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的固结与防治 被引量:4
1
作者 曾凤春 张开仕 傅世平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5-38,共4页
文章针对盐固结这一普遍现象,运用固体表面化学原理,揭示了盐的固结机理,提出了“交联—溶解—交联”的接点模型。用此模型观点,对影响盐固结的主要X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试验,得出了水份、温度、压力、杂质等因素的影响顺序,并在此基... 文章针对盐固结这一普遍现象,运用固体表面化学原理,揭示了盐的固结机理,提出了“交联—溶解—交联”的接点模型。用此模型观点,对影响盐固结的主要X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试验,得出了水份、温度、压力、杂质等因素的影响顺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制盐实际的防止盐固结途径—添加剂法,为解决长期困扰盐业的盐固结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固结 添加剂 接点模型
下载PDF
基于虚拟点模型的机载LiDAR系统自动检校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靖 江万寿 姜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9-396,共8页
提出一种全自动的LiDAR系统误差检校方法。针对传统检校方法大多依赖手工提取几何特征,自动化程度低且对于实际数据的适应性差等不足,尝试建立一种基于特征点对应的新型检校方法,以发挥点特征数量丰富易于提取的优势,提高检校算法的自... 提出一种全自动的LiDAR系统误差检校方法。针对传统检校方法大多依赖手工提取几何特征,自动化程度低且对于实际数据的适应性差等不足,尝试建立一种基于特征点对应的新型检校方法,以发挥点特征数量丰富易于提取的优势,提高检校算法的自动性和实用性。首先提出虚拟连接点模型,解决了离散点云间的同名点对应问题;其次利用LiDAR数据的强度信息,设计了同名点自动提取流程;最后采用真实数据,并与基于共面约束的检校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自检校 偏心角 扫描角 虚拟连接点模型
下载PDF
基于虚拟连接点模型的机载LiDAR系统安置误差自检校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靖 江万寿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2-769,共8页
利用激光扫描直接定位的严格模型,分析LiDAR系统安置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设计一种安置参数自检校方法。由于离散采样的激光点之间不存在真实的同名连接点,提出虚拟连接点模型,将虚拟连接点与真实激光点联系起来,并定义两组规则从激... 利用激光扫描直接定位的严格模型,分析LiDAR系统安置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设计一种安置参数自检校方法。由于离散采样的激光点之间不存在真实的同名连接点,提出虚拟连接点模型,将虚拟连接点与真实激光点联系起来,并定义两组规则从激光点坐标计算出连接点坐标。采用安阳市内真实LiDAR数据进行试验,证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自检校获得的安置参数稳定有效,可直接对原始LiDAR条带进行纠正,补偿系统安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自检校 安置误差 杆臂偏移 视准轴偏角 虚拟连接点模型
下载PDF
应用AOP提高软件代码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媛媛 张秀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558,共4页
为了提高软件代码质量,笔者从开发与审核两个过程分析了可以改进代码质量的关键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OP提供的连接点模型,提出了一个灵活的、面向扩展的代码质量框架AjCQFr(AspectJ-based Code Quality Framework)。按照此框架的要求... 为了提高软件代码质量,笔者从开发与审核两个过程分析了可以改进代码质量的关键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OP提供的连接点模型,提出了一个灵活的、面向扩展的代码质量框架AjCQFr(AspectJ-based Code Quality Framework)。按照此框架的要求,开发了若干个检测代码质量的工具。同时,在开发中引入面向方面的设计和实现,并使用上述工具对开发成果进行质量检测。实践证明,这些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并缩短代码质量保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码质量 框架 面向方面编程 接点模型 质量保证过程
下载PDF
基于面向方面编程的J2EE源代码保护
5
作者 李媛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149,共3页
分析类文件加密技术在保护J2EE应用时遇到的动态编译问题和服务器检测问题,指出这2个问题都是由字节码文件格式遭破坏而引起的。利用面向方面编程技术的连接点模型,通过制作一个骨架类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扩展加密技术的适用范围,增强对J... 分析类文件加密技术在保护J2EE应用时遇到的动态编译问题和服务器检测问题,指出这2个问题都是由字节码文件格式遭破坏而引起的。利用面向方面编程技术的连接点模型,通过制作一个骨架类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扩展加密技术的适用范围,增强对J2EE源代码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 J2EE源代码 面向方面编程 接点模型 源代码保护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肺结核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萨拉瓦提·哈日特别克 买力曼·巴哈尼 +3 位作者 聂艳武 杨振 田茂再 张利萍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81-887,共7页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结核发病随年龄、时期及队列变化趋势,为肺结核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并整理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结核发病数据,使用连接点回归模型(joinpoi...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结核发病随年龄、时期及队列变化趋势,为肺结核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并整理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结核发病数据,使用连接点回归模型(joinpoint regression, JPR)拟合肺结核发病趋势,建立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 APC)模型探讨影响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与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的肺结核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38%、3.89%;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我国肺结核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RR值(男性):0.22~2.08;RR值(女性):0.38~1.76]。时期发病风险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降低[RR值(男性):1.11~0.80;RR值(女性):1.57~0.61]。队列发病风险随年代的增加而降低[RR值(男性):1.91~0.42;RR值(女性):1.38~0.55]。结论 1990-2019年中国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肺结核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随着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增加而降低,需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护,降低我国肺结核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接点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发病趋势 全球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2005—2021年新疆肺结核季节流行特征及阶段趋势对比 被引量:11
7
作者 买力曼·巴哈尼 萨拉瓦提·哈日特别克 +2 位作者 聂艳武 田茂再 张利萍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21年新疆肺结核流行现状和传播规律,为进一步做好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5—2020年全国和新疆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建立连接点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对比肺结核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以2005年1月... 目的分析2005—2021年新疆肺结核流行现状和传播规律,为进一步做好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5—2020年全国和新疆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建立连接点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对比肺结核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以2005年1月—2021年8月新疆肺结核报告月发病数建立Prophet模型和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分析肺结核发病季节变化特征,并比较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JPR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相较于全国缓慢下降且无明显转折点,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变化曲线被2个明显的转折点划分为3个阶段:缓慢下降阶段[2005—2015年,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1.988,P<0.05],不明显上升阶段(2015—2018年,APC=19.071,P>0.05)和明显下降阶段(2018—2020年,APC=-36.048,P<0.05);总体上变化趋势较为平稳。Prophet模型和ARIMA(1,1,2)×(1,1,1)_(12)模型结果提示,新疆肺结核易在1月和3月高发,9月为发病低谷;Prophet模型拟合效果优于传统的ARIMA模型。结论2005-2021年新疆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远高于全国,且存在明显季节效应,应进一步加强春季肺结核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接点回归模型 Prophet模型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季节特征
原文传递
200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Joinpoint回归模型趋势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慧 蒋丽娜 +2 位作者 曾维德 钟革 曾竣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广西统计年鉴》中200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人口数据,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JRP)对年份...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广西统计年鉴》中200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人口数据,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JRP)对年份、性别、月份、年龄别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2017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趋势变化转折点,2008—2014年呈快速上升趋势(β_(1)=92.92,P=0.030);2014—2017年(β_(1)=−44.55,P=0.833)、2017—2022年(β_(1)=−70.71,P=0.163)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年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014—2022年趋势变化呈快速下降趋势(β_(1)=−69.28,P=0.038);女性趋势变化转折点及逐年趋势变化与总体年报告发病率相似。各年龄组平均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13.80%,P<0.001],2岁以下组呈上升趋势(APC=15.38%,P=0.809),2~至15~岁年龄组呈快速下降趋势(APC=42.47%,P<0.001),15岁以上年龄组呈极低位长拖尾现象(APC=5.30%,P=0.003)。年平均月报告发病率呈“快升缓降”特征,5月为峰值,1—5月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82.33%,P=0.017),5—12月呈下降趋势(APC=−15.59%,P=0.077)。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全人群均存在感染风险,尤其以男性、2岁以下儿童发病较高,夏季为发病高峰,应把控好关键期,对重点人群做好宣传教育及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接点回归程序模型 流行病学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Joinpoint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文宇 孙静 +1 位作者 陈昱名 张渝疆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库中获取我国1990-2019年全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 目的 分析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库中获取我国1990-2019年全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应用连接点回归(join 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进行分段时间趋势分析;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别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JPR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4.20%和4.50%。APC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先增高后降低,并在10~<15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25岁趋于平稳;时期效应表明,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份推移持续降低,30年间发病风险值由1.65降至0.65,死亡风险值由1.66降至0.61;队列效应表明,发病、死亡风险随年代推移而增加,发病、死亡风险值在1990-1994年队列至2015-2019年队列分别由0.60和0.53增长至1.90和1.99。结论 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随时期推移而降低,随出生队列推移而升高。应对易感人群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我国伤寒副伤寒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接点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全球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2015-2021年新疆和田地区新冠疫情前后肺结核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依里帕·依力哈木 努尔比耶·约麦尔 +3 位作者 武迪 时雨 郑彦玲 张利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8-683,共6页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特征及疫情前后发病趋势,为和田地区肺结核防控措施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1年和田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建立连接点回归模型(JPR)和中断时间序列模型(ITS),分别探索肺结核的发...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特征及疫情前后发病趋势,为和田地区肺结核防控措施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1年和田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建立连接点回归模型(JPR)和中断时间序列模型(ITS),分别探索肺结核的发病特征及新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对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趋势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亚组发病差异。结果JPR模型结果显示,2015-2021年和田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12月;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转折点和发病趋势与总体一致;各年龄亚组≥60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趋势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岁年龄组发病率在2021年6月出现转折点,但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19~59岁组与≥60岁组转折点与总体一致;ITS模型结果显示,自2020年1月起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下降,从2019年的319.28/10万下降到2021年的155.88/10万,同比下降51.16%,月均下降0.049/10万。结论2018年新疆将结核病筛查工作纳入全民健康体检,大量结核病例被发现,和田地区肺结核的报告发病数在2018年12月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而2020年1月起在新疆新冠疫情隔离措施的影响下,报告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随着疫情结束应关注可能涌现的潜伏结核患者,做好防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趋势分析 接点回归模型 中断时间序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