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例分别由父源性平衡易位和母源性插入易位导致8p部分三体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肖冰 张静敏 +3 位作者 季星 蒋雯婷 胡娟 陶炯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明确两例智力低下患儿8号染色体短臂异常性质和来源,分析其染色体改变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2例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改变,然后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 目的明确两例智力低下患儿8号染色体短臂异常性质和来源,分析其染色体改变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2例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改变,然后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对其中1例常规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精确定位。结果例1母亲的染色体改变为8p和3q的平衡插入易位,该患儿继承了母亲的1条衍生3号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3)invins(3;8)(q25.3;p23.1p11.2)mat,导致8p部分三体。AtrayCGH分析显示重复区域为8p11.21—8p22,片段大小为26.9Mb,该患儿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未见其他8p三体的典型临床特征。例2父亲的核型为8p和11q的平衡易位.该患儿继承了父亲的1条衍生11号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11)t(8;11)(p11.2;q25)pat,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同时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骨骼异常,与典型8p三体表型相似,但面容特征不典型。结论8p部分三体是2例患儿异常表型的主要原因,但与典型的8p三体相比,表型存在异质性;父母染色体分析可以帮助明确易位的性质从而有利于再发风险评估;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相比,arrayCGH在染色体异常分析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低下 8p部分三体 插入易位 平衡易位 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
原文传递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在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志强 何姝婧 +3 位作者 李小兰 程宽 魏月娥 任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7-265,共9页
目的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OGM)技术在检测环状染色体、平衡易位、插入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异常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0月因染色体结构异常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并进行OGM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 目的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OGM)技术在检测环状染色体、平衡易位、插入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异常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0月因染色体结构异常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并进行OGM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的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部分患者样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结果1例疑似为平衡易位的患者通过OGM检测出平衡易位,并对断裂点进行了精确定位;2例染色体插入易位的患者中,1例3号染色体插入6号染色体的患者通过OGM检测获得了比核型分析更精细的断裂点位置并确定了染色体片段的插入方向,另1例8号染色体插入Y染色体的患者未能检测到染色体插入的信号;1例环状染色体嵌合体患者未检测到成环信号。结论OGM技术准确检测出4例患者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结构变异 光学基因组图谱 平衡易位 插入易位 环状染色体
原文传递
一个涉及1号和7号染色体插入易位家系的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谭跃球 李秀蓉 +1 位作者 李麓芸 卢光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确定一个有反复流产史且常规 G显带发现有 7q末端缺失病例的核型 ,探讨染色体末端区域插入易位的形成机理。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制备的 7号特异性全染色体探针和 7q亚端粒 (7q36→qter)探针 ,与病例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 目的 确定一个有反复流产史且常规 G显带发现有 7q末端缺失病例的核型 ,探讨染色体末端区域插入易位的形成机理。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制备的 7号特异性全染色体探针和 7q亚端粒 (7q36→qter)探针 ,与病例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结果 发现了该病例为常规 G显带难以发现的 1号和 7号染色体之间的插入易位 ,7q36→ qter区域没有插入到 1号染色体中 ,其异常核型来源于其母亲。结论 为染色体末端区域的插入易位仍然为一个三断裂重排 ,细胞遗传学上见到的末端缺失为中间缺失提供了实验证据 ,FISH与显微切割技术相结合 ,是检出染色体微小结构异常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插入易位 末端缺失 中间缺失 染色体异常
原文传递
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同时伴有ins(15;17),t(2;17;20)和三体8异常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淑潇 薛永权 +5 位作者 吴亚芳 潘金兰 张俊 沈娟 王勇 仇惠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2-714,共3页
目的对1例伴有ins(15;17),t(2;17;20),+8复杂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nlia,APE)病例进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按常规制备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先后作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对1例伴有ins(15;17),t(2;17;20),+8复杂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nlia,APE)病例进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按常规制备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先后作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plex fluoresence in situhy bridization,M—FISH)、染色体涂染和PML-RARa双色FISH检测。结果R显带核型分析为47,XY,2q-,+8,17q+,20p+;M-FISH检测为:47,XY,t(2;17;20)(q24;q21;p13),+8;染色体涂染证实了2q24以下片段易位到17q21上和17q21以下片段易位到20p13上;双色FISH示17号染色体上RARa(retinoicacidreceptord,RA鼬)基因部分片段插入到15号染色体形成PML-RAR~融合基因,即ins(15;17)(q22;q21.1q21.3)。结论FISH技术是明确隐匿/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凡形态学拟诊为APL而常规核型分析未发现t(15;17)者均应进行FISH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荧光原位杂交 插入易位
原文传递
1例伴有t(9;22)和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海萍 薛永权 +2 位作者 潘金兰 吴亚芳 张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全染色体涂染 实时荧光定量PCR 插入易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陈浩月 刘春华 +2 位作者 韩乔燕 陈璐 姜鑫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APL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学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APL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学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染色体核型均正常,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示插入型ins(15;17),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提示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诊断为APL经诱导治疗后,达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APL少见,伴ins(15;17)患者治疗效果同经典型APL,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染色体核型 插入易位 预后
原文传递
Chromosomal cryptic insertion of the terminal region and its formative mechanism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7
作者 谭跃球 卢光琇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7期1039-1042,150,共4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karyotype of a cryptic structural abnormality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pparent chromosomal terminal deletion. METHODS: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with a whole chromosome ...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karyotype of a cryptic structural abnormality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pparent chromosomal terminal deletion. METHODS: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with a whole chromosome 7 painting probe and a 7q subterminal probe (7q36-->qter), prepared by chromosome microdisse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analyze a case with a history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7q terminal deletion detected by conventional G-banding technique. RESULTS: The case was a maternal cryptic insertional translocation between chromosome region 1p32 and 7q32-->q35. The region of chromosome 7q36-->qter was not inserted in to chromosome 1, and the abnormal chromosome 7 was not a terminal deletion but an interstitial deletion. CONCLUSIONS: Chromosome insertion of the terminal region retains its telomer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of a three-break rearrangement. Interstitial deletion may be regarded as another mechanism for terminal deletion in the chromosome banding level. Combined with chromosome microdissection, FISH technique could be a powerful diagnostic tool for detecting chromosome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Aberrations Adult Chromosomes Human Pair 1 Chromosomes Human Pair 7 Female Humans In Situ Hybridization Fluorescence
原文传递
一个花粉辐射诱导的小麦-簇毛麦相互易位染色体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别同德 汪乐 +5 位作者 何华纲 亓增军 冯高 陈全战 李海凤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32-1438,共7页
利用60Coγ--射线处理小麦-簇毛麦6V单体添加系花粉,并给中国春授粉,在一个M1单株减数分裂中期Ⅰ检测到一个由2条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和一条完整小麦染色体构成的三价体,说明参与易位的2个小麦片段均来自同一条小麦染色体,推测两条易... 利用60Coγ--射线处理小麦-簇毛麦6V单体添加系花粉,并给中国春授粉,在一个M1单株减数分裂中期Ⅰ检测到一个由2条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和一条完整小麦染色体构成的三价体,说明参与易位的2个小麦片段均来自同一条小麦染色体,推测两条易位染色体由相互易位产生。将其中涉及外源大片段的易位染色体称为外源大片段易位(largealien segment translocation,LAST),涉及外源小片段的称为外源小片段易位(small alien segment translocation,SAST)。对后代中两个易位染色体均纯合的植株(LAST″+SAST″,2n=44)进行顺次C-分带和GISH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为T7BS-6VS.6VL,外源小片段易位染色体为T6VS-7BS.7BL,易位断点分别位于7B染色体短臂约FL0.60处及6V染色体短臂约FL0.70处。在M2代群体中检测到7种染色体组成类型,比例为3(LAST″+SAST″)∶20(LAST′+SAST′)∶2(LAST″+SAST′)∶1(LAST′+SAST″)∶1LAST′∶2SAST′∶22(0型),其中外源大片段和外源小片段易位染色体往往相伴出现。抗病鉴定结果显示抗白粉病基因位于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T7BS-6VS.6VL上。对LAST′+SAST′型(2n=43)M2代单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GISH研究结果显示,88.5%的后期Ⅰ或末期Ⅰ细胞中出现T6VS-7BS.7BL和T7BS-6VS.6VL的共分离。此外,在个别后期Ⅰ细胞中观察到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T7BS-6VS.6VL发生落后和着丝粒断裂现象,并在LAST′型单株(2n=42)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到一个通过着丝粒断裂-融合产生的外源小片段插入易位T7BL.6VS-7BS,这为利用外源大片段易位进一步创制携带抗病基因的小片段插入易位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分别获得了T7BS-6VS.6VL和T6VS-7BS.7BL的纯合易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簇毛麦 6V 相互易位 外源大片段易位 外源小片段易位 小片段插入易位 白粉病抗性
下载PDF
t(15;17)的变异型插入易位ins(17;15)(q21;q14q22)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苏宁 薛永权 +1 位作者 吴亚芳 潘金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报道 1例 t(15 ;17)的变异型插入易位 ins(17;15 ) (q2 1;q14 q2 2 )病例及其染色体涂染、逆转录 - PCR的研究结果。方法 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 2 4 h培养和外周血单采白血病细胞培养 6天后制备染色体标本 ,以 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 目的 报道 1例 t(15 ;17)的变异型插入易位 ins(17;15 ) (q2 1;q14 q2 2 )病例及其染色体涂染、逆转录 - PCR的研究结果。方法 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 2 4 h培养和外周血单采白血病细胞培养 6天后制备染色体标本 ,以 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以 15号和 17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 ;以逆转录 -PCR技术检测 PML - RARα和 RARα- PML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果 该患者骨髓细胞和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染色体 R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均提示 15 q-和 17q+;涂染研究证实 17号染色体长臂插入一段 15号染色体来源的染色体片段 ;逆转录 - PCR检出 PML- RARα融合基因短型转录本 ,未检出 RARα- PML 融合基因的转录本 ,符合 ins(17;15 )所致的遗传学改变。结论 染色体涂染和逆转录 - PCR技术是明确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涉及 15和 17号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5 17) 变异型插入易位ins(17 15)(q21 q14q22)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1例t(15;17)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后核型演变成ins(17;15)的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饶若 姚红霞 +2 位作者 金丽华 吴莉芳 王述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初诊为t(15;17)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后演变成ins(17;15)的病例,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和2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染色体15号和17号位点特异双色双融...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初诊为t(15;17)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后演变成ins(17;15)的病例,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和2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染色体15号和17号位点特异双色双融合PML/RARa基因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该患者初诊时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t(15;17)(q22;q12),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2红2绿1融合(2R2G1F)的异常信号。经诱导化疗及巩固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但是1年后复发,核型演变成ins(17;15)(q12;q14q22),7个月后又第2次复发。结论:ins(17;15)可以从t(15;17)的核型演变而来,可能提示病情恶化,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 变异型插入易位
原文传递
伴ins(15;17)隐匿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检测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吉 赵佳炜 +2 位作者 郑迎春 肖静 李承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3-847,共5页
目的探讨伴ins(15;17)隐匿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及其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73例初诊APL病例,筛选出PML-RARα检测RT-PCR阳性、间期FISH阴性的APL患者进行回顾检测分析,采用中期FISH和Sa... 目的探讨伴ins(15;17)隐匿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及其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73例初诊APL病例,筛选出PML-RARα检测RT-PCR阳性、间期FISH阴性的APL患者进行回顾检测分析,采用中期FISH和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结果共发现7例隐匿型APL患者,这7例患者15号染色体上分别插入了小的RARα片段,形成ins(15;17).7例患者中L亚型5例,S亚型1例,V亚型l例.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或蒽环类等化疗药物联合化疗后,有6例患者完全缓解,l例患者化疗第6天死于颅内出血.结论APL进行FISH检测时应考虑探针大小及覆盖位置,联合中期FISH可提高隐匿型APL检出率.伴ins(15;17)隐匿型APL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与经典型APL无差异,ATRA与ATO或蒽环类等联合化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隐匿型插入易位 中期荧光免疫杂交
原文传递
涉及4号和10号染色体的插入易位一家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亚凡 封纪珍 +1 位作者 魏淑彦 杨会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77,共1页
先证者女,32岁,孕3产2,两个女儿分别为8岁和2岁。大女儿智商较同龄人明显偏低,站立、行走时双膝弯曲,小心翼翼状,时常自言自语。二女儿表型、智力均正常。此次妊娠于孕17周时行产前筛查,提示21三体高风险(1/169)。
关键词 10号染色体 插入易位 家系 自言自语 产前筛查 21三体 先证者 女儿
原文传递
插入易位致10q部分三体综合征一家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志军 张小珍 +3 位作者 霍小春 郭智彬 乐萍 黎文婷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7-467,共1页
患儿 男,11天,因“反应差、哭声小、皮肤黄染”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1产,孕41^+3周因羊水偏少经剖宫产出生,无宫内窘迫史,羊水无污染。
关键词 三体综合征 插入易位 家系 羊水偏少 皮肤黄染 宫内窘迫 剖宫产 无污染
原文传递
一例智力低下伴尿道下裂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娜 庞佳伦 +5 位作者 彭莹 贾政军 席惠 刘国英 周玉春 王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对1例智力低下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明确其病因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based arrays,SNP-array)对患儿及其父母行基因组DNA扫描分析,结合G显带核型... 目的对1例智力低下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明确其病因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based arrays,SNP-array)对患儿及其父母行基因组DNA扫描分析,结合G显带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确诊患儿染色体异常片段的来源.结果SNP-array芯片检测显示患儿在2q33.3q36.3区间存在25.7Mb的重复,综合G显带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提示患儿母亲核型为46,XX,ish ins(11;2)(p15;q33q36),患儿携带1条由母亲近2q和11p末端插入易位形成的11号衍生染色体,核型为46,XY,ish der(11)ins(11;2)(p15;q33q36)mat.结论通过SNP-array、G显带和FISH技术诊断本家系的插入易位,明确了患儿病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易位 核型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尿道下裂
原文传递
同时伴ins(17;15)和t(11;19)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健 桂瑞瑞 +5 位作者 祖璎玲 王倩 周虎 张龑莉 魏旭东 宋永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4-294,共1页
约有10%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典型的t(15;17),但分子水平表现为小的插入或复杂变异易位。最近我们发现1例罕见的t(17;15)变异型插入易位,即ins(17;15),并且同时伴有t(11;19)异常... 约有10%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典型的t(15;17),但分子水平表现为小的插入或复杂变异易位。最近我们发现1例罕见的t(17;15)变异型插入易位,即ins(17;15),并且同时伴有t(11;19)异常的APL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2岁。以“齿龈间断出血半年余,面色苍白、双下肢紫癜半月余”为主诉于2013年7月11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 变异型插入易位 双下肢紫癜 毒物接触史 变异易位 分子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