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教育诠释的限度
- 1
-
-
作者
郝德永
-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63,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新时代国家课程治理体制研究”(编号:BAA220163)的研究成果。
-
文摘
诠释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方式,也是人们理解事物、分析现象的基本途径。教育并不缺乏诠释,但存在诠释失调问题。无限衍义或要素定义使教育诠释明显呈现松散化、碎片化、片面化状态,难以识别、难以驾驭。教育具有“限性”逻辑,既体现为有限性,又体现为受限性。教育的内涵、外延、价值、功能、作用等具有特定的专业性限定,不能无限扩充与扩散、肢解与化约、期待与赋责。教育诠释限度确立的根本,在于明确教育诠释的标准及边界。教育诠释标准确立的关键,在于解决好诠释的深度、广度和效度,避免窄化、泛化、功利化诠释而造成教育内涵性缺失、功能性失调与价值性偏离。教育诠释边界确立的关键,不在于“独有性”地盘、领地的圈定,而在于独特学科知识体系的论辩与建构,以提高教育学学科知识的解释力、指导力与建构力。
-
关键词
教育诠释
学科知识体系
诠释限度
诠释边界
诠释标准
-
Keywords
educational interpretation
disciplinary knowledge system
limit for interpretation
boundary for interpretation
standard for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论教育诠释学的研究向度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陈振中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1,共6页
-
文摘
教育诠释学源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诠释学 ,存在着几种研究向度 :强调严格传授知识的传统诠释学取向 ;强调师生主体诠释和理解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诠释学取向 ;注重反思批判的社会批判取向 ;走向极端和教育意义的不确定性的激进诠释学取向。它们在教育目的、课程观、师生观及方法观等方面看法不一 ,各有其合理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
关键词
教育诠释学
研究向度
传统诠释学
当代诠释学
-
Keywords
research perspectives
pedagogic hermeneutics
traditional hermeneutics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学诠释与大学生传承路径选择
- 3
-
-
作者
孙晓敏
程广文
-
机构
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7-42,共6页
-
基金
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知识型视域下大学生公共意识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1222)
2022年度泰州学院课程思政专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调查”(项目编号:SZKJ2022-21)。
-
文摘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中的伟大实践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精神凝结。“伟大建党精神”既具有政治价值,又具有教育价值。高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其的政治要求,更是其开展教育活动本身的要求。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教育学的相关诠释,以期为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教育学诠释
传承路径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D6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