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86株肠杆菌科菌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英春 王澎 陈民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 检测 2 86株肠杆菌科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 ,并测定 12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三维法测定AmpC和ESBLs及纸片扩散法测定 12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 对不产两类酶 5 6株菌 ,亚胺培南 (I... 目的 检测 2 86株肠杆菌科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 ,并测定 12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三维法测定AmpC和ESBLs及纸片扩散法测定 12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 对不产两类酶 5 6株菌 ,亚胺培南 (IPM )、头孢吡肟 (FEP)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TZP)的耐药率分别为1 8%、2 1 4 %和 35 7% ;对单产AmpC 81株菌 ,IPM没有耐药菌株 ,FE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 4 9%和 5 6 8% ;对产两类酶 4 5株菌 ,未见IPM耐药菌株 ,FEP和TZP的耐药率分别为 2 0 0 %和 4 1 9% ;对单产ESBLs 10 4株菌 ,未见IPM耐药菌株 ,FE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 2 0 2 %和 2 5 0 %。结论 FEP和IPM对单产AmpC酶的菌株有好的抗菌活性 ,FEP对产两类酶和不产酶的菌株抗菌活性比IPM低 ,但比其他抗生素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持续高产ampc 超广谱Β-内酰胺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侯天文 陈兴 +3 位作者 龙建国 张健 谢晓民 李云婷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验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0月临床分离241株PA中,...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验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0月临床分离241株PA中,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共83株,检出率为34.4%,其中高产AmpC酶28株(11.6%),产ESBLs69株(28.6%),ESBLs与高产AmpC酶均阳性21株(8.7%),非AmpC酶、非ESBLs 7株(2.9%)。83株产酶PA主要分离自痰液(56株,67.5%)和烧伤创面分泌物(23株,27.7%)。易感人群以重症肺炎(34例,41.0%)、烧伤(23例,27.7 %)和肿瘤患者(10例,12.0%)为主。产酶株呈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8%,对受试的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49.4%~86.7%;除亚胺培南外,产酶株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X2≥16.1,P<0.005)。结论:我院PA临床株产ESBLs为主(约28.6%),其次是持续高产AmpC酶(约11.6%)。产酶株主要分离自重症肺炎、烧伤和肿瘤患者,其耐药率高,治疗用药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持续高产ampc 超广谱Β内酰胺 耐药性
下载PDF
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姚玉华 史伟峰 +1 位作者 王玉月 赵艳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9期581-583,586,共4页
目的调查持续高产AmpC酶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携带率和流行趋势。方法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K-B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作AmpC酶的筛选、确证试验,对AmpC酶阳性者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结果11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 目的调查持续高产AmpC酶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携带率和流行趋势。方法用头孢西丁药敏纸片法(K-B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作AmpC酶的筛选、确证试验,对AmpC酶阳性者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结果11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最强,耐药率仅为1.1%。头孢西丁纸片筛选法阳性率为84.4%,三维试验阳性率为32.2%。与三维试验相比,纸片筛选法总的假阳性率为54.4%,两种方法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24.4%、54.4%和7.8%,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阳性率最高,达33.3%。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最高,达70.0%。29株AmpC酶阳性菌中,5株耐药质粒转移成功。结论AmpC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但以染色体介导为主。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可准确检出持续高产AmpC酶,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试验 ampc 头孢西丁 持续高产ampc 临床意义 超广谱Β-内酰胺 肺炎克雷伯菌 纸片筛选法 三维试验 大肠埃希菌 染色体介导 头孢西丁
下载PDF
外科手术感染细菌种类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学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1期1427-1428,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感染 细菌种类 耐药性分析 持续高产ampc 合理应用抗生素 分布 感染细菌 革兰阴性菌 2004年 耐药菌株 MRSA 大肠杆菌 ESBL 克雷伯菌 上升趋势 真菌感染 围手术期 变化情况 内源性 PRP VRE
下载PDF
临床常见产AmpC β-内酰胺酶菌株中染色质ampD基因的测定与分析
5
作者 赵虎 涂婉 +1 位作者 方毅 庞立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6-477,共2页
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产生由其产酶基因所控制。细菌染色质上AmpC酶的基因包括结构基因ampC和多种调控基因ampR、ampD和ampG等。调控基因ampD发生突变,可引起持续高产AmpC酶的产生。但到目前为止,对ampD的正常序列和其突... 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产生由其产酶基因所控制。细菌染色质上AmpC酶的基因包括结构基因ampC和多种调控基因ampR、ampD和ampG等。调控基因ampD发生突变,可引起持续高产AmpC酶的产生。但到目前为止,对ampD的正常序列和其突变方式、突变位点尚了解不多。测定ampD基因的正常序列,分析ampD基因的突变率、突变位点和突变序列,对于研究染色质介导的持续高产AmpC酶的调控机制、了解其产酶率、判断其产酶类型,以及研究AmpC酶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产ampc ampcΒ-内酰胺 ampD基因 染色质 测定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临床 菌株
原文传递
三维法测定耐头孢美唑菌β-内酰胺酶的研究
6
作者 曲芬 毛远丽 +2 位作者 崔恩博 鲍春梅 郭桐生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检测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细菌持续高产 AmpC 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三维法测定 AmpC 和 ESBLs 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 50株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菌有24.0%的... 目的检测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细菌持续高产 AmpC 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三维法测定 AmpC 和 ESBLs 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 50株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菌有24.0%的菌株同时产 AmpC 酶和 ESBLs,有28.0%的菌株单产 AmpC 酶,有6.0%的菌株单产 ESBLs,有46.0%的菌株 AmpC 酶和 ESBLs 酶均阴性;AmpC 和 ESBLs 总的阳性率分别为48.0%和26.0%;AmpC 和 ESBLs 总的阳性率分别为44.0%和26.0%;肠杆菌属的产 AmpC 酶率最高,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气单胞菌属均能产生 AmpC酶,而大肠埃希菌产 AmpC 酶的几率较小。结论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细菌产 AmpC 酶几率较高,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美唑 三维法 测定 超广谱β-内酰胺 持续高产ampc 肠杆菌科细菌 弗氏柠檬酸杆菌 ESBLS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环直径 纸片扩散法 肠杆菌科菌 不动杆菌属 气单胞菌属 大肠埃希菌 耐药状况 抗菌药物 肠杆菌属 阳性率
下载PDF
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施金玲 蔡璇 孙端阳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持续高产ampc 阴沟肠杆菌 阻遏作用 耐药性分析 临床抗感染治疗 三代头孢菌素 β-内酰胺类 肠杆菌属 β内酰胺 染色体介导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仪器法筛选和三维试验法测定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结果分析
8
作者 李开伦 杨小理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1083-1084,共2页
近20年以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大量使用,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源菌之一.通过染色体自发突变,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1],此菌... 近20年以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大量使用,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源菌之一.通过染色体自发突变,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1],此菌常引起患者长期、反复、多部位的感染[2],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对我院2003年1~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82株阴沟肠杆菌用阴沟肠杆菌(Microscan Walk 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NC-21复合板耐药谱推测,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产ampc 阴沟肠杆菌 三维试验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仪器法 自动细菌鉴定仪 测定 筛选 三代头孢菌素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