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作者 刘兰英 吴嘉龄 +5 位作者 王和生 吴文忠 张聪 刘成勇 秦珊 陈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制备及评价方法。方法:以经典的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作为参照,制备不同穴位贴敷方法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皮损肉眼下及光镜下组织病理学特点。...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制备及评价方法。方法:以经典的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作为参照,制备不同穴位贴敷方法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皮损肉眼下及光镜下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肉眼下穴位贴敷造模小鼠皮损与DNFB造模小鼠皮损颜色、形态、质地等相似,符合接触性皮炎肉眼下表现。光镜下皮损组织病理学均示穴位贴敷诱发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皮损皮肤表皮角质层破坏,真皮层炎细胞浸润与DNFB诱发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表现存在高度相似性,符合接触性皮炎的病理学改变。结论:成功建立穴位贴敷诱发的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以肉眼下及光镜下病理作为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接触性皮炎模型 小鼠
下载PDF
湿疹及皮炎
2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3年第6期362-364,共3页
20131721本溪部分中小学生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赵丽萍(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蒋华,张丽…//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6).-601~604为了解2006年6-7月本溪地区部分青少年儿童中特应性皮炎(A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整群抽... 20131721本溪部分中小学生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赵丽萍(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蒋华,张丽…//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6).-601~604为了解2006年6-7月本溪地区部分青少年儿童中特应性皮炎(A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用包含5个问题的调查问卷结合皮肤科主治医师专科检查的方式,对5 000名来自本溪实验小学及本溪第二高中的学生进行皮炎湿疹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有效调查问卷4 353份,其中男1 871人,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本溪地区 斑贴试验 青少年儿童 接触性皮炎模型 标化患病率 润肤 问卷调查 沈阳军区 蒋华
下载PDF
电针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止痒效果及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蒋丽 刘健华 +2 位作者 黄键澎 谢长才 符文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615-3618,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从心脾论治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瘙痒和皮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Th1/Th2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ACD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以2,4-二硝基氯苯(DNCB)... 目的观察电针从心脾论治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瘙痒和皮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Th1/Th2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ACD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共刺激10次。电针组在造模第8天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小鼠搔抓次数、腹部皮损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显著升高,腹部皮肤产生湿疹样皮炎;血清IL-4、IFN-γ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腹部皮损炎症和镜下表皮增厚明显减轻,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从心脾论治能减轻ACD模型小鼠的皮肤瘙痒,改善皮肤炎症症状;电针可能是通过促进IFN-γ分泌,从而调节Th1/Th2失衡,发挥对ACD小鼠模型的止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变应接触性皮炎模型 干扰素-Γ 白介素-4
下载PDF
甘草炮制对雷公藤治疗窗的影响: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小红 董捷鸣 +3 位作者 吴昊 王伽伯 马致洁 章从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454-3459,共6页
确定甘草制雷公藤的“量-毒-效”关系,探索甘草制雷公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窗”,为甘草制雷公藤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小鼠模型,进行雷公藤及甘草制雷公藤的多种剂量灌胃给... 确定甘草制雷公藤的“量-毒-效”关系,探索甘草制雷公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窗”,为甘草制雷公藤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小鼠模型,进行雷公藤及甘草制雷公藤的多种剂量灌胃给药,比较肝脏生化指标(ALT,AST)、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2)的差异,以及肝脏、肾脏、脾脏、胸腺指数和耳肿胀度的差异,关联毒性指标和药效指标,综合评价在疾病模型上甘草制雷公藤的“量-毒-效”关系。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NF-α,IL-2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疾病模型成功,根据肝生化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胸腺、脾脏、肝脏、肾脏指数以及耳肿胀度综合判断该实验甘草制雷公藤剂量在3.12~12.48 g?kg^-1效果较好。研究结果显示,甘草炮制后雷公藤“治疗窗”增宽,达到了“减毒存效”效果,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制雷公藤 变应接触性皮炎模型 “量-毒-效”关系 治疗窗
原文传递
湿疹及皮炎
5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2年第6期353-355,共3页
20023622 CTLA4-lg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周倩(北大一院皮肤科)…∥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4).-256-259建立小鼠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
关键词 湿疹 中医外治杂志 皮肤科 皮炎 变应接触性皮炎模型
下载PDF
壮医桉楝双莲方治疗小鼠ACD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研究
6
作者 莫嵩杰 谢祥官 +6 位作者 黄振飞 韦丽珍 覃水云 黄海月 伍冠一 张煜 温海成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1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壮医桉楝双莲方对变态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方法:通过建立ACD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壮医桉楝双莲方对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结果:DNFB能够成功诱导ACD模型,壮医桉楝双莲方对抗ACD模型小鼠慢性... 目的:研究壮医桉楝双莲方对变态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方法:通过建立ACD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壮医桉楝双莲方对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止痒作用。结果:DNFB能够成功诱导ACD模型,壮医桉楝双莲方对抗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作用不明显,并且不同剂量的壮医桉楝双莲方对抗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此外,壮医桉楝双莲方不能明显降低ACD模型小鼠血清中IgE、TFNα、IL13、IL31浓度。结论:壮医桉楝双莲方对抗ACD模型小鼠慢性瘙痒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桉楝双莲方 变态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 瘙痒 止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