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郭嵩焘政教思想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会军
《原道》
2020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郭嵩焘是晚清知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一名颇有现代观念的传统士大夫。无论为官从政还是为师从教,他都具有强烈的士大夫身份意识和一体化的政教关怀。作为对晚清政教危机的积极回应,他一方面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政教思想,试图从传统智慧中...
郭嵩焘是晚清知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一名颇有现代观念的传统士大夫。无论为官从政还是为师从教,他都具有强烈的士大夫身份意识和一体化的政教关怀。作为对晚清政教危机的积极回应,他一方面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政教思想,试图从传统智慧中寻求经国怀远之略;另一方面又勤于考求西学和西政,试图从西方经验中寻求富强文明之道。郭氏的政教思想呈现了前后相连又有所区别的两个阶段:一是出使之前提出的"朝廷政教为本"说;二是出使之后提出的"纪纲法度和人心风俗为本"说。可以说,正是基于"道一心同"的哲学基础和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路,郭嵩焘协调了士大夫亦官亦师的双重身份,融通了中西两种政教文化,实现了其政教思想两个阶段的有机联结和质的飞跃,初步形成了一种既有内在张力又辩证统一的"政教相维"的思想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政教
思想
身份意识
思想
渊源
内在理路
原文传递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璐
《船山学刊》
201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南宋孝宗赵眘,以皇帝之尊著《原道论》,可谓宋代三教合一思想的突出代表。孝宗以"道"统摄三教,肯定三教分工不同,各有优势,是对历代帝王政教思想的总结,也是对宋代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总结。以儒学为治世之本,...
南宋孝宗赵眘,以皇帝之尊著《原道论》,可谓宋代三教合一思想的突出代表。孝宗以"道"统摄三教,肯定三教分工不同,各有优势,是对历代帝王政教思想的总结,也是对宋代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总结。以儒学为治世之本,佛、道为辅政之翼,佛、道归儒局面的形成是宋代以后三教关系的典型特点。宋孝宗"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明确提出,成为此后中国文化公认的一种理念,也成为三教各自文化特点的经典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论》
政教
思想
三教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管子》政教思想体系探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少雄
《武陵学刊》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管子》思想“庞杂重复”,故而以往研究常将其割裂为各家各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子》思想体系的存在。《管子》描绘了一个道“遍流万物”的哲理构架,规定人事应在道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下运行。然而由于人性之中“情性”对“心性”...
《管子》思想“庞杂重复”,故而以往研究常将其割裂为各家各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子》思想体系的存在。《管子》描绘了一个道“遍流万物”的哲理构架,规定人事应在道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下运行。然而由于人性之中“情性”对“心性”的扰乱,使道与人事之间受到阻隔,因此政治活动以道德教化为核心是必要的。“四维”作为《管子》政教方略的精神纲领,是效仿天地阴阳、四时的理论创设。《管子》政教思想依循“四维”德目兴“化”之能,以助益心性虚静修养为目的,在“参国伍鄙”“四民分居”等高度统一的政事规划下展开,具有鲜明的制度化、标准化倾向。《管子》以人之身喻国之体,以“和合一体”之政为政教思想的价值指归,倡导国体与民本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政教
思想
思想
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安石《诗》学观及其政教思想
4
作者
李哲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1,共7页
《诗经新义》在政治权力的托庇下,成为官方教学的教材和科举取士的标准。随着熙宁变法的失败,新学与新党失势,《诗经新义》也处于被诟病批评的舆论状态。其对《诗经》文本的穿凿附会与断章取义固然铁证如山,但其创作生成的背后动因则更...
《诗经新义》在政治权力的托庇下,成为官方教学的教材和科举取士的标准。随着熙宁变法的失败,新学与新党失势,《诗经新义》也处于被诟病批评的舆论状态。其对《诗经》文本的穿凿附会与断章取义固然铁证如山,但其创作生成的背后动因则更值得关注。跳出尊《序》与疑《序》的二元划分,重新审视《诗经新义》与《毛诗序》的关系,把握荆公对诗歌本质是“法度”的认识以及“教化”的设计初衷,才能真正了解荆公的《诗》学观与政教思想,并对熙宁变法中《诗经新义》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做出更为全面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新义》
《毛诗序》
王安石
政教
思想
原文传递
宋应星政教思想研究
5
作者
郑玉刚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9期76-78,共3页
宋应星除以其科技巨著<天工开物>晓喻于世外,还在政治思想上力主改革传统人事制度,教育思想上主张政府应切实推进教育改革,在军事思想上积极主张军队给养、人才选拔和设备革新,其观点即使从今天来看仍具有较大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宋应星
政教
思想
思想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辨几微 心存至公——丘濬的理学精髓及其政教思想探析
6
作者
李英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9-102,共14页
作为理学名臣,丘濬崇敬朱子品格,认同朱子理学,并对理学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还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其民本思想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同时代人中无出其右。为使民本思想落到实处,丘濬又研究和发展了古代理财思想,成为古代理财学说的集...
作为理学名臣,丘濬崇敬朱子品格,认同朱子理学,并对理学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还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其民本思想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同时代人中无出其右。为使民本思想落到实处,丘濬又研究和发展了古代理财思想,成为古代理财学说的集大成者。对于为君之道,丘濬强调君主应该效法天道,做到秉公为政和广开言路。这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他还主张敬天祭祖和尊贤重教,前者蕴含认祖归宗、凝聚人心的重要意义,后者体现为推崇儒学、礼敬圣贤、培育人才。概而言之,理学思想是丘濬政教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民本论与理财观则是重要基石,秉公为政与广开言路是其核心内容,敬天祭祖和尊贤重教则是根本要求。这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丘濬政教思想体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其思想精华可以凝练为"审辨几微,心存至公",这对于现代人的修身立业和治国理政不无参考与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濬
理学精髓
政教
思想
审辨几微
心存至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同立教:康有为政教思想研究
7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2,共1页
张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348千字晚清民初知识分子在大变局中探寻中国道路,开拓知识分子的新道路,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梳理和讨论了康有为“大同立教”的思路以及推动定孔教为国教的政治行动,尝试...
张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348千字晚清民初知识分子在大变局中探寻中国道路,开拓知识分子的新道路,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梳理和讨论了康有为“大同立教”的思路以及推动定孔教为国教的政治行动,尝试从康有为的思想和实践一孔窥豹,思考中国思想及其承载者和创造者的历史性大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康有为
大变局
政教
思想
承载者
思想
和实践
大同
创造者
原文传递
题名
郭嵩焘政教思想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会军
机构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出处
《原道》
2020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基金
201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湖湘哲学视域下郭嵩焘的哲学精神研究”(17YBA3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郭嵩焘是晚清知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一名颇有现代观念的传统士大夫。无论为官从政还是为师从教,他都具有强烈的士大夫身份意识和一体化的政教关怀。作为对晚清政教危机的积极回应,他一方面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政教思想,试图从传统智慧中寻求经国怀远之略;另一方面又勤于考求西学和西政,试图从西方经验中寻求富强文明之道。郭氏的政教思想呈现了前后相连又有所区别的两个阶段:一是出使之前提出的"朝廷政教为本"说;二是出使之后提出的"纪纲法度和人心风俗为本"说。可以说,正是基于"道一心同"的哲学基础和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路,郭嵩焘协调了士大夫亦官亦师的双重身份,融通了中西两种政教文化,实现了其政教思想两个阶段的有机联结和质的飞跃,初步形成了一种既有内在张力又辩证统一的"政教相维"的思想形态。
关键词
郭嵩焘
政教
思想
身份意识
思想
渊源
内在理路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璐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船山学刊》
201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文摘
南宋孝宗赵眘,以皇帝之尊著《原道论》,可谓宋代三教合一思想的突出代表。孝宗以"道"统摄三教,肯定三教分工不同,各有优势,是对历代帝王政教思想的总结,也是对宋代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总结。以儒学为治世之本,佛、道为辅政之翼,佛、道归儒局面的形成是宋代以后三教关系的典型特点。宋孝宗"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明确提出,成为此后中国文化公认的一种理念,也成为三教各自文化特点的经典表述。
关键词
《原道论》
政教
思想
三教融合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子》政教思想体系探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少雄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出处
《武陵学刊》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书治要》中的德福观研究”(19BZX123)。
文摘
《管子》思想“庞杂重复”,故而以往研究常将其割裂为各家各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子》思想体系的存在。《管子》描绘了一个道“遍流万物”的哲理构架,规定人事应在道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下运行。然而由于人性之中“情性”对“心性”的扰乱,使道与人事之间受到阻隔,因此政治活动以道德教化为核心是必要的。“四维”作为《管子》政教方略的精神纲领,是效仿天地阴阳、四时的理论创设。《管子》政教思想依循“四维”德目兴“化”之能,以助益心性虚静修养为目的,在“参国伍鄙”“四民分居”等高度统一的政事规划下展开,具有鲜明的制度化、标准化倾向。《管子》以人之身喻国之体,以“和合一体”之政为政教思想的价值指归,倡导国体与民本合一。
关键词
《管子》
政教
思想
思想
体系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安石《诗》学观及其政教思想
4
作者
李哲
机构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1,共7页
文摘
《诗经新义》在政治权力的托庇下,成为官方教学的教材和科举取士的标准。随着熙宁变法的失败,新学与新党失势,《诗经新义》也处于被诟病批评的舆论状态。其对《诗经》文本的穿凿附会与断章取义固然铁证如山,但其创作生成的背后动因则更值得关注。跳出尊《序》与疑《序》的二元划分,重新审视《诗经新义》与《毛诗序》的关系,把握荆公对诗歌本质是“法度”的认识以及“教化”的设计初衷,才能真正了解荆公的《诗》学观与政教思想,并对熙宁变法中《诗经新义》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做出更为全面的评判。
关键词
《诗经新义》
《毛诗序》
王安石
政教
思想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B24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宋应星政教思想研究
5
作者
郑玉刚
机构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9期76-78,共3页
基金
宜春学院校级社科重点课题“宋应星思想研究”阶段成果
文摘
宋应星除以其科技巨著<天工开物>晓喻于世外,还在政治思想上力主改革传统人事制度,教育思想上主张政府应切实推进教育改革,在军事思想上积极主张军队给养、人才选拔和设备革新,其观点即使从今天来看仍具有较大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宋应星
政教
思想
思想
创新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辨几微 心存至公——丘濬的理学精髓及其政教思想探析
6
作者
李英华
机构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9-102,共14页
文摘
作为理学名臣,丘濬崇敬朱子品格,认同朱子理学,并对理学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还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其民本思想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同时代人中无出其右。为使民本思想落到实处,丘濬又研究和发展了古代理财思想,成为古代理财学说的集大成者。对于为君之道,丘濬强调君主应该效法天道,做到秉公为政和广开言路。这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他还主张敬天祭祖和尊贤重教,前者蕴含认祖归宗、凝聚人心的重要意义,后者体现为推崇儒学、礼敬圣贤、培育人才。概而言之,理学思想是丘濬政教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民本论与理财观则是重要基石,秉公为政与广开言路是其核心内容,敬天祭祖和尊贤重教则是根本要求。这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丘濬政教思想体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其思想精华可以凝练为"审辨几微,心存至公",这对于现代人的修身立业和治国理政不无参考与启发意义。
关键词
丘濬
理学精髓
政教
思想
审辨几微
心存至公
Keywords
Qiu Jun
essence of Neo-Confucianism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thoughts
discerning the subtle detail
being open to the public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同立教:康有为政教思想研究
7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2,共1页
文摘
张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348千字晚清民初知识分子在大变局中探寻中国道路,开拓知识分子的新道路,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梳理和讨论了康有为“大同立教”的思路以及推动定孔教为国教的政治行动,尝试从康有为的思想和实践一孔窥豹,思考中国思想及其承载者和创造者的历史性大变局。
关键词
晚清民初
康有为
大变局
政教
思想
承载者
思想
和实践
大同
创造者
分类号
B258-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郭嵩焘政教思想的内在理路
李会军
《原道》
2020
2
原文传递
2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李璐
《船山学刊》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管子》政教思想体系探究
黄少雄
《武陵学刊》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王安石《诗》学观及其政教思想
李哲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5
宋应星政教思想研究
郑玉刚
《文教资料》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审辨几微 心存至公——丘濬的理学精髓及其政教思想探析
李英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大同立教:康有为政教思想研究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