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儿童观的三次转型看儿童观的合理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伟东 《现代教育论丛》 2020年第1期20-28,共9页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合理的儿童观的建构既要考虑时代与社会的需要,也要注意到儿童的特性。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考察中国儿童观的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古代的"成人本位"到清末的&q...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合理的儿童观的建构既要考虑时代与社会的需要,也要注意到儿童的特性。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考察中国儿童观的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古代的"成人本位"到清末的"国家本位",第二次转型是从清末的"国家本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儿童本位",第三次转型是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儿童本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本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儿童与成人、国家及政治的关系,认为儿童与成人是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儿童与国家是一种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儿童与政治是一种自主的政治主体关系,合理的儿童观的建构应处理好这三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观 成人本位 国家本位 儿童本位 政治本位
下载PDF
国“访”焦虑的政治化解——对信访制度回归政治本位的一个论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正强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60,共7页
信访是一项承载了中共执政理想的本土化、内生性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当前,在极其复杂的政治社会生态下,信访治理领域乱象丛生,广受社会诟病,并引发了关于信访存废的持续论争。其实,由于对社会问题的吸附,信访... 信访是一项承载了中共执政理想的本土化、内生性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当前,在极其复杂的政治社会生态下,信访治理领域乱象丛生,广受社会诟病,并引发了关于信访存废的持续论争。其实,由于对社会问题的吸附,信访所呈现的乃是整个制度体系的治理焦虑,它制度化地减缓了社会矛盾的巨大冲量,承受了整个社会治理低效和失灵的代价。而应对治理困境,需要重温和反思信访原初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在信访的政治、法治、治理等原则中形成新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 政治本位 治理困境 社会问题
原文传递
放弃还是被放弃:英国青年不参与投票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宋雁慧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113,共6页
英国青年参与大选投票的比率一直在下降,"政治冷漠"被认为在青年中流行。现有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年的政治参与有三个特点:态度积极、理性不参与和政党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向。分析青年不参与投票的原因,有四种解释模式:青年本位... 英国青年参与大选投票的比率一直在下降,"政治冷漠"被认为在青年中流行。现有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年的政治参与有三个特点:态度积极、理性不参与和政党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向。分析青年不参与投票的原因,有四种解释模式:青年本位模式、政治本位模式、替代价值观模式以及代际取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冷漠 生活政治 替代价值观 青年本位 政治本位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阐释框架
4
作者 罗宏梅 周帆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166,224,共13页
一部文学史即是一种文学的阐释形态。因此,从"阐释框架"入手,可更好地理解和反思既有文学史得以形成的依据。综观近百年林林总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主要有以"政治"和"审美"为本位建构的两类阐释框架... 一部文学史即是一种文学的阐释形态。因此,从"阐释框架"入手,可更好地理解和反思既有文学史得以形成的依据。综观近百年林林总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主要有以"政治"和"审美"为本位建构的两类阐释框架。前者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侧重于从政治角度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突显政治对文学转型的主导作用;后者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它以"去政治话语"、突显文学的审美属性为特征。两类阐释框架各有特点,各自切合了文学内涵之一端,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由此可引发我们关于建构"文学本位"文学史阐释框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阐释框架 政治本位 审美本位 文学本位
原文传递
曲端之死与南宋初年的政治本位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春林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3,共5页
南宋初年,抗金名将曲端因与张浚战略方针不合,加之王庶诬陷其谋反,被投狱致死。后代史论多对其功过是非进行正反两面的人物评说,以至于曲端之死似成为千古悬而未决的冤案。曲端之死与张浚"猜忌"或王庶诬陷关系不大,实出于曲... 南宋初年,抗金名将曲端因与张浚战略方针不合,加之王庶诬陷其谋反,被投狱致死。后代史论多对其功过是非进行正反两面的人物评说,以至于曲端之死似成为千古悬而未决的冤案。曲端之死与张浚"猜忌"或王庶诬陷关系不大,实出于曲端专横跋扈、不服从上司及彭原店之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曲端的这些政治品格或政治经历,与南宋初年宋高宗政权建构稳定的中央政权这一政治本位背道而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曲端 政治本位
下载PDF
公私政治:国家与农民关系再审视——兼评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
6
作者 魏程琳 史明萍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6期73-78,共6页
当下基层治理的危机在于去政治化:有行政而无政治,技术治理代替政治原则,个体或者边缘群体崛起截取国家惠农资源,公私政治之间的互动媒介由公共事务转为个体利益诉求。赵晓峰博士的《公私定律》展示了后税费时期宗族性地区的善治经验。... 当下基层治理的危机在于去政治化:有行政而无政治,技术治理代替政治原则,个体或者边缘群体崛起截取国家惠农资源,公私政治之间的互动媒介由公共事务转为个体利益诉求。赵晓峰博士的《公私定律》展示了后税费时期宗族性地区的善治经验。宗族性地区内生的权威与秩序能够有效治理"钉子户",国家通过宗族组织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政治 政治本位 善治
下载PDF
浅析《盛京时报》对“满映”建立过程的报道
7
作者 王文兴 徐亚航 《中国报业》 2017年第10期31-34,共4页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从报刊资料角度入手的尚少。作为当时在东北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盛京时报》有关"满映"的大量报道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充...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从报刊资料角度入手的尚少。作为当时在东北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盛京时报》有关"满映"的大量报道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本文以该报所刊载的关于"满映"建立过程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满映"作为一个艺术机构的各项活动为考察点,通过对报道的内容及观点的梳理分析,揭示了"满映"的政治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映”建立 《盛京时报》政治本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