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虚构”与在场主义散文叙述——以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为话语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红莉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4期13-25,共13页
新世纪文学生态中,"非虚构"不只是一种叙述策略,更是作为文学类型的集合、昭示着源于"现实元素"为背景的一种精神外化式存在。作为文学观念,在场主义强调介入现实、关照当下、抵达本真的"原现象",某种层... 新世纪文学生态中,"非虚构"不只是一种叙述策略,更是作为文学类型的集合、昭示着源于"现实元素"为背景的一种精神外化式存在。作为文学观念,在场主义强调介入现实、关照当下、抵达本真的"原现象",某种层面上,高度契合了"非虚构"的精神内核,成为新世纪写作者们对时代观察、精神守望、事件评述的典范式样本。集中考察十九部在场主义散文奖著作,思考在场主义散文"非虚构"叙述的道德准则、文本特质、在场精神、散文性等话语,是彰显"非虚构"文本现实价值的重要路径,也为深度透视经济主导、价值失衡、精神普遍萎顿的当下时代制造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在场主义散文 在场 叙述 散文
原文传递
法国象征主义诗艺与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晓霞 张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17,29,共7页
法国象征主义诗艺对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初期,戴望舒受魏尔仑“音乐先于一切”主张的影响,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随后又否定了对音乐性的追求,转而效仿耶麦的散文性、口语化语言,引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诗歌体式,对此... 法国象征主义诗艺对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初期,戴望舒受魏尔仑“音乐先于一切”主张的影响,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随后又否定了对音乐性的追求,转而效仿耶麦的散文性、口语化语言,引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诗歌体式,对此后的中国现代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诗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诗艺 音乐 散文 戴望舒
下载PDF
在场主义散文现象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0-172,共3页
"在场主义散文"创作群体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是近期国内文坛的热点,它的"出场"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批评。本文从"在场主义散文"兴起的场域背景,理论建构,具体实践等方面深入分析,从而就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 "在场主义散文"创作群体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是近期国内文坛的热点,它的"出场"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批评。本文从"在场主义散文"兴起的场域背景,理论建构,具体实践等方面深入分析,从而就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给出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主义 散文 主体意识 批评
原文传递
范成大与其纪游日录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瞻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2-70,共9页
一、前言在中国古籍中,有一种散文性体裁叫做“游记”,或称之为“纪行”。一提及此类作品,极易使人忆及唐代柳宗元(773—819)的《永州八记》,或南宋陆游(1125—1210)的《入蜀记》。而传统中国最有名的旅行家,可能是明末的徐宏... 一、前言在中国古籍中,有一种散文性体裁叫做“游记”,或称之为“纪行”。一提及此类作品,极易使人忆及唐代柳宗元(773—819)的《永州八记》,或南宋陆游(1125—1210)的《入蜀记》。而传统中国最有名的旅行家,可能是明末的徐宏祖(1556--16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成大 《永州八记》 《入蜀记》 中国古籍 传统中国 散文 柳宗元 旅行家
下载PDF
“话语”的力量——《老人与海》叙事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维香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叙事学为叙事作品的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其工具性源于叙事作品表达形式意义上的“话语”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叙事作品的涵义,另一方面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叙事作品叙事特征上的独特性。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表... 叙事学为叙事作品的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其工具性源于叙事作品表达形式意义上的“话语”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叙事作品的涵义,另一方面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叙事作品叙事特征上的独特性。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表现出了传奇性涵义,这一涵义与散文性的叙事特征相结合,共同构筑了这部叙事作品的艺术独特性。从“话语”的角度探讨这部叙事作品中传奇性涵义是通过怎样的叙述技巧来体现的,以及其散文性的叙事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正确理解这一涵义,揭示其艺术独特性的根源和“话语”本身在叙事作品中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话语 散文
下载PDF
鲁迅小说跨艺术研究概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祖华 王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鲁迅一生,不仅卓有成效地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小说、散文、杂文作品,而且,还与美术、戏剧、电影等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正是这些方面的结缘及所获得的艺术营养,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生命发展的需要以及彰显了其广阔的艺术兴趣的同时,... 鲁迅一生,不仅卓有成效地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小说、散文、杂文作品,而且,还与美术、戏剧、电影等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正是这些方面的结缘及所获得的艺术营养,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生命发展的需要以及彰显了其广阔的艺术兴趣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内化为了他小说的艺术因素,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了立体的、多样的、跨艺术的非凡魅力。其中,诗性品格、散文倾向、戏剧化、音乐性、空间感、画意等是其小说跨艺术魅力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散文 戏剧化 音乐 画意
下载PDF
还有另一种方法──对《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的补充 被引量:1
7
作者 蒋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刊在1999年第3期发表过周涌先生的《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一文,之后收到了蒋迅先生的文章《还有另一种方法》。我们认为,后篇实际上是对前篇的一种补充,体现出了作者对影视艺术创作方法的多元性思考。希望大家共同关注... 本刊在1999年第3期发表过周涌先生的《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一文,之后收到了蒋迅先生的文章《还有另一种方法》。我们认为,后篇实际上是对前篇的一种补充,体现出了作者对影视艺术创作方法的多元性思考。希望大家共同关注这个论题,继续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塑造 基本方法 影视剧 戏剧结构 塑造人物 散文式结构 电视剧 因果关系 散文 白娘子
下载PDF
在“无序”中前行——“散文性”与新世纪诗歌
8
作者 杨亮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167,共5页
纵观百年新诗历程,散文与诗歌一直有着深刻的关联,新诗的诞生、新诗体的建设以及白话诗的形成发展均体现着散文化的特质。伴随着1990年至今散文热的不断涌现,散文作为强势文体,新诗与散文的关联,特别是对散文特质的借鉴、吸收、腾挪在... 纵观百年新诗历程,散文与诗歌一直有着深刻的关联,新诗的诞生、新诗体的建设以及白话诗的形成发展均体现着散文化的特质。伴随着1990年至今散文热的不断涌现,散文作为强势文体,新诗与散文的关联,特别是对散文特质的借鉴、吸收、腾挪在新世纪诗坛显现得愈发明显,并且,这种改变和汲取并非止于形式上、技艺上的汲取,而是转向深层次的推进。任何文体的内在稳固性来源于其知识构型、权力话语的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散文 “无序” 权力话语 新诗 散文 白话诗 散文
原文传递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翻译风格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常霜林 《外文研究》 2016年第1期94-98,107-108,共5页
克里希那穆提的原版系列作品大多为著述,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包括听者与克氏之间的问答,克氏的自问与自答,又夹杂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何从宏观上把握克氏作品的风格,并将其译为读者接受的文字是克氏译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译者... 克里希那穆提的原版系列作品大多为著述,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包括听者与克氏之间的问答,克氏的自问与自答,又夹杂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何从宏观上把握克氏作品的风格,并将其译为读者接受的文字是克氏译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译者应忠于原作简洁朴质的语言风格,摒弃宗教术语,也应根据语境采取口语性和散文性相结合的风格策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希那穆提 翻译风格 口语 散文
下载PDF
“在场主义”散文探析——从兴盛到没落
10
作者 郑阿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场主义"散文曾经走红文坛,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场散文在"推倒"与"重建"方面的贡献和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在场"的含义,提出"在场"就是寻求创作自由的过程,即散文创作者的自由精神... "在场主义"散文曾经走红文坛,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场散文在"推倒"与"重建"方面的贡献和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在场"的含义,提出"在场"就是寻求创作自由的过程,即散文创作者的自由精神和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介入姿态,凸显被各种权力话语遮蔽和垄断了的人生以及历史的真相这一观点。本文还指出在场散文流派的辨识性含混不清以及所面对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散文 散文 介入 自由 辨识
下载PDF
新世纪散文诗的创作困境及问题反思
11
作者 张光芒 董卉川 《关东学刊》 2019年第5期47-54,共8页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刊的复兴、自媒体的兴起以及出版门槛的降低,诗歌写作、传播、发行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与便利化,也促进了散文诗阵营的不断壮大。散文诗写作再次进入一个高潮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与作品。但与其它文...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刊的复兴、自媒体的兴起以及出版门槛的降低,诗歌写作、传播、发行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与便利化,也促进了散文诗阵营的不断壮大。散文诗写作再次进入一个高潮期,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与作品。但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散文诗依然处于不受重视的边缘化地位,这源于其文体特殊性和杂糅性所造成的创作困境——文体界限的模糊和文体身份的尴尬。文体既是散文诗的困厄,也是散文诗突围的关键所在。本文在追寻与总结新文学时期散文诗创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对新世纪以来优秀散文诗的散文性文体形式、诗性文体内核、剧性文体特质进行剖析与阐释,力图确立新世纪散文诗的文体范式,探寻属于新世纪散文诗特有的审美坐标与发展之路,希冀新世纪散文诗从创作困境中实现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散文 文体 散文
下载PDF
浅论《小山词》的对句法
12
作者 林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小山词》 晏几道 宇野直人 主人公 探索与发展 散文 艺术空间 词创作 玉楼春 鼎足对
下载PDF
语言符号学视域下的“诗性”与“散文性”——以中国诗歌古今演变之际的苏曼殊创作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珂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晚清作家苏曼殊的作品凝聚了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的诸多新变。苏曼殊诗歌的意象周演与典故穿插总是伴随着口语言谈的话语标识,与"散文性"的语法结构结合互动,使其成为检视、反思中国诗歌古今演变的代表者。文章在语言符号学的视... 晚清作家苏曼殊的作品凝聚了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的诸多新变。苏曼殊诗歌的意象周演与典故穿插总是伴随着口语言谈的话语标识,与"散文性"的语法结构结合互动,使其成为检视、反思中国诗歌古今演变的代表者。文章在语言符号学的视域下,从表意系统、修辞机制与话语实践的维度考察"诗"之为"诗"的特性,借由苏曼殊的诗歌创作反思中国诗歌的古今演变,进而探索一种语言学与诗学的汇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苏曼殊 古今演变 语言符号学
下载PDF
中西小说发生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秋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25-28,共4页
: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与西方近代小说的定义颇有相同之处,均强调小说的叙事性、虚构性、散文性以及道德教化作用,但西方小说的发生有一个很明显的轨迹,即神话——史诗——传奇——小说,而中国小说在古代经历了两条线的平行发展:神... :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与西方近代小说的定义颇有相同之处,均强调小说的叙事性、虚构性、散文性以及道德教化作用,但西方小说的发生有一个很明显的轨迹,即神话——史诗——传奇——小说,而中国小说在古代经历了两条线的平行发展:神话——志怪小说,史传——志人小说,最后在魏晋时这两条线合二为一,发展为唐传奇。中西小说的渊源均是远古神话,由于中西神话的叙事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 叙事 虚构 散文
下载PDF
在散文性中发现意义
15
作者 周闻道 《太湖》 2018年第3期13-15,共3页
谈到散文,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思想、结构、叙述、语言等。但最重要的是意义。可以说,散文写作的真谛就是发现和呈现意义。所谓发现,就是对自然、社会和意识及其整体规律的新认识或再创造。因此,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现,... 谈到散文,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思想、结构、叙述、语言等。但最重要的是意义。可以说,散文写作的真谛就是发现和呈现意义。所谓发现,就是对自然、社会和意识及其整体规律的新认识或再创造。因此,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现,都是对既有极限的跨越与挑战,都是一次历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意义 散文写作 再创造 叙述
原文传递
第四讲:纪实性电影美学的苏联模式(下)
16
作者 罗慧生 《电影文学》 1985年第8期78-80,74,共4页
纪实性与散文性 胡奇耶夫所探索的主要是较“纯”的纪实性,可是在实生活中,纪实性往往与其他一些美学特性如史诗性、散文性、政论性等相溶合。以兼为编、导,演的舒克申为代表的另一些人就着重探求这种综合的纪实性,使影片更真实而... 纪实性与散文性 胡奇耶夫所探索的主要是较“纯”的纪实性,可是在实生活中,纪实性往往与其他一些美学特性如史诗性、散文性、政论性等相溶合。以兼为编、导,演的舒克申为代表的另一些人就着重探求这种综合的纪实性,使影片更真实而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 苏联模式 电影美学 美学特 散文 史诗 政论 舒克申
下载PDF
行吟诗人维索茨基
17
作者 胡学星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维索茨基的行吟诗歌以其与众不同的观察现实生活的角度和诗歌创作方式 ,在俄罗斯文化和文学史中独树一帜。他将表演天赋和诗歌创作融为一体 ,使他的行吟诗歌家喻户晓 ,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苏联经济、文化停滞时期的社会现实 ,成为人民精... 维索茨基的行吟诗歌以其与众不同的观察现实生活的角度和诗歌创作方式 ,在俄罗斯文化和文学史中独树一帜。他将表演天赋和诗歌创作融为一体 ,使他的行吟诗歌家喻户晓 ,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苏联经济、文化停滞时期的社会现实 ,成为人民精神生活的支撑 ;他演绎的经典名剧《哈姆雷特》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赞誉 ,出演的电影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尽管维索茨基在戏剧、电影和诗歌创作上均获得成功 ,但诗人生前却仅有一首诗歌得以发表。维索茨基及其所代表的行吟诗歌成为特殊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索茨基 文学评论 俄罗斯 《哈姆雷特》 戏剧 电影 散文 行吟诗歌
原文传递
尊严、爱情或生命本色?——《托尔夸托·塔索》中的诗人天问
18
作者 叶隽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8,共8页
关键词 生命本色 诗人 尊严 爱情 天问 宫廷生活 形象 散文
原文传递
故事性、真实性与散文性——《吉尔尕朗河两岸》文体探析
19
作者 刘弟娥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长篇散文《吉尔尕朗河两岸》以"故事"介入长篇散文,成为推动该书散文写作的"动力"要素,故事的介入,延续了作品的长度,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掉入散文"小说化"的写作陷阱。该作品济之"老马场"的风... 长篇散文《吉尔尕朗河两岸》以"故事"介入长篇散文,成为推动该书散文写作的"动力"要素,故事的介入,延续了作品的长度,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掉入散文"小说化"的写作陷阱。该作品济之"老马场"的风土人情的描写,以及"我"的所思所感消解了故事的"情节性",从而构筑了散文的文体特性;写作在另一维度采用了作者、叙述人以及故事亲历者三者合一视角,通过故事亲历者与作者视角的合一,建构作品的叙述真实,通过叙述人与作者视角的重叠,形成俯视全书的全知视角,予读者以毋庸置疑的"真实"阅读感受,从而在庞大的叙事体系下遵循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吉尔尕朗河两岸》通过写作的实践,引入叙事延展了散文的长度,同时又通过对散文叙述原则的遵循,体现了"真实性"的散文文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尕朗河两岸》 故事 真实 散文
下载PDF
论新世纪散文诗的创作困境及其突围
20
作者 张光芒 董卉川 《中国诗歌》 2019年第3期34-48,共15页
新世纪诗坛可谓异彩纷呈,并且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比如民刊的高速增长、网络诗歌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空前升温、出版门槛的有效降低、诗歌活动的频频开展等。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井喷期。受此影响,散文... 新世纪诗坛可谓异彩纷呈,并且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比如民刊的高速增长、网络诗歌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空前升温、出版门槛的有效降低、诗歌活动的频频开展等。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井喷期。受此影响,散文诗创作阵营也不断发展壮大,写作也算活跃。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新世纪的散文诗创作固然迎来了复兴的迹象,优秀作品也不在少数,但与其他体裁如小说、话剧、散文相比,却处于不受重视的尴尬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特质 外在节奏 戏剧 散文 文体形式 文本建构 内在情绪 戏剧对话 创作困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