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感受与当前中国文学批评问题(笔谈)——失落了文学感受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怡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4-155,共2页
随着人们对西方诗学思想的急切输入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失去了感受文学、体验当下的耐性,这严重制约着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北京、重庆、上海、成都等地的几位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希望能够推动当前中国文学批... 随着人们对西方诗学思想的急切输入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失去了感受文学、体验当下的耐性,这严重制约着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北京、重庆、上海、成都等地的几位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希望能够推动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学思想建设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感受 当代中国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文学感受与批评之“根”——兼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湘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8-93,共6页
简述了文学感受之于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指出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忽视中国文学自身特点和批评主体的文学感受、以西方时髦理论架空中国文学的弊病,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视个人感受和印象、把批评当作特殊艺术、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和纯... 简述了文学感受之于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指出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忽视中国文学自身特点和批评主体的文学感受、以西方时髦理论架空中国文学的弊病,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视个人感受和印象、把批评当作特殊艺术、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无疑为当今文学批评提供了一剂良药,对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坚持源于感受、忠于感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感受 文学批评 李健吾 中国文学
下载PDF
布以尺度,米用斗量——文学感受与文学体验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汤哲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感受 文学体验” 中国 文学批评 创作体验
下载PDF
文学感受中的情性与智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韩云波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关键词 文学感受 情性 智性 文学理论 社会关系 思维模式 审美活动
下载PDF
“文学感受”与文学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寇鹏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6-99,共4页
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历史来看,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文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要到重要的转变历程;“感”在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学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一个十分中心的位置。当代迅速移植过来的理论仍然在我们自身固有文学话语的外... 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历史来看,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文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要到重要的转变历程;“感”在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学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一个十分中心的位置。当代迅速移植过来的理论仍然在我们自身固有文学话语的外面,因为西方现代是“感性的转向”的文论,而我们则是从感性转向“理性”话语体系,这是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感受 文学理论
下载PDF
传媒语境中的文学感受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海波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105,共4页
需要建立适应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概念,考察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可以在某些方面获得必要的理论启迪甚至由此建立现代文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现代文学赖以存在的载体及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现代印刷业及其报纸期刊。现代传媒的出... 需要建立适应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概念,考察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可以在某些方面获得必要的理论启迪甚至由此建立现代文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现代文学赖以存在的载体及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现代印刷业及其报纸期刊。现代传媒的出现改变文人生活方式的同时,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文体形式和创作群体,培养了新的读者群体,最主要的是,现代传媒带来了新的美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媒 文学 文学感受
下载PDF
文学感受·文化认知·哲学领悟——试论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2
7
作者 原鹏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4年第7期5-8,共4页
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层次和效果,应深入思考其课程性质和特点及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定位,注重在文学感受、文化认知和哲学领悟三个维度上的涵盖与延伸。从感性、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情性感知能力和文学愉悦能力;从文化的视角拓展... 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层次和效果,应深入思考其课程性质和特点及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定位,注重在文学感受、文化认知和哲学领悟三个维度上的涵盖与延伸。从感性、审美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情性感知能力和文学愉悦能力;从文化的视角拓展教学内容、关联学生实际,拓展学生对文学现象的认知深广度和对自身文化人格的完善;从存在和比较的角度解读文学,强化学生的哲学领悟与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教学维度 文学感受 文化认知 哲学领悟
下载PDF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总目录 被引量:2
8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文学感受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文学研究中的感受:从“惑”开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今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文学感受 文学理论 社会关系 思想意识 文化精神
下载PDF
林斤澜论——一种独特的“感受”美学
10
作者 席建彬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3-179,共7页
在当代作家中,林斤澜带来的无疑是一种"困惑"。数十年的"上下求索"为作家赢得了世人瞩目的文学声誉,然而同时也陷入了一种接受的困境。正如李洁非等人所说:"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林氏的小说作品虽然称得上有口皆... 在当代作家中,林斤澜带来的无疑是一种"困惑"。数十年的"上下求索"为作家赢得了世人瞩目的文学声誉,然而同时也陷入了一种接受的困境。正如李洁非等人所说:"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林氏的小说作品虽然称得上有口皆碑,但其艺术形式的‘怪味’,扑朔迷离的氛围,确实也令不少读者望而生畏";"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职业读者阅读林斤澜的小说,都不可能产生春江泛舟的轻松,反倒会有摸不着石头过河的吃力"。的确,作家艺术风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斤澜 艺术感受 生活感受 作家 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 文学感受
原文传递
笔谈:“文学感受”的当今意义 我们在什么意义上讨论“文学感受”——主持人语
11
作者 李怡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共2页
关键词 文学感受 文艺理论 中国 文学思想 生命感受
下载PDF
论文学感受中的诗歌阅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斌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
接受理论把读者的文学感受和审美再创造纳入到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中,文学感受就是一种审美的文学感觉,它依靠想象超越了日常感觉的混沌、无聊和焦虑,也超越了认识和道德感觉的利害性。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读者的审美感受通过和诗歌语言文... 接受理论把读者的文学感受和审美再创造纳入到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中,文学感受就是一种审美的文学感觉,它依靠想象超越了日常感觉的混沌、无聊和焦虑,也超越了认识和道德感觉的利害性。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读者的审美感受通过和诗歌语言文本的对话、填空和完形,获得对文学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诗所显示的相关物就会无限度地敞开自身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感受 审美感觉 诗歌语言 完形填空
下载PDF
文学感受视野中的理性问题
13
作者 王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感受 文学理论 理性活动 文学规律 思维模式
下载PDF
研究视角、文学感受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主题和儿童教育》为例
14
作者 韩传喜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5-157,共3页
新时期以来,随着学科研究的不断规范,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研究困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主题和儿童教育》在视角的选取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 新时期以来,随着学科研究的不断规范,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研究困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主题和儿童教育》在视角的选取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该著注重文学感受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观念化倾向以及移植西方文论的思维模式也是一次有力的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视角 文学感受 母爱主题 儿童教育
原文传递
李健吾之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启示
15
作者 白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以史学建构替代审美体验、以理论阐述替代文学感受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呈现的基本趋向,同时也是文学教学日渐疏离文学本体以致根基空疏、积弊重重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李健吾以审美体悟、主体突入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批评为教学困境的缓... 以史学建构替代审美体验、以理论阐述替代文学感受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呈现的基本趋向,同时也是文学教学日渐疏离文学本体以致根基空疏、积弊重重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李健吾以审美体悟、主体突入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批评为教学困境的缓解提供了一剂良方,为文学感受的回归、言与意关系的重新确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史学化 理论化 文学感受
下载PDF
得筌忘鱼还是得鱼忘筌——李健吾之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启示
16
作者 白杰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年第1期81-86,共6页
以史学建构替代审美体验、以理论阐述替代文学感受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呈现的基本趋向,同时也是文学教学日渐疏离文学本体以致根基空疏、积弊重重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李健吾以审美体悟、主体突入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批评为教学困境的缓... 以史学建构替代审美体验、以理论阐述替代文学感受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呈现的基本趋向,同时也是文学教学日渐疏离文学本体以致根基空疏、积弊重重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李健吾以审美体悟、主体突入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批评为教学困境的缓解提供了一剂良方,为文学感受的回归、言与意关系的重新确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史学化 理论化 李健吾 文学感受
下载PDF
传媒产业化时代的审美精神:论文学感受的“去碎片化”
17
作者 李思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6,共3页
本文论述了目前中国文学生产体制中的“概念驱逐感受”和文学感受的“碎片化”两种倾向及其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概念驱逐感受与文学感受的“碎片化”共同导致了传媒产业化背景下审美精神的缺失和心灵的危机,从而构成中国当代文化建设... 本文论述了目前中国文学生产体制中的“概念驱逐感受”和文学感受的“碎片化”两种倾向及其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概念驱逐感受与文学感受的“碎片化”共同导致了传媒产业化背景下审美精神的缺失和心灵的危机,从而构成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大困境。据此,作者提出了“去碎片化”以建构新世纪文学感受的任务,其中包括回归文学感受的精神性和价值关切,恢复对现实人生的关切和整体把握能力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感受 媒介文化 审美精神
下载PDF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总目录
1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社会科学 文学感受 英语学习模式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正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10期22-23,共2页
个性化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使用的重要方法,其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愿和能力,并且可以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做出极为重要的铺垫。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切实用好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提升文学感... 个性化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使用的重要方法,其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愿和能力,并且可以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做出极为重要的铺垫。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切实用好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提升文学感受力和文学鉴赏力的有效途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思考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让学生“热爱阅读”,只有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 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文学鉴赏力 教学手段 有效途径 热爱阅读 文学感受
下载PDF
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力——英语专业文学课探讨
20
作者 詹俐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164-166,共3页
当前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教育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学不以文本为基础,脱离文本讲流派,讲思潮,导致学生所获都是"第二手知识"。外国文学教育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各种感受能力,而这种感受力与我们所称的"文学批... 当前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教育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学不以文本为基础,脱离文本讲流派,讲思潮,导致学生所获都是"第二手知识"。外国文学教育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各种感受能力,而这种感受力与我们所称的"文学批评"是完全不同的。南安普敦大学教育学教授郎根据学外国文学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渠道的文学教学法,罗森布拉特根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审美性阅读;这些理论都是以文本为基础,对我们的文学教学有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文学感受 多渠道的 文学教学 审美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