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再论顶真辞格的分类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孟昭泉
-
出处
《中州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30-35,共6页
-
文摘
关于顶真辞格的分类,过去笔者曾作过片断的论述。文章发表六七年来,文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日渐显露。是为此文。
-
关键词
回环格
修辞效果
汉语修辞学
黄河女儿
文体明辨序说
格中
中所
平陵东
关汉卿
江州司马青衫泪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代的宫廷议对——中国古代演说形式之一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宋朗廉
-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0-77,共8页
-
文摘
秦王朝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建立,也标志着“游说者之秋”的结束,中国古代演说由全社会活动,转入了宫廷议对以及知识界的讲学、议政。“古者国有大事,必聚群臣而廷议之,交口往复,务尽其情”(徐世增:《文体明辨序说》)。这话虽有些夸张,或者说以偏概全,但还是描绘出了我国古代政治民主传统的一个侧面。所谓“议者,谊也;谊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谓议”(《说文》)。
-
关键词
议对
秦王朝
韩安国
封建专制主义
汉武帝时代
王恢
酒榷
茅焦
群臣
文体明辨序说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铭文简论
- 3
-
-
作者
王建
-
出处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1-26,共6页
-
文摘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诗、词、曲、赋、散文、骈文、小说、戏剧等都有出色的表现,成就辉煌。然而,古代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并不限于上述诸种,铭文就是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一种,因而更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散文写作
古代文体
封燕然山铭
文体明辨序说
思旧铭
马当山
文章辨体汇选
座中铭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建安时期“书”对“笺”的渗透及“笺”的演变
- 4
-
-
作者
赵俊玲
-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16年第7期103-111,共9页
-
基金
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魏六朝文体互渗研究"(编号:2014CWX032)
-
文摘
提及"笺",人们每以其为"书"体的异称,但如《文选》《文章缘起》等皆将书、笺列为两种并行不悖、各自独立的文体,后来如《文苑英华》《宋文鉴》《元文类》《文体明辨序说》《骈体文钞》《六朝文絜》等亦承前绪,将"笺"体独列。书与笺各自独立的文体命名显示二者独立成体的性质,但二者之间又有着亲密的关系,如《文心雕龙·书记》所言:"若夫尊贵差序,则肃以节文,战国以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
-
关键词
建安时期
骈体文钞
文章缘起
元文类
宋文鉴
文体明辨序说
奏书
六朝文絜
《文苑英华》
《文选》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才识胆力兼具的佳作《讳辩》
- 5
-
-
作者
赵素芳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13-14,共2页
-
文摘
读《讳辩》一文,不由人不为韩愈"起八代之衰"的文才,不落臼巢的识见、敢与旧势力抗争的胆气,以及似刀似剑的笔力而拍案叫绝。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说:"要在先之以识"。《讳辩》之所以令人赞叹不已,首先就在于作者非同一般的识和胆。作者辩驳的"避讳"问题,在韩愈的时代,简直就是不可触及的"禁区"。"
-
关键词
《原诗》
进士科
八代
嫌名
为时为事
令人
文体明辨序说
徐师曾
事出无奈
士君子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杂文的困顿和生机
- 6
-
-
作者
易淑新
-
机构
岳阳晚报
-
出处
《云梦学刊》
1990年第4期56-58,共3页
-
文摘
杂文,迫切需要在解除人们对它的困惑中焕发生机。杂文到底属哪个家族的后裔?至今恐怕没有定音的一锤。或曰姓“文”,如说“杂文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犀利的战斗风格和精警的审美特色的文学体裁”;或曰姓“理”,如说“杂文以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有深刻的评论锋芒,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或曰姓“杂”,如说“
-
关键词
精警
文学体裁
个体情感
时代内容
情感特征
审美特色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
自我性
世道人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汉魏两晋哀辞探析
- 7
-
-
作者
赵厚均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2年第1期91-97,共7页
-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404)成果
-
文摘
我国古代文学有浓厚的生命意识和感伤传统,对生命的消逝十分重视。潘岳、元稹、苏轼、袁枚、陈师曾等历代文人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诗词,显现对逝者的深切悼念和对生命的礼赞,情文并至,哀感顽艳。在韵文和散文作品中,也孕育了诔文、祭文、哀辞、吊文等哀祭文类,共同促进了古代哀祭文学的发达。其中哀辞的产生与繁荣主要在汉晋时期,本文即对此时的哀辞进行剖析,借此窥见哀祭文学发展之一斑。
-
关键词
汉魏
金鹿哀辞
汝阳王
子侯
文体明辨序说
吊文
哀祭
散文作品
三良殉秦
文章流别论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代的哀祭文
- 8
-
-
作者
章明寿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1-17,共7页
-
文摘
在古代,人们产生万物皆有灵观念的同时,也就出现了祭祀。当时祭祀天地山川,往往有祝祷性的文字,称作祭文、祈文或祝文。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指出:'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其文并无哀伤之意,与后代的哀祭文是两码事。
-
关键词
哀祭
文体明辨序说
祈文
徐师曾
吊文
祭石曼卿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
祭李文忠公文
祝文
吊魏武帝文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赋之“古”、“律”
- 9
-
-
作者
何易展
-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文史杂志》
2010年第5期36-37,共2页
-
文摘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赋》说:"故今分为四体:一曰古赋,二曰俳赋,三曰文赋,四曰律赋。"近人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则认为:"赋有三源,亦有三流,即骚赋体,以四言为主的诗赋体和文赋体。"[1]马积高还说,对赋的分体,
-
关键词
“古”
赋体
《文体明辨序说·赋》
汉字构造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