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眼眶减压术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术后眼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嵩山 柴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1-95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眼眶减压术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术后眼位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眶减压术的TAO患者96例136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个组,其中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患者70例100... 目的探讨改良眼眶减压术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术后眼位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眶减压术的TAO患者96例136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个组,其中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患者70例100眼,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患者26例36眼。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术中在眼眶尖部作减压骨窗,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中采用传统的方法在眼眶中前部作减压骨窗。比较2个组手术1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睑裂大小、眼球突出度、斜视、眼球位置、CT影像等情况。结果改良眼眶减压术组100眼中术后斜视改善者10例14眼,无变化者52例75眼,轻度加重者8例11眼,无明显加重者;传统眼眶减压术组36眼中术后无斜视改善者,轻度加重者4例6眼,明显加重者22例30眼。改良眼眶减压术组100眼中术后眼球移位均无明显改善,无变化者64例91眼,轻度加重者6例9眼,无明显加重者;传统眼眶减压术组36眼中术后眼球移位均未改善,轻度加重者10例15眼,明显加重者16例21眼。2个组间不同斜视和眼球移位变化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34、-10.278,均P<0.01)。改良眼眶减压术组和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眼术后眼球突出度值分别为(14.36±2.03)mm和(14.17±1.03)mm,明显低于术前的(20.47±1.92)mm和(20.28±2.0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T影像显示,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术眼眶尖部减压骨窗清晰,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眼减压骨窗位于眼眶中前部。随访期内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改良眼眶减压术减少了传统眼眶减压手术加重患者眼位偏斜程度的并发症,对TAO术后的眼位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手术 眼眶减压术 改良/方法 眼位偏斜/并发症 眼位
下载PDF
改良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艳娟 高华 +2 位作者 周荃芝 刘志桂 赵春青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改良灌肠方法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观察 护理
原文传递
改良固定方法在降低重症新生儿留置针压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月皎 石继巧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3期2200-2201,2204,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固定方法在降低重症新生儿留置针压疮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7-12月入住我院NICU的265例重症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压疮发生... 目的观察改良固定方法在降低重症新生儿留置针压疮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7-12月入住我院NICU的265例重症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压疮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留置针压疮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法可以降低重症新生儿留置针压疮发生率、减轻压疮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留置针 压疮 改良固定方法 重症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改良缝合方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晨燕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62-364,共3页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分层缝合方法耗时长,出血多,为此改进缝合方法,并作对比研究。将102例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按缝合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缝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层缝合法,观察两组的手术时...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分层缝合方法耗时长,出血多,为此改进缝合方法,并作对比研究。将102例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按缝合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缝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层缝合法,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观察组手术时间(90.6±1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21.3±11.2)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4±12.1)m L,显著小于对照组(98.6±15.6)m L(P<0.05)。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病率比较无差异。结果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改良缝合法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改良缝合方法
下载PDF
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对预防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小亮 郭玉红 +3 位作者 李蔚 胡文清 李赛 常利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3181-3184,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和膀胱容量测量仪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观察对降低间歇导尿的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常规操作基... 目的通过联合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和膀胱容量测量仪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观察对降低间歇导尿的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常规操作基础之上,使用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由护士使用膀胱容量测量仪测量膀胱尿量并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间歇导尿时间,最后由患者/家属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进行导尿。对照组采用按需导尿方法即每4~6小时导尿1次,导尿前护士使用碘伏棉球进行会阴部尿道口消毒,待干后再进行无菌导尿操作。比较2组患者的2周导尿次数、单次导尿量、尿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单次导尿量300~500ml,次数为4141次,对照组为261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3%,远低于对照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使得导尿时机合理化,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护理方法 清洁间歇导尿 尿路感染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建鑫 揭珊珊 +3 位作者 赵雨坤 张立石 曾辉 马雅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4-717,79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小鼠模型并与传统制备方法比较。方法:制备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干燥保存,3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法随机分为传统方法造模组、改良方法造模组和对照...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小鼠模型并与传统制备方法比较。方法:制备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干燥保存,3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法随机分为传统方法造模组、改良方法造模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使用0.3 mL注射器向小鼠右踝关节注射0.9%氯化钠溶液设为对照组。传统方法制备AGA模型,研磨MSU晶体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MSU晶体混悬液(50 mg•mL^(-1)),采用27号针头的1 mL注射器沿小鼠右踝关节外侧后方垂直穿刺进入踝关节腔注入30μL MSU混悬液。改良方法制备AGA模型:MSU晶体研磨后,再用40μm细胞过滤器过筛,配成相同浓度MSU晶体混悬液,采用30号针头的0.3 mL注射器同法制备模型,于造模前和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各组小鼠右侧踝关节直径,造模7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结果:MSU晶体镜下呈针尖状聚集成核,研磨的MSU晶体颗粒变小,但大小不均匀;经过细胞过滤器筛过的MSU晶体颗粒较为均匀、直径小于40μm。与对照组比较,2种造模方法制备的模型小鼠在造模6、12、18和24 h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传统方法造模小鼠在6、12、18和24 h右踝关节肿胀程度较改良方法造模小鼠更明显(P<0.05),但组内肿胀程度差异很大,改良方法造模小鼠组内肿胀程度差异较小。HE染色观察到,传统方法造模小鼠右踝关节滑膜组织显著增生并侵犯骨质,造成骨破坏,改良方法造模小鼠关节滑膜组织明显增生但软骨平滑完整无损伤。结论:改良的小鼠AGA模型造模方法稳定性优于传统造模方法,可用于单一痛风疾病的机制研究、抗痛风药疗效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小鼠模型 改良制备方法 MSU晶体
下载PDF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救治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沙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改良急救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急救方法。比...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改良急救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急救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心率、左室射血分数、舒张压以及收缩压)、12个月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79.2±8.7)次/min、左室射血分数(43.0±4.2)%、舒张压(85.7±8.2)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128.7±13.9)mm Hg均优于对照组的(90.7±11.8)次/min、(40.1±6.8)%、(74.1±5.3)mm Hg、(102.7±10.4)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个月内的生存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41<0.05)。结论对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改良急救方法进行治疗不仅效果更好,安全性还有保证,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救治效果 改良急救方法 安全性
下载PDF
全骨髓贴壁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庆 仲照东 +1 位作者 陈智超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6-502,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细胞自然沉降性原理,以传统的全骨髓贴壁法为基础,探讨一种改良后简便而高效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采用6孔板培养细胞,将骨髓标本用MSC完全培养液培养48 h,吸取上层无红细胞的上清层,置于新的培养孔以分离获取...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细胞自然沉降性原理,以传统的全骨髓贴壁法为基础,探讨一种改良后简便而高效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采用6孔板培养细胞,将骨髓标本用MSC完全培养液培养48 h,吸取上层无红细胞的上清层,置于新的培养孔以分离获取MSC。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贴壁情况,记录细胞首次贴壁时间、首次传代时间,并以传统全骨髓贴壁法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表面标记;用油红O及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分别对MSC成脂、成骨能力进行鉴定;应用计数板计数法描绘第1代,第3代,第5代MSC增殖曲线。结果表明,用改良法培养的MSC高表达CD90、CD105、CD13、CD44,低表达CD14、CD45、CD34;细胞周期中G0/G1期88.76%,G2/M期3.04%,S期8.2%,符合干细胞周期特征;增殖曲线呈典型"S"型;油红O与碱性磷酸酶染色均为阳性。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方法的细胞贴壁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P=0.0004),首次贴壁时间短(P<0.0001)、首次传代时间短(P=0.001)。结论:骨髓标本培养48 h后的上清层中含大量贴壁活性的悬浮MSC,改良方法是一种比传统贴壁法更具有便捷、高效等优点的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改良培养方法
下载PDF
PICC改良固定方法保护特殊皮肤损伤患者皮肤再损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尹欣欣 朱玉欣 张欣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422-1425,14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管后改良固定方法减少特殊皮肤病患者皮肤再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住院因疾病治疗需要留置PICC同时伴有特殊皮肤损伤患者60例,采用历史对照回顾性方法分析不同固定方法出现皮肤...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管后改良固定方法减少特殊皮肤病患者皮肤再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住院因疾病治疗需要留置PICC同时伴有特殊皮肤损伤患者60例,采用历史对照回顾性方法分析不同固定方法出现皮肤再损伤的情况。常规固定方法为纱布加纱布绷带固定导管;改良固定,方法1为采用碘伏浸透无菌无纺布纱布覆盖皮肤创面,上覆盖干燥无菌纱布,再用纱布绷带交叉固定;改良固定方法2为改用干燥的无菌无纺布纱布覆盖在皮肤上,导管固定在纱布上再用裁剪后的透明贴膜,外加纱布绷带交叉缠绕固定。结果观察组皮肤再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痊愈率为81.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导管外移、感染、堵管和血栓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渗血渗液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导管固定方法取材方便,不增加患者费用,固定牢固,不易脱管,经临床观察效果很好,值得临床推广,也可用于PICC相关严重皮肤过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皮肤病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固定方法 皮肤再损伤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RAPD分析的微量山茶DNA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晶 李仲芳 +1 位作者 高明辉 伏秦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7-72,共6页
为建立一种满足RAPD-PCR分析的简便且高产率微量山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探索了在无液氮条件下,采用简化试验步骤的改良CTAB、SDS和Triton X-100方法分别提取山茶新鲜和干燥叶片DNA,通过光谱扫描和测定DNA在波长230 nm,260 nm和280 nm时... 为建立一种满足RAPD-PCR分析的简便且高产率微量山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探索了在无液氮条件下,采用简化试验步骤的改良CTAB、SDS和Triton X-100方法分别提取山茶新鲜和干燥叶片DNA,通过光谱扫描和测定DNA在波长230 nm,260 nm和280 nm时的吸光度,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材料保存方法以及材料用量对DNA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叶片比新鲜叶片更适合作为DNA提取材料,改良CTAB法在提取干燥山茶DNA时纯度和产率较理想,其A260/A280值为1.595-1.736,每克叶片可得到230-295μg DNA,高质量DNA经RAPD-PCR扩增可获得清晰扩增条带。100 mg干燥山茶叶片适合获得高纯度和高产率的DNA,增加材料用量可增大DNA总量,但也增加了DNA中杂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RAPD 山茶 改良CTAB方法
下载PDF
改良Ponseti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海孺 李战春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P0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5例(18足),平均年龄3.8岁。依据Dimeglio法分型和Pirani评分判定疗效。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所有患儿... 目的评价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P0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5例(18足),平均年龄3.8岁。依据Dimeglio法分型和Pirani评分判定疗效。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均先行经皮跟腱切断后再行Ponseti石膏矫形。13例(16足)治愈,占88.89%;2例(2足)畸形明显,通过软组织松解并行胫骨前肌肌腱转移术治疗后获得矫正,平均治疗时间9.4周,全部患儿均在随访中。结论应用Ponseti方法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由于畸形明显,先行跟腱切断后再行石膏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改良Ponseti方法 经皮跟腱切断
下载PDF
BACTEC MGIT960系统与改良罗氏培养基抗酸分枝杆菌药敏结果的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小蓉 张侠 茅惠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95-1196,共2页
目的为了检测BACTECMGIT 960系统对抗酸性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可靠性,选择一线抗痨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与传统改良罗氏(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药敏试验进行比较.方法该系统药敏试验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为底部包埋对... 目的为了检测BACTECMGIT 960系统对抗酸性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可靠性,选择一线抗痨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与传统改良罗氏(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药敏试验进行比较.方法该系统药敏试验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为底部包埋对培基内氧浓度高度敏感的荧光指示剂的改良Middle Brook 7H9增菌肉汤培养基.该系统药敏试验使用检测分枝杆菌药敏试剂盒.结果 179株临床标本960系统与L-J法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符合率为93.86%、97.77%、91.62%、94.97%,总符合率94.55%.结论 BACTECMGIT 960是全自动非放射检测系统,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平均6.7 d(4~13 d),较L-J方法早21.3 d,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C MGIT 960系统 抗酸性分枝杆菌 改良罗氏方法 药敏试验
下载PDF
PIVAS改良操作方法对静脉用药配置工作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李明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IVAS)改良操作方法对静脉用药配置工作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院2020年7月起开始对PIVAS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PIVAS工作流程优化前阶段静脉用药配置工作作为对照组,配置15372袋;将2020年7...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IVAS)改良操作方法对静脉用药配置工作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院2020年7月起开始对PIVAS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PIVAS工作流程优化前阶段静脉用药配置工作作为对照组,配置15372袋;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PIVAS工作流程优化后阶段静脉用药配置工作作为观察组,配置15591袋。比较两组医务人员配药效率(审方时间、配药时间、配药后送至科室时间)及配药质量(配药及时占比、配药准确占比、成品输液合格占比)、不良事件(不合理医嘱审出、摆药差错、静脉用药配置差错、复核包装差错)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医务人员审方时间、配药时间、配药后送至科室时间分别为(4.06±0.85)、(1.10±0.08)、(7.02±1.1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43±1.37)、(2.10±0.26)、(9.25±1.2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药及时占比、配药准确占比、成品输液合格占比分别为99.01%(15436/15591)、98.94%(15426/15591)、98.92%(15422/155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66%(14705/15372)、95.59%(14694/15372)、95.55%(14688/153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合理医嘱审出率1.30%(203/155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1%(47/15372),摆药差错率0.14%(22/15591)、静脉用药配置差错率0.08%(13/15591)、复核包装差错率0.10%(16/155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7%(88/15372)、0.49%(76/15372)、0.37%(57/153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审出的给药剂量不合理率、溶媒剂量不合理率、配伍禁忌率、给药方式不合理率、给药频次不合理率、用法不合理率分别为0.25%(39/15591)、0.36%(56/15591)、0.30%(46/15591)、0.15%(24/15591)、0.11%(17/15591)、0.13%(21/15591),明显高于对照组0.08%(13/15372)、0.09%(14/15372)、0.08%(13/15372)、0.03%(5/15372)、0.01%(1/15372)、0.01%(1/15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签错误率、贴签错误率、放置错误率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配置中心 药物配置 改良操作方法 静脉用药
下载PDF
改良固定法在留置PICC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祖燕 罗媛容 陈妙霞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第2期126-127,132,共3页
目的探索改良固定法在留置PICC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科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99例和实验组2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导管固定方法,比较2组P... 目的探索改良固定法在留置PICC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科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99例和实验组2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导管固定方法,比较2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导管移位或脱出、穿刺口渗血、穿刺口局部感染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178,P<0.001;χ^2=49.414,P<0.001;χ^2=29.456,P<0.001)。结论改良导管固定法能有效减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改良固定方法 导管移位 渗血 感染
下载PDF
三种改良穿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希刚 肖克 +1 位作者 唐伟伟 张秀平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1期81-83,共3页
目的采用三种不同路径穿刺方法对应临床常见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进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将药物注入髓核突出最近靶点无疑可以减少药物用量,提高疗效。方法 L_(4~5)和(或)L_5~S_1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者80例为A组;L_(4~5)和(或)L_5... 目的采用三种不同路径穿刺方法对应临床常见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进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将药物注入髓核突出最近靶点无疑可以减少药物用量,提高疗效。方法 L_(4~5)和(或)L_5~S_1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者80例为A组;L_(4~5)和(或)L_5~S_1棘突间隙及椎旁压痛,坐骨神经经路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甚至伴有下肢痛觉减退,腱反射减退;其中下肢疼痛在小腿外侧,L_(4~5),腰椎间盘旁中央型突出者80例为B组;下肢疼痛在小腿后侧,L_5~S_1腰椎间盘旁中央型突出者80例为C组。A组根据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取相应棘突间隙垂直进针,直抵黄韧带行硬膜外穿刺;B组行L_4椎间孔穿刺,选择L_(3-4)和L_(4-5)棘突间隙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向患侧即腰及下肢疼痛侧旁开2~2.5cm为穿刺点,穿刺针先向上10°~15°进针约4cm可触及L_4椎体上关节突或横突内侧基底部,然后退针改变方向向骨缘下逐层进针;C组行L_5患侧椎旁人路硬膜外间隙侧隐窝注射疗法,选L_5棘突中点向患侧即腰及下肢疼痛侧旁开4~5cm为穿刺点,穿刺针向内侧倾斜45°左右向L_5椎板进针。结果治疗后1、2、3周末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4周末进行第2疗程治疗病例数A组25例(31.2%),B组23例(28.7%),C组31例(38.8%),A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体表易选定的穿刺点,取黄韧带或关节突、横突、椎板外切迹为指引,仔细体会硬膜外、椎间孔、侧隐窝等致密结缔组织的穿透感,注入低浓度小剂量消炎镇痛药液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穿刺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消炎镇痛药
下载PDF
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战春 管仲良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神经电生理研究。方法应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年龄7天~12个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5例31足,应用Nicolet公司VikingⅣ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每期石膏矫形后的CCF患儿进行检测。检测包括... 目的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神经电生理研究。方法应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年龄7天~12个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5例31足,应用Nicolet公司VikingⅣ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每期石膏矫形后的CCF患儿进行检测。检测包括双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及H反射。分析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波(SCV)、传导波幅的变化情况。依据Dimeglio法分型和Pirani评分判定疗效。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31足在石膏矫形前神经电生理异常的有23足(74.19%)。神经电图检测显示21个病足结果异常(67.74%),H反射异常15足(48.39%)。第Ⅰ~Ⅲ期石膏矫形后的神经电生理变化不明显,第4期石膏矫形后改变明显。28足神经电生理检测达到或接近正常后停止石膏矫形,带足部支具巩固治疗,3足神经电生理检测未接近正常,停止石膏矫形后3个月复发,再行石膏矫形后治愈。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直接、客观地判断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愈标准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onseti方法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神经电生理研究
下载PDF
改良手术方法重建鸡胸胸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志诚 胡廷泽 +4 位作者 刘文英 蒋小平 张利兵 罗启成 唐耘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改进鸡胸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1990年~2 0 0 3年收治鸡胸患者9例,年龄3岁6个月~16岁。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4例改进的手术方法治疗5例。改进的手术操作包括:1不缝合缩短肋骨床;2用金属支架固定矫正位置后的胸骨。 结果 ... 目的 改进鸡胸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1990年~2 0 0 3年收治鸡胸患者9例,年龄3岁6个月~16岁。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4例改进的手术方法治疗5例。改进的手术操作包括:1不缝合缩短肋骨床;2用金属支架固定矫正位置后的胸骨。 结果 用传统方法治疗的4例随访1~5年,其中1例术后5年发生肋骨下陷、演变成漏斗胸;用改进方法治疗的5例随访2~4年,重建的胸廓双侧对称,胸骨及肋软骨无凸出或凹陷,外形满意。 结论 改进的手术方法是有效而合理的,较传统方法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手术方法 疗效观察 鸡胸 重建 胸壁 手术治疗方法 传统方法治疗 2003年 1990年 手术操作 支架固定 改进方法 不缝合 漏斗胸 肋软骨 肋骨 胸骨 随访
下载PDF
环节质量控制联合改良查对方法在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丘伟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6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联合改良查对方法在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联合改良查对方法在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质量控制联合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环节质量控制联合改良查对方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物注射未按操作规程执行率、患儿监护人满意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点发红、渗血以及滑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查对环节、操作环节、配药与配伍环节、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上报环节等药物注射未按操作规程执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监护人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质量控制联合改良查对方法用于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药物注射未按操作规程执行率,提高患儿监护人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节质量控制 改良查对方法 儿科病房 静脉留置针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期线栓SD大鼠模型的改良制备和死亡原因浅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春禹 钮竹 +2 位作者 张通 潘立东 裴志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0期916-918,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脑卒中康复期线栓动物模型,并分析模型死亡的相关原因。方法雌性SD大鼠209只分为传统手术组63只、改良手术组109只和手术对照组37只。传统手术组采用Zea-Longa法,从左颈外动脉(ECA)经颈内动脉分叉...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脑卒中康复期线栓动物模型,并分析模型死亡的相关原因。方法雌性SD大鼠209只分为传统手术组63只、改良手术组109只和手术对照组37只。传统手术组采用Zea-Longa法,从左颈外动脉(ECA)经颈内动脉分叉进入左颈内动脉(ICA);改良手术组只结扎左颈总动脉(CCA),并从CCA下线栓;手术对照组只结扎左CCA不下线栓。所有实验动物观察时间2个月。结果两个月存活比例分别为:改良手术组54.13%、传统手术组31.75%,两组动物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死亡率高,多在术后12~48h,约占总死亡率的81%。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改良手术方法制备线栓SD大鼠模型具有稳定可靠、存活期长等优点,符合脑卒中康复期基础研究的要求;实验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大面积脑水肿,其次是围手术期水电解质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期 SD大鼠线栓模型 改良手术方法 死亡原因
下载PDF
改良灌肠方法联合腹部按摩在骨科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甘玉芹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方法联合腹部按摩在骨科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病房老年便秘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使用开塞露输液式灌肠方法进行灌肠,联合腹部按摩方法;对照组使用0.1%的肥皂水采用传...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方法联合腹部按摩在骨科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病房老年便秘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使用开塞露输液式灌肠方法进行灌肠,联合腹部按摩方法;对照组使用0.1%的肥皂水采用传统灌肠方法,灌肠后1h内观察两组排便的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排便形状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在排便困难、腹胀和排便不尽感评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成功39例,排便率100%,排便量多,腹胀明显减轻,对照组排便成功率58%,排便量少,腹胀缓解不明显。排便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不适,里急后重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比观察组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灌肠方法联合腹部按摩方法在骨科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灌肠方法 腹部按摩 老年患者 便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