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文学如何表述底层?——从底层写作的立场之争说起 被引量:61
1
作者 王晓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8,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发生了引人瞩目的转向,对底层的关注逐渐成为新的话语焦点。随着讨论的深入,“文学是否应该表述底层”不再是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文学应该如何表述底层”。正是在后一个维度,批评家们显现出如此强烈...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发生了引人瞩目的转向,对底层的关注逐渐成为新的话语焦点。随着讨论的深入,“文学是否应该表述底层”不再是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文学应该如何表述底层”。正是在后一个维度,批评家们显现出如此强烈的犹疑和迷惘之情,以至于底层问题在很多文本中被悄然缩减为文学的内部问题。经过复杂的话语转换,对底层的关注最终异化为文学家的自我关注,底层意象则沦落为重新瓜分学术资源的借口。“’这种荒诞的情境迫使我们不能不重新出发,在最为基础的层面上探讨底层文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 文学批评 话语转换 自我关注 学术资源 批评家 文学家
原文传递
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兼谈文学的地域性 被引量:49
2
作者 曾大兴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8-94,24,共8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分布格局、分布重心、分布成因和分布规律问题。同时 ,文章提出了文学的地域性问题 ,认为它与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应引起文学史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 中国 文学家 地域性 地理分布 文学
原文传递
鲁迅的又一个“原点”——1923年的鲁迅 被引量:40
3
作者 汪卫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6-164,共9页
竹内好把蛰居绍兴会馆的沉默六年视为文学家鲁迅形成真正自觉的时期 ,在他的论述中 ,这一时期成为鲁迅诞生的原点 ;竹氏的这一研究无疑确立了日本鲁迅研究的范式 ,并在后继者伊藤虎丸和木山英雄等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笔者赞同日... 竹内好把蛰居绍兴会馆的沉默六年视为文学家鲁迅形成真正自觉的时期 ,在他的论述中 ,这一时期成为鲁迅诞生的原点 ;竹氏的这一研究无疑确立了日本鲁迅研究的范式 ,并在后继者伊藤虎丸和木山英雄等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笔者赞同日本研究界对S会馆时期的鲁迅的极富启发性的研究 ,但质疑其夸大这一时期对于鲁迅的决定性的做法。笔者在这里剔出“1 92 3年” ,发掘其对于鲁迅的意义 ,不仅在于发现了这极富象征性的沉默一年在鲁迅中期自我转换中的重大意义 ,强调它于后期鲁迅之决定性作用 ,更在于说明 :鲁迅一生经历了一个不断反思、挣扎、调整和转换的历程 ,其中某些时期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但决不能只看到某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为文 时期 沉默 竹内好 自觉 英雄 s会馆 发掘 文学家
原文传递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被引量:35
4
作者 习近平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12期5-15,共11页
(2016年11月30日)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 (2016年11月30日)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文学艺术创作 文艺工作者 中华民族 中国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自信 创作者 文学家 文艺战线
下载PDF
我们为何犹豫不决 被引量:27
5
作者 洪子诚 《南方文坛》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文学家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 唐吉诃德
原文传递
论苏轼与古琴艺术——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四海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9,共4页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大文学家。他不仅精通诗文、绘画、书法,而且还极为精于音乐,一生与古琴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通过对苏轼与古琴艺术研究来探讨他音乐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 古琴艺术 音乐美学思想 古琴音乐 绘画 书法 苏轼 诗文 文学家 北宋时期 产生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伯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4,共9页
关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如今已广为人知。但与中国文学密切相关的中国文学批评,同样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并且同样形成了一个传统,这个命题却未见有人提出并阐述。本文从理论批评、实际批评和批评文体三方面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理论... 关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如今已广为人知。但与中国文学密切相关的中国文学批评,同样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并且同样形成了一个传统,这个命题却未见有人提出并阐述。本文从理论批评、实际批评和批评文体三方面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理论批评部分,又着重就何谓文学、何谓文学家,以及情的特质何在等问题切入,在对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初绘轮廓的同时,也扼要指出了这一传统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抒情传统 抒情性 理论批评 批评文体 文学家
原文传递
用心理学的眼光看文学 被引量:19
8
作者 鲁枢元 《文学评论》 1985年第4期3-10,共8页
从这一期起,本刊新辟“我的文学观”一栏,打算今后一个时期内逐期刊发文学观念探求者们写的各类文章。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理当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可是,多年来,咱们每当谈到文学观念时常常是求同多,存异少,不时还要伐异。后果... 从这一期起,本刊新辟“我的文学观”一栏,打算今后一个时期内逐期刊发文学观念探求者们写的各类文章。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理当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可是,多年来,咱们每当谈到文学观念时常常是求同多,存异少,不时还要伐异。后果如何,大家心中有数。现在,有必要也有可能干脆来个新观念“展览”,不求一律,唯愿多样,让“我”的真知灼见或一得之见发表出来,开拓开拓文学的思维空间。我们热诚盼望文学理论家、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工作者到这儿来畅谈有关文学发展的新思考、新见解,最好能立论立说,创出一家之言。新说蜂起是件好事情,真理存在于不同学说的切磋琢磨中。“我的文学观”只是个总题目,它所包容的方面甚多:既可以谈谈“我”对整个文学的理解,也可以谈谈“我”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文学等不同文学门类各自特性的认识,还可以谈谈“我”的文学史观、“我”的文学批评观、“我”的文学鉴赏观……。总之,角度多得很,宏观、中观、微观都可以“观”;只要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益,而且言之有“新”,均可言“我”谈“观”。面向未来,面向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原本就是有志攀登文学高峰者的份内之事。可做的文章很多啊! 是的,新见解往往不是尽善尽美。本栏刊发的文章可能不够成熟,甚至有失误。我们想,让有“观”可言者各杼己见,敞开任人选择的大门,这也是百家争呜、活跃学术空气的方式之一。相信读者诸君是会从中得出自己的选择和扬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心理学 文学家 文学观念 心理世界 文学理论 物理世界 心灵 文学艺术 作家
原文传递
书斋里的法学家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少华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4期135-141,共7页
关键词 学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 历史学家 贺卫 学家 文学家 革命家
下载PDF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今读 被引量:18
10
作者 解玉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 ;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 ,分析《宋元...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 ;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 ,分析《宋元戏曲史》“外来之观念”、“史学家之家法”、“文学家之眼光”等三种思维路径对后来人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论析 元杂剧 文论 民族戏剧 南戏 学家 文学家 家法
原文传递
时间·空间·人(四)——鲁迅哲学思想刍议之一章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富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6,共13页
关键词 鲁迅 空间 哲学思想 时间 理想主义者 青年知识分子 二十年代 文学家 压迫 感受
下载PDF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被引量:16
12
作者 邓小平 《人民音乐》 1979年第Z1期2-5,共4页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电影工作者和其他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总结三十年来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商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繁荣文艺事业。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中国文学艺术 三十年 文艺事业 历史意义 历史时期 四人帮 戏剧家 文学家 林彪
原文传递
人民性的两个维度与文学的方向——与方维保、张丽军先生商榷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晓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30,共8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民性 两个维度 先生 张丽 两极分化问题 现代化过程 文学家 公民社会 改革实践
原文传递
文学风格翻译问题商榷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重德 《中国翻译》 1988年第2期2-7,共6页
作家之有风格,作品之有风格,早成定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例如李白和杜甫同为中国唐代大诗人,但他们的风格却不同。李诗飘逸雄放,而杜甫则沉郁顿挫。又如詹姆斯和海明威同为美国知名的小说家,两人的风格也大不一样。前者繁芜隐晦,后者... 作家之有风格,作品之有风格,早成定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例如李白和杜甫同为中国唐代大诗人,但他们的风格却不同。李诗飘逸雄放,而杜甫则沉郁顿挫。又如詹姆斯和海明威同为美国知名的小说家,两人的风格也大不一样。前者繁芜隐晦,后者简约含蓄。①上述两例,已充分证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德·布封所提出的"风格即人"这一名言卓论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风格 原作风格 文学作品 文学翻译 文学家 再现 风格翻译 译文 英语 语言学
原文传递
八旗有才女 西林一枝花──记清代满族女文学家顾太清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满清八旗,以武功盛,入主中原近三百年。武将如林,不可枚举。但文坛名流,亦不乏人,如曹雪芹、纳兰性德等。在闺秀中,顾太清可谓满族妇女之佼佼者,故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余甚喜其才、其作,花十多年工夫... 满清八旗,以武功盛,入主中原近三百年。武将如林,不可枚举。但文坛名流,亦不乏人,如曹雪芹、纳兰性德等。在闺秀中,顾太清可谓满族妇女之佼佼者,故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余甚喜其才、其作,花十多年工夫编写《顾太清集》,于近期杀青,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现将其主要情况,略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太清 八旗 满族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学家 才女 清代 纳兰性德
原文传递
文学家笔下的教育──外国教育小说一瞥 被引量:11
16
作者 潘一禾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90-95,共6页
文学家笔下的教育──外国教育小说一瞥潘一禾教育者一直在文学的精品里择取最佳的教材,文学家也一直有关怀教育的情怀。纵览西方文学史的漫漫长河,卢梭的《新爱洛绮斯》和《爱弥尔》也许是最著名的教育小说和教育论文,列夫·托... 文学家笔下的教育──外国教育小说一瞥潘一禾教育者一直在文学的精品里择取最佳的教材,文学家也一直有关怀教育的情怀。纵览西方文学史的漫漫长河,卢梭的《新爱洛绮斯》和《爱弥尔》也许是最著名的教育小说和教育论文,列夫·托尔斯泰为改革陈腐农奴制而在自己的庄园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小说 文学家 教育本质 教育思想 主人公 卡夫卡 学校教育 列夫·托尔斯泰 小说家 作家
下载PDF
日常生活:90年代文学的想像空间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霖 《文艺评论》 2004年第6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创作 工农兵 人物 革命文艺 想像 源泉 年代 文学家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究竟什么是纯文学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残雪 《大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1,共2页
对于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提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个崭新的、陌生的、难以用世俗语言表达的、与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广大无边的世界。自古以来,对于这个"虚无飘渺"的世界的描绘,是一代又一代... 对于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提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个崭新的、陌生的、难以用世俗语言表达的、与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广大无边的世界。自古以来,对于这个"虚无飘渺"的世界的描绘,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共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家 人类精神 世俗关怀 小世界 共同工作 语言表达 写作者 自然科学 读者
原文传递
潘岳早期任职及徙官考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公持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0,共7页
本文主要根据《闲居赋序》中“八徙官”等叙述,对潘岳早期任职问题作了考辨。认为潘岳弱冠出仕,即在贾充幕中任掾属,与荀■、裴秀不相干,因此他连任三司空掾之说不能成立。李善《文选》注对此问题的解释颇为准确,他的注文排除了“... 本文主要根据《闲居赋序》中“八徙官”等叙述,对潘岳早期任职问题作了考辨。认为潘岳弱冠出仕,即在贾充幕中任掾属,与荀■、裴秀不相干,因此他连任三司空掾之说不能成立。李善《文选》注对此问题的解释颇为准确,他的注文排除了“三司空掾”说的存在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闲居赋序》 “八徙官” 司空太尉 “三司空掾” 文学家 晋朝
原文传递
一家文学诊所 被引量:12
20
作者 Samuel Mc Chord Crothers 王波(译)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7,共7页
《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创办于1857年11月,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杂"志,扉页上长期写着:"一本关于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杂志"(A Magazine of Literature,Science,Art and Politics),创刊宣言声称它要成... 《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创办于1857年11月,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杂"志,扉页上长期写着:"一本关于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杂志"(A Magazine of Literature,Science,Art and Politics),创刊宣言声称它要成为美国理想的代言人,不但定义还要创造独特的美国声音,标明美国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这本新生的杂志很快成为全美最智慧的人从无名小卒到鼎鼎大名之间的转换器,文学家霍桑、爱默生、马克·吐温,政治家西奥多·罗斯福、马丁·路德·金等,举凡美国的文化、政治明星,不少人都曾在该刊发表过原创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大西洋月刊》凭借着它超然的、智慧的、幽默的、富有艺术感的优雅态度,一百多年来从容地发表着对美国各个层面深思熟虑的看法与观点,成为美国人极为尊敬的思想餐桌、美学看台和科学课堂。进入20世纪后,该刊在强烈关注政治、文化的同时,对于高新技术同样抱着浓厚兴趣。二战后,它率先发表了探讨原子能技术的文章,最早对人工智能作了富有远见的介绍。目前它的发行量已经达到47万份,每期有120万人在阅读,是"美国国家杂志奖"无法跳过的大刊名刊。伴随着《大西洋月刊》的成长,美国文化与美国理想不但觉醒,而且俨然成为一种霸权。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一个细节或许会拉近我们与《大西洋月刊》的距离。在该刊的编辑部里张贴着一封特殊的读者来信——中国订户宋美龄因为抗战原因,随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至重庆,特别致信要求将杂志邮寄至新地址。对于中国的图书情报工作者来说,有一篇文章使我们对《大西洋月刊》相当耳熟,那就是维纳·布什(VannevarBush)在该刊1945年6月号上发表的《诚如所思》(AsWeMayThink)。此文被中外很多情报学家视为情报学诞生的标志。可惜的是,由于我们不太重视资料的积累和翻译,《诚如所思》直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家 《大西洋月刊》 SCIENCE 诊所 世界文化 科学与艺术 政治家 政论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