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擂鼓地区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谭锡斌 袁仁茂 +1 位作者 徐锡伟 陈桂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3,共9页
基于擂鼓附近地表破裂几何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破裂机制存在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野外实际调查测量,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擂鼓附近几何形态的变化、同震位移量... 基于擂鼓附近地表破裂几何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破裂机制存在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野外实际调查测量,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擂鼓地区地震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擂鼓附近几何形态的变化、同震位移量的明显偏小,以及破裂带拐弯处的表层物质发散运动,表明该地区具有一般挤压阶区的特征。由于北川—映秀断裂北段是兼有逆冲运动和右旋走滑运动的断裂,所以相比于一般挤压阶区,擂鼓挤压阶区受到了更强烈的挤压隆升,并且仍受到逆冲引起的撕裂断层作用。擂鼓阶区内形成的滑坡、地表破裂以及鼓包都是局部块体受到强烈挤压作用的结果,而撕裂断层作用影响较小,且完全被挤压隆升变形所掩盖。根据文中的研究并结合已有的深部运动资料,笔者构建了擂鼓挤压阶区三维结构模型。对擂鼓地区的同震变形机制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过程,也可为断裂阶区内的防震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擂鼓 挤压阶区 撕裂断层
下载PDF
湖北襄阳擂鼓台一号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少泉 《考古》 1982年第2期147-154,230,共9页
擂鼓台一号墓位于襄阳南门外凤凰山山腰的小岗上,地势较高。1978年4月,某单血的五七砖瓦厂,在挖土中发现此墓的填土和石块,立即停工,并向襄阳地区博物馆报告。7月中旬,我馆在砖瓦厂大力支持下。对这座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图一),7月下旬结... 擂鼓台一号墓位于襄阳南门外凤凰山山腰的小岗上,地势较高。1978年4月,某单血的五七砖瓦厂,在挖土中发现此墓的填土和石块,立即停工,并向襄阳地区博物馆报告。7月中旬,我馆在砖瓦厂大力支持下。对这座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图一),7月下旬结束,田野发掘共十天。现将墓葬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擂鼓 凤凰山 襄阳 墓葬 黑漆 变形 湖北 发掘简报 彩绘 长方形
原文传递
关于擂鼓墩墓群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昌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6,91,共8页
擂鼓墩墓群是一处包括有8个墓地的东周墓群,在规模上有曾侯乙墓与擂鼓墩M2等带土冢的大型墓、擂鼓墩M13等带墓道的中型墓、小型的竖穴墓。各大型墓彼此独立,从规模和布局看他们都是属于曾侯之墓,大墓组成曾国国君的陵园,使用时期大约为... 擂鼓墩墓群是一处包括有8个墓地的东周墓群,在规模上有曾侯乙墓与擂鼓墩M2等带土冢的大型墓、擂鼓墩M13等带墓道的中型墓、小型的竖穴墓。各大型墓彼此独立,从规模和布局看他们都是属于曾侯之墓,大墓组成曾国国君的陵园,使用时期大约为曾国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中小型墓葬都属于战国中期及其后,是曾国灭亡之后的曾人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擂鼓墩墓群 布局 性质
下载PDF
乡镇中小学校舍抗震抗倒安居安学设防目标——汶川地震北川擂鼓镇中小学校舍震害原因探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柏涛 周强 杨玉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共10页
汶川地震中,在10度区擂鼓镇调查到7幢校舍,6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均裂而不倒,1幢局部倒塌,探究原因主要是抗震构造措施和抗震能力不同。实例表明,乡镇中小学教学楼采用构造柱圈梁抗震体系,单边外走廊的3层砖砌体房屋,平面布置合理的,可... 汶川地震中,在10度区擂鼓镇调查到7幢校舍,6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均裂而不倒,1幢局部倒塌,探究原因主要是抗震构造措施和抗震能力不同。实例表明,乡镇中小学教学楼采用构造柱圈梁抗震体系,单边外走廊的3层砖砌体房屋,平面布置合理的,可达到大震不倒的安居安学设防目标。本文将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发展为抗倒能力指数,用以判别多层砌体房屋的抗倒能力,可实施其抗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擂鼓 校舍 综合抗倒能力
下载PDF
河南南阳市麒麟岗8号西汉木椁墓 被引量:11
5
作者 包明军 王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18,99,共6页
1989年7月,南阳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南阳地区邮电四分局基建工程,在南阳市西郊的麒麟岗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古墓葬10座。经报批后,我队于12月对这10座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其中8号墓的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关键词 南阳地区 随葬器物 南阳市 擂鼓 发掘 二层台 形制 文物工作 基建工程 汉墓
原文传递
四川省北川县擂鼓盆地地壳稳定性与城镇选址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永双 雷伟志 +7 位作者 石菊松 龙长兴 吴树仁 胡平 谭成轩 马寅生 方慧 李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58-1768,共11页
5·12汶川地震造成四川多座县城遭受毁灭性破坏,北川县城几乎被地震夷为废墟,因此灾后重建选址成为震后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认为,尽管北川县擂鼓镇所在的擂鼓盆地处于强烈活动构造带,但盆地处于活动断裂的下... 5·12汶川地震造成四川多座县城遭受毁灭性破坏,北川县城几乎被地震夷为废墟,因此灾后重建选址成为震后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认为,尽管北川县擂鼓镇所在的擂鼓盆地处于强烈活动构造带,但盆地处于活动断裂的下盘,盆地基底整体性较好,内部断裂不甚发育,是活动构造带中的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这个地区在北川县地震灾后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本文基于野外活动断裂和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运用李四光先生的"安全岛"理论,初步论证了擂鼓盆地的地壳稳定性,并从环境工程地质角度分析了擂鼓盆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北川县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和灾民安置场地选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壳稳定性 安全岛 擂鼓盆地 城镇选址
下载PDF
湖北西汉墓初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振裕 《文博》 1988年第2期25-33,共9页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分别属于江夏、武陵、南阳和南郡等四郡。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当时的经济和文化都相当发达。而且曾是楚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江陵,在西汉时期又是全国的重要商业中心之一,对于当时...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分别属于江夏、武陵、南阳和南郡等四郡。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当时的经济和文化都相当发达。而且曾是楚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江陵,在西汉时期又是全国的重要商业中心之一,对于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了重要的作用。西汉墓遍及湖北省全境,经考古发掘的已有十余个县市,近三百座墓。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江陵凤凰山①、张家山②、毛家园③,宜昌前坪和葛州坝,宜城楚皇城⑤,襄阳擂鼓台一号墓,光化五座坟⑦,云梦睡虎地和大坟头,黄岗太平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墓主 随葬器物 考古发掘 擂鼓 西汉王朝 陶井 二层台 陶灶 江夏
下载PDF
北川地区擂鼓断裂在汶川地震中的地表破裂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闫亮 李勇 +7 位作者 A.L.Densmore 周荣军 董顺利 张毅 N.Richardson 陈浩 乔宝成 马博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545,共11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川县擂鼓地区出露了一条擂鼓同震地表破裂带,该破裂带呈近南北向展布,位于映秀-北川断裂的中北段,其北东起于擂鼓镇柳林村北部,南西止于石岩村南部,以脆性破裂为特征,分别由3条呈北北东、... 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川县擂鼓地区出露了一条擂鼓同震地表破裂带,该破裂带呈近南北向展布,位于映秀-北川断裂的中北段,其北东起于擂鼓镇柳林村北部,南西止于石岩村南部,以脆性破裂为特征,分别由3条呈北北东、北西西、北北东走向的地表破裂组成,延伸长度约4~5km,并切割了多种地貌单元,其平均垂直断距为1.5m,平均水平断距为1.4m,垂直与水平断距之比为1.07:1。通过对该地表破裂带野外测量数据、几何展布结构及其成因机制的初步分析表明:擂鼓断裂是出露于擂鼓地区的捩断层,具有捩断层的基本特性;其主要特征包括:1)擂鼓断裂的形成是由于在汶川地震中其东西两侧逆冲块体之间的差异性运动而引起;2)断裂呈近南北向展布,与映秀-北川主干断裂近垂直相交;3)断面倾角较陡,为高角度断面的逆断层,具有逆冲兼走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擂鼓捩断裂 映秀-北川断裂 成因机制
下载PDF
龙门石窟擂鼓台中洞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德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0,共5页
龙门石窟中的擂鼓台中洞是武周时期的有关早期禅宗的洞窟,主尊像应是释迦佛,窟内的二十五祖师像及《付法藏因缘传》,是早期禅宗史祖师说的肇始。
关键词 龙门 擂鼓台中洞 禅宗
下载PDF
龙门唐代密宗造像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文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1-64,共4页
龙门石窟保存一批唐代密宗造像,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集中报道如下。一、密宗造像 1.擂鼓台南洞的大日如来现置龙门擂鼓台南洞内的大日如来像,据调查是清末由龙门某寺院迁来的。从风格看应为武则天后期作品。像高2.15米,结跏趺坐... 龙门石窟保存一批唐代密宗造像,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集中报道如下。一、密宗造像 1.擂鼓台南洞的大日如来现置龙门擂鼓台南洞内的大日如来像,据调查是清末由龙门某寺院迁来的。从风格看应为武则天后期作品。像高2.15米,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座高o.86米。像螺髻,戴宝冠,上饰莲花及忍冬流云。面略长,较平,眉梢、眼角上斜。左手平伸五指仰置右足上;右臂戴葫芦形臂钏,掌心向下抚右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宗造像 擂鼓 龙门石窟 唐代 须弥座 观音像 如来 武则天 后期作品 南洞
原文传递
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中洞试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久野美树 李茹(译) 赵声良(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5,125-127,共12页
通过对龙门石窟造像的考察,本文认为擂鼓台南、中洞两窟是以《华严经》和《梵网经》为中心的华严系受戒世界的产物。擂鼓台南洞,表现的是以卢舍那佛为主尊像的《华严经》和《梵网经》的佛理世界,当时在擂鼓台南洞曾举行过受戒必须要进... 通过对龙门石窟造像的考察,本文认为擂鼓台南、中洞两窟是以《华严经》和《梵网经》为中心的华严系受戒世界的产物。擂鼓台南洞,表现的是以卢舍那佛为主尊像的《华严经》和《梵网经》的佛理世界,当时在擂鼓台南洞曾举行过受戒必须要进行的宗教实践法会"好相行"。其附近的中洞与大乘戒有密切关系,中洞佛像有被武则天自称是其形象化身的弥勒佛像以及具体体现大乘戒所注重的师资相授的祖师像。擂鼓台南洞和中洞的设计营造者是武则天的亲信、华严宗第三祖同时也具有阿弥陀信仰的法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擂鼓台南洞 中洞 华严经 梵网经 法藏
下载PDF
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龙门石窟擂鼓台渗水产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凯 方云 +1 位作者 黄志义 乔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3,共7页
渗水病害在龙门石窟擂鼓台中发育明显,为明晰擂鼓台区渗水机理,现场对石窟内外共149条裂隙开展了调查。基于此数据样本,运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生成了擂鼓台斜坡区结构面三维网络图。模拟结果显示,擂鼓台三窟中主要连通途径是由倾向NN... 渗水病害在龙门石窟擂鼓台中发育明显,为明晰擂鼓台区渗水机理,现场对石窟内外共149条裂隙开展了调查。基于此数据样本,运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生成了擂鼓台斜坡区结构面三维网络图。模拟结果显示,擂鼓台三窟中主要连通途径是由倾向NNW的层面和倾向SW和SE的两组近直立结构面构成,在石窟中部和南部结构面连通率分别高达87.1%和83.6%。综合该模拟结果及窟内外裂隙发育特征,可将擂鼓台北、中、南三洞渗水机理归结为:北洞SW、NWW倾向裂隙J12、J4加速2号平台滞水进入石窟顶部,洞内大量发育的倾向SW、SE裂隙向上与J12、J4连通,方便地表水渗入至洞内;中洞渗水受裂隙J12及J35控制,洞内大量发育的SW、SE倾向裂隙与J12、J35相通构成窟内主要渗水通道,其中J12与JM1直接相连是中洞渗水关键;南洞因山体缺失不存在沿层面渗水,地表水主要沿砌体与山体间隙及SE、SW倾向的J11、J31、J30等构造裂隙渗入,后在洞内连通程度较高的SW倾向裂隙引导下流至窟内表。本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同行在以后类似工程中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擂鼓台石窟 结构面网络模拟 裂隙连通度 渗水
下载PDF
荆州擂鼓台秦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世松 杜平 陈新平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2,F002,共8页
擂鼓台墓地是荆州市一处较重要的秦汉墓地,1991年抢救性发掘了2座秦墓,出土了一批铜、陶、漆木器。根据出土器物推断墓葬时代为秦统一之后至西汉前期,这几座墓葬丰富了该地区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擂鼓 秦墓 发掘 荆州
下载PDF
余绍容 让更多人过上“五星级”的幸福生活
14
作者 舒颖 《中国人大》 2024年第20期28-29,共2页
“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随处可见这句醒目的宣传标语和羊头图腾。距离县城24公里,一路江山雄壮、水流成歌,山峦连绵的盘山公路旁,跨过一座桥,穿过干净整洁的村道路径,紧挨着一排排“绣”着羌族符号的屋... “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随处可见这句醒目的宣传标语和羊头图腾。距离县城24公里,一路江山雄壮、水流成歌,山峦连绵的盘山公路旁,跨过一座桥,穿过干净整洁的村道路径,紧挨着一排排“绣”着羌族符号的屋舍院坝,在擂鼓镇五星村“党群吉米家园”,记者见到了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余绍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山公路 五星村 四川省绵阳市 北川羌族自治县 擂鼓 幸福生活 宣传标语
原文传递
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的前前后后
15
作者 刘俊明 《武汉文史资料》 2024年第7期21-25,共5页
湖北考古界四绝:“凤凰擂鼓、盘龙睡虎”,说的是荆州江陵凤凰台西汉古尸、随州擂鼓墩曾侯乙编钟、武汉黄陂商代盘龙城和云梦睡虎地秦墓。睡虎地秦墓在1975至1978年间被发现并考古发掘,共发现战国末年至西汉初期小型土坑木椁墓70余座。... 湖北考古界四绝:“凤凰擂鼓、盘龙睡虎”,说的是荆州江陵凤凰台西汉古尸、随州擂鼓墩曾侯乙编钟、武汉黄陂商代盘龙城和云梦睡虎地秦墓。睡虎地秦墓在1975至1978年间被发现并考古发掘,共发现战国末年至西汉初期小型土坑木椁墓70余座。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其中20余座秦墓,共出土秦代竹简、木牍家信、彩绘漆器及斗兽纹铜镜、陶器等文物1150多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梦睡虎地秦墓 考古工作者 西汉初期 考古发掘 擂鼓 考古界 盘龙城 木椁墓
下载PDF
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墓群的勘查与试掘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昌平 熊艳 +3 位作者 文必贵 王新成 陈明金 余四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5-32,共8页
Surveys and trial excavations of Leigudun tombs in the western suburb of Suizhou City in 1997 brought to light that these tombs are distributed on hills, in the Tuanpo, Wujiawan, Leigudun, Miao'aopo, Wangjiabang, ... Surveys and trial excavations of Leigudun tombs in the western suburb of Suizhou City in 1997 brought to light that these tombs are distributed on hills, in the Tuanpo, Wujiawan, Leigudun, Miao'aopo, Wangjiabang, Caijiabao and Wangjiabao cemeteries, with two large-mounded tombs revealed at Wangjiabao and Caijiabao respectively. Besides, Daxi and Western Zhou cultural remains and Eastern Han brick-chambered graves were found in these cemeteries. The findings of the trial excavations and previous explorations suggest that the main part of the Leigudun tombs is Eastern Zhou burial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earthen-mounded large-sized tombs and mound-less small ones. The former might have belonged to the rulers of the Zeng State. The later date from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can be assigned to Zeng people surviving the destruction of the Zeng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随州市 擂鼓墩墓群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湖北省随县擂鼓台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17
作者 靳锁锁 蒋臣 黄米莉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9期61-63,共3页
在擂鼓台地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从单元素异常可见,本区Au、Bi成矿潜力较大,Pb、Zn、Hg、Sn、Bi等元素可能局部富集;通过元素因子分析,划分出F1(Cu-Pb-Zn-Sn)、F2(Au-Ag)、F3(Mo-Bi)3组成矿元素组合;通过综合异常分析,划分出... 在擂鼓台地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从单元素异常可见,本区Au、Bi成矿潜力较大,Pb、Zn、Hg、Sn、Bi等元素可能局部富集;通过元素因子分析,划分出F1(Cu-Pb-Zn-Sn)、F2(Au-Ag)、F3(Mo-Bi)3组成矿元素组合;通过综合异常分析,划分出7个成矿有利区,为该区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 桐柏造山带 擂鼓台地区 找矿预测
下载PDF
试析龙门擂鼓台南洞的造像题材与设计意匠
18
作者 焦建辉 《文物天地》 2024年第6期66-70,共5页
龙门东山擂鼓台南洞是中国石窟寺遗存中的一例特殊龛像,窟内主尊和诸壁小型坐像造型奇异、身份难辨。从洞窟空间结构及窟内造像的造型特征、布局组合分析,结合八十卷本华严经相关内容描述可知,窟内中央方坛上主尊为毗卢遮那佛、诸壁面... 龙门东山擂鼓台南洞是中国石窟寺遗存中的一例特殊龛像,窟内主尊和诸壁小型坐像造型奇异、身份难辨。从洞窟空间结构及窟内造像的造型特征、布局组合分析,结合八十卷本华严经相关内容描述可知,窟内中央方坛上主尊为毗卢遮那佛、诸壁面小型坐像为参加华严法会的十方世界微尘数菩萨,该窟的设计意匠是构建以毗卢遮那佛为中心的“十方”空间感,以便当时佛教信徒置身其中理解华严宇宙观和经典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擂鼓台南洞 华严信仰 设计意匠
原文传递
襄阳擂鼓台一号墓出土漆奁绘画装饰解读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瀚墨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3,共13页
湖北襄阳擂鼓台一号汉墓一号漆奁盖及底面内侧的漆画内容,自1978年出土以来学界解读较多。本文通过对比该漆画和被称作伍子胥铜镜镜背上的图画,并利用传世文献——尤其是《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所提供的吴越争霸、越国设计灭吴故事的... 湖北襄阳擂鼓台一号汉墓一号漆奁盖及底面内侧的漆画内容,自1978年出土以来学界解读较多。本文通过对比该漆画和被称作伍子胥铜镜镜背上的图画,并利用传世文献——尤其是《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所提供的吴越争霸、越国设计灭吴故事的某些细节,认为漆奁上以树分隔的七幅图画反映的正是以西施、郑旦为中心的美人计细节。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早期艺术史中文本与图像之间的复杂关系,认为二者之间不是简化了的本对图画的单向影响阐释关系,以西施和郑旦为核心的美人计故事的形成下限也因此被提前到西汉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擂鼓台一号汉墓 漆奁 绘画装饰 解读
原文传递
曾侯世系辨正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红星 卢川 孙建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6-51,共6页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资料,对曾侯墓葬的规模、礼乐器组合、曾侯自铭等现有曾侯实物史料进行全面梳理,确认迄今为止已发现15位曾侯、4个曾侯墓地,并发现其间有一定规律。曾国历史时间框架,早自西周早期,延续至战国中期。曾国主要时段的政治...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资料,对曾侯墓葬的规模、礼乐器组合、曾侯自铭等现有曾侯实物史料进行全面梳理,确认迄今为止已发现15位曾侯、4个曾侯墓地,并发现其间有一定规律。曾国历史时间框架,早自西周早期,延续至战国中期。曾国主要时段的政治中心,均在今随州市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 叶家山 枣树林 文峰塔 擂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