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特网:报纸的掘墓人,还是救世主? 被引量:2
1
作者 晓张 《今日中国》 1999年第1期13-15,共3页
中国Internet的早春二月两年前,我作为一名记者,接触到中国最早的信息高速公路和最初的一批网民时,看到的情形是:'通讯建设者们"在忙着铺路架桥,构造信息国道的雏形,"居民们"则充满好奇地游戈在"信息公海... 中国Internet的早春二月两年前,我作为一名记者,接触到中国最早的信息高速公路和最初的一批网民时,看到的情形是:'通讯建设者们"在忙着铺路架桥,构造信息国道的雏形,"居民们"则充满好奇地游戈在"信息公海"里东看西瞧。不到一年,在北京、上海、郑州等中国的大城市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特网 电子报刊 Interne 网络报纸 掘墓 救世 广播谈话节目 电子版 印刷版 计算机
下载PDF
《方四娘》故事类型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光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0年第2期81-86,共6页
有关《方四娘》的各种传说、故事、歌谣、曲艺等,各地均有流传,然各地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或多或少发生了某些变异。本文就《方四娘》各种类型的作品作一初步的分析比较,旨在探讨这些作品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不同异文的内涵、特色诸问题... 有关《方四娘》的各种传说、故事、歌谣、曲艺等,各地均有流传,然各地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或多或少发生了某些变异。本文就《方四娘》各种类型的作品作一初步的分析比较,旨在探讨这些作品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不同异文的内涵、特色诸问题,权作引玉之砖,祈请方家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类型 婆婆 女主人公 作品 丈夫 掘墓 比较研究 观世音 青海民族 婆媳矛盾
下载PDF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写作动机
3
作者 宋兢 骆丹 《江西社会科学》 1987年第6期104-116,共2页
宋应星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出现了不少研究宋应星及其著作《天工开物》的专家、学者,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对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写作动机等问题,至今还未有人涉及。为此,我们根据宋应星纪念馆所存资料和去年底掘墓... 宋应星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出现了不少研究宋应星及其著作《天工开物》的专家、学者,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对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写作动机等问题,至今还未有人涉及。为此,我们根据宋应星纪念馆所存资料和去年底掘墓时所获材料,对其著述《天工开物》的动机作些浅显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写作动机 宗谱 祖父 吏部尚书 科举 掘墓 五谷 衡游
下载PDF
明末文人周圣楷之死略考
4
作者 李冰心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5-76,共2页
周圣楷系湘潭六周族裔之后,为湘潭名士,明末文人,少负才名,现存有《楚宝》一书,其他诗文基本亡佚。关于他的死因历来争议不少,尤其对他晚节的争议影响到其文人品格的认定。本文通过考证现有相关史料,希望能揭示他被杀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周圣楷 池北偶谈 掘墓 秦文超 周系英
下载PDF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求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8,共8页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斗终身 破坏者 育人 有用人才 培养什么人 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才 掘墓
原文传递
暴力、失语、迷惘:《掘墓人的女儿》中施瓦特一家的创伤与复原
6
作者 候晓乐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76-184,共9页
欧茨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中,通过主人公丽贝卡的回忆,描绘了施瓦特一家逃亡到美国后所遭受的身心创伤以及自我重构。本文从赫尔曼的创伤理论来解读施瓦特夫妇、丽贝卡的创伤症状、丽贝卡如何实现创伤复原以及施瓦特夫妇复原失败的原... 欧茨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中,通过主人公丽贝卡的回忆,描绘了施瓦特一家逃亡到美国后所遭受的身心创伤以及自我重构。本文从赫尔曼的创伤理论来解读施瓦特夫妇、丽贝卡的创伤症状、丽贝卡如何实现创伤复原以及施瓦特夫妇复原失败的原因,再现小说中犹太身份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异化,展现欧茨对犹太人命运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墓人的女儿》 创伤理论 赫尔曼 复原
下载PDF
科举废除与新知识阶层的兴起 被引量:5
7
作者 左玉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89,共8页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止,切断了儒学与政治权力的联系,动摇了儒学传播的制度根基,削弱了清政府统治的社会根基。废除科举制度加速了新知识阶层的兴起,改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政府尽管采取措施以尊崇经学并极力维护儒学独尊的...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止,切断了儒学与政治权力的联系,动摇了儒学传播的制度根基,削弱了清政府统治的社会根基。废除科举制度加速了新知识阶层的兴起,改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政府尽管采取措施以尊崇经学并极力维护儒学独尊的地位,强化对新知识阶层的控制,并通过学堂奖励出身的办法力图将新知识阶层纳入朝廷掌控的体制之内,但效果甚差。新知识阶层有着与传统读书人不同的新理念、新知识与新诉求。他们在立宪、国会等许多核心问题上与政府有着较大分歧,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朝廷的失望乃至绝望,变成了大清王朝的掘墓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新知识阶层 社会根基 掘墓
下载PDF
囚徒·玩偶·自我——评《掘墓人的女儿》中伦理身份的演变 被引量:5
8
作者 朱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9,共6页
本文运用柏拉图的"洞喻"理论来观照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论证了雅各布的伦理身份由"自我"到"玩偶",最后沦为"囚徒",而女儿丽贝卡则通过积极的伦理行为走上一条从"囚徒"到"... 本文运用柏拉图的"洞喻"理论来观照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论证了雅各布的伦理身份由"自我"到"玩偶",最后沦为"囚徒",而女儿丽贝卡则通过积极的伦理行为走上一条从"囚徒"到"玩偶"到实现"自我"的身份演变之路。父女俩截然相反的身份演变过程说明人类理想的身份具有层级性和单向性。小说既是柏拉图"洞喻"理论的文学体现,又验证了作者关于"人是伦理的存在"的观点,进而从哲学的高度指出意志冲突下的伦理选择决定了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欧茨 掘墓人的女儿》 伦理身份 “洞喻”理论
原文传递
文化身份的消解、重建与回归——以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唐丽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隐藏犹太身份、追寻美国身份、回归犹太身份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丽贝卡身份变迁的主要原因:第... 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隐藏犹太身份、追寻美国身份、回归犹太身份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丽贝卡身份变迁的主要原因:第一,丽贝卡从隐藏犹太身份到追寻美国身份并不是美国文化简单地消解、同化犹太文化的结果,而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历史汇合;第二,丽贝卡回归犹太身份也不意味着犹太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否定,而是其在理解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即犹太文化始终以各种方式制约、规范和影响着美国犹太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犹太移民 犹太身份 掘墓人的女儿》 欧茨
下载PDF
论幕藩体制下的商人——商人是幕藩体制的“宠儿”和掘墓人 被引量:1
10
作者 娄贵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幕藩体制对商人的限制和为商人提供的条件、对商人的依赖,都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都市商人寄生于幕藩体制,掏尽了统治者钱袋中的最后一枚铜板,使之债台高筑,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统治阶级,颠倒了社会阶级关系。农村商人以农民的... 幕藩体制对商人的限制和为商人提供的条件、对商人的依赖,都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都市商人寄生于幕藩体制,掏尽了统治者钱袋中的最后一枚铜板,使之债台高筑,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统治阶级,颠倒了社会阶级关系。农村商人以农民的商品经济为依托,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和新生产关系的产生。政治统治者创造的经商条件和对商人的依赖,使商人动摇了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阶级基础,成了幕藩体制的掘墓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藩体制 “特权”阶级 都市商人 农村商人 掘墓
下载PDF
神秘预言与古代小说“铭知发者”母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7-74,共8页
“铭知发者”母题有着多种文化内蕴,在小说中,往往起到预言——应验的功能,渲染了英雄的神性,交代天书得主非其莫属,作为幸运英雄发迹的一个契机,与英雄兵器神授的母题贯通,还偶或与幸运英雄的婚姻大事产生纠葛。充分凝聚和发挥了关于... “铭知发者”母题有着多种文化内蕴,在小说中,往往起到预言——应验的功能,渲染了英雄的神性,交代天书得主非其莫属,作为幸运英雄发迹的一个契机,与英雄兵器神授的母题贯通,还偶或与幸运英雄的婚姻大事产生纠葛。充分凝聚和发挥了关于墓葬的神秘风俗与思维传统,使预言具有了超越时间限制的威力,艺术地成为宿命规定性的一个确凿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预言 古代小说 “铭知发者” 母题 掘墓 铭文 谶纬文化
下载PDF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及其代言人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欢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9-63,共5页
《哈姆雷特》戏剧中死亡占据重要地位,在哈姆雷特身上及其周围都有死亡面影的闪动。该文从戏剧结构、死亡意识体现和人物关系结构三方面分析《哈姆雷特》中死亡的地位及其产生的戏剧效果;以戏剧第五幕第一场为例,从小丑的设置和掘墓人... 《哈姆雷特》戏剧中死亡占据重要地位,在哈姆雷特身上及其周围都有死亡面影的闪动。该文从戏剧结构、死亡意识体现和人物关系结构三方面分析《哈姆雷特》中死亡的地位及其产生的戏剧效果;以戏剧第五幕第一场为例,从小丑的设置和掘墓人的独特创造入手来分析死亡角色在墓园一场的表演;最后,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探讨死亡在《哈姆雷特》剧场表演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死亡 掘墓 代言人 死亡的剧场表现
下载PDF
掘墓人与拓荒者──鲁迅教育思想学习札记
13
作者 杨芝明 《东疆学刊》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鲁迅以自己痛切的感受对封建奴化教育进行了无情的、击中要害的批判,成为旧教育的掘墓人,同时他也是无产阶级新教育的最初的拓荒者之一。
关键词 鲁迅 掘墓 拓荒者 教育思想
下载PDF
疏离·迷失·毁灭:《掘墓人的女儿》的异化现象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颖哲 魏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3期114-118,共5页
《掘墓人的女儿》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描述犹太移民在美国主流社会惨痛遭遇的一部力作。结合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可以从孤独境遇、他者身份、物质囹圄三方面分析书中施瓦特一家在疏离与迷失中走向毁灭的异化过程,诠释欧茨对资... 《掘墓人的女儿》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描述犹太移民在美国主流社会惨痛遭遇的一部力作。结合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可以从孤独境遇、他者身份、物质囹圄三方面分析书中施瓦特一家在疏离与迷失中走向毁灭的异化过程,诠释欧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她对人类整体生存困境与精神发展的关注。人物的精神异化说明社会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小说透过对人性与社会的剖析,从哲学与理性的层面关注人类的生存境遇,展现了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茨 掘墓人的女儿》 异化 移民家庭
下载PDF
偷窥背后——对《哈姆莱特》中偷窥者的解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锦锦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3-14,共2页
《哈姆莱特》通过王子复仇的故事展开了对理想与现实、生存与毁灭、真与假等问题的探索。剧中人物为达到目的均偷偷采取行动,成为了一个个"偷窥者":鬼魂、王子、新国王、宫臣、掘墓人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和力量。其中王... 《哈姆莱特》通过王子复仇的故事展开了对理想与现实、生存与毁灭、真与假等问题的探索。剧中人物为达到目的均偷偷采取行动,成为了一个个"偷窥者":鬼魂、王子、新国王、宫臣、掘墓人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和力量。其中王子哈姆莱特经历复仇过程,最终使自己成了痛苦的守望者,文本客观地再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鬼魂 掘墓 偷窥 生存与死亡
下载PDF
小说《掘墓者》的原始主题及修辞策略
16
作者 夏吾才旦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2期115-124,195,共11页
《掘墓者》是产生于二十世纪末的一篇具有原始主义特征的藏文人类学小说,体现了人们对非理性的原始激情的渴望和回归的社会历史。文章运用跨学科研究视角,分析小说中以坟墓、不完整的人和远古歌声等隐喻构造的主人公吉美的受工具理性和... 《掘墓者》是产生于二十世纪末的一篇具有原始主义特征的藏文人类学小说,体现了人们对非理性的原始激情的渴望和回归的社会历史。文章运用跨学科研究视角,分析小说中以坟墓、不完整的人和远古歌声等隐喻构造的主人公吉美的受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伦理支配的变异世界,挖掘文本所蕴含的原始复归意象及其对现代文明反思的人类学想象和主题,并对小说的诗性语言和重复艺术等主要修辞手法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墓 原始主题 修辞策略
下载PDF
侃点
17
《特别关注》 2022年第5期94-95,共2页
帮你的兄弟撑船过河,你也能到达对岸。——如何看中印两国关系一前景?外交部部长王毅用一句印度语回答美国不生产、不储蓄,只消费和借贷,加上印制美元。——彼得·希夫在《美元大崩溃》一书中说,美国的虚拟经济是在培养自己的掘墓... 帮你的兄弟撑船过河,你也能到达对岸。——如何看中印两国关系一前景?外交部部长王毅用一句印度语回答美国不生产、不储蓄,只消费和借贷,加上印制美元。——彼得·希夫在《美元大崩溃》一书中说,美国的虚拟经济是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再喜欢的事,一旦当成职业来做,立刻就变得艰难。——唯一可以对抗这种痛苦的,就是天天例行、主动地去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部部长 虚拟经济 储蓄 掘墓 美元 借贷 中印两国
下载PDF
伍子胥“掘墓鞭尸”及其证伪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4-28,共5页
文章针对世传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代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著作《春秋经》《左传》以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q... 文章针对世传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代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著作《春秋经》《左传》以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鞭墓""挞墓"等,至《史记》才出现"鞭尸"。唐司马贞和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都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提出质疑。对历史层累记载的梳理结果或已说明:"掘墓鞭尸"乃为后世复仇之风炽盛时代所杜撰并加诸伍子胥头上的不实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掘墓鞭尸 《左传》 《吕氏春秋》 《史记》 司马迁 顾炎武
下载PDF
《掘墓人的女儿》中三代犹太人生存观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鑫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23期193-194,共2页
《掘墓人的女儿》是乔伊斯·卡罗内·欧茨最新一部优秀作品,作者运用心理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受纳粹迫害的德国犹太人的心路历程。其中丽贝卡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三代人的生存观念截然不同。父亲雅各布·施瓦特这一代自从... 《掘墓人的女儿》是乔伊斯·卡罗内·欧茨最新一部优秀作品,作者运用心理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受纳粹迫害的德国犹太人的心路历程。其中丽贝卡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三代人的生存观念截然不同。父亲雅各布·施瓦特这一代自从来到美国心中就充满了"排他"意识,丽贝卡这一代在犹太身份与美国身份之间抉择,扎克这一代展现给读者的就是美国人的生存观,最终获得音乐家的成功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墓人的女儿 文化身份 生存观
下载PDF
《掘墓人的女儿》中的空间叙事与伦理书写
20
作者 孙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 2022年第3期92-98,共7页
当代美国小说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作品《掘墓人的女儿》反映了二战时期犹太裔流散家庭在美国的艰难遭遇,展现了人物在空间位移过程中伦理身份的动态建构过程,是研究空间和伦理问题的典型文学范本。空间的认同与身份的定位... 当代美国小说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作品《掘墓人的女儿》反映了二战时期犹太裔流散家庭在美国的艰难遭遇,展现了人物在空间位移过程中伦理身份的动态建构过程,是研究空间和伦理问题的典型文学范本。空间的认同与身份的定位互为表征,在空间迁移与空间体验过程中,流散者们的伦理身份建构遭遇各种伦理困境,其多样化的空间实践体现出不同人物的伦理选择。欧茨通过刻画犹太裔流散家庭在遭遇文化身份消解后的生存选择、漂泊处境和身份焦虑,探讨了二战背景下美国犹太族裔面临的流散、空间、身份和伦理等诸多问题,体现了作家对美国犹太裔群体的关注,展现了空间叙事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掘墓人的女儿》 空间叙事 伦理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