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探微 被引量:1
1
作者 宁兴安 《西藏教育》 2010年第8期11-12,共2页
审美教学,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去引导学生发展文本意境中的真善美,塑造学生全面审美个性的最终指向。蔡元培先生对其作用作出精辟论述:"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因此,把美育贯穿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陶冶美的情操,感受美... 审美教学,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去引导学生发展文本意境中的真善美,塑造学生全面审美个性的最终指向。蔡元培先生对其作用作出精辟论述:"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因此,把美育贯穿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陶冶美的情操,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人格得以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学 高中语文 学生发展 诗歌 教育理论 文本意境 审美个性 教学过程
下载PDF
走入文本意境品读“无韵之诗”——高中散文教学实效性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鑫鑫 《中学课程资源》 2017年第12期4-5,共2页
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再现作品中的文本意境,加深对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将自己的情感投入文本意境中,感知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反复诵读,深刻感悟文本内涵,引起心灵震撼,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 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再现作品中的文本意境,加深对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将自己的情感投入文本意境中,感知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反复诵读,深刻感悟文本内涵,引起心灵震撼,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实现高中散文的高效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散文教学 文本意境 认真品读 实效性
下载PDF
发散思维 启发想象——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岚 《内蒙古教育(B)》 2013年第3期75-76,共2页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样,在儿童童话阅读教学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生丰富想象与联想,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领悟文本意境,发掘文本美感,把握文本主旨。其次,由语文课标来看,教师既要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样,在儿童童话阅读教学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生丰富想象与联想,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领悟文本意境,发掘文本美感,把握文本主旨。其次,由语文课标来看,教师既要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挥学生想象思维与创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启发想象 小学语文 发散思维 童话 学生思维 文本意境 爱因斯坦
下载PDF
文本意境及其理论渊源
4
作者 李冬青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本文试图从文本视角鸟瞰意境研究领域中诗歌意境向度上的研究盲区,认为意境具有语义模糊、语象有机统一和未定点多三个基本特征,并兼论意境范畴理论渊源于先秦儒道两家对文本语义层和语象层的基始认识。
关键词 文本意境 诗歌意境 语义模糊 语义层 语象层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诗词朗诵的意境美
5
作者 魏子贺 《艺术评鉴》 2017年第13期126-127,共2页
在朗诵艺术的审美空间中,意境美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审美特质。探究诗词朗诵的意境美,首先应该分析诗词文本的意境,再结合语言表达的技巧将文字语言转换为艺术的有声语言,从而得到诗词朗诵意境美的创造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 意境 文本意境 朗诵技巧
下载PDF
论文本意境及其理论渊源
6
作者 胡俊才 《中州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66-67,共2页
本文试图从文本视角鸟瞰意境研究领域中诗歌意境向度上的研究盲区 ,认为意境具有语义模糊、语象有机统一和未定点多三个基本特征 。
关键词 文本意境 诗歌意境 语义模糊 中国 古代 文学评论 抒情文学 语象
下载PDF
意象与意境:鉴赏诗歌的情境之美
7
作者 潘瑶菁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专题解释】以本单元中四首外国诗歌《迷娘(之一)》《树和天空》《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为例,比较各自选用的意象,联系相应的地域情境,提炼不同的文本意境。在掌握诗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自己之歌 鉴赏诗歌 外国诗歌 情境之美 意象与意境 文本意境
下载PDF
发挥插图功效 优化阅读教学
8
作者 吴晓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12期57-58,共2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适的引导,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进而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语言,有效地进入文本意境,感受文字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教材中,几乎所有的课文都配有插图,插图能很好地补充文字内容。然而,一些教师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适的引导,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进而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语言,有效地进入文本意境,感受文字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教材中,几乎所有的课文都配有插图,插图能很好地补充文字内容。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能够合理地利用插图资源,使得资源被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插图 优化 功效 文本语言 文本意境 文字语言 文字内容
原文传递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借朗读深入文本意境
9
作者 孙海燕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年第24期55-56,共2页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小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资源,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深入文本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小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资源,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深入文本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朗读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意境,提高小学朗读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文本意境 领悟
下载PDF
《雨霖铃》中的“留白”叙事
10
作者 杨德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31期26-28,共3页
由于词有字数的限制,如果作者想要将思想和情感融会在文字中,就需动一番心思。如通过文字自身所带的表意功能,加上文字产生的画面效果,来实现词作时空的延伸和文本意境的拓展,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雨霖铃》这首唯美的送别词就以丰富... 由于词有字数的限制,如果作者想要将思想和情感融会在文字中,就需动一番心思。如通过文字自身所带的表意功能,加上文字产生的画面效果,来实现词作时空的延伸和文本意境的拓展,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雨霖铃》这首唯美的送别词就以丰富的“留白”,充分地调动读者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霖铃》 留白 画面效果 表意功能 文本意境 文字 丰富的想象
下载PDF
高效课堂,让语文课“鲜活”起来
11
作者 林爱萍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4-96,共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更具生命力,让这些生命求得身心的自由,把自身的内在语言和热情引导出来,把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揭示出来、提升出来,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语文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几种提高课堂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更具生命力,让这些生命求得身心的自由,把自身的内在语言和热情引导出来,把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揭示出来、提升出来,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语文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几种提高课堂效率,让语文课"鲜活"起来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语文 文眼教学过程 文本意境 情感氛围
下载PDF
凭借课文插图 练写想象作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永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7年第3期82-82,共1页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大量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趣味性和启迪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丰富文本意境,关注文本信息,练写想象作文,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 课文插图 想象作文 文本内涵 文本信息 文本意境
下载PDF
“诗情画意”,构建魅力语文课堂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蔚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8年第4期40-40,共1页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学的璀璨美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课堂的精彩;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阅读的魅力,让学生享受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诗情画意 文本意境 语文学习 教学理念 审美能力 审美体验 学生
原文传递
让朗读之韵滋润童心
14
作者 杨念利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1期76-76,共1页
朗读是学生基于理解层面的声音表达,是一种内外兼修的阅读方式。学生以读传情进而领会文本情感,感受文本意境,在声情并茂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朗读是个性化语言感知行为,学生在语言文本感知... 朗读是学生基于理解层面的声音表达,是一种内外兼修的阅读方式。学生以读传情进而领会文本情感,感受文本意境,在声情并茂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朗读是个性化语言感知行为,学生在语言文本感知过程中能够汲取文本信息,建构自我知识体系,逐渐掌握朗读技巧与方法。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学生最终将朗读内化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技巧 童心 语言感知能力 文本意境 个性化语言 声音表达 阅读方式 声情并茂
下载PDF
去繁从简构建“语文味”的课堂
15
作者 孙健 《中华少年》 2019年第13期188-188,共1页
什么是'语文味'?所谓的语文味是指在返璞归真的情况下,借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等,进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 什么是'语文味'?所谓的语文味是指在返璞归真的情况下,借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等,进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文本的情感和意境,进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的'语文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味 语言魅力 文本情感 文本意境
原文传递
美感体验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16
作者 杨艳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第11期64-64,共1页
高尔基说:“文学是借助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语言文字本身虽然是抽象的、扁平的,但文学创造是具体、可感的,文学作品是生动、形象的。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虽然... 高尔基说:“文学是借助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语言文字本身虽然是抽象的、扁平的,但文学创造是具体、可感的,文学作品是生动、形象的。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虽然相对缺乏,但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文本、体验文本意境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看到”作者创设的情境,方能深入感知到文本蕴含的真、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教学 初中语文 美感体验 社会生活经验 文本意境 语言文字 文学创造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多元解读离不开教师恰当的价值引领
17
作者 邓小琴 《四川教育》 2013年第7期62-62,共1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已从过去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中走了出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由过去确定性的“一元解陵”转变为现在的“多元解读”。然而,学生作为文本的主观阅读者,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已从过去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中走了出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由过去确定性的“一元解陵”转变为现在的“多元解读”。然而,学生作为文本的主观阅读者,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将各自不同的体萼盒带人阅读活动时,产生的心智活动也各不相同。再肌上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阅历较浅,对文本意境的把握水平不高,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解读” 价值引领 教师 尊重学生 文本意境 标准答案 教学内容 独特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