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异”出新奇——浅议语言变异的几种现象类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得莲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7-51,共5页
有变异才有发展,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前进,表达的需要,都会在语言中产生变异。笔者就近期报刊上出现的一些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概括归纳,论述了变异的几种类型及修辞效果,以就教于方家。 一、谐音 谐音是汉语的自然形态所具有的... 有变异才有发展,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前进,表达的需要,都会在语言中产生变异。笔者就近期报刊上出现的一些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概括归纳,论述了变异的几种类型及修辞效果,以就教于方家。 一、谐音 谐音是汉语的自然形态所具有的一种美感性能,人们不仅利用它来创造多种形态的语言美,也把它作为语言变异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这两种功能又常常是“天作之合”的。例如《人民日报》1990年2月4日程丹梅《去启功先生家小坐》一文载:先生只腿有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异 修辞效果 启功先生 概括归纳 语言美 文载 丑奴儿 请客吃饭 《新民晚报》
下载PDF
试谈“拈连”的发展及分类——兼谈“拈连”、“仿拟”、“顾名思义”的分合
2
作者 邸巨 《汉语学习》 198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前,“拈连”这个辞格从定义到分类众说纷纭,确有讨论的必要。 陈望道先生对“拈连”下的定义:“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词。”(见《修辞学发凡》114页)他举出例证:(1)红烛啊! ... 目前,“拈连”这个辞格从定义到分类众说纷纭,确有讨论的必要。 陈望道先生对“拈连”下的定义:“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词。”(见《修辞学发凡》114页)他举出例证:(1)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闻一多《红烛》) 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把“拈连”改名为“连物”,他指出“连物式是甲乙两类事物连起来叙说的时候,把适用于甲事物的动词连带地应用于乙事物方面,这样就能反映深切殷厚的情意,就能显出特殊的形象力。甲类事物往往是具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拈连 顾名 分合 词语 仿词
下载PDF
“换义”“双关”辨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春海 《阅读与写作》 2008年第6期22-23,共2页
对一个字词或句子,在一段话中变换其意义,前面用甲义,后面用乙义,使之发生变化的语言手法,修辞学上叫做换义。其情形有二:
关键词 双关 修辞学 句子 语言
下载PDF
浅说运用成语的修辞技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剑 《皖西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65-67,共3页
成语是长期以来人们相沿袭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也是作者经常借以抒写心灵、映现世界的一套特殊的符号系统。运用成语,除了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注重表达的形象、鲜明、生动以外,还应在“语吾不惊人死不休”
关键词 修辞技巧 定型词组 第一 积极修辞 修辞效果 陈望道先生 符号系统 小说月报 艺诀
下载PDF
日语反义语素成词分析
5
作者 秦礼君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4年第5期35-39,共5页
在大量的由汉字组成的日语复合词中,反义语素成词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对此现象简单加以分析。
关键词 语素构成 名词性 形容词性 现代汉语 动词性 方位名词 去来 巧拙 古代兵器
下载PDF
闽南谚语辞格运用探析
6
作者 李少丹 《闽台文化研究》 201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海峡两岸代代相传的闽南谚语是一座修辞艺术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格。闽南谚语中的修辞格不仅辞格类型多样,而且运用娴熟,不少谚语里还同时蕴有多种修辞格,构成修辞格不同形式的综合运用,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 海峡两岸代代相传的闽南谚语是一座修辞艺术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格。闽南谚语中的修辞格不仅辞格类型多样,而且运用娴熟,不少谚语里还同时蕴有多种修辞格,构成修辞格不同形式的综合运用,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使得简洁的闽南谚语形式魅力四射,收到多重的修辞效果。谚语中无论声音效果还是语意表达都独具匠心,或婉曲或率直,或庄重或风趣,虚实相生,生动精炼,鲜明有力,读来令人回味,记忆深刻。闽南谚语的辞格艺术魅力值得探析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谚语 修辞效果 修辞艺术 鲜明有力 虚实相生 声音效果 句子形式 设问句 语音修辞
下载PDF
“换义”“移意”辨略
7
作者 杨春海 《阅读与写作》 2009年第1期28-29,共2页
换义 对一个字词或句子,在一段话中变换其意义,前面用甲义,后面用乙义,使之发生变化的语言手法,修辞学上叫做换义。其情形有二:
关键词 修辞学 句子 语言
下载PDF
单纯中见丰富——古代笑话中的美感特征
8
作者 徐琛 《学园》 2014年第28期199-200,共2页
笑话内容深刻、形式简短、表述生动,研究古代笑话的修辞就显得非常必要。单纯中见丰富是古代笑话修辞美感特征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古代笑话中普遍一般表现为一种修辞格,但不少笑话则存在着辞格综合运用的复杂多样的情况,... 笑话内容深刻、形式简短、表述生动,研究古代笑话的修辞就显得非常必要。单纯中见丰富是古代笑话修辞美感特征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古代笑话中普遍一般表现为一种修辞格,但不少笑话则存在着辞格综合运用的复杂多样的情况,既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也展示出中国语言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笑话 修辞美感特征 单纯中见丰富 婉曲 折绕 兼用 套用 连用
原文传递
英汉“换义”修辞格浅说
9
作者 周双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8-69,共2页
在特定的语境中,利用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把前后两种意义联系起来,使语言生动、风趣、富有表现力。本文分析了英汉换义修辞格的表达方式,在语义上的变化,及其语言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一词多 同意异 语言 言语 英语 汉语 修辞格 表现方式
下载PDF
“换义”修辞及其心理机制
10
作者 刘济民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6年第4期43-44,共2页
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时,《三峡晚报》发表了一篇预测新闻,其标题是:《全球关注一球——世界杯,一个令人心醉的话题》,它的主标题让人眼睛一亮,拍案叫绝。这个标题运用换义的修辞手法,前一个“球”指地球,借代全世界关... 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时,《三峡晚报》发表了一篇预测新闻,其标题是:《全球关注一球——世界杯,一个令人心醉的话题》,它的主标题让人眼睛一亮,拍案叫绝。这个标题运用换义的修辞手法,前一个“球”指地球,借代全世界关心足球世界杯赛事的人们,后一个“球”是指体育用品足球。在同一条标题中,前后相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乐趣自然而生。 “换义”这种修辞手法,郑远汉先生在《辞格辨异》一书中说:“换义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这个条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将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换来表示乙义,并使这两种意义建立起联系的修辞手法。”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多义词语和一定数量的同音同形词语,为换义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换义修辞生动灵活,幽默风趣,启迪思维,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富有理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机制 修辞手法 主标题 三毛 人人中意 足球世界杯赛 同音同形词 《三峡晚报》 预测新闻
下载PDF
浅谈翻译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王俊霞 《理论观察》 2008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讲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为使翻译对接受者的效果与原文对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在翻译时,除了传统的翻译方法外,还要注意对文化差异、习惯表达、实用信息、词语换义等问...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讲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为使翻译对接受者的效果与原文对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在翻译时,除了传统的翻译方法外,还要注意对文化差异、习惯表达、实用信息、词语换义等问题的处理,以使得译文能真正承载原文的思想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化差异与习惯表达 实用信息 词语
下载PDF
“换义”例说
12
作者 鲍亚民 《语文天地》 2003年第10M期42-42,共1页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甘肃人,曾任户部郎中。他才思敏捷,性格诙谐,是明代文坛“前七子”的领袖。传说他在江西担任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学生与他同名同姓,不禁觉得有趣,在点名的时候,他想考考那个书生的学问,说:“你怎么同我同名呢?我出个...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甘肃人,曾任户部郎中。他才思敏捷,性格诙谐,是明代文坛“前七子”的领袖。传说他在江西担任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学生与他同名同姓,不禁觉得有趣,在点名的时候,他想考考那个书生的学问,说:“你怎么同我同名呢?我出个对子给你对好吗?”他不等对方点头,就吟出了如下的上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教学 修辞 基础知识
下载PDF
以改变换改变
13
作者 张小娴 《北方人》 2008年第7期29-29,共1页
我们时常想,如果对方能够改变,我的日子就会好过点。先别说对方,你能够改变自己吗?你可以从今天开始放弃一样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吗?你可以改掉一种习惯吗?你可以学习不再埋怨吗?
关键词 改变自己 老样子 凭什么
原文传递
断取、换义、变形、反问兼用——时评好标题例析
14
作者 倪培森 《语文知识》 2001年第2期17-17,共1页
11月24日的《中国改革报》上有篇题为《“有关部门”门在哪》的时评,文章尖锐地抨击当前某些部门的当权领导“好事抢篮球,难事踢足球”的官僚作风以及“怕给兄弟单位添麻烦”,会影响“睦邻友好”,引起领导“不快”的“跑龙套”者(办事人... 11月24日的《中国改革报》上有篇题为《“有关部门”门在哪》的时评,文章尖锐地抨击当前某些部门的当权领导“好事抢篮球,难事踢足球”的官僚作风以及“怕给兄弟单位添麻烦”,会影响“睦邻友好”,引起领导“不快”的“跑龙套”者(办事人员)。严正指出这种做法害得群众有问题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从而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威信。(文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原文略。) 该标题用得好、用得妙,既新颖醒目,又蕴藉深刻。之所以好和妙,就因为兼用了断取、换义、变形、反问等多种辞格。例析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取 变形 反问 时事评论 修辞 写作 标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