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 被引量:23
1
作者 潘世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13,17,共11页
关键词 摩罗诗力 《文化偏至论》 鲁迅研究 改造国民性 时期 思想问题 专著 科学史
下载PDF
狂飙中的拜伦之歌——以梁启超、苏曼殊、鲁迅为中心探讨清末民初文人的拜伦观 被引量:23
2
作者 余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28,共14页
关键词 苏曼殊 梁启超 鲁迅 摩罗诗力 清末民初 《哀希腊》 孤独者 国家主义 自由主义 勃兰兑斯
下载PDF
“文章为美术之一”——鲁迅早年的美术观与相关问题 被引量:24
3
作者 董炳月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30,共10页
青年鲁迅在仙台受日俄战争幻灯片的影响决定弃医从文,这意味着其文学意识与美术意识的双重自觉,并且意味着促成这种自觉的媒介是明治日本的"战争美术"。鲁迅从仙台回到东京之后的文艺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美术内容,明治日本的&q... 青年鲁迅在仙台受日俄战争幻灯片的影响决定弃医从文,这意味着其文学意识与美术意识的双重自觉,并且意味着促成这种自觉的媒介是明治日本的"战争美术"。鲁迅从仙台回到东京之后的文艺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美术内容,明治日本的"美术"概念给了他全面、深刻的影响,《浙江潮》《河南》等留日生杂志中的美术内容也在其作品中留下了印记。文学与美术在鲁迅这里是两种主要的文艺形式,按照同样的逻辑展开,同样包含着"美"与"用"的悖论。鲁迅对夏目漱石、森鸥外的推重之中也包含着美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文学意识 夏目漱石 文艺活动 森鸥外 弃医从文 摩罗诗力 比亚兹莱 文艺形式 文艺运动
原文传递
《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9-171,共13页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长期以来处于被忽视与误读的状态。这部产生于中国社会、文化大转型时代的诗学文献,或被一笔带过,或被视为鲁迅早期文艺思想不成熟之作,或只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纲领和中国近古文论的终结等,却鲜有人注意到...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长期以来处于被忽视与误读的状态。这部产生于中国社会、文化大转型时代的诗学文献,或被一笔带过,或被视为鲁迅早期文艺思想不成熟之作,或只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纲领和中国近古文论的终结等,却鲜有人注意到它作为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开端的标志性意义。中西诗学的现代转型有不同的性质与条件,并在不同时空走出了两条相似的轨迹,西方是在自主模式中完成,中国则是在西方影响下被动完成的,因而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摩罗诗力说》全面表现了这些特质。它以世界文学背景与本土文化语境、人类文明视野与文化批判意识、西方近现代哲学高度与理性精神,决定了其在中国诗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中的标志性意义,并通过启蒙主题的确立与对传统诗学的质疑、人的主体价值的确立与对儒家诗教的批判、现代审美价值观的确立与对传统诗歌审美标准的批判,反思了传统诗学,开启了中国诗学的现代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 中国诗学 现代转型 启蒙诗学
原文传递
鲁迅留日时期的文明观--以《文化偏至论》为中心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炳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4,共11页
鲁迅留日时期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文章曾经大量使用"文明"一词,对于青年鲁迅来说"文明"是一个词汇也是一种观念。这一事实已经被中日两国学者注意到。1983年,日本的鲁迅研究家伊藤虎丸(1927—2003)... 鲁迅留日时期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文章曾经大量使用"文明"一词,对于青年鲁迅来说"文明"是一个词汇也是一种观念。这一事实已经被中日两国学者注意到。1983年,日本的鲁迅研究家伊藤虎丸(1927—2003)在《鲁迅与日本人》一书中精辟地指出:撰写《摩罗诗力说》时期的鲁迅"自己也想当一名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文明批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偏至论》 青年鲁迅 文明观 摩罗诗力 《破恶声论》 中日两国 鲁迅研究 日本人
下载PDF
留日时期鲁迅的易卜生观考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玲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鲁迅 易卜生 摩罗诗力 《文化偏至论》 诗人 戏剧 发表 大师 清朝 考证
下载PDF
《铸剑》:鲁迅“复仇”话语的创造性书写 被引量:10
7
作者 龙永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1,共8页
一鲁迅酷爱"复仇"。《摩罗诗力说》、《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杂忆》、《学界三魂》、《孤独者》、《复仇》、《复仇(其二)》、《记谈话》、《铸剑》、《女吊》、《死》等作品中都涉及"复仇",或为旁及,或为主体,但首尾... 一鲁迅酷爱"复仇"。《摩罗诗力说》、《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杂忆》、《学界三魂》、《孤独者》、《复仇》、《复仇(其二)》、《记谈话》、《铸剑》、《女吊》、《死》等作品中都涉及"复仇",或为旁及,或为主体,但首尾相接前后相贯于鲁迅的整个创作。《铸剑》作为其复仇书写之一,在其复仇话语的流变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鲁迅复仇模式的集大成者,也是复仇话语审美表现上的最突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铸剑》 鲁迅 话语 书写 《复仇(其二)》 摩罗诗力 《孤独者》
下载PDF
鲁迅:从《斯巴达之魂》到民族魂——《斯巴达之魂》的命意、文体及注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旭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4,共10页
《斯巴达之魂》是鲁迅留日时期以文学改造国民性的第一篇作品,它试图给中国的国民性注入一种奋力抗敌的阳刚性格。其后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推崇拜伦、尼采的恶魔风骨与强力意志,五四时期批判中国国民的阴柔性格,以及后期在... 《斯巴达之魂》是鲁迅留日时期以文学改造国民性的第一篇作品,它试图给中国的国民性注入一种奋力抗敌的阳刚性格。其后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推崇拜伦、尼采的恶魔风骨与强力意志,五四时期批判中国国民的阴柔性格,以及后期在历史小说中通过大禹、墨子弘扬社会责任感和正义精神,都是以《斯巴达之魂》为源头,一以贯之地表现了鲁迅文学传统中刚健雄大的力之美以及硬骨头精神。鲁迅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对鲁迅之为民族魂的诋毁皆属无中生有。对这篇作品的修辞以及它以文学之笔改动历史、主体部分是虚构等方面的考据与论证,说明《斯巴达之魂》有编辑成分,但仍可视为鲁迅的第一篇历史小说。《鲁迅全集》的注释在现代中国作家全集的注释中是比较完善的,但对《斯巴达之魂》的注释却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1981年版中就已存在,在24年后的2005年版中并未得到纠正,失注之处,亦复不少。当代中国比任何时候更需要民族魂,鲁迅研究界应更加关注《斯巴达之魂》,并就这篇作品的性质及其当代意义发出科学、理性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巴达之魂》 《鲁迅全集》 民族魂 注释 改造国民性 《文化偏至论》 摩罗诗力 命意
原文传递
从改写理论看鲁迅早期的“改作”及其成因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文革 王瑞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鲁迅 改写理论 《斯巴达之魂》 《文化偏至论》 摩罗诗力 成因 早期 日本留学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与中国现代诗学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12,共13页
《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第一篇站在种族文化、世界文学和现代哲学的高度,且又能从变革中的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出发,探讨诗学,并探讨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型的文章,因而是中国现代诗学的真正起点。鲁迅在全球视野和文化—哲学高度,确立了诗歌是... 《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第一篇站在种族文化、世界文学和现代哲学的高度,且又能从变革中的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出发,探讨诗学,并探讨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型的文章,因而是中国现代诗学的真正起点。鲁迅在全球视野和文化—哲学高度,确立了诗歌是种族的心声和文明的荣华的诗歌本体观;从呼唤中国的精神界战士出发,提出了以自由个性与世俗叛逆为标志的诗人论;以“感兴怡悦”、“涵养神思”、“评骘”人生、“教示”邦国的功用,回答了诗歌何为、诗人何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 现代诗学 中国 种族文化 历史文化语境 现代哲学 世界文学 现代转型
下载PDF
作为民族之声的文学--鲁迅、赫尔德与《朝花夕拾》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159,共34页
本文通过考察《朝花夕拾》的创作周边发现,其写作虽然有现实刺激的影响,但更与鲁迅青年时期文艺运动思想有关。青年鲁迅在现代人类观念变迁、文化体系的意义上,吸取了18世纪末发源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接受了赫尔德的思... 本文通过考察《朝花夕拾》的创作周边发现,其写作虽然有现实刺激的影响,但更与鲁迅青年时期文艺运动思想有关。青年鲁迅在现代人类观念变迁、文化体系的意义上,吸取了18世纪末发源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接受了赫尔德的思想遗产,尤其是文学为民族之声的观念。鲁迅的文学观以及他对文学与民族及政治的思考,都深植于这种世界性观念思潮中。文化史、思想史意义上的“文化民族主义”不仅是阐释《朝花夕拾》的新视阈,也是理解鲁迅文学思想重要的、具有问题辐射效应的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赫尔德 文化民族主义 《朝花夕拾》 摩罗诗力
原文传递
《摩罗诗力说》与摩罗式崇高诗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柯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5,19,共13页
关键词 摩罗诗力 罗式 诗学 鲁迅 代表作 著作研究
下载PDF
拜伦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旭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2期4-11,共8页
拜伦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影响高旭东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摩罗诗力说》作家成熟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之后,就不容易接受别人作品的影响了,而作家刚刚从文,尚在广取博收的阶段而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容易接受别人作... 拜伦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影响高旭东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摩罗诗力说》作家成熟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之后,就不容易接受别人作品的影响了,而作家刚刚从文,尚在广取博收的阶段而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容易接受别人作品的影响。鲁迅看取并向国人介绍拜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托尔斯泰主义 人道主义 思想与创作 改造国民性 摩罗诗力 个性主义 人格范式 莎士比亚 《野草》
下载PDF
从“独鹤与飞”到“译事之光”——鲁迅早期文学活动中的“呐喊”
14
作者 刘克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鲁迅早期文学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留学日本时期和回国后的“沉默十年”。一般认为鲁迅早期文学活动是在其加入五四文学革命的准备阶段,这一观点大致成立,但忽略了鲁迅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性。其实,此时鲁迅已经开始其后一直延续的文... 鲁迅早期文学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留学日本时期和回国后的“沉默十年”。一般认为鲁迅早期文学活动是在其加入五四文学革命的准备阶段,这一观点大致成立,但忽略了鲁迅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性。其实,此时鲁迅已经开始其后一直延续的文学道路,即一面介绍外国文学,一面从事新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他早期的一些重要文章和文学活动完全可以视为后来发出“呐喊”的前奏,或者说就是其最初的“呐喊”。对此,应结合鲁迅与绍兴地域文化关系及其在京环境影响等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早期文学活动 “呐喊” 《斯巴达之魂》 摩罗诗力
下载PDF
走向民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流变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旭东 《山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五四文学 摩罗诗力 鲁迅 启蒙文学 中国文学 反抗 启蒙主义 外国小 留学 走向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的诠释学和生命哲学意义
16
作者 马琳云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0,31,共5页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致力于促进中华民族向自觉、自强、生命向上状态发展,诠释了个体本真的生命力,赞扬了中外浪漫派诗人亲自求索诸美的体验观。对其做诠释学和生命哲学研究,发现青年鲁迅主要的哲学底色是尊崇以“立人”为主的生命哲...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致力于促进中华民族向自觉、自强、生命向上状态发展,诠释了个体本真的生命力,赞扬了中外浪漫派诗人亲自求索诸美的体验观。对其做诠释学和生命哲学研究,发现青年鲁迅主要的哲学底色是尊崇以“立人”为主的生命哲学。该哲学观具有促进诠释学、生命哲学等先进学科传播和发展的价值,而且对促进当代青年自立自强,反思并创新学术有着发人深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 诠释学 生命哲学
下载PDF
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缘由与路径研究
17
作者 张照生 贺艳花 《华章》 2024年第4期129-131,共3页
比较文学学科实行跨学科教学,缘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比较文学学科本身的跨学科性质。研讨与实施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对于厘清比较文学学科的特质、价值与教学均有裨益。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要从教学理念更改以及各个板块... 比较文学学科实行跨学科教学,缘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比较文学学科本身的跨学科性质。研讨与实施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对于厘清比较文学学科的特质、价值与教学均有裨益。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要从教学理念更改以及各个板块教学方式变更等七方面来实施。本文以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板块中文本案例《鲁迅与尼采哲学关系》的教授,作为比较文学跨学科教学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跨学科教学 摩罗诗力 尼采哲学
下载PDF
魔鬼·立人·决断:《摩罗诗力说》与作为留日鲁迅思想方法的复仇话语
18
作者 周楷棋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复仇”是《摩罗诗力说》建构“摩罗诗群”的话语线索之一。在阐释《该隐》的部分,鲁迅以一段不属于既有材源的原创言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拜伦笔下的魔鬼形象,其同时复仇上帝并抵抗民众的背驰行为彰显出留日鲁迅思想探索的深度与矛盾... “复仇”是《摩罗诗力说》建构“摩罗诗群”的话语线索之一。在阐释《该隐》的部分,鲁迅以一段不属于既有材源的原创言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拜伦笔下的魔鬼形象,其同时复仇上帝并抵抗民众的背驰行为彰显出留日鲁迅思想探索的深度与矛盾。“鲁迅魔鬼”的矛盾背后,蕴含着鲁迅借由“复仇-立人”的思想路径,探索现代主体生成时遭遇的自反性张力。该主体从诞生之始就展现为以现代价值批判自我传统和所在语境的断裂式生成,以及在价值决断的两难中产生的罪感意识。经由《摩罗诗力说》,复仇话语从形象、方法到心理贯穿着彼时的摩罗谱系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启蒙者群像,成为鲁迅主体思想建构的独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 复仇 魔鬼
下载PDF
孤独的东方摩罗诗人——鲁迅留日生涯和“弃医从文”的背后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兆忠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9-113,共5页
七年的留日生涯对"原鲁迅"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虚拟的"幻灯事件"不仅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提供了一个真实有力的解释,背后更有着个人气质与禀赋上的原因,是一位文学天才、文化超人的必然之举。日本为鲁迅提供了... 七年的留日生涯对"原鲁迅"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虚拟的"幻灯事件"不仅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提供了一个真实有力的解释,背后更有着个人气质与禀赋上的原因,是一位文学天才、文化超人的必然之举。日本为鲁迅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和平台,无形中也制约了他的认识视野与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留日生涯 弃医从文 摩罗诗力
下载PDF
青年鲁迅·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摩罗诗力说》材源考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文东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97,共9页
青年鲁迅汲取日本资源,《摩罗诗力说》是最为典型的例证。以往学者仔细考证出文章分论的材源,本文则全面调查出总论参照的九种日文著作。《摩罗诗力说》具有文学理论性质,总论直接摘译关涉“国民文学”“纯文学”概念的三种日文文学理论... 青年鲁迅汲取日本资源,《摩罗诗力说》是最为典型的例证。以往学者仔细考证出文章分论的材源,本文则全面调查出总论参照的九种日文著作。《摩罗诗力说》具有文学理论性质,总论直接摘译关涉“国民文学”“纯文学”概念的三种日文文学理论;与此同时,文章饱含文学批评色彩,总论从六种日文世界文学史、国民文学史和国民诗人传记中引述资料,以证成其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 日文文学理论 日文文学批评 材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