是由“七声结构阶段”逐步过渡到了“半音结构阶段” ;音位排列是由传统的“L型排列式”演变成为“L型排列式”和半音化的“折线排列式”(笔者命名)两种模式 ;和声则由单一的“旋律和声”模式进入到“功能性和声”运用。同时还提出 ,如果按史料记载 ,在宋、辽宫廷庆祝皇帝寿辰时的音乐节目中便已出现了的笙独奏的话 ,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笙的旋律和声的运用 ,应该自宋代即已逐渐形成。以及“实际意义上的 ,能够充分体现笙的音乐表现功能的笙曲的形成及其发展期 ,只能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算起的不足半个世纪”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 旋律 表现意义 音列 音位排列 音乐表现 民族音乐 文论 创作 发展期
原文传递
综合创造论与我国文化与美学及文论的未来走向问题 被引量:13
20
作者 敏泽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0-72,共13页
近年来,关于我国未来的文化、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人的广泛关心和讨论。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笔者治学的切身体会出发,对这些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的思考,论证了只有立足于民族和时代的需要... 近年来,关于我国未来的文化、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人的广泛关心和讨论。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笔者治学的切身体会出发,对这些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的思考,论证了只有立足于民族和时代的需要,走古今中外、广采博纳的综合创造之路,才既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美学和文论建设的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创造 文化 美学 文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