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 |
潘世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3
|
|
2
|
狂飙中的拜伦之歌——以梁启超、苏曼殊、鲁迅为中心探讨清末民初文人的拜伦观 |
余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3
|
|
3
|
“文章为美术之一”——鲁迅早年的美术观与相关问题 |
董炳月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4
|
|
4
|
《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
李震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5
|
鲁迅留日时期的文明观--以《文化偏至论》为中心 |
董炳月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6
|
留日时期鲁迅的易卜生观考 |
陈玲玲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7
|
《铸剑》:鲁迅“复仇”话语的创造性书写 |
龙永干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8
|
鲁迅:从《斯巴达之魂》到民族魂——《斯巴达之魂》的命意、文体及注释研究 |
高旭东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9
|
从改写理论看鲁迅早期的“改作”及其成因 |
李文革
王瑞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0
|
《摩罗诗力说》与中国现代诗学 |
李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1
|
作为民族之声的文学--鲁迅、赫尔德与《朝花夕拾》 |
李音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2
|
《摩罗诗力说》与摩罗式崇高诗学 |
王柯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3
|
拜伦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
高旭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4 |
6
|
|
14
|
从“独鹤与飞”到“译事之光”——鲁迅早期文学活动中的“呐喊” |
刘克敌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走向民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流变 |
高旭东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1 |
5
|
|
16
|
《摩罗诗力说》的诠释学和生命哲学意义 |
马琳云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7
|
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缘由与路径研究 |
张照生
贺艳花
|
《华章》
|
2024 |
0 |
|
18
|
魔鬼·立人·决断:《摩罗诗力说》与作为留日鲁迅思想方法的复仇话语 |
周楷棋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孤独的东方摩罗诗人——鲁迅留日生涯和“弃医从文”的背后 |
李兆忠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20
|
青年鲁迅·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摩罗诗力说》材源考论 |
崔文东
|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